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肢體缺血和導管阻塞等閉塞性狀態(tài)的療效,并明確其用于神經(jīng)系統(tǒng)血管
、冠狀動脈的適應證
。
經(jīng)皮腎鏡超聲碎石術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手術名稱4經(jīng)皮腎鏡超聲碎石術的別名5分類6ICD編碼7概述8適應癥9禁忌癥10術前準備11手術步驟 11.11.超聲腎鏡的插入11.22.腎內超聲碎石技術 12術中注意要點13術后處理14述評 1拼音 jīng pí shèn jìng chāo shēng suì shí shù
2英文參考 percutaeous ultrasonic nephrolithotripsy
3手術名稱 經(jīng)皮腎鏡超聲碎石術
4經(jīng)皮腎鏡超聲碎石術的別名 經(jīng)皮腎鏡超聲碎石清石術
5分類 泌尿外科/腔道泌尿外科手術/經(jīng)皮腎鏡手術
6ICD編碼 55.0401
7概述 經(jīng)皮腎鏡術已成為腔道泌尿外科的重要內容
,它擴大了泌尿外科腔道手術的臨床實用價值
,改變了許多有關上尿路疾病診治的傳統(tǒng)概念,提高了診治水平
。
1954年Goodwin等首先報道了經(jīng)皮腎造口術,到20世紀70年代后期
,Smith
、Miller、Lange和Fraley才將腎造口作為通道用于診斷和治療上尿路疾病
。20世紀80年代初
,國外各大醫(yī)院都已較廣泛地開展這項工作。雖然由于80年代中
、后期各種體外沖擊波相繼問世
,使得許多的腎和輸尿管結石的治療不需要經(jīng)皮腎鏡術,但經(jīng)皮腎鏡技術仍在其他方面得以應用
。
目前所使用的腎鏡有金屬硬腎鏡及纖維可變腎鏡
。前者有多功能腎鏡、直視治療腎鏡
、直角腎鏡及30°旁視腎鏡
,后者與膽道鏡通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經(jīng)皮腎鏡超聲碎石是較受歡迎的方法(簡稱UL)
,安全可靠(圖7.11.5.31)。
8適應癥 經(jīng)皮腎鏡超聲碎石術適用于:
腎結石過大無法經(jīng)腎鏡直接取出者
。
9禁忌癥 1.下列情況為絕對禁忌證
(1)未糾正或不可能糾正的出血性疾病
。
(2)不可控制的高血壓。
(3)未經(jīng)治療的尿路感染
。
(4)結石在左腎
,位置很高
,并有脾腫大;或在右腎
,位置高并有肝腫大
。
(5)病人極其肥胖,從腰部皮膚到腎臟超過20cm
。
(6)腎結核
。
(7)同側上尿路患過移行上皮癌做過局部切除或經(jīng)輸尿管電灼。
(8)對靜脈造影劑過敏
。
(9)孤立腎
。
(10)精神不正常或不能合作者
。
2.下列情況為相對禁忌證
(1)腎臟位置高
,進路需在第12肋以上。
(2)凝血機制不完全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虻|血癥
。
(3)腎內集合系統(tǒng)小或在腎內有分叉。
(4)有嚴重的脊柱后側凸
。
(5)先天異常
,如馬蹄腎或盆腔異位腎。
(6)腎臟活動范圍很大
。
(7)嵌頓很緊的輸尿管結石
。
