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對人類中心主義的超越更多地來自于中國的道家思想。只有道家真正做到了天地萬物的平等化 |
莫言是當代中國最復雜的作家,在十幾年前我的第一篇評論莫言的文章中,我就認為莫言是當代中國最好的作家,他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比西方的上帝更具包容性,西方的上帝在“博愛”的背后恰恰是極度的狹隘,必須成為他的子民才能得到他的垂青,不是他的子民,即不信仰他,就成為上帝的棄兒,可以說耶穌之死即是這一狹隘教義運作的結(jié)果。
莫言絕不如此,在他的筆下沒有棄兒。從道德判斷的角度看,再壞的人在莫言的作品中也有善良的一面,不會被完全否定其存在的價值。莫言作品中所反應的更多的是中國道家文化的那種無為而無不為的包容性,又與儒家的仁義息息相關(guān),整個作品有著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根基。
小說的敘事也應體現(xiàn)“道”理
一、傳統(tǒng)敘事手法與西方先鋒手法的狂歡化結(jié)合
僅從敘事模式上看,莫言就已經(jīng)稱得上是當代中國文壇的奇跡
。他應該是迄今為止大多數(shù)作品都使用第一人稱限制敘事,但卻達到巴赫金意義上的復調(diào)效果的作家
。即使是在早期的《透明的紅蘿卜》和《紅高粱》這樣的個體感覺極度膨脹的小說里,其人物設計也是復雜的
,保持了高度的自主性,黑孩
、小鐵匠、老鐵匠
、小石匠
、“我爺爺”、“我奶奶”都按照自己的軌跡行事
,讀者無法預料每一個人物下一刻會做什么
,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復雜多變卻又符合人性和世界的真實
。即
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復雜世界,而不是隱含作者以他的道德觀、價值觀、歷史觀及政治觀等控制了一切——比如社會主義經(jīng)典文學作品《暴風驟雨》。莫言創(chuàng)作手法多樣,早期是西方的技法占主要地位,先鋒試驗色彩鮮明,后來表現(xiàn)出較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學色彩
,而且隨時會有突破性的東方和西方的融合
。
莫言的《生死疲勞》從敘事結(jié)構(gòu)上看為章回體與民間傳說的結(jié)合。小說采取章回體的表層結(jié)構(gòu),如第二章命名為《西門鬧行善救藍臉
白迎春多情撫驢孤》,題目即以較工整的對仗概述了主要情節(jié)
,
與章回體小說很相似。同時
,
中國民俗中的傳說也成為小說非常重要的素材,以此組合各種事件,加人適當?shù)囊蚬P(guān)系,史詩般地呈現(xiàn)出一段中國歷史
。先看第二章中的一個敘事片段:
[1]我西門鬧堂堂正正、豁達大度、人人敬仰
。
[2]接手家業(yè)時雖逢亂世,既要應付游擊隊,又要應付黃皮子
,但我的家業(yè)還是在幾年內(nèi)翻番增值
,良田新置一百畝
,大牲口由四匹變成八匹
,新拴了一輛膠皮轱轆大車
,長工由兩人變成四人。丫環(huán)由一個變成兩個
,還新添了兩個置辦飯食的老媽子。
[3]就是在這樣的情景之下,我從關(guān)帝廟前,把凍得只有一口游氣的藍臉抱了回來。
[4]那天我是早起撿糞,說來你不會相信
,我雖是高密東北鄉(xiāng)第一的大富戶,但一直保持著勞動的習慣
。
[5]三月扶犁,四月播種,五月割麥
,六月栽瓜
,七月鋤豆
,八月殺麻
,九月掐谷,十月翻地
,寒冬臘月里我也不戀熱炕頭
,天麻麻亮就撅著個糞筐子去撿狗屎
。
[6]鄉(xiāng)間流傳著我因起得太早錯把石頭當狗屎撿回來的笑話 ,那是他們胡說,我鼻子靈敏
,大老遠就能嗅到狗屎的氣味
。
[7]一個地主 ,如果對狗屎沒有感情
,算不上個好地主
。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
此段為西門鬧的第一人稱自述 ,從形式層面來看
,其話語方式很有中國傳統(tǒng)戲曲中的道白的神韻。在中國戲曲中
,一個角色出場,會以較長的篇幅交待家史或來龍去脈
