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釋“動處煉性,靜處煉命”
網(wǎng)絡
2023-09-20 19:21:02
清末內丹學家黃元吉
,有一段關于“動處煉性
,靜處煉命”的談話
,對身心修煉很有啟發(fā)和幫助。他說:“昔人云:‘動處煉性
,靜處煉命。二語已包括性命雙修之要
,獨惜人不知耳
。’”接下來他便對此作了具體說明
。(引文均見《樂育堂語錄》)本文擬對他的說明
,再作一些闡釋。
一、關于修性和修命
什么叫性
?什么叫命?性是指人的靈明慧覺
,命是指人的氣血身軀
。性即是心性、精神
;命即是生命
、軀體?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缎悦缰肌氛f:“何謂之性
?元始真如,一靈炯炯是也
。何謂之命
?先天至精,一氣氤氳是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庇终f:“性之造化系于心,命之造化系于身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比说男悦鼘嶋H上就是精神與軀體的結合體。性是命的主宰
,命是性的基礎
。為此,我們既要重視精神
、心理方面的煉養(yǎng)
,也要重視生理肌體的煉養(yǎng)。性命雙修正是內丹功的基本煉養(yǎng)原則。北宋著名道士張伯端說:“道家以命宗立教
,故詳言命而略言性
;釋氏以性宗立教,故詳言性而略言命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睆埵险J為兩者均有失偏頗,故唯有性命雙修最為上乘
。這是內丹家的共識
。內丹修煉不但要求六門緊閉,六根清凈
,徹底與外部世界隔絕
,而且有固定的時空模式和規(guī)范化的心理運演手段,但黃元吉說的“動處煉性
,靜處煉命”
,卻提出了一個與前者全然不同的修煉方式。這種方式的最大特點
,就是要在日常生活當中
,隨時隨處進行性命的修煉。這是將氣功與日常生活密切結合起來之良法
。所謂“行住坐臥
,不離這個”。如同《入藥鏡》所說:“一日內
,十二時
,意所到,皆可為
。”
二、關于“動處煉性”
黃元吉說
,“動處煉性”的這個“動”,“乃有事應酬之謂”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耙擞惺轮畷r,即是用功修煉之時”
。接著他便進行具體的解說:“我于此時
,視聽言動,必求中禮
;喜怒哀樂
,必求中節(jié);子臣弟友
,必求盡道
;衣服飲食
,必求適宜。如此隨來隨應
,隨應隨忘
,已前不思,過后不憶
。當前稱物平施
,毫無顧慮計較?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贝送?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還要“對境而有返勘之念”,“稍有念動欲起
,人不指責于己
,即己亦有不自安之處”。黃元吉認為“我無欲而心自定
,心定而性自定
,煉性之功莫此為最?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秉S元吉這段文字既提出了“動處煉性”的原則要求
,又談到具體的心理操作。下文稍作闡釋
。
1.“動處煉性”的原則要求
(1)從主體的主觀角度看
,“動處煉性”要求做到“視聽言動,必求中禮
。喜怒哀樂
,必求中節(jié)”。所謂“視聽言動
,必求中禮”是指“有事應酬”時的一言一行
,都要符合社會的規(guī)范,要遵守社會的基本規(guī)則
。一個人在日常處理各種事務的活動中
,如能隨時注意“中禮”,這既能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且易于與別人和諧相處
,并受到別人的尊重和歡迎。這樣
,便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祥和
、安泰、愉悅之情。這樣的內心體驗
,正是對“性”的很好修煉
。這是從思想道德修養(yǎng)方面提出的要求?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跋才?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必求中節(jié)”,則是從感情活動方面提出的要求
。這句話源自《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fā)
,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
,謂之和
。”意謂喜怒哀樂的情感還沒有發(fā)生的時候
,內心是一種非常寧靜的本源狀態(tài)