(8)有分枝的或鹿角結石,特別是集合系統(tǒng)擴大不多或結石發(fā)展到多個腎小盞
,結石嵌頓在狹窄漏斗部
。
10術前準備 1.經(jīng)皮腎鏡碎石術前當天必須攝腹部X線平片,核實結石大小
、部位
。
2.靜脈泌尿系造影。若術前2~6個月內已攝者
,不必重復
。
3.術前必須獲得以下實驗數(shù)據(jù)? 血鈉、鉀
、氯
、二氧化化碳結合化碳結合力、血糖
,血尿素氮
、肌酐、尿常規(guī)
、尿培養(yǎng)
,血紅蛋白
、全血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計數(shù)
、凝血酶原時原時間和活動度
,尿鈣、磷
、尿酸
,血型、攝胸部X線片和作心電圖
。
4.術前給予抗生素
,對有菌尿者,應靜脈滴注抗生素
。
5.經(jīng)皮腎造口前可靜脈輸液(200ml/20min或150~200ml/h)
,給利尿劑(經(jīng)靜脈給予甘露醇6~12g或呋塞米10~20mg),以使腎盂擴張
。
6.根據(jù)所用麻醉種類決定術前用藥。
7.經(jīng)皮腎造口前
,經(jīng)尿道放置輸尿管導管(帶囊或不帶囊)時
,要防止造影劑經(jīng)輸尿管下流,作為阻塞用的氣囊輸尿管導管
,應放在輸尿管近端充氣
。
8.經(jīng)皮腎鏡碎石取石術的術前準備還應強調以下各點? ①交叉合血;②術前1d午夜后禁食禁水
;③根據(jù)尿內菌種給予抗生素和鎮(zhèn)靜劑
;④利尿,主要是增加內鏡的能見度
;⑤腎造口管放置若超過10d
,需重復檢查血紅蛋白、鉀及作尿細菌培養(yǎng)
;⑥麻醉后即刻經(jīng)尿道留置氣囊導尿管
。
9.輸尿管插管? 盡管同時行逆行輸尿管插管會給病人增添不適,但實踐證明它有很多優(yōu)點:①輸尿管導管可緩慢填充造影劑
,使集合系統(tǒng)顯影
,可避免術前做大劑量靜脈腎造影和減少腎盂穿刺。②有助于防止小結石或碎石后小碎片進入或存留于輸尿管
;持續(xù)腎盂灌注
,可防止腎盂內血塊形成。③通過導管注入等滲鹽水
,保持腎盂擴張狀態(tài)
,便于穿刺造口
;使用可彎性膽道腎鏡時,更能顯示出經(jīng)導管灌注的優(yōu)越性
,比如在使用擴張器擴張時
,可降低腎盂穿孔的機會;如果發(fā)生腎盂嚴重穿孔
,能夠通過輸尿管導管插入導絲
,沿此導絲可順利、準確地置入腎造口管或輸尿管支架管
。④用血管造影型或氣囊型輸尿管導管
,能把輸尿管結石推回至腎盂內。⑤當腎造口管放置失敗或發(fā)生腎盂穿孔繼發(fā)尿外滲時
,輸尿管導管可提供充分引流
。
10.術前膀胱內留置導尿管,以免因利尿使膀胱過度充盈
。
11手術步驟
11.11.超聲腎鏡的插入
為了插入超聲碎石器
,腎造口通道必須擴張到26~28F,便于通過24F Wolf或26F Storz腎鏡
。腎造口經(jīng)擴張后
,腎鏡可以用下述三種方法之一引入:①在熒光屏監(jiān)視下,腎鏡鞘連同中空閉孔器沿著工作導絲引入(導絲 *** 閉孔器的通道中)
,在通過鏡鞘時
,工作導絲必須拉直,以防被弄彎或曲折
,若導絲曲折
,必須更換。否則沿著1根彎曲或曲折的導絲通過鏡鞘
,會造成一種假性通道和出血
。鏡鞘和閉孔器在熒光屏監(jiān)視下,沿著可見的導絲
,螺旋形旋轉前進時
