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了嗎?-興趣-國學(xué)一字堂"/>
原文 修之于身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 ,子孫祭祀不輟。
修之于身 ,其德乃其
;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
修之于鄉(xiāng),其憄乃長 ;
修之于國 ,其德乃豐;
修之于天下 ,其德乃普。
故以身觀身 ,以家觀家
,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國觀國
,以天下觀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
以此。
天地之生人也,賦之氣以立命,即賦之理以成性。理氣原來合一,性命兩不相離。要皆清空一氣,盤旋天地,盈虛消息,純乎自然,造化往來,至于百代者也。
人類雖有不齊,造物縱有不等,而此氣同,即此理同,終無有或易者。圣人居中建極,亭亭矗矗,獨(dú)立而不倚,中行而不殆,雖窮通得喪,憂樂生死 ,萬有不同
,而此理此氣
,流行于一身之中,充塞乎兩大之內(nèi)
,絕不為稍挫
。
謂非“善建者不拔”乎?否則有形有質(zhì)——即巖巖泰山 ,高矣厚矣,猶有崩頹之患
。
蓋以有形者雖堅(jiān)固而難久;惟無形之理氣,不隨物變,不為數(shù)遷,歷萬古而常新焉。此道立于己,化洽諸人,自然深仁厚澤,淪肌夾髓,斯民自愛戴輸忱,歸依恐后,無有一息之脫離而不相聯(lián)屬者。雖日膠漆相投,可謂堅(jiān)矣;水乳交融,可謂和矣。而聚散無常,變遷亦易,不轉(zhuǎn)瞬而立見睽違。
惟仁心仁聞,被其澤者愛之不忘,即聞其風(fēng)者亦懷之不置,何異子弟之依父兄,如臂指之隨心,無有隔膜不屬者。謂非“善抱者不脫”乎?自此君子賢其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無非垂裳以治,共仰無為之休。圣人雖不常存,而其德澤之深入人心者
,終古未常稍息。
《詩》曰:“世世子孫,勿潛引之
。
”其斯之謂乎?昔孔子贊舜之大孝曰:“宗廟享之,子孫保之。
”足見德至無疆,子孫祭祀,亦萬古蒸嘗不絕,千秋俎豆維新。
語云:“有十世之德者,必有十世之子孫保之。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孫保之。”至于大德垂之永久,雖億千萬年,而子孫繼繼繩繩,愈悠久愈繁盛,其理固有如是之不爽者。此皆以無為自然之道,內(nèi)修諸已而不墜,外及諸人而不忘,所以天體滋至,世享無窮焉。
人以此道修之一身,而形神俱妙,與道合真。道即身、身即道,是道是身,兩無岐也
,德何真乎!
且道修之鄉(xiāng),鄉(xiāng)里聯(lián)為一體;
道修之國,國家視如一人
。
其德之長之豐,又何如乎?
果能靜鎮(zhèn)無為,恬淡無欲,自然四方風(fēng)動(dòng)
,天下歸仁,民懷其德
,無有窮期
,德何普乎!
此非以勢(shì)迫之,以利啖之也。
蓋本固有之天良,以修自在之真心
,如游子之懷家,故老之重逢
,樂有莫之至而至者。
人與己異體而不異心,同命而應(yīng)同性
,故明德即新民,安人由修己
,無或異也。
況鄉(xiāng)為家之所積,國為鄉(xiāng)之所增
,天下之大,萬民之眾
,無非一家一鄉(xiāng)一國之所漸推而漸廣
,愈湊而愈多
。
知一人之道即家國天一之道,一己之修即家國天下之修。
反求諸己,須推諸人,自有潛孚默化
,易俗移風(fēng)
,而熙熙皞皞
,共樂其樂也。
故曰:“有德化而后有人心,有人心而后有風(fēng)俗。
”其道在乎身,其德及乎家
,而其化若草偃風(fēng)行,無遠(yuǎn)弗屆
,將遍鄉(xiāng)國以至于天下。
嗚呼噫嘻!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
以此故也。
《易》曰:“大哉乾元。
剛健中正,純粹精矣!
