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載營魄章第十》
1 載營魄,
2 河曰:營魄 ,魂魄也
。人載魂魄之上
,得以生
,當愛養(yǎng)之。喜怒亡魂
,卒驚傷魄,魂在肝
,魄在肺
,美酒甘肴,傷人肝肺
,故魂靜志道不亂,魄安德壽延年也
。
○雱曰:魄陰 ,物形之主也,神之為物
,廣大通達,而不自了者
,神常載于魄
,故神反拘于形體
,此廣者所以狹
,通者所以滯也。欲學此道者
,當先廓其志氣,勿累于形體
,使神常載魄
,而不載于魄,則可以抱一而體神矣
。竊嘗論曰,人之既死
,有升況之異者
,良由滅神徇形
,以神從魄
,故至于淪乎幽陰
,化為異物也。若夫神完之人
,雖魄之陰滯,將與神為一
,而無所不之矣
。圣人之死日
,神不從魄也
,其始也亦載魄而已。
3 抱一能無離乎?
4 明皇曰: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 ,陽曰魂
,魄則陰虛
,魂則陽滿
,言人載虛魄,常須營護復(fù)陽
。陽氣充魄則為魂,魂能運動
,則生全矣
。一者,不雜也
。復(fù)陽全生,不可染雜
,故令抱守淳一
,能無離身乎?
○河曰:言人能抱一,使不離于身則長存。一者,道始所生,太和之精氣也,故曰一。布名于天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侯王得一以為正平。入為心,出為行,布施為德,總名為一。一之為言,志一無二也。○弼曰:載猶處也。營魄,人之常居處也。一,人之真也。言人能處常居之宅,抱一清神,能常無離乎,則萬物自賓也。○雱曰:一者精之數(shù),不言精而言一者,守一則精不搖矣。學道歸乎復(fù)性
,復(fù)性歸乎體神,所以不能神者
,由逐末忘本,以物易己
,故喪精失靈
,沉為下愚也。陰陽之靈曰魂魄
,魂陽故游
,游而止我身者,以魄為之配也
。魄陰故營,營
,止也
,故學者必先寧其志氣,使精魄靜一
。魄止則魂定,精一則神全矣
。一生水
,水為精,人之初生
,因精集神,本自渾全
,而不能了者
,常至于離析享散,其名日罔兩
。罔者神不明,兩者精不一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a href="/ddjy_100/224.html">莊子》曰:無搖汝精
,抱一之謂也
。蓋精神水火之象,火無常形
,因膏顯照
,神則廓然無體
,不可致工
,但當存精而已。如增膏而火明
,培根而葉茂也
,魂魄精神,既不虧耗
,然后心強氣順
,不為物使
。靜則體道
,作則契理,妙而極之
,則與神為一,更絕四名矣
。此學者之至要
,萬世圣賢皆由此義,求不在外,當由心得之
。
5 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
6 明皇曰:專一沖氣,使致和柔,能如嬰兒,無所分別乎
。
○河曰:專守精氣使不亂,則形體能應(yīng)之而柔順
,能如嬰兒,內(nèi)無思慮
,外無政事,則精神不去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疱鲈唬簩#我?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致,極也
。言任自然之氣
,政至柔之和,能若嬰兒之無所欲乎,則物全而性得矣
。○秀曰:人生有三:曰精
,日神
,曰氣。精全則神全
,神全則能帥氣矣。神衰而不足以帥氣
,則氣作不常
,使人陷于非道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睹献印吩唬褐菊撸瑲庵畮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楊雄曰:氣者所適善惡之馬歟
。帥懦而衆(zhòng)悖
,則師必亡
。馬怒而御痕,則車必敗
。神不能專氣,則喜怒哀樂
,唯氣所為
,沈陷越佚,理固然也
。古之士無不曉此,茍未及此
,則當清心以防之
。孔子所謂三戒
,皆防氣也。門人獨顏回能專氣
,故曰不遷怒
。氣之暴在陽
,而陽之發(fā)者,莫暴于怒
。于怒可以無遷
,別非專氣而何?人生本具圣質(zhì)
,氣佚而不能專,故自壯以往
,離道彌遠
。能抱一則神全
,神全則氣柔
,氣柔則真全,所以與嬰兒同
。專者
,有而擅其權(quán)之謂
。
7 滌除玄覽 ,
8 河曰:當洗其心,使?jié)嵡逡病P木有ぶ?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覽知萬事 ,故謂之玄覽也。
9 能無疵乎 ,
10 明皇曰:玄覽,心照也 。疵
,瑕病也。滌除心照
,使令清靜,能無疵病乎
。
○河曰:不淫邪也 。○弼曰:玄
,物之極也
,言能滌除邪飾,至于極覽
,能不以物介其明
,疵之其神乎,則終與玄同也
。○雱曰:能專氣則性定
,性定則智明
,智明則可以蕩滌除去而玄覽至理矣。既燭其理
,則世間萬態(tài)同為至妙。儻睹一疵
,則非識理也
。
11 愛民治國,
12 河曰:治身者愛氣,則身全。治國者愛民,則國安。
13 能無為乎。
14 明皇曰:愛養(yǎng)萬人,臨理國政,能無為乎?當自化矣。自上營魄,皆教修身。身修則德全,故可為君矣。○河曰:治身者,呼吸精氣 ,無令耳聞也
。治國者,布施惠德
,無令下知也
。○弼曰:任衍以求成
,運數(shù)以求匿者
,智也。玄覽無疵
,猶絕圣也。治國無以智
,猶棄智也
。能無以智乎,則民又僻而國治也
。○雱曰:如上說為己之道盡矣
,然則可以其馀及人也
。
老子之言專于復(fù)性,有為則非所以使民安性
,故雖愛治
,而不尚有為,此道之至也
。
15 天門開闔,
16 河曰:天門,謂北極紫微宮,開闔,謂終始兩際也。治身,天門謂鼻孔,開謂喘息,闔謂呼吸也。
17 能為雌乎?