,閉孔器的尖必須很好地放在腎內或緊挨著結石,一旦插入腎盂或下腎盞內
,即拔去閉孔器
,插入腎鏡。如果器械位置不適當
,需重新插入閉孔器
,將鏡鞘進入到所欲達到的位置,而決不能在無閉孔器的情況下,單獨推進鏡鞘
,否則
,其鈍性的頭端可撕裂通道或位于其前方的其他組織;②用筋膜擴張器作為閉孔器
,24F Wolf腎鏡需用22F筋膜擴張器在工作鞘內較合適
。若用26F Storz腎鏡時,用24F筋膜擴張器較為合適
。在熒光屏監(jiān)視下保證擴張器和腎鏡沿著導絲引導前進
;③最容易插鏡的方法是沿著28F筋膜擴張器,引入32F teflon amplatz鞘
。24F和26F腎鏡
,通過32F鞘的28F腔最適合、最容易
。用Aplatz鞘有幾個優(yōu)點:作UL時能防止產(chǎn)生假性通道
,全操作過程中通道始終被鏡鞘填壓,可減少通道組織出血
,有利于大結石碎片直接取出
;操作結束時,容易放置腎造口管
。用amplatz鞘的缺點是降低腎鏡在腎內的靈活性
,易造成腎盂穿孔。
11.22.腎內超聲碎石技術
超聲碎石裝置裝配好后
,經(jīng)腎鏡插入超聲探頭,再次在熒光屏監(jiān)視下檢查腎鏡鞘頂端位置和結石關系
。如果操作者用右眼看
,則整個過程中左手都必須握住腎鏡鞘,右手操縱腎鏡器械管道內的聲振蕩器(sonotrode
,即超聲換能器加中空的金屬超聲頭)
。右臂放在病人身上,一方面可減少操作者的疲勞
,另一方面
,可保證整個操作過程中鏡鞘不致移位(圖7.11.5.32)。如鏡鞘移位
,隨著操作
,腎鏡可能在腎盂內進入太深,引起穿孔(圖7.11.5.33)
。如果操作者習慣用左眼
,用左手操握住聲振蕩器,右手握住鞘。此位置允許換能器和醫(yī)生耳朵間有一個最大距離
,靠近傳感器側的耳朵應戴上耳塞加以保護
。
首先在腎鏡下窺見結石,用熒光屏監(jiān)視引導腎鏡與結石接觸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匆娊Y石后,就不要讓它離開視野
。再由助手將超聲頭放入操作器內
,由術者繼續(xù)放入,使其與結石直接接觸
,即可開機碎石
。當聲振蕩器開始工作時,要保持沖洗液持續(xù)流動
,使其冷卻
。為保證超聲頭與結石適當接觸,需將結石頂向腎盂壁
,但必須很輕
。碎石時,若沒有沖洗液通過超聲器吸出
,就不能繼續(xù)踩腳閘碎石
,以防過熱。操作時必須握住換能器末端
,而不能抓金屬桿
,以免燙傷。
超聲碎石的碎片可通過超聲碎石器桿的中空管吸出
,最小的結石在5~15min即可擊碎
,較大的需60~90min。較軟的結石擊碎快
,二水草酸鈣
、磷酸鈣和胱氨酸結石需時較長。尿酸或某些單水草酸鈣結石超聲碎石較困難
。
碎石時
,先集中一點。較大的可在一條線分幾個點
。如此較易將大塊震裂成小塊
,使結石直徑逐漸變小(圖7.11.5.34)
。如果碎石落入輸尿管內
,可在熒光屏監(jiān)視下,通過窺鏡直視取出或用套石籃取出。為防止其落入輸尿管
,可在碎石前逆行插入或順行插入6F或7F頭端開口的血管造影導管
、笛形輸尿管導管或7F血管成形帶囊導管。
超聲碎石結束后(放置腎造口管以前)
,立即在手術臺攝一泌尿系X線平片
,以尋找有無碎石片殘留,以便及時處理
。
12術中注意要點 1.碎石前
,應在體外先試聲振蕩器工作是否正常,吸引管是否通暢
