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xué)文化 >> 道德經(jīng)注解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十章

      德玄 2024-12-23 20:00:52

      載營魄抱一

      ,能無離乎?摶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天門開闔
      ,能為雌乎?明白四達(dá),能無知乎
      ?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
      ,長而不宰
      ,是謂玄德。


      魂魄合一,能不離開嗎?聚合精氣以致柔順,能像嬰兒那樣嗎?洗除雜念靜心內(nèi)觀

      ,能沒有瑕疵嗎
      ?愛護(hù)百姓治理國家,能自然無為嗎
      ?天地動靜開合
      ,能保持安靜嗎?明白事理通曉四方
      ,能不用心機(jī)嗎
      ?生萬物養(yǎng)萬物,生養(yǎng)了萬物但不占有
      ,推動萬物有所作為但不自恃己功
      ,促進(jìn)萬物成長而不去主宰,這就叫玄德


      0040.jpg

        “天人合一”

      、“二元和諧”的整體思維是我國古代先哲普遍采用的思維方式?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鬃邮沁@樣
      老子也是這樣,其他諸子百家都是這樣
      。而西方的文化太分離
      ,它最大的長處就是分析,邏輯思維很清晰
      ,能量化
      。而它最大的短處也就是太清晰了,太清晰就容易造成分裂
      、隔離
      。舉個例子,西方人在酒神節(jié)的時候
      ,那些平常雍容端莊的貴夫人
      ,這時候卻判若兩人,狂飲之后
      ,是狂歡作樂
      ,甚至脫光衣服
      ,然后殺鹿,殺了之后喝鹿血
      。這太偏激了
      ,容易走極端,容易造成人格分裂
      。這也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天人分離”
      、“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的合理性。

           “載營魄抱一”就是天人合一

      、二元和諧思維方式的體現(xiàn)
      。“載”是語氣助詞沒有意義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盃I”就是魂,“營魄”就是魂魄
      ,“抱一”就是合一
      。魂魄不完全是一回事
      ,魂是在外
      ,為陽,魄在內(nèi)
      ,為陰
      ,魂魄是陰陽合體的,一個主外一個主內(nèi)
      ,所以要合在一起
      ,不能中間阻斷?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澳軣o離乎
      ?”能夠不離開嗎?這是要體悟“道”
      ,“道”就是合一的
      ,就像魂魄。在老子看來
      ,“魂魄”是合一的,不能分離后來道家將魂歸屬于陽
      ,將魄歸屬于陰
      ,魂魄合一,陰陽和合

           “摶氣致柔

      ,能如嬰兒乎?”“摶”通“團(tuán)”,就是合的意思
      ,嬰兒的陰陽二氣
      ,即元精元神,是最純真的
      ,兩者一定不能分離
      ,只有合起來,才能至柔
      。我們能否像嬰兒一樣摶氣致柔
      ?就是說能否把生命之氣團(tuán)起來,內(nèi)收
      ,不讓它發(fā)散掉
      。這樣人體才能變得柔軟、弱小
      ,就像嬰兒一樣
      。嬰兒是老子崇尚的對象,是柔弱的象征
      。柔弱的東西在物體中就是水
      ,在人生中那就是嬰兒。第五十五章老子對嬰兒作了詳盡的描述
      ,十分精辟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滌除”就是用水洗滌
      。水是最純凈的,可以洗掉一切污垢
      ,我們要經(jīng)常用水來清洗我們自己的心靈
      。就像禪宗北宗神秀大師作的偈子: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莫使惹塵埃?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吨芤住分幸舱f要“洗心”
      ,當(dāng)然這是一個形象的說法。洗心就是老子說的“玄覽”
      ,“玄覽”又寫作“玄鑒”
      ,“玄”是幽深的意思,是黑色的
      ,“覽”是看
      ,“玄覽”就是黑色地看
      。要“滌除”了之后再“玄覽”。如果睜開眼就是亮的
      ,那就是白覽
      ,就不是玄覽了?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靶庇[就是內(nèi)視
      、內(nèi)觀。西醫(yī)是用白相的方式
      ,直接打開
      ,或用Ⅹ光看,而中醫(yī)用黑相的方法
      ,不打開人體
      ,用藥反饋,來試探
      ,這就是中醫(yī)最了不起的“玄覽”
      。我說過,對《黃帝內(nèi)經(jīng)》影響最大的就是道家
      ,它里面引用了很多《道德經(jīng)》里面的話
      ,所以它肯定是在漢代,在《老子》之后成書的
      。李時珍說過
      ,經(jīng)絡(luò),“內(nèi)景隧道
      ,惟反觀者能

      照察之”

      。往里看,氣血的通道就是經(jīng)絡(luò)
      ,這就是玄覽的方法
      ,這方法太重要了。玄覽
      是一種道家內(nèi)修的功夫
      ,不是只在嘴上說說而已。只有經(jīng)過玄覽
      ,才能達(dá)到?jīng)]