18 明皇曰:天門,歷數(shù)所從出。開闔,謂理亂。言人君應(yīng)期受命,能守雌靜,則可以永終天祿矣。又解云:《易》曰:一闔一辟謂之變
,言圣人撫運,應(yīng)變無常
,不以雄成,而守雌牝
,亦如天門開闔
,虧盈而益謙也。
○河曰:治身當如雌牝,安靜柔弱。治國應(yīng)變和而不唱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疱鲈唬禾扉T謂天下之所由從也。開闔治亂之際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蜷_或闔,經(jīng)通于天下
,故日天門開闔也
。雌,應(yīng)而不唱
,因而不為
,言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則物自賓而處自安矣
。○雱曰:至人無心于作
,精神出入
,皆應(yīng)而不唱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肚f子》所謂有物采之者,老子于四時當秋
,其德主金
,靜一復(fù)性者也,故其尚如此
。至于《易》
,則先天后天,無非道者
。
19 明白四達,
20 河曰:言道明白如日月,四達滿于天下
,八極之外,故日視之不見
,聽之不聞,彰布之于十方
,煥煥煌煌也
。
21 能無知乎。
22 明皇曰:人君能為雌靜,則萬姓樂推其德,明白如日四照
,猶須忘功不宰
,故日能無知乎?
○河曰:無有能知道滿于天下者。○弼曰:言至明四達無迷
,無迷無惑
,能無以為乎,則物化矣
,所謂道常無為
,侯王若能守
,則萬物自化?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鹦阍唬豪頍o足知
,知以應(yīng)物,既知至理
,則自當無知
。唯能無知,故無所不知也
。如昭然有知
,則是不知。無知之妙
,何足謂知也。竊嘗論之
,圣智下愚
,本無殊品,因愚顯智
,乃有圣名
,圣人本心,何嘗自圣
。故明白四達,而初無所知
,乃真圣人之知也
。
23 生之畜之,
24 河曰:道生萬物,而畜養(yǎng)之。
○弼曰:不塞其原也,不禁其性也
。○雱曰:道備如上
,則造化在我
,可以生畜萬物矣。
25 生而不有 ,
26 河曰:道生萬物,無所取有 。
○雱曰:道生萬物 ,物之與道,常為一體
,誰有之者。為而不恃,河曰:道所施為
,不恃望其報也
。○雱曰:不得已而為
,為于已然之時,雖有為之之功
,而超然自喪
,豈復(fù)矜恃哉。
27 長而不宰,
28 河曰:道長養(yǎng)萬物,不宰割以為器用。
○雱曰:道如上文,則可長天下以無為矣,雖在物上
,如標枝然
,豈有分割之功乎。
29 是謂玄德。
30 明皇曰:令物各遂其生,而畜養(yǎng)之。遂生而不以為有修
,為而不恃其功,居長而不為主宰
,人若能如此者
,是謂深玄之德矣
。
○河曰:言道行德玄冥,不可得見,歌使人如道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疱鲈唬翰蝗湓矗瑒t物自生
,何功之有。不禁其性
,則物自濟
,何為之情
。物自長足,不吾宰成
,有德無主
,非玄如何
。凡言玄德皆有德,而又知其主出乎幽冥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痣勗唬盒槊铙w,德之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