,負壓泵旋轉方向是否正確
。將振蕩器的超聲頭置入盛水的容器中,踩腳閘
,在聲振蕩器工作時
,應同時將水吸入負壓吸引瓶中,表明工作正常
。
2.碎石過程中
,應始終有人注視吸引管是否通暢,確保將沖洗水吸出
,因為碎石片有可能阻塞聲振蕩器或粘在吸管中
,影響碎石。
3.腎造口通道經(jīng)過腎下極者
,硬性腎鏡能活動插到腎上盞
,如果通道經(jīng)過腎中盞者,腎鏡可進入輸尿管(必須是未做過手術
,腎臟可以活動者)
。如果有結石的腎小盞的漏斗部寬度不足以允許腎鏡進入腎盞,在熒光屏監(jiān)視和內鏡直視下
,僅將12F的超聲桿置入即可。
4.超聲碎石時
,沖洗液和碎石靠負壓泵吸引排出
。術前應測試負壓泵裝置是否正確。若裝反可將氣體“吹”入血管開放的腎內
,造成血管內氣栓
。防止方法是使用前將超聲聲極插入盛水容器中檢查,若負壓泵轉動
,水被吸進引流瓶是正確的
,若盛水容器有氣泡,即為錯誤。
超聲碎石(UL)的最大優(yōu)點是安全性大
,所擊碎的結石碎片可由吸引器吸出
,且可在輔助性局麻下完成。
超聲碎石的缺點是相對的:①為了能通過超聲腎鏡
,需要較大的腎造口通道
;②用于超聲碎石的腎鏡有側臂觀察系統(tǒng),加上聲振蕩器
,使整個重量加大
,超過1h,術者易疲乏
;③超聲探頭是硬的
,不能通過軟性腎鏡使用;④超聲碎石器的能量不足以擊碎所有的結石
,特別是尿酸結石和單水草酸鈣結石
;⑤超聲頭易發(fā)生金屬疲勞。目前
,1根聲振蕩器的碎石壽命是60~100次
,因此,需2根聲振蕩器交替使用
。
超聲碎石后腎內殘留結石率為3%~35%
。1年后結石復發(fā)率為6%~12%,比開放手術略低
。
13術后處理 1.術后護理? 術后多有血尿
,故應臥床休息2~3天或直至尿色轉清。術中出血較多者
,術后腎造瘺管常被血塊堵塞
。對此不應急于沖洗腎盂、鉗取血塊
、或更換造瘺管
,而應靜待6~24小時后血塊自行溶解。
術后早期出現(xiàn)疼痛
、發(fā)熱
,明顯血尿,伴消化道癥狀
,常與腎造瘺管過深
,摩擦腎盂壁有關;也可見于夾閉造瘺管的同時
,血塊堵塞輸尿管
。前者應與X線透視下調整造瘺管的位置
,后者應從新開放造瘺管,等待血塊溶解
。
2.引流導管的處置? 如術后尿中無血
,造影證實腎盂內亦無血塊,造影劑可順利注入膀胱
,則于術后1~2天時拔除逆行留置的輸尿管導管及尿管
,并拔除順行留置的安全導絲及導管。如有殘余結石
,應保留各種引流導管
,1~2周后仍經(jīng)原通道取出殘石。
關于腎造瘺管:延遲二期手術者
,術后1~2天時進行造影
,通暢則可閉管6小時,無不適即可拔管
。一期手術或即刻二期手術者
,如恢復順利,可于術后2~4天拔管
。術后持續(xù)血尿
,或手術感染,血色素下降>2g者
,腎造瘺管應留置術后5~10天再拔出
。
3.藥物治療? 術后6小時持續(xù)給予利尿劑(甘露醇每3小時6g,共2次
;或速尿每2小時10mg,共3次)
,沖出碎石與血塊,減少新的血凝塊形成
。術后1~2天內靜脈給予廣譜抗生素
,如有腎感染應持續(xù)用藥直至細菌轉陰。然后改為口服抗生素
,直至拔除造瘺管后5~7天
。此外,術后應給予鎮(zhèn)痛劑
。
14述評 經(jīng)皮腎取石術的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不足5%