,穆桂英掛帥中穆桂英的長達百句的唱段即是典型。西門鬧出場的獨白非常類似于戲曲中此類唱段的位置和功能
,即介紹自己的來歷,
[1]-[3]句即承擔了這樣一個介紹功能,提供給接受者一些有關(guān)人物的重要信息
。
從句法結(jié)構(gòu)上看,此段句式長短夾雜,古典感與歐化句式交匯
,句中的既又但還多次遞進和轉(zhuǎn)折
,是典型的現(xiàn)代書面語語法
; [5]句中的四字一頓的短句明顯是從傳統(tǒng)文學經(jīng)典《詩經(jīng)》的四言詩中轉(zhuǎn)換而來,有“七月流火
,九月授衣”的神韻
。當然西門鬧文化水平不高
,言語不可能那么文人化,莫言把他的獨白改造得很通俗化和口語化
,同時也可以說
,
文人創(chuàng)作的通俗化改造是北方戲曲的特點。
莫言文字語言模式的形成是多方面吸收融合的結(jié)果 ,而且這種融合是本能化的,把才華與文學感覺自然地結(jié)合在一起
,毫無矯揉造作之感
。
這篇43天完成的49萬字的長篇小說實際上是更能體現(xiàn)莫言的文學天賦的 。43天的短暫創(chuàng)作歷程
,實際意味著莫言近萬字的創(chuàng)作多數(shù)是靈光一現(xiàn),然后憑感覺任意揮灑而出
,莫言非常驚人地表現(xiàn)了才華橫溢的一面
,且不管如何揮霍
,才華總是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
,毫無枯竭之感。
再看意義層面,此段一開始就寫了一個與革命史中不同的地主形象:革命史中的地主多是窮兇極惡,這個西門鬧卻是勤勞善良。當然不是說所有地主都是勤勞的大善人,而是隱含作者或敘述人從自己的經(jīng)驗出發(fā)做出的判斷,即中國的地主也多是勤勞起家,至少不全部都是窮兇極惡,而多是鄉(xiāng)村中的正常富裕農(nóng)民。隱含作者強調(diào)地主的勞動特征,一方面是對片面階級論的否定,另一方面是從中國鄉(xiāng)村倫理出發(fā),塑造中國鄉(xiāng)村中真正的勤勞致富者。
最有意思的是第[7]句,它可壓縮成“對狗屎沒有感情的地主不是好地主”,是從拿破侖的名句“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化來,把將軍與士兵的關(guān)系置換為地主與狗屎,形成一種狂歡化的戲仿,既形成強烈的反諷,又非常幽默地反映了地主與勞動的關(guān)系。這兩對反差極大的對比構(gòu)成了仿擬或隱喻,不管喻體如何,卻有一個共通的本體,即對某群人或某個人來說最能體現(xiàn)其價值的東西。
莫言以此昭示了中國鄉(xiāng)村的鐵的規(guī)則,即生存?zhèn)惱?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勞動意味著努力地生存,且可能生存得更好。而對于中國鄉(xiāng)村的所有農(nóng)民
,未來充滿著變數(shù)
,只有不停地勞動才能保證自己和家人不死。所以
,從意義層面來看,
莫言是從平民的角度反觀意識形態(tài)化的歷史,進而反諷,形成一種悲壯的抗爭,最終形成一種超越。
這種超越的表現(xiàn)之一在于,莫言在敘事中經(jīng)常會突然插進一段非常有先鋒試驗色彩的文字,使他的敘事更復雜,顯示出明顯的西方色彩,如《生死疲勞》的主人公西門鬧的敘述中出現(xiàn)了作者莫言的名字:
莫言在他的小說《苦膽記》里寫過這座小石橋,寫過這些吃死人吃瘋了的狗
。他還寫了一個孝順的兒子
,從剛被槍斃的人身上挖出苦膽,拿回家去給母親治療眼睛
。用熊膽治病的事很多
,但用人膽治病的事從沒聽說
,這又是那小子膽大妄為的編造。他小說里描寫的那些事
,基本上都是胡謅,千萬不要信以為真
。
這個敘事片段是以西門鬧為敘事視點,以第一人稱講述故事
,而且居然非常突兀且神奇地跳出故事之外
,直接攻擊隱含作者莫言。這是
80年代中期西方后現(xiàn)代小說敘事的遺留,或稱元小說、元敘述,即對敘述的敘述,目的是摧毀敘事,實現(xiàn)后現(xiàn)代的解構(gòu)目的。
莫言此時用此法并非在解構(gòu),而是以他的感覺奇妙地把這一解構(gòu)性的東西變成了加強真實性的手段。西門鬧這樣敘述,實際更多的是在證明莫言寫的東西的真實性
,因為吃人肉食人血的故事在中國屢屢發(fā)生
,接受者自然能判斷西門鬧是不是可靠的敘述人;更大的可能是由于西門鬧的經(jīng)歷有限
