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溶黑茶的功效與作用
速溶黑茶的功效為輔助消化
、緩解油膩
、調理腸胃、促進消化
,可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同時促進身體新陳代謝
,有抗氧化、抵抗衰老
、暖胃抗寒
、緩解腹脹的作用,合理飲用
,有緩解疲勞、提神凝思的好處
。
速溶黑茶的功效與作用:

1、助消化、解油膩
黑茶中的咖啡堿
、維生素
、氨基酸
、磷脂等有助于人體消化
,調節(jié)脂肪代謝,咖啡堿的刺激作用更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
,從而增進食欲,幫助消化
。
2、降脂減肥
黑茶中的茶多酚及其氧化產(chǎn)物能溶解脂肪
,并促進脂類物質排出
,還可以活化蛋白質激酶,加速脂肪分解
,降低機體內(nèi)的脂肪含量。
3、增強腸胃
黑茶有效成分在抑制人體腸胃中有害微生物生長的同時
,又能促進有益菌的生長繁殖
,具有良好的調整腸胃功能的作用
,其生物堿類能促進胃液的分泌
,黃烷醇類能顯著增強腸胃蠕動
。
4、抗衰老
黑茶中的兒茶素和復雜類黃酮物質
,具有很活潑的羥基氫,能提供大量的氫質子與自由基反應
,清除多余的自由基
,從而保護 身體細胞活性
,有抗氧化
、抵抗衰老的作用。
5、降血壓
黑茶中的茶氨酸能起到抑制血壓升高的作用,茶葉中的茶多糖對降血糖有明顯效果
,是預防和緩解糖尿病的理想飲品,同時
,黑茶還有降血脂
、防輻射、消炎等作用
。
關于黑茶,有哪些品種和特征:
黑茶屬于后(全)發(fā)酵茶
,隨時間會變化。主產(chǎn)區(qū)為廣西
、四川
、云南、湖北
、湖南、陜西
、安徽等地。傳統(tǒng)黑茶采用的黑毛茶原料成熟度較高
,是壓制緊壓茶的主要原料
。
品質特征:粗大黑褐、陳香醇厚
,老茶醇厚順滑,回甘持久明顯
,有陳香和藥香味
。
加工工藝:鮮葉采摘—殺青—初揉—渥堆—復揉—干燥(黑毛茶的制作工藝)
黑茶有哪些品種:
1.安化黑茶(茯茶、千兩茶
、黑磚茶、三尖)
2.湖北青磚茶
3.雅安藏茶
4.滇桂黑茶
5.安徽古黟黑茶
6.云南黑茶
7.廣西六堡茶
8.涇渭茯茶
黑茶文化的歷史起源及泡茶方法
黑茶有著很悠久失誤歷史
,那么你知道黑茶文化的起源歷史嗎
?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黑茶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歷史
,一起來看看
。
黑茶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歷史
黑茶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后期的茶馬互市
。唐德宗貞元年間
,約785-804年
。據(jù)《封氏聞見錄》載:“往年回鶻入朝,大驅名馬市茶而歸”
。
黑茶的起源,一般認為是始于十六世紀初
,理由是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xiàn)“黑茶”兩字。明朝嘉靖三年
,即公元1524年
,明御使陳講疏奏云:“商茶低偽,悉征黑茶
。。
。官商對分
,官茶易馬
,商茶給買
。”據(jù)《明史·食貨志》記載:“神宗萬歷十三年
,即公元1585年
,--中茶易馬,惟漢中保寧
,而湖南產(chǎn)茶,其直賤
,商人率越境私販
。”可見
,當時禁止越四川境內(nèi)私販湖茶。因此16世紀末期
,湖南黑茶興起
。
湖南黑茶生產(chǎn)始于湖南益陽安化縣。據(jù)唐·楊燁《膳夫經(jīng)手錄》記載
,唐朝時
,安化所產(chǎn)渠江薄片
,已遠銷湖北江陵
、襄陽一帶。五代毛文錫的《茶譜》記有:“渠江薄片
,一斤八十枚”,又說“譚邵之間有渠江
,中有茶而多毒蛇猛獸……其色如鐵,而芳香異常
。”這證明在唐代湖南安化已有“渠江薄片”生產(chǎn)