,但輕微并發(fā)癥高達70%以上。并發(fā)癥常見于老年人及有多次腎手術史或有尿路感染的病人
。手術死亡率約為0.1%~0.2%
,多與嚴重出血有關
。
1.出血? 是經(jīng)皮腎取石術最主要和最嚴重的并發(fā)癥
,發(fā)生率約為0.7%
。
(1)術中出血:主要原因是穿刺針傷及腎后段動脈或腎前段分支動脈;其次是腎實質撕裂及肋間動脈損傷
。前者與穿刺部位選擇不當
,甚至穿透腎盂前壁有關。后者則與慢性腎感染或既往的腎手術史有關
。穿刺時如未經(jīng)造影劑顯示腎收集系統(tǒng)
,就對準結石穿刺,容易出現(xiàn)血管損傷
。而在肋原下經(jīng)腎后外方的Brodel切線穿刺下
、中盞;或于十一肋間穿刺時避開肋骨上
、下緣
,可使穿刺針損傷血管的機率降至最低。采用“指探法”可使穿刺更加安全
、可靠
。而操作輕柔,循序漸進地擴張
,避免大角度移動硬性腎鏡
,則可減少腎實質撕裂。
嚴重出血的處理:應迅速插入粗的筋膜擴張器或氣囊導尿管
,對通道壓迫止血
。如失敗應換入血管成形氣囊管(氣囊長10cm),并充氣壓迫通道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捎蓛认蛲庠囂叫詨浩龋敝翂鹤〕鲅c為止
。壓迫15分鐘后
,如不出血,可換入粗而軟的氣囊導尿管
,待兩周后通道成熟再取石
;如繼續(xù)大量出血,應重新充盈氣囊
,改為腎動脈造影及受損傷動脈栓塞術
。如栓塞仍無效,則應急癥應行腎切除或腎部分切除術
。
滲血的處理:取石后插入腎造瘺管
,如有靜脈滲血緩緩流出,可夾閉腎造瘺管15分鐘
,使其形成血凝塊
。仍滲血可輕輕牽引氣囊管
,壓迫腎實質止血,必要時進行持續(xù)牽引
。開放造瘺管后
,無血液或尿液流出屬合理現(xiàn)象,不應沖洗或清理血塊
,只需等待6~24小時
,血塊溶解后隨尿液流出。需要注意的是膀胱內的血塊應及時沖洗干凈
,以免出現(xiàn)膀胱 *** 癥狀
,加重腎出血。
(2)術后出血:少數(shù)病人可在拔出腎造瘺管后出現(xiàn)嚴重血尿
。即刻出血(拔管當時)是因緊挨造瘺管的腎血管受壓潰破
,常與造瘺管質地偏硬有關;延遲出血(拔管后三周內)常與動靜脈瘺
、假性動脈瘤
、感染及炎性肉芽腫有關。出血時仍應插入血管成形氣囊導管壓迫止血并觀察
,如無效則應進行血管造影及栓塞
,甚至行急癥開放性手術。
2.感染? 是最常見的并發(fā)癥
。約35%以上無菌尿者在術后出現(xiàn)尿路感染
,寒戰(zhàn)高熱,少數(shù)出現(xiàn)腎周膿腫或敗血癥
。感染的可能來源:包括逆行插入的輸尿管導管
;順行插入的擴張器、腎鏡等器械
;原有的菌尿及感染性結石
;大量吸收沖洗液時伴發(fā)的菌血癥。
術前給予預防性抗生素十分重要
,尤其是合并尿路感染與梗阻的病人更應合理
、足量應用抗生素,必要時應先行腎穿刺造瘺術持續(xù)引流5~7天
,控制感染后二期完成取石術
。術中應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復雜結石應分次取出
,以免取石時間過長
,沖洗液吸收過量,增加細菌污染機會
。術后合理應用抗生素
,并保持引流管通暢無阻
。
3.腎盂穿孔? 最常見于手術操作誤傷,如使用筋膜擴張器或金屬擴張器擴張通道時插入過深