,沒見過吃人的事件,從而西門鬧的敘述成了不可靠敘事
。
另一方面,東西方敘事技巧的雜揉加強了莫言文學的包容性,莫言把只要有利于表現(xiàn)主題的方法和內(nèi)容都憑感覺融合在一起
,給接受者以泥沙俱下的混亂感
,其實那是一種才華的驚艷,很有巴赫金意義上的狂歡意味
。下一個敘事片段的功能更復雜:
仁者見山,智者見雪——每個人眼里的世界都不同。
[1]——親愛的讀者,群眾的心理是多么奇怪啊![2]龐抗美與西門金龍得勢之時,人們對龐鳳凰和西門歡恨之入骨
,盼望著他們倒大霉
,但一旦他們倒了大霉
,成了弱者,同情心便轉(zhuǎn)到了他們身上
。
[3]警察們自然也知道這兩個人物的背景,更清楚他們的副所長與這兩個人物的特殊關(guān)系 ,面對著憤憤不平的群眾
,他們擺擺手
,沒說什么。
[4]讀者諸君 ,西門歡之死
,讓我內(nèi)心甚感悲痛
,但他的死,客觀上為我們的藍開放追求龐鳳凰掃清了障礙
,但又一個更大的悲劇
,就此拉開了序幕。
這個敘事片段第[1]句就直接對“親愛的讀者”說話,是東方化的說書人與聽眾的交流
,還是西方化的現(xiàn)代作家與接受者的交流
?其實或者可以說是兩者的融合?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白x者”是現(xiàn)代命名,隱含作者直接
把接受者稱為“讀者”,意味著在隱含作者那里默認為是現(xiàn)代個體的閱讀和接受行為
。認為其是古典說書人的移植也能說得通,因為這部小說的中國古典特色非常鮮明
,話本小說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各位看官”引導出的直接交流段落
。這種種的矛盾的存在
,實際上又是莫言任意揮灑的結(jié)果
。
第[1]句則直接叫出讀者,說出敘述人對群眾心理的評價,[2]則詳說評價的內(nèi)容 ,即個人的命運起伏對周圍人的影響
,實際表現(xiàn)了隱含作者對群體性格把握的準確,即群體總是無意識地把同情和善意投向給弱者
。第
[4]句則更深層地與讀者對話,把之后發(fā)生的事情告訴了讀者 ,可以算是對事件的“
預敘”,從本句的修辭效果上看 ,敘述人還以“悲劇”來評價這些從道德上很容易被否定的人物
,表現(xiàn)了隱含作者的悲憫。
總之 ,此段敘述把敘述人的感覺與故事素材相結(jié)合
,形成了一個非常有張力的話語方式
,不僅從
作者 、隱含作者
、敘述人
、行動者
的角度進行敘事,而且把接受者也納入敘事世界 ,形成了一個多維的敘事空間。在此
,莫言表現(xiàn)出的不是對西方后現(xiàn)代小說的純粹的形式化的模仿
,而是把西方技法融人中國的古典文學傳統(tǒng)之中
,形成復雜的現(xiàn)代東方化文體。
二、超越人類中心主義的大悲憫
不僅是形式上的大膽融合創(chuàng)新,在意義層面上,莫言的境界在當代文壇也幾乎是無可超越的。先看《豐乳肥臀》中奇特的比喻:
荒誕之中隱藏真實
[1]門板平放在上官壽喜身邊了。他保持著臨死前的姿勢,那對著蒼天呼吁的腔子里,冒出一串串的透明的氣泡,仿佛里面藏著一窩螃蟹。
[2]馬洛亞牧師竄出鐘樓,像一只折斷翅膀的大鳥,倒栽在堅硬的街道上。他的腦漿進濺在路面上,宛若一灘灘新鮮的鳥屎。
[3]她伸出右手的食指和拇指,撕掉了公雞繃緊的脖子上的細毛羽 ,裸露出一段紫色的雞皮。她屈起右手中指
,彈了彈雞的喉嚨
。然后,她捏起那把耀眼的柳葉般的小刀
,輕輕地一抹,雞的喉嚨便豁然開朗,一股黑色的血淅淅瀝瀝地
,大珠追小珠地跳出來
。
這些比喻非常能見出莫言的話語特色。從此段敘述的內(nèi)容上看,[1]描述主人公的父親被日本兵砍頭后的情形,[2]寫一個外國牧師被游擊隊所辱跳樓而死的情形,[3]則是人殺雞時的情形。
文學的特色之一就是對普通語言的有組織的改寫,莫言文學更代表著對普通語言的后現(xiàn)代式的暴力改寫,典型地體現(xiàn)了文學語言的能指與所指的失衡。上述比喻中人與動物的死亡狀態(tài)被詳細描述,似乎表現(xiàn)出一種奇特的血腥偏好,[1]中以螃蟹吐泡比喻斷頭的脖子冒出的氣泡,[2]中形容牧師的腦漿像“新鮮的鳥屎”,死去的這兩個人一個是主人公的養(yǎng)父,另一個是真正的父親,也都是平民道德意義上的“好人”。隱含作者為什么帶有欣賞嫌疑的眼光來描寫他們的死態(tài)?