,這就叫“中”。人們在處理各種事務時
,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各種情緒變化
,并在表情、言語
、行動諸方面表現(xiàn)出來
。如果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能符合法度常理
,并且合乎節(jié)度
,這就叫“和”。因為人們在“有事應酬”時
,難免會產生各種情緒
,這時最重要的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既要讓情緒的內涵不違背法度常規(guī)
,又要讓情緒的表現(xiàn)有所節(jié)制
,適時適度。情緒的失控
,不但會嚴重破壞自身的免疫力,而且還會造成人際問的不和
,從而加劇自身的情緒失控
。喜怒哀樂如能“中節(jié)”,便會始終保持一種和諧
、安泰
、淡定的心態(tài)。保持這樣的心態(tài),便是對“性”的很好修煉
。
(2)從人際關系方面來看
,“動處煉性”要求做到“子臣弟友,必求盡道”
。所謂人際關系包括親情關系
、朋友關系和一般社會關系(包括同事關系和臨時的工作、事務關系)
。在處理這些關系時
,如能遵守社會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和各種規(guī)則,這便是“盡道”的表現(xiàn)
。比如說
,在親情方面,要做到孝敬長輩
,愛護同輩
,關懷下輩;在朋友關系方面
,要做到親切的關心
,熱情的幫助;在一般社會關系方面
,要做到誠信
、謙遜、寬容
。如能做到這一些
,不但提升了自己的人品,而且還會得到別人的友善回饋
。這樣
,內心便會產生一種溫暖感、滿足感和恬適感
。這樣的內心體驗
,便是對“性”的很好修煉。
(3)從個人的生活角度看
,“動處煉性”要求做到“衣服飲食
,必求適宜”。這是強調一個人對日常物質生活的要求
,應該適度
,不要奢求,不要攀比
,不要追求時尚
。這樣
,就能始終保持一種淡泊、恬靜的心態(tài)
。反之
,如果不加控制,一味追求物質享受
,將會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庸俗化
,甚至墮落。一個貪圖物質享受的人
,其內心世界是永遠不可能安靜的
。這實際上是對精神的殘害。所以說
,控制物欲也是對“性”的很好修煉
。
2.“動處煉性”的具體心理操作
上述“動處煉性”的幾個原則,是日常事務應酬時總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準則
。在這個前提下
,就具體場合而言,在心理操作方面還應做到以下幾點
。
(1)“隨來隨應
,隨應隨忘”。它強調辦理任何事情都要從容
、淡定
,事情過后即要馬上把它忘掉。要忘的徹底
,過后再也不要回憶當下發(fā)生的事情
。這是因為,在處理事情時需要反復動腦筋
,這樣大腦便會持續(xù)處于興奮狀態(tài)
,如果事情過后迅速予以淡忘,即可讓交感神經的張力降低
,副交感神經的張力提高
,中樞神經的抑制過程會隨之增強,于是便能較快地恢復平靜的心態(tài)
。所謂“心定性自定”
,這對“性”的修煉是十分重要的。
(2)待人接物
,公平大度
。黃元吉說,處理日常事務要“稱物平施
,毫無顧慮計較”
。“稱物平施”出自《周易》
,原意為根據(jù)物品的多少
,公平合理分給他人。這里強調辦理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公平
、公正
。“毫無顧慮計較”即是寬容大度的意思
。一個人如能公平
、公正地待人,毫不計較個人得失
,便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歡迎
,人際關系融洽。這樣
,內心便會充滿祥和
、歡快之感。有益于“性”的修煉
。
(3)及時進行自我反省
。黃元吉說,在日常處理事務時
,要“對境而有返勘之念”
,“稍有念動欲起,人不指責于己
,即己亦有不安之處”
。這是強調做任何事情,都要及時進行自我反省
,及時清除私心欲念
。這是高度自律的表現(xiàn)。這樣便能不斷凈化自己的心靈
,不斷提高自己的品行和德性
。
總之,在日常的事務應酬中
,如能做到“隨來隨應
,隨應隨忘”;如能做到待人接物公平大度
;如能做到及時進行自我反省
,那便是很好的“動處煉性”。
三、關于“靜處煉命”
黃元吉說
,“靜處煉命”這個“靜”
,“亦非不動之謂,乃無事而未應酬之謂也”
。也就是說
,這個“靜”并不是指人一動不動地坐在那里,而是指日常生活中沒有應酬時的狀態(tài)
。比如說一個人在看書
,看電視,或和家人
、朋友一起聊天
,一同散步。此時心態(tài)輕松
、悠閑
。這個時候可以不經意地、自然地進行命功修煉
。黃元吉說:“我能于無事之際