      有任何瑕疵

      ,才能把心中一洗而凈。玄覽就是要用“天眼”觀照自己的內(nèi)心
      。實(shí)際上就是使自我內(nèi)心純凈
      ,不染上一絲灰塵,進(jìn)入無思無為
      、清明虛空的境界
      。這就是《周易》中所說的“易”的世界——“易,無思也
      ,無為也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毙模挥忻恳惶於既デ逑此?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擦拭它
      ,才能沒有瑕疵。

            “愛民治國

      ,能無為乎
      ?”你要治理這個國家,你要愛護(hù)你的老百姓
      ,那一定要無為
      。“無為”是老子治國的最高理念
      ,我們將會在后面詳細(xì)說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天門”是指自然之門
      ,天門是一開一合的。雌和雄是相對的
      ,雌是柔弱的
      ,雄是剛健的;雌的就是陰的
      ,雄的就是陽的
      ;陰主靜,陽主動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盀榇啤本褪鞘卮疲刈〈菩缘臇|西
      、陰柔的東西
      ,意思就是要守靜。這里說天門的開闔能夠守雌嗎
      ?能夠得安靜嗎
      ?意思是說天門能每天都安安靜靜地、正常地一開一合嗎
      ?言外之意就是有時候老天不是這樣的
      。我有一天從清華大學(xué)出來
      ,看到天地一片黃色,起沙塵暴了
      。這肯定是老天發(fā)怒了
      ,因?yàn)樘扉T的開闔就應(yīng)該是安靜的、正常的
      ,為什么不正常了呢
      ?這就可能是人為關(guān)系了。

            “明白四達(dá)

      ,能無知乎
      ?”我們明白事理通曉四方,能夠不用智慧嗎
      ?老子在后面說了
      ,一個最聰明的人是足不出戶就能知道天下事的?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靶悴挪怀鲩T
      ,全知天下事”,怎么才能做到這一點(diǎn)呢
      ?其實(shí)非常簡單:守靜玄覽
      。你要想明白四達(dá),就要無知無慮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爸蓖ā爸恰薄槭裁丛讲挥弥腔鄯炊接兄腔勰?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這就是老子的睿智之處
      ,是老子的大智慧啊
      !看上去老子和孔子完全不同
      ,孔子是講智慧的,講仁義的
      ,后世儒家就把孔孟思想歸結(jié)為五德——仁
      、義、禮
      、智
      、信,可是老子卻說要“絕仁棄義”
      、“絕圣棄智”
      ,要仁義干嗎?要智慧干嗎?全給拋棄了
      !表面上老子和孔子恰恰相反
      ,其實(shí)說的問題是一樣的,希望達(dá)到的目的也是一樣的
      。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
      ,強(qiáng)調(diào)的層面不同,一個從正面說
      ,一個從反面說?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鬃訌恼嫒タ?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社會混亂,禮崩樂壞
      ,就是不講仁義禮智信的結(jié)果
      ;老子從反面去看,社會混亂
      ,禮崩樂壞
      ,不是講講仁義禮智信就可以解決的,反而是仁義禮智信講得太多了
      ,人的清靜的本心就喪失了
      ,所以要回歸到人的本心、本性上去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磥砝献诱f得更徹底啊
      !大家想一想
      ,為什么現(xiàn)在要大講和諧社會?就是因?yàn)椴缓椭C了
      。為什么要講禮儀
      ?就是因?yàn)槿鄙俣Y儀了。

              最后幾句“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是謂玄德”
      ,又見于第五十一章,所以在第五十一章再講解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74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陳致虛《道德經(jīng)轉(zhuǎn)語》四十八
      為學(xué)日益章第四十八為學(xué)日益
      ,為道日損,損之又損
      ,以至于無為
      。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
      ,及其有事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八十
      、八十一
      【第八十章】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經(jīng)》七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天地不自生者
      ,人本不知,天地自生不生
      ,但見風(fēng)雨霜露益於世人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
      ,微妙玄通
      ,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
      ,故強(qiáng)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
      ,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
      ;渙兮若冰之將釋
      ,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濁
      。 孰能濁以澄?靜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
      ?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
      ,故能敝而新成。古之善為士者
      ,微妙玄通
      ,深不可識。夫惟不識
      ,故強(qiáng)為之容
      2024-12-18
      司馬光《道德真經(jīng)論》十五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
      ,谷得一以盈
      ,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其致之也
      ,謂天無以清,將恐裂
      ;地?zé)o以寧
      ,將恐廢;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是以侯王自稱孤
      、寡
      、不穀。此非以賤為本邪
      ?非乎
      ?故至譽(yù)無譽(yù)。
      2024-12-23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
      。故飄風(fēng)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
      ?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
      ?故從事于道者
      ,同于道;德者
      ,同于德
      ;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
      ,道亦樂得之;同于德者
      ,德亦樂得之;同于失者
      ,失亦樂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希言自然
      。希,少也
      。多言數(shù)窮
      ,少言合道,故曰自然
      。道則非無非有
      2024-12-27
      李榮《道德真經(jīng)注》二十三
      李西月《道德經(jīng)注釋》四十一
      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 上士聞之,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
      ,若存若忘;下士聞道
      ,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
      ,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颣
      ,上德若谷
      ,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