,在當?shù)赜行┟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而這種茶色澤為黑褐色,即典型的上等黑茶色澤
,說明當時就有黑茶生產(chǎn)。2009年
,安化入選世界紀錄協(xié)會中國最早的黑茶生產(chǎn)地。
湖南黑茶原產(chǎn)于安化
,最早產(chǎn)于資江邊上的苞芷園
,后轉至資江沿岸的雅雀坪、黃沙坪
、酉州、江南
、小淹等地
,以江南為集中地
,品質則以高家溪和馬家溪為最著名
。過去湖南黑茶集中在安化生產(chǎn)
,產(chǎn)區(qū)已擴大到桃江
、沅江、漢壽、寧鄉(xiāng)
、益陽和臨湘等地。
據(jù)說
,明嘉靖年間
,資江下游出現(xiàn)了商埠重鎮(zhèn)東坪和黃沙坪
,它們與喬口和黃沙坪對岸的酉州一起
,以茶葉為發(fā)端
,成為絲綢之路的茶馬古道在南方的重要起點
。清代集黑茶生產(chǎn)工藝之大成而問世的“千兩茶”,被近代人譽為“世界茶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今故宮僅存的一支“千兩茶”已成為無價之寶。清末
,安化茶葉名馳天下
,茶葉產(chǎn)業(yè)盛況空前
。尚有百年歷史的茶行
、茶亭、茶書
、茶鐘、茶馬古道驛站
、茶具
、茶歌、茶謠
、茶俗存在于民間
。益陽茶廠生產(chǎn)的湘益高級茯磚茶,具有降血壓
、降血糖
、降血脂、調理腸胃
、消炎
、防輻射等獨特功效,在邊疆地區(qū)流傳著“喝酒要喝伊利特
,喝茶要喝益陽茶”之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茶葉保健功能的逐步認識
,黑茶必將成為人們首選的健康飲品?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昂劝不刹?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添人間百歲壽”
、“多喝茯磚茶
、健康千萬家”
。
雖然按史書記載
,安化黑茶歷史可追溯到1400多年前唐代的“渠江薄片”。但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又改寫了歷史
。
1972—1974年
,長沙馬王堆一
、三號漢墓出土有“一笥’竹簡,經(jīng)考證即茶一箱
,箱內(nèi)黑色顆粒狀實物用顯微鏡切片被確認為是茶。自此以后
,這箱茶葉從何而來?益陽市茶葉局局長、高級農(nóng)藝師易梁生經(jīng)過多年考察
、研究
、分析,認為是安化黑茶
,原因如下:
一、從地域位置來看
,漢唐時期,安化屬益陽縣
,隸屬長沙郡管轄
。而安化茶葉歷來就有“山崖水畔,不種自生”的優(yōu)良品質
,是封建社會上層人士的首選嘉茗。
二、從保存品質上看
,綠茶等其他茶類根本不具備如此長的存放期,而安化黑茶因工藝獨特可長期存放
。
三
、從運輸便利上看,安化經(jīng)陸路肩挑馬馱
,水路木竹筏和船運到長沙十分方便。
四
、漢末三國時期
,吳
、蜀屯兵益陽
,關羽曾用一包包以竹篾包裹的茶葉為將士解除病疾
。竹篾是安化黑茶特有的包裝形式
,也正與馬王堆出土的黑茶包裝契合。
五
、早期安化黑茶要經(jīng)松枝
、松木烘烤干燥制作工序,具有氣味芳香
、殺菌防腐的功效,陪葬功能顯著
。并且馬王堆出土茶葉已凝成規(guī)則不一的黑色小顆粒
,與我們現(xiàn)存的陳年散裝安化黑茶如出一轍
。
那么
,如果馬王堆漢墓里的茶葉來自安化
,安化黑茶的歷史則至少可再前推900年
,達到2300年
。安化黑茶
,千年黑茶
,源起安化
。
雅安黑茶歷史淵源
《史記·周本紀》載
,公元前1066年
,周武王伐紂
,“南(四川)八部族貢武王荼(茶)”?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睹魇贰げ璺ā罚禾嬷煸啊霸t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
,專令蒸烏茶易馬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睘醪杓床夭?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邊茶,天全即今雅安市天全縣