,無論行住坐臥,總將一個神光下照于丹田之處
,務使神抱住氣
,意系住息,神氣戀戀兩不相離
。如此聚而不散
,融匯一團,悠揚活潑往來于丹田之中
。如此日積月累
,自然真氣沖沖包圍一身內外,而河車之路通矣
!”這段文字明確指出了“靜處煉命”的幾個修煉要點
。
1.神光下照丹田。這是指意念默運內視線觀照丹田(腹臍部位)
,讓意念
、內視線和丹田建立起條件反射關系。丹田為真氣萌發(fā)
、集聚之所
,《難經》稱之為“生氣之源”、“呼吸之門”
、“十二經之根”
。意念結合內視下照丹田,會不斷激惹丹田的氣機
,激發(fā)生命體的原動力
。這是傳統(tǒng)內丹功xiuchi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方法
。但內丹xiuchi有嚴格的時空限定,有規(guī)范化的心理操作要求
,而“靜處煉命”則沒有這些要求
。它強調隨意、自然
,每天無事時,只要有意無意地讓神光沿著任脈經線下照丹田即可
。它可以斷斷續(xù)續(xù)地做
,它可以邊看電視邊做,也可以邊聊邊做
。重在堅持與積累
。
2.神息相依,往來丹田
。黃元吉說:“務使神抱住氣
,意系住息……悠揚活潑往來于丹田之中?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边@是指意念和氣息相依相戀
,緊緊聯(lián)結在一起,不斷來往于丹田
。具體地說
,吸氣時意念跟隨氣息,自然地
、緩緩地由任脈經線進入丹田之中
;呼氣時意念隨氣息,又從丹田自然地
、緩緩地由任脈經線向上端移動
。這是讓意念、氣息同任脈經線
、丹田建立起條件反射關系
。實際上人們吸氣時氣體是通過氣管進入肺泡,沒有也不可能進入丹田
。這是修煉時主體將吸氣時的各種動覺(主要是膈肌下降和腹肌外凸時產生的動覺)
,整合成一道向丹田移動的動覺移動線,這樣主體便會產生氣息進入丹田的感覺
。人們呼氣時
,氣體也是從肺泡經氣管排出體外,這是修煉時主體將呼氣時的各種動覺(主要是膈肌上升和腹肌內凹產生的動覺)
,整合成一道由丹田向任脈上端移動的動覺移動線
,于是主體便會產生氣息自丹田上移的感覺
。神氣如此相依相戀,“悠揚活潑往來于丹田之中”
,會不斷激惹任脈經線和丹田的氣機
,從而促使真氣的萌發(fā)和集聚。
3.要抓緊時機
,要日積月累
。黃元吉對弟子說:“如此煉命,一日十二時中又有幾時不得聞
?只怕生等不自打緊耳
。”的確
,由于慣性思維和惰性心理的影響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會很不習慣這種“靜處煉命”。因此
,思想上必須有修命的緊迫感
。另外,“靜處煉命”要想長功夫
,取得良好效應
,全在“日積月累”。只要每天抓緊時機
,或神光下照丹田
,或神氣相依往來丹田,不斷激惹丹田氣機
,如此日積月累
,“自然真氣沖沖包圍一身內外”,那時真氣便會從丹田自動經尾閭沿督脈上升至顱頂
,再沿任脈下降回到丹田
。如此周而復始,循環(huán)不己
,這就叫打通河車之路
,亦稱小周天。
總之
,如能在日常生活中堅持“動處煉性
,靜處煉命”,那便是另一種方式的“性命雙修”
。
陽明心學:看破繁華,不動于氣
陽明心學中的“看破繁華,不動于氣”是一種人生境界
,指的是在世俗繁華中看透真相
,不被物質和虛榮所迷惑,保持內心的平靜和穩(wěn)定
。
這句話的原文出自王陽明的一張藥方
,意思是說圣人沒有善惡的分別心,不會因為外界的誘惑而動搖自己的內心
。他們能夠超越世俗的繁華
,看到生命的本質,因此不會因為短暫的得失而波動情緒
。
這種思想與孔子的人生態(tài)度有相似之處
,都強調了內心的平靜和穩(wěn)定?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鬃釉浾f過:“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
!揖讓而升
,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边@句話意思是說君子不會為了任何事情去爭斗,即使是比賽也不會失去自己的風度
。這種不爭不鬧的態(tài)度
,也是“看破繁華,不動于氣”的一種體現(xiàn)
。
在陽明心學的體系中
,“心即理”,只有通過內心的修養(yǎng)和修煉
,才能達到真正的平靜和自由
。因此,“看破繁華
,不動于氣”這種境界需要通過內心的修煉才能達到
,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心性,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
總之
,“看破繁華,不動于氣”是一種高超的人生境界
,需要我們不斷地修煉內心
,提高自己的心性,才能真正達到這種境界。
怎樣才能做到凈化心靈,處萬事而不驚?