;穿刺針刺入過深;超聲波或液電碎石時誤傷
。
腎盂穿刺的預防:擴張時可經(jīng)輸尿管導管逆行沖洗
,擴張腎盂,同時注入小量造影劑
,顯示腎盂內壁
;穿刺時應準確測量皮膚到收集系統(tǒng)或結石的距離;碎石時應同樣擴張腎盂
,并小心避免擊打腎盂內壁
。
腎盂穿孔的處理:一旦穿孔,可見造影劑外溢
,熒光屏上影像模糊
。此時決不允許用大量沖洗液沖洗腎盂,以免大量液體外滲
,引發(fā)腹膜炎
。如病人出現(xiàn)惡心、疼痛
,沖洗液出入量相差1L以上
,應立即停止手術。保留輸尿管導管
,開放腎造瘺管
,加強引流及抗感染,多數(shù)穿孔可于1~2天內封閉
。
4.鄰近器官的損傷? 腎臟與鄰近臟器的正常關系有變異
,尤其在病人有肝、脾腫大
,先天性腎異位
,結腸擴張時,穿刺需格外小心
,最好在超聲引導下進行穿刺
。經(jīng)十一肋間穿刺可損傷胸膜或肺葉,造成氣
、液胸
,因此選擇入路時應盡量在十二肋下。如為高位腎
,必須于肋間穿刺時
,應于X線透視下觀察肺與胸膜的動態(tài)變化
,指導病人呼吸動度,然后完成穿刺
。此外
,應用Teflon工作鞘也可減少氣、液胸的發(fā)生
。
5.腹膜后積液? 腎造瘺管位置不當
,出現(xiàn)尿外滲,可造成腎周及腹膜后積尿
。采用B超或CT可確定積液范圍及數(shù)量
,液量較大時應經(jīng)皮穿刺引流。腹膜后大量出血較少見
,常與穿刺針穿透腎盂
,損傷腎前動脈或穿刺點貼近肋下緣,橫斷肋間血管有關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刹捎脷饽夜軌浩然蜓芩ㄈg止血,必要時采用開放性手術止血
。
6.發(fā)熱與血尿? 約20%~70%病人術后體溫升高至38~39℃
,甚至高達40℃。如血培養(yǎng)為陰性
,發(fā)熱常于24~48小時內消退
。幾乎所有病人術后均會出現(xiàn)某種程度的血尿,但常于12~24小時內自然轉清
。有時腎造瘺管過深
, *** 腎盂壁使血尿持續(xù),調整造瘺管后則可好轉
。
7.水電失衡? 與手術時間長
,持續(xù)大量高壓沖洗,使機體吸收過多沖洗液有關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沙霈F(xiàn)水中毒及低鈉血癥,造成低體溫
、高血壓
、心動過緩或心衰。對大結石或復雜結石應分次取石
,減少手術時間
;術中應使用生理鹽水低壓沖洗,避免使用蒸餾水。如懷疑出現(xiàn)水電失衡
,應立即終止手術
,靜注速尿排除多余水分;血鈉低于115mmol/L時可補充3%~5%高滲氯化鈉溶液
。
血液透析常規(guī)
適應癥
1.急性腎功能衰竭
(1)凡高分解代謝者(血尿素氮每日增長17.85mmol/L)立即進行透析
。
(2)非高分解代謝者,但符合下述第一項并有其他任何一項者
,即可進行透析:①無尿或少尿48h以上
;②血尿素氮≥35.7mmol/L(100mg/dl);③血肌酐≥884μmol/L(10mg/dl)
;④血鉀≥6.5mmol/L(6.5mEq/L);⑤血漿<15mmol/L
,CO2結合力L(35Vol%)
;⑥有明顯浮腫、肺水腫
、惡心
、嘔吐、嗜睡
、躁動
、意識障礙;⑦輸血或其它原因所致溶血