。 《西藏政教鑒附錄》:“茶葉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產(chǎn)龍團
、鳳餅茶
,貢奉朝廷后作和蕃禮品帶進藏區(qū)
。之后
,雅安藏茶源源不斷輸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
。唐
、宋以來
,朝廷先后行“茶馬互市”、“榷茶制”
、“引岸制”等策“以茶治邊”,雅安藏茶迅速發(fā)展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睹魇贰げ璺ā罚核翁妗霸O茶馬司于秦
、洮
、河、雅諸州
,自碉門(今天全)、黎(今漢源)
、雅(今雨城)抵朵甘
、烏思藏(康、藏都司)
,行茶之地五千余里……”
,宋熙寧七年在雅設茶馬司,位于今名山新店
,其遺址是我國至今為止唯一可考的茶馬司遺址
。
黑茶
雅安藏茶制作技藝,主要依靠茶號和茶廠的傳統(tǒng)藝人
、工匠在加工過程中代代口授心記,近代始有文字記載
。雅安藏茶生產(chǎn)明朝以前為分散加工
,朝廷統(tǒng)一收購經(jīng)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堆虐部h志》(民國版)載:最早藏茶加工企業(yè)為 有“天興”、“恒泰”
、“聚成”等茶號
。清朝允許民間藏茶貿(mào)易,私營藏茶企業(yè)增多
,到清末,雅安
、天全
、 滎經(jīng)
、名山
、邛崍等縣茶號有200多家。清光緒三十二年(1907年)
,為抗擊英國侵略,抵制印茶入藏
,振興雅安邊茶在藏區(qū)的地位
,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及 四川勸業(yè)道共同主持
,組織雅安
、名山、天全
、滎經(jīng)
、邛崍五縣茶商集資33.5萬兩白銀,在雅成立官督商辦的“邊茶股份有限公司”
。辛亥革命后,公司解體
。
民國初年
,私營茶號恢復到100多家,接著軍閥混戰(zhàn)
,強派苛捐雜稅,藏商攜款私逃
,很多茶號倒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僅剩30多家
。1939年
, 西康省成立,國民政府為壟斷邊茶經(jīng)營
,籌備在雅成立“中茶公司西康省分公司”。其后
,私營茶號率先聯(lián)合成立“康藏茶葉股份有限公司”
,包銷全部茶引
,使名 山
、邛崍兩縣茶號倒閉,僅為雅安、天全茶號收購原料
,代加工成品茶
。
黑茶文化的泡茶方法
泡茶第一步:投茶將黑茶大約15g投入如意杯中。如意杯是泡黑茶的專用杯
,它可以實現(xiàn)茶水分離,更好的泡出黑茶
。
泡茶第二步:沖泡 按1:40左右的茶水比例沸水沖泡
。由于黑茶比較老
,所以泡茶時一定要用100攝氏度以上的沸水
,才能將黑茶的茶味完全泡出
。
泡茶第三步:茶水分離
。如果用如意杯沖泡黑茶
,直接按杯口按鈕,便可實現(xiàn)茶水分離
。再將如意杯中的茶水帶入茶杯用直接飲用即可,也可直接用如意杯飲用小提示:泡黑茶時不要攪拌黑茶
、或壓緊黑茶茶葉
,這樣會使茶水渾濁
。隨著氣溫的不斷升高
,人體消耗的水分大大增加。喝茶已成為大多數(shù)中國家庭常用的補水途徑
,紅遍大江南北的安化黑茶更因冷飲風味絕佳而受許多消費者的青睞。不過專家提醒
,安化黑茶雖然適合制作涼茶
,而且冷飲風味更佳
,不過若是為了補水的目的
,仍以喝熱茶為佳;喝涼茶追求的更多是一種享受,切莫在身體急需補水時大量飲用涼茶
,否則會適得其反。
黑茶文化的泡茶講究
泡茶時
,沖泡的時間與水溫
、茶葉的嫩度及用量有關
。水溫高
、茶葉嫩、用茶量多時
,沖泡時間可短一些;反之,沖泡時間應長一些
,一般為4-6分鐘
,也不宜過長
,特別是粗茶
,如沖泡時間過久
,會將茶中的花青素也沖泡出來
,使茶湯滋味變苦
。一般茶葉,沖泡后加蓋3分鐘即可飲用
。飲茶時,每次飲至茶湯的2/3