1.聽巴赫或者一些心經洗練的大師晚年的作品
,安利下Neil Young;2.讀一些格局宏大的作品 無論是敘事上 還是對人性的剖析上 例如《荷馬史詩》《出埃及記》《戰(zhàn)爭與和平》 《卡拉馬佐夫兄弟》《鄉(xiāng)村醫(yī)生》
;3.吃低糖低脂高蛋白高纖維的健康餐 輔以有節(jié)律的鍛煉
;4.當內心對某事抱有不理性但卻強烈的沖動時 計算可能帶來的損失 如果可以接受 就直接去做 不要偷偷惦記 。
人為什么會暈車,暈船。
。
。
關于暈車暈船:
1. 為什么會暈船、暈車
、暈機
?
運動病又稱暈動病,是暈車
、暈船
、暈機等的總稱。它是指乘坐交通工具時
,人體內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過度運動刺激
,前庭器官產生過量生物電,影響神經中樞而出現(xiàn)的出冷汗
、惡心
、嘔吐、頭暈等癥狀群
。
內耳前庭器是人體平衡感受器官
,它包括三對半規(guī)管和前庭的橢園囊和球囊。半規(guī)管內有壺腹嵴
,橢園囊球囊內有耳石器(又稱囊斑)
,它們都是前庭末稍感受器,可感受各種特定運動狀態(tài)的刺激
。半規(guī)管感受角加(減)速度運動刺激
,而橢園囊、球囊的囊斑感受水平或垂直的直線加(減)速度的變化。當我們乘坐的交通工具發(fā)生旋轉或轉彎時(如汽車轉彎
,飛機作園周運動)
,角加速度作用于兩側內耳相應的半規(guī)管,當一側半規(guī)管壺腹內毛細胞受刺激彎曲形變產生正電位同時
,對側毛細胞則彎曲形變產生相反的電位(負電)
,這些神經末稍的興奮或抑制性電信號通過神經傳向前庭中樞并感知此運動狀態(tài);同樣當乘坐工具發(fā)生直線加(減)速度變化
,如汽車啟動
、加減速剎車、船舶晃動
、顛簸
,電梯和飛機升降時,這些刺激使前庭橢園囊和球囊的囊斑毛細胞產生形變放電
,向中樞傳遞并感知
。這些前庭電信號的產生、傳遞在一定限度和時間內人們不會產生不良反應
,但每個人對這些刺激的強度和時間的耐受性有一個限度
,這個限度就是致暈閾值,如果刺激超過了這個限度就要出現(xiàn)運動病癥狀
。每個人耐受性差別又很大
,這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外
,還受視覺
、個體體質、精神狀態(tài)以及客觀環(huán)境(如空氣異味)等因素影響
,所以在相同的客觀條件下
,只有部分人出現(xiàn)運動病癥狀。
2. 如何預防和治療運動?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灤?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暈車、暈機)
?
確切地講運動病不是真正的疾病
,與通常意義上的疾病不同,它僅僅是敏感機體對超限刺激的應急反應
。因此就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根治或治愈措施
,現(xiàn)有的各種防治方法都是暫時緩解癥狀或延緩它的發(fā)生。
運動病的最佳防治方法是避免或離開能引起該病的環(huán)境
,但這很不現(xiàn)實
。以前防治療運動病多采用藥物,主要為鎮(zhèn)靜止吐藥,如乘暈寧
、東莨菪堿
、安定等,抑制中樞興奮
,緩解消化道痙攣
。但這些藥物多有作用慢,口干
、嗜睡等副作用
,而且療效不理想。市場曾有一種耳后皮膚貼劑
,為東莨菪緩釋劑可經皮膚滲透吸收
,但仍不能消除該藥物固有的副作用。其它如:貼肚臍
、壓內關穴
、開窗通風向前注視等也是常用而作用極有限的方法。還有就是前庭鍛煉方法
,如同飛行員訓練一樣
,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反復刺激前庭,如:旋轉椅
、秋千
、俯虎、蕩船等
,使前庭產生適應習服
,可以達到減輕運動病癥狀的目的。但如果停止訓練或脫離該刺激環(huán)境
,運動病癥狀會再次出現(xiàn)
。
既往,世界各個國家的前庭平衡醫(yī)學專家長期致力于運動病的防治研究
,但收效甚微
,終無突破。現(xiàn)在好了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yī)院耳鼻喉研究所
、眩暈診療康復中心主任,胡廣艾教授
、主任醫(yī)師根據(jù)前庭平衡醫(yī)學原理
,結合前庭臨床經典理論,經過十多年臨床潛心研究
,發(fā)明了一種治療暈動病的儀器-電子防暈儀
。該儀器可通過電子振蕩產生脈沖電信號
,再通過雙耳部電極作用于人體內耳平衡器官-前庭,抵消或削弱人體受到過度運動-直線和角加(減)速度刺激使前庭產生的過量生物電
,減少和阻止前庭神經沖動向中樞傳遞
,從而提高前庭器官對各種運動刺激的耐受性,達到治療運動病的目的
。這是一種全新的
、開創(chuàng)性的運動病治療方法,在使用過程中
,使用者能夠始終保持清醒頭腦
,一改往昔旅行時靠服鎮(zhèn)靜藥心煩、口干
、昏昏欲睡的狀態(tài)
,使今日旅程瀟灑、輕快
,盡情飽覽美麗的祖國山水
,享受現(xiàn)代文明的快樂。
該研究課題經專家評審鑒定為"國際首創(chuàng)"水平
,先后獲天津市科技進步獎
、全國發(fā)明博覽會銀獎、國家專利(98 3 26062.1)
,列為天津市科技創(chuàng)新
、推廣產品。該產品(津藥器監(jiān)(準)字98第226031)一經投放市場
,立即得到廣大運動病患者的好評
。
3. 為什么暈車的人能夠開車,卻不能乘車
?
