剛剛37歲的劉先生不幸患上了直腸癌,十分懼怕“改道手術”的他執(zhí)意要求保留肛門
談及這個典型病例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結腸直腸外科博士生導師董新舒教授深有感觸地說:“患有直腸癌的人,一定要正視自己的病情,根據醫(yī)生的建議,該做什么手術就做什么手術,切不可將‘改道術’視為洪水猛獸,而拒絕施行,否則將貽誤最佳治療時機,最后非但保肛無望,還有可能使腫瘤復發(fā)而危及生命?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董新舒教授介紹說
,當前我國結直腸癌的發(fā)病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雖然發(fā)病年齡明顯老齡化,但青年患者所占比例與歐美等國家相比仍然偏高。二是從發(fā)病部位的比例來看董新舒指出
,排便功能的正常維持是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首先要有控制排便的解剖結構存在,如要有側韌帶、提肛肌、括約肌等;其次還得有一定長度的直腸,使其有一定的容量。兩者都兼?zhèn)淞?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低位前切除術后綜合征”是目前國內外都很難解決的課題
。從外科角度而言,直腸癌的手術要求不僅僅切除直腸原發(fā)病灶,而且原發(fā)灶下緣要切掉一定長度的正常腸管,才能保證術后不致殘留癌細胞,最大限度地減少復發(fā)董新舒教授認為:腫瘤下緣距肛緣5~6厘米以下的直腸癌,應該做腹會陰聯(lián)合切除術
,即“改道手術”。就“改道手術”本身來看,并非如人們傳言、想像中的那么可怕。這種手術之后,患者是需要從腹壁造瘺口中往外排便,但糞便不,要蓄積到一定量后才排出。而且,雖然短時間內人造瘺沒有控制排便的能力近20年來
迄今為止,董新舒教授已累計施行1000余例“改道手術”
相關鏈接
直腸癌的早期表現(xiàn)
對于結直腸癌患者來說
直腸癌最常見的癥狀就是便血
直腸癌最重要的癥狀是便血和大便習慣的改變,但是有便血和大便習慣的改變不一定是腸癌
其實惡性腫瘤(癌癥)
已經確診為直腸癌只要身體情況能夠耐受
問題分析:
你好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737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