,再沖入開水以使茶湯維護適當?shù)臐舛?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烏龍茶,用開水直接沖泡后
,加蓋1分鐘左右即可飲用
。一般,第二次沖泡茶的時間
,比第一次稍長1分鐘左右
,以后隨沖泡次數(shù)逐漸延長,但不宜過長
。
用茶杯泡飲一般紅綠茶
,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約200毫升沖泡
,加蓋4-5分鐘后
,便可飲用。這種泡法的缺點是:如水溫過高
,容易燙熟茶葉(主要是綠茶);水溫較低,則難以泡出茶味;而且因水量多
,往往一時喝不完
,浸泡過久
,茶湯變冷
,色、香
、味均受影響
。改良沖泡法是:將茶葉放入杯中后
,先倒入少量開水,發(fā)浸沒茶葉為度
,加蓋3分鐘左右
,再加開水到七八成滿,使可趁熱飲用
。當喝到杯中尚余三分之一左右茶湯時,再加開水
,這樣可使前后茶湯濃度比較均勻
。據(jù)測定,一般茶葉泡第一次時
,其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泡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泡第三次
,能浸出10%左右;泡第四次
,則所剩無幾了。所以
,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飲用顆粒細小
、揉捻充分的紅碎茶與綠碎茶
,用沸水沖泡3-5分鐘后
,其有效成分大部分浸出
,使可一次快速飲用。飲用速溶茶
,也是采用一次沖泡法
。
品飲烏龍茶用小型紫砂壺。在用茶量較多(約半壺)的情況下
,第一泡1分鐘就要倒出來,第二泡1分15秒(比第一泡增加15秒)
,第三泡1分40秒
,第四泡2分15秒
,也就是從第二泡開始要逐漸增加沖泡時間
,這樣前后茶湯濃度才比較均勻。
泡茶水溫的高低和用茶數(shù)量的多少
,也影響沖泡時間的長短。水溫高,用茶多
,沖泡時間宜短;水溫低
,用茶少,沖泡時間宜長
。沖泡時間究竟多長?以茶湯濃度適合飲用者的口味為標準
。
據(jù)研究
,綠茶經(jīng)一次沖泡后
,各種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大不相同的。氨基酸是茶葉中最易溶于水的成分
,一次沖泡的浸出率高達80%以上;其次是咖啡堿,一次沖泡的浸出率近70%;茶多酚一次沖泡的浸出率較低
,約為45%左右;可溶性糖的浸出率更低
,通常少于40%
。紅茶在加工過程中揉捻程度一般比綠茶充分
,尤其是紅碎茶,顆粒小
,細胞破碎率高,所以一次沖泡的浸出率往往比綠茶高得多
。目前
,國內(nèi)外日益流行袋泡茶。袋泡茶既飲用方便
,又可增加茶中有效物質的浸出量,提高茶湯濃度
。據(jù)比較
,袋泡茶比散裝茶沖泡浸出量高20%左右
。
泡茶選水
“茶滋于水
,水藉于器”,要泡一杯好茶
,有名茶、美器仍然是不夠的
,好茶還需好水泡
。
茶與水最基本的關系是相生相榮,有水才有所謂品飲意義的茶
,離開了水,茶葉根本顯示不出它的作用和價值
。泡一杯好茶
,對水質、水溫
、水的燒制都有嚴格和很高的要求
,總的來說“本山水泡本山茶”的為佳
,因為茶性水性兩相宜
。
前人選水泡茶有不同的標準,歸納起來可分為三類
。一是以陸羽為代表的以水源分優(yōu)劣
。即,陸羽在《茶經(jīng).五之煮》中論述的“其水
,山水上
,江水中,井水下
。”二是以味覺
、視覺鑒別
,認為味甘、色清的水好
,反之則差。三是以清乾隆皇帝為代表的以水的輕重來鑒別
,認為水輕的比重的好
。
這三類辨水方式都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但都有其片面性
。
現(xiàn)代科學根據(jù)水中鈣離子、鎂離子含量的多少
,把水分成硬水和軟水。每公斤水中
,鈣離子
、鎂離子含量超過8毫克者稱為硬水;低于8毫克者稱為軟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碳酸氫鈣或碳酸氫鎂引起的
,稱為暫時硬水
。暫時硬水經(jīng)高溫煮沸后,碳酸氫鈣和碳酸氫鎂即分解沉淀