從敘事效果上看,莫言文學更容易把接受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語言本身?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蛘哌@可稱為莫言式的“審丑”意識
,這種“審丑觀”使莫言在《豐乳肥臀》中大量地展現(xiàn)世界的丑惡和苦難
。
這些描寫也是莫言倍受批評的主要原因之一?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蛘哌@種寫作方式可稱為莫言式的“殘酷敘述”,即把丑陋
、惡心和恐怖之物進行細致的
、甚至夸張式的展示,達到能指與所指的高度偏離
,體現(xiàn)了莫言狂歡式的對語言的暴力改寫
。
其實,從莫言的整體創(chuàng)作與這些場景在敘事結(jié)構(gòu)中的功能來看,它們并不是為了審丑而審丑,它更接近于巴赫金意義上的狂歡化寫作,與莫言的高度感覺化相合,形成了一種特殊狀態(tài)下的修辭效果。只從[1]和[2]寫人類死亡冷酷場面來看,接受者會很難原諒隱含作者面對人類遺體的“殘酷”和冷漠。其實,特意作為對比的[3]或者能解釋莫言的“冷漠”或“嗜血”從何而來。[3]中描寫了人類殺雞的過程,相信絕大部分接受者沒多少不適感。
自然界的生物都有靈性的,都是大自然的產(chǎn)物,要和諧相處
。
以同樣的手法描寫人類和動物的死亡,為什么描寫人類的死亡就讓人們難以接受呢
?其實,對殺人和殺雞的不同感覺源自于最根本的關(guān)鍵點:人類中心主義。
人類社會產(chǎn)生的人類文明決定了其必然是以人類為中心的。我們的“不適”正來自于這一切都是從人類道德來衡量的
,人類的死亡是殘酷的
,但人類每天“殺害”千萬計的動物并極度“殘忍”地吃掉,人類卻沒多大感覺
,這正是人類中心主義牢牢掌控了一切的結(jié)果
。
而莫言的那個隱含作者非常明確地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并以故作殘酷的方式戲謔人類的感覺,形成狂歡化特色。現(xiàn)實中
,莫言在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當天與媒體見面時,就中國和日本的釣魚島爭端居然說出了以下的話:“
海洋上的爭端暫時擱置一下有時候也是魚類的福音。現(xiàn)在人類捕魚捕的這么瘋狂,有一個爭端的地方誰都別進
,讓魚過去,魚類會感謝人們
,感謝你們。
” 當即引起眾多人“不愛國”的謾罵。
由于境界的天壤之別,莫言的超越性是很少有人能理解的。所以
,要想深入理解莫言的創(chuàng)作內(nèi)涵,就不能以人類的日常理性來約束思維
。
莫言對人類中心主義的超越更多地來自于中國的道家思想。只有道家真正做到了天地萬物的平等化
,拋棄高于萬物的神的存在
。
所以,隱含作者力圖表現(xiàn)出相當絕對的平等觀,
他所超越的不是簡單之物,而是人類中心主義下的基本自私本性的人類關(guān)懷,從老莊式的宇宙觀出發(fā)
,認識人類之渺小,才可能真正達到偉大之境
。莫言不僅僅是超越相對狹隘的人類利益,他超越之后還能重新回到對人類的悲憫
,形成超越之回歸
。此時,人類自身的狹隘的利己主義已不復存在
,
他達到了道家的萬物絕對平等之境,實現(xiàn)了東方精神與西方手法的完美結(jié)合。
從敘事動因來看,在超越人類中心主義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