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道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民間信仰和神話傳說
道教的發(fā)展歷程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古代道教
、中古道教和近現(xiàn)代道教。古代道教指的是秦漢時期至隋唐時期的道教,這一時期的道教以追求長生不老、得道成仙為主要目標,注重煉丹術和養(yǎng)生術的研究和實踐。中古道教指的是宋元明清時期的道教,這一時期的道教注重內(nèi)修外煉,強調內(nèi)修心性、外煉丹藥,以求達到身心合一的境界。近現(xiàn)代道教指的是新中國成立后的道教,這一時期的道教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積極適應社會變革和文化發(fā)展的需要,努力探索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全真派和正一派道教是中國道教的重要流派
,它們在信仰、修行和實踐等方面都有一些區(qū)別。,字知明。金世宗大定七年(西元1167)在山東寧海(今牟平),馬鈺、孫不二夫婦筑庵侍奉,庵名“全真庵”聚徒講道時創(chuàng)立。認為“識心見性”,即為全真。主張釋、儒、道三教合一。《全真教祖碑》記載:“先生勸人誦《道德清靜經(jīng)》、《般若心經(jīng)》正當全真道在北方興盛時
,南宋統(tǒng)治下的神霄派受到朝野摒棄,也出現(xiàn)了一個主張內(nèi)修的道派,相傳是呂洞賓傳于張伯端,再傳石泰,又傳薛道光……元代道士陳致虛兼受王重陽、張伯端所傳,統(tǒng)歸全真道,追溯王傳為北宗,張傳為南宗。南北宗的譜系是:其南宗者,謂自東華少陽帝君得老聃之道,以授鐘離權,權授唐進士呂洞賓、遼進士劉操,操授宋張伯端,伯端授石泰,泰授薛道光,道光授金王重陽,重陽授七弟子(即北七真)。即馬鈺全真道的教義,總體上來看仍繼承鐘離權
1
2、以“全精
、全氣、全神”為成仙證真的最高境界。全真道追求長生成仙,但鄙棄肉體。認為肉體不可能永恒不滅3
其次在宮觀上也有所差別。正一道宮觀多采用子孫廟制
全真道多為十方叢林制,即廟產(chǎn)公有
在傳承方式上
在生活方面
全真道士需著道裝
正一派道教注重外修
正一派又稱正一盟威之道,是以龍虎宗為主干集合融匯諸符箓派而成的符箓大派
1、以張陵后嗣為教主
2
3
、《正一經(jīng)》為共同奉持的主要經(jīng)典,以畫符念咒、祈禳齋醮等主要法術為人驅鬼降妖、祈福禳災。4、宮觀規(guī)模小
,戒律也不嚴格,正一道士可以娶妻生子,亦可不住宮觀,俗稱“火居道士”。1.龍虎山:位于江西省鷹潭市西南部,是中國道教的重要發(fā)源地和著名道教場所
。2.茅山:位于江蘇省句容市境內(nèi)
,是道教上清派的發(fā)源地。3.閣皂山:位于江西省樟樹市境內(nèi)
4.泰山: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境內(nèi),是中國五岳之一
終南山: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南邊
,是全真道的發(fā)源地。重陽宮: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西南邊的周至縣,是全真道的中心之一
。樓觀臺: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西邊的周至縣
,是全真道的中心之一。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
,是全真道的中心之一。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aojia/1579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道家的起源與發(fā)展
下一篇: 老子為何被稱為“太上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