”是知道為先天乾金,至剛至健,卓立于天地之間
,流行于萬物之內(nèi),體物無遺
,至誠不息
。
勢(shì)常伸而不屈,直而不撓 ,擎天頂?shù)?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摩漢沖霄,國未嘗稍拔也
。
然皆無極之極 ,不神之神,以至于卓卓不搖如此
。
人能以無極立其體,元神端其用 ,即古云采大藥于不動(dòng)之中
,行火候于無為多內(nèi),居中建極
,浩然之氣
,氣依于神
,神氣交感
,紐結(jié)一團(tuán),即歸根復(fù)命
,道常存矣。
夫人之生也,神與氣合
;
其死也,神與氣離。
人能性命會(huì)合,神氣融和,即抱元守一
。
我命由我不由天矣,何脫之有?
由是神神相依,氣氣相守
,一脈流傳
,一真貫注,自能千變?nèi)f化
,沒鬼出神
,有百千萬億化身,享百千萬億大年
。
謂非子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根深葉茂 ,源遠(yuǎn)流長,萬代明禋不輟乎
?
要不過以元?dú)鉃樗幬?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以元神為火候而已?/strong>夫元?dú)庹邿o氣也,元神者不神也 。
以神煉氣而成道,如以火煉藥而成丹 。
凡丹有成有毀 ,神丹則無終無始
,故曰“金丹大道歷萬年而不磨”。
無非以己之德 ,修己之身,非由后起
,不自外來
,其德乃真矣。
天地生人雖清濁不同 ,賢否各異
,而維皇誕降
,由家庭以及天下
,無不厥有恒性。
故一心可以貫萬姓,一德可以孚萬民。
是修身齊家,德有余矣;修身化鄉(xiāng),德乃長矣。至于治國平天下,莫非垂衣裳而天下化,究無有外修身而可以普獲帡幪者,此治世之常道也。反之修身,又何異焉?論國家天下,原是由近而遠(yuǎn),一層一層之意,如精氣神三者一齊都有,不是一步還一步。
自初功言曰煉精,而氣與神在焉。二步曰煉氣,而神與精在焉。三步曰煉神,而精與氣亦在焉。即還虛合道,道合自然,自始至終,俱不離也 ;
離則無道矣 。
身比精 ,精非交感之精
,乃受氣生形之初
,所稟太虛中二五之元精
。
修之身,即煉精化氣。修行人初持也,人得此精以生,亦得此精以長。以精修身,不啻以身修身,其真為何如哉!以氣而論,精為近于身者,氣則稍遠(yuǎn)。
“修之家其德乃余”——夫采外邊真陽之氣,煉內(nèi)里真陰之精,即如以身齊家,其得于己者,不綽綽然有余裕耶?鄉(xiāng)視身又更遠(yuǎn),比家稍近,猶之神,然神如火也。熱者屬氣,光者屬神,是二而一。修之鄉(xiāng)即煉神還虛。故曰“其德乃長”,以其長生而悠久也。
至于國視鄉(xiāng)為近,比身又更遠(yuǎn),其廣寬非一目可睹。國比虛也,修之國即煉虛合道。夫煉至于虛,與清虛為一
,朗照大千
,而況天下乎
!
故曰:“其德乃普。
”它如以身觀身,家觀家、鄉(xiāng)觀鄉(xiāng)
、國觀國
、天下觀天下
,無非以一己之身家為天下身家之表率,以一人之鄉(xiāng)國為天下之鄉(xiāng)國觀太上取喻
,其意切近
,其義精微,大道無它
,精之又精
,以至于虛無自然。
盡矣!
學(xué)大道者亦無它,惟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盡矣!然內(nèi)藥外藥,內(nèi)丹外丹,取坎填離,抽鉛添汞,種種喻象比名,要不外以身中稟受于天地之精氣神——以其生來素具,只因陷入血肉軀殼之中
,故曰“陰精、陰氣
、陰神”;
以其與生俱來,故曰“內(nèi)藥”
。
修士興工之始,必垂簾塞兌,凝其中,調(diào)其息
,將三元會(huì)合于一鼎,一鼎烹煉乎三元——名曰煉精
,實(shí)則神氣都?xì)w一竅
。
直待神融氣暢,和合為一,于是氣機(jī)發(fā)動(dòng),蒸蒸浮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