、游離血紅蛋白>12.4mmol/L
。
2.慢性腎功能衰竭進行血液透析的目的是維持生命、恢復工作及作腎移植術前的準備
。目前人們主張早期透析
,透析指征為:①內生肌酐清除率min;②血尿素氮>28.6mmol/L(80mg/d1)
,或血肌酐>707.2μmol/L(8mg/d1)
;③血尿酸增高伴有痛風者;④口中有尿毒癥氣味
、伴食欲喪失和惡心
、嘔吐等;⑤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腎性高血壓或尿毒癥性心包炎
,用一般治療無效者;⑥出現(xiàn)尿毒癥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
,如個性改變
、不安腿綜合征等。
3.急性藥物或毒物中毒凡能夠通過透析膜而被析出的藥物及毒物,即分子量小
、不與組織蛋白結合
,在體內分布比較均勻、而不固定于某—部位者
,均可采取透析治療
。如巴比妥類、甲丙氨酯(眠爾通)
、甲喹酮(安眠酮)
、副醛、水合氯醛
、氯氮卓(利眠寧)
、海洛因、乙醇
、甲醇
、乙酰水楊酸、非那西丁
、對乙酰胺基酚(撲熱息痛)
、奎寧、環(huán)磷酰胺
、異煙肼
、砷、汞
、銅
、氟化物、溴化物
、氨
、內毒素、硼酸
、四氯化碳
、三氯乙烯以及鏈霉素、卡那霉素
、新霉素
、萬古霉素、多粘菌素等
。透析應爭取在8~12h內進行
。下列情況并非透析禁忌證:①呼吸暫停;②難治性低血壓
;③昏迷
;④肺部感染
;⑤原有肝、腎
、肺疾患或糖尿病
。
禁忌癥
近年來,隨著透析技術進展
,血液透析已無絕對的禁忌證
,只有相對禁忌證:①休克或低血壓;②嚴重的心肌病變導致的肺水腫及心力衰竭
、嚴重心律失常
;③嚴重出血傾向或腦出血。
用品及準備
1.患者的準備
(1)全面了解患者發(fā)病經(jīng)過及心
、肺
、肝、腎功能(胸片
、心電圖
、肝功能、血脂分析
、白蛋白/球蛋白
、尿素氮
、肌酐
、電解質、血氣分析及酸堿
、肌酐清除率
、HBsAg、HCV
、血常規(guī)
、血小板、出血凝血時間
、KPTT)
,生命體征,有無感染以及可利用的血管
,以便確定患者是否適宜透析治療
。
(2)臨時性血管通路:①頸內靜脈插管(方法見中頸內靜脈穿刺插管術)。②鎖骨下靜脈插管(方法見鎖骨下靜脈穿刺插管術)
。③股靜脈插管:是建立臨時血管通路常用的方法
。常采用Seldinger技術經(jīng)皮穿刺插入多孔雙腔導管至股靜脈建立血管通路,優(yōu)點是簡易
、快速
、血流量充足
,一般醫(yī)務人員容易掌握,置管并發(fā)癥少
;缺點是該部位感染率高
。④直接穿刺:選用外周動、靜脈(足背動脈
、橈動脈
、股動靜脈和正中靜脈)建立血管通路。但動脈穿刺難度大
,且易損傷血管
,導致血腫及動脈瘤,有時血流量還可能不足
。⑤動靜脈外瘺(Quinton-Scribnershunt)
。
(3)永久性血管通路:①動靜脈內瘺(Brescia-Ciminofistula):(參見靜脈內瘺術)。②其他:亦可采用自體血管
、人造血管或經(jīng)處理后的臍帶血管
、異種(牛頸動脈)血管等作移植。
2.透析室一般要求①透析室應清潔整齊
,空氣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