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紐約大學醫(yī)學中心近期一項研究表明,彌散加權MRI(DWI)能預測中度至重度的慢性肝病。(Am J Roentgenol2007,189:799)
由于美國慢性肝炎(尤其是丙型肝炎)發(fā)病率的增加,臨床亟需有效的非侵入性方法以替代或補充肝活檢,后者則是侵襲性檢查,且受限于檢查者之間的可變性和取樣誤差
。主要研究者Taouli醫(yī)師說,盡管該試驗性方法仍需更多的研究驗證,但研究已顯示DWI是一項頗有希望的檢查。研究納入23例慢性肝炎患者和7名志愿者
。研究者比較了不同纖維化級別患者之間的表觀彌散系數(shù)(ADC)或組織水彌散定量的比值。結(jié)果發(fā)現(xiàn),肝纖維化和肝硬化患者中,ADC降低可能與膠原沉積增加和灌注減少有關
。研究顯示,肝臟ADC值是2或3級以上肝纖維化的重要預測指標。第一項指標是III型前膠原:指標反映的是肝內(nèi)的膠原合成血清容量與鋼釬維程度相同并且與血清蛋白,有明顯的關系
問題一:肝臟疼痛應該做什么檢查建議:此種情況通常要做的檢查有1、乙肝兩對半檢查可以確定是否被乙肝病毒感染
。2、肝功能檢查了解肝臟是否存在病變。3、肝纖維化檢查主要檢查項目有脯氨酸羥化酶、透明質(zhì)酸、亞型前膠原肽、單胺氧化酶等,肝硬化時都有不同程度增高。4、甲胎蛋白檢查能更高效的診斷出早期肝癌。5、肝穿刺:這是最直接最準確的方式。肝穿病理資料提示,伴有肝區(qū)疼痛的攜帶者均存在較重的炎癥及纖維化,應給予適當治療。6、B超、CT肝纖維化是肝細胞壞死或損傷后常見的反應,纖維化可以由多種因素引起:任何破壞肝臟內(nèi)環(huán)境穩(wěn)定的過程,尤其是炎癥,毒性損害,肝血流改變,肝臟感染(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759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