,變成軟水。如果水的硬性是由含鈣
、鎂的硫酸鹽或氯化物引起的
,則稱為永久硬水。
水的硬度與茶湯的品質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
首先,水的硬度影響水的PH值(酸堿度)
,而PH值又影響茶湯的色澤
。當PH值大于5時
,湯色加深
,PH值達到7時,茶黃素就傾向自動氧化而損失
。
其次,水的硬度還影響茶葉有效成分的溶解度
。如果水中的鐵離子含量過高
,茶湯就會變成黑褐色
,甚至浮起一層“銹油”
。飲用或泡茶,以軟水為宜
。用軟水泡茶,湯色明亮
,香氣清高
,滋味鮮爽。用硬水泡茶
,湯色渾暗,滋味帶澀
,失去飲用價值
。除了蒸餾水和天泉(即雨水和雪水)屬于軟水外,江水
、河水
、湖水、泉水
、井水等,都屬于硬水
,不過大多為暫時硬水,經(jīng)過煮沸則變成軟水
。
軟水是理想的泡茶用水,用這種水來泡茶
,茶湯清澈
、明亮,香氣高爽馥郁
,滋味醇正甘洌
。大自然中的軟水有雨水、露水
、雪水等此類天落水。這種水本來就不多
,再加上由于工業(yè)的發(fā)展
,大氣污染程度日益嚴重,天落水也難得干凈
,且收集獲取十分不易
,因而也不普通。所以
,人們?nèi)粘I钇毡槭褂玫呐莶栌盟€是硬水
,如江水、河水
、湖水
、泉水、井水
、溪水等
。
關于茶葉的問答
1. 茶葉知識小問答
茶葉知識小問答1.了解茶葉基本知識
茶葉的分類: 根據(jù)茶葉的制造方法,我國的茶葉可以分為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類兩大篇
。
基本茶類:綠茶 花茶 紅茶 青茶 黃茶 白茶 黑茶 再加工茶: 緊壓茶 速溶茶 罐裝茶 藥用保健茶 造型工藝茶 什么是綠茶
? 綠茶是不發(fā)酵茶。新鮮的茶葉經(jīng)過殺青
、揉捏、干燥等工藝制得的茶葉為綠茶
。
如龍井茶
,碧螺春茶
、黃山毛峰
、玉露,等
。 什么是紅茶? 紅茶是全發(fā)酵茶
。
新鮮的茶葉經(jīng)過萎凋
、揉捏、發(fā)酵
、烘干等工藝制得的茶為紅茶。紅茶的茶湯和葉底呈紅色
。
如安徽的祁紅
,云南的滇紅
,四川的川紅
,福建的閩紅、小種紅茶
,等。 什么是青茶
? 青茶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烏龍茶
,是半發(fā)酵茶。
新鮮的茶葉經(jīng)過曬青
、晾青、搖青
、殺青
、揉捏、干燥等工藝制得的茶葉
。青茶湯色清澈金黃
,既具有綠茶的清香和花香,又具有紅茶的醇厚的滋味
。
如大紅袍、水仙
、單叢
、鳳凰
、鐵觀音
、黃金桂、鐵羅漢
、臺灣烏龍
,等
。 什么是黃茶? 黃茶為輕發(fā)酵茶
,基本工藝流程同綠茶,在制造過程中加以悶黃
。
其特點為黃湯黃葉
。如君山銀針
、溫州黃湯
、霍山黃芽、廣東大葉青
,等。
什么是白茶
? 白茶為福建特產(chǎn)
,成茶外表披滿白色茸毛,成白色隱綠
,故名白茶。白茶在制作時只經(jīng)過萎凋和晾干兩個過程
,以保持茶葉的原型
。
如白牡丹、白毫銀針
、貢眉
、壽眉,等
。 什么是黑茶? 黑茶在制作時經(jīng)過殺青
、揉捏
、渥堆、干燥過程
,成茶外形油黑,湯色橙黃
,葉底黃褐
,主要做緊壓茶的原料
,如安化黑茶
,四川邊茶,普洱茶
,六堡茶,產(chǎn)于四川
,云南等省
。
中國十大名茶: 西湖龍井 黃山毛峰 洞庭碧螺春 安溪鐵觀音 君山銀針 云南普洱茶 廬山云霧 凍頂烏龍 祁紅 蘇州茉莉花茶 茶葉的選購 茶葉的選購不是易事,要想得到好茶葉
,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識,如各類茶葉的等級標準
,價格與行情
,以及茶葉的審評
、檢驗方法等
。茶葉的好壞,主要從色
、香、味
、形四個方面鑒別
,但是對于普通飲茶之人
,購買茶葉時
,一般只能觀看干茶的外形和色澤
,聞干香,使得判斷茶葉的品質更加不易
。
這里粗略介紹一下鑒別干茶的方法。 干茶的外形
,主要從五個方面來看
,即嫩度、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