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形成或栓塞是導致心
、腦和外周血管疾病患者發(fā)病及死亡的重要因素,因而抗栓治療在心腦血管疾病治療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如何正確使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藥物,以及用藥后如何有效監(jiān)測是臨床工作者需要關注的問題。只有更好地掌握用藥適應證、了解藥物作用機制和不良反應,才能在實踐中正確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藥物,改善患者的預后。本文就臨床常用抗血小板、抗凝藥物的相關內容作一概述。抗栓治療主要包括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療
。其中,抗血小板藥物主要有抑制血栓素A2(TXA2)途徑的阿司匹林、二磷酸腺苷(ADP)受體拮抗劑噻吩吡啶類和糖蛋白(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等抗血小板藥物
阿司匹林 可抑制血小板環(huán)氧化酶,阻止TXA2形成,是目前抗血小板治療基礎藥物
ADP受體拮抗劑 經(jīng)肝臟代謝成為活性形式后,選擇性抑制血小板表面ADP受體,從而干擾ADP介導的血小板活化
GPⅡb/Ⅲa受體拮抗劑 通過選擇性與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受體結合,阻止血小板之間
肝素
普通肝素(UFH)是一種混雜酸性粘多糖,低分子量肝素(LMWH)以UFH 為原料,通過層析
、化學修飾或酶降解等方法降解而得。與UFH 相比,LMWH有以下特點:抑制Xa因子作用強,抑制Ⅱa因子作用弱,臨床應用中出血不良反應少;在體內生物利用度高(90%),半衰期長(2h~6h),抗凝作用較強;對血小板功能和數(shù)量影響小,不引起血小板減少。肝素及低分子量肝素的不良反應包括:
出血 通常與劑量過大、聯(lián)合用藥相關,也與腎功能不全
、女性、年齡>70歲、手術或創(chuàng)傷史、有創(chuàng)操作、凝血系統(tǒng)缺陷和肥胖等患者因素相關。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HIT)表現(xiàn)為血小板減少及血栓栓塞
、皮膚損害等其他癥狀,常于用藥5天后出現(xiàn),所以在應用肝素第4天或再次應用肝素第1天起應每日監(jiān)測血小板。治療對策包括停用肝素、應用重組水蛭素等。其他 長期應用肝素會發(fā)生骨質疏松
。LMWH主要經(jīng)腎臟清除,腎小球濾過率(GFR)如華法林
華法林通過抑制肝臟環(huán)氧化還原酶,使無活性的氧化型(環(huán)氧化物型)維生素K(Vit K)無法還原為有活性的還原型Vit K,干擾Vit K依賴性Ⅱ
、Ⅶ、Ⅸ、Ⅹ凝血因子的羧基化,從而直接抑制凝血酶合成。華法林主要用于房顫、靜脈血栓栓塞、腦梗塞等疾病抗凝治療。其抗凝效果出現(xiàn)在治療后2~7天,如需快速起效,可同時給予肝素治療4天,國際標準化比值(INR)達治療范圍2天后停用肝素。華法林主要不良反應是出血
。出血促進因素包括潛在臨床疾病、同時服用抗血小板藥等,例如INR65歲)、卒中、腎功能不全密切相關。老年患者是出血的高危人群,應用該藥須從小劑量開始。該藥另一少見的不良反應是皮膚壞死,常發(fā)生于治療后3~8天,可能原因是皮下脂肪內小靜脈和毛細血管小血栓形成。華法林出血危險與抗凝強度密切相關,應用時須監(jiān)測INR。INR目標范圍2.0~3.0,該值未達治療范圍時,應每2~3天監(jiān)測一次;達治療范圍后每周監(jiān)測2~3次,持續(xù)1~2周;穩(wěn)定后每4周監(jiān)測一次
。出現(xiàn)INR增高應停用華法林,給予維生素K1、新鮮血漿或濃縮凝血酶原制劑治療。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772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