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不德 上德的人并不刻意追求德,所以才有德 這一章太重要了 “上德不德 當然“道”也有不外顯的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這一句,馬王堆帛書《老子》甲乙本都沒有,王弼本有,有的本子則寫作“下德為之而無以為”。我們這里依據(jù)王弼本。上德是“無為而無以為”,也就是說上德的人是不妄為的,而且無以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仁就是儒家宣揚的仁道,具有上仁的人是有所作為的,知道怎樣去有所作為,但是他也是無意地去作為。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 “上仁”、“上義”、“上禮”之人,他們都是有為的 “故失道而后德 “夫禮者 德其實是我們道的一種體現(xiàn)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所以大丈夫,就是得道之人,總是處在敦厚這一面,而不是處在淺薄這一面,最敦厚的是什么東西?就是道,“湛兮似或存”,非常深的就是“道”啊?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故去彼取此”,所以要舍棄后者,要采用前者。后者就是浮華和淺薄,前者那就是厚實。 所以老子語重心長地要求領(lǐng)導(dǎo)者“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敦厚與誠實是有德之人的表現(xiàn),淺薄與浮華是無德之人的表現(xiàn)。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aodejingzhujie/75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上一篇: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七章
下一篇:
張其成《道德經(jīng)》第三十九章
、八十一"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