因為運動病主要是人體前庭神經系統(tǒng)受到超限刺激引起
,故前庭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度的高低是關鍵
。前庭神經系統(tǒng)屬于低級中樞
,它受大腦皮層高級中樞影響,高級中樞對低級中樞有抑制作用
。當暈車的人開車時
,精神處于高度集中狀態(tài),大腦皮層高級中樞高度興奮對前庭系統(tǒng)產生抑制作用
,自然就不會暈車了
。而以乘客身份乘車時,則不具有這種效應
。同樣
,當戰(zhàn)斗警報拉響時
,原來暈船的海軍將士即刻能夠以昂揚的斗志投入戰(zhàn)斗。
4. 為什么有些人原來暈車
,但得了眩暈癥后卻不暈車了
?
內耳前庭功能良好是產生運動病(暈船
、暈車
、暈機)的基本條件之一。如果前庭功能喪失
,人體也就失去接受各種加(減)速度運動刺激的能力
,即各種引起運動病的不良或超限刺激對人體失去作用,所以
,原來暈車者在得了眩暈癥后
,其中部分雙側前庭功能喪失者(耳毒性藥物中毒、雙側迷路切除術
、反復的眩暈發(fā)作等)就不暈車了
。
5.為什么暈車的人所乘車輛越高級,越容易暈車
?
盡管內耳前庭功能良好
,能夠接受各種加(減)速度運動刺激,是產生運動?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灤?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暈車、暈機)的基本條件之一
,但是適宜產生運動病的加(減)速度運動刺激有一定的范圍
,那些高頻率的顛簸(一般車輛產生)不是它的適宜刺激,而衡穩(wěn)性能較好的車輛在運行中產生的涌動樣的加速度晃動才最合前庭的口味
。所以車輛越高級
,越容易暈車。
6.汽油味可以引起暈車嗎
?
暈車是由于內耳前庭受到超限刺激引起
,汽油味可能會加重某些暈車人的惡心癥狀,但不是引起暈車的原因
。試想
,呆在家中聞汽油會暈車嗎?至于有些人對汽油過敏
,則另當別論
。
種種預防暈車法
1、 乘暈寧(眩暈停)
。在乘車
、船前40分鐘用溫開水送服1至2粒
,小兒酌減。
2
、 感冒通
。在無乘暈寧的情況下,可用感冒通替代
,方法同上
,效果一樣。
3
、 也可用安定片1片
,維生素B1兩片,乘車前40分鐘溫開水送服
,亦能防止暈車
。
4、 可取新鮮生姜1片
,或鮮土豆1片
,貼于神劂厥穴(肚臍),用傷濕膏蓋貼
, 同時將傷濕止痛膏貼于內關穴
,用手指輕輕揉摩穴位,口中亦可再含一片鮮姜
,也有 一定的預防作用
。
1.胃復安:胃復安1片,暈車嚴重時可服2片
,兒童劑量酌減
,于上車前10~15分鐘吞服,可防暈車
。行程2小時以上又出現(xiàn)暈車癥狀者
,可再服1片。途中臨時服藥者應在服藥后站立15~20分鐘后坐下
,以便藥物吸收
。此法有效率達97%,且無其它暈車片引起的口干
、頭暈等副作用
。
5.桔皮:乘車前1小時左右
,將新鮮桔皮表面朝外
,向內對折,然后對準兩鼻孔擠壓
,皮中便會噴射出帶芳香味的油霧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晌?0余次,乘車途中也照此法隨時吸聞
。
6.風油精:乘車途中
,將風油精搽于太陽穴或風池穴。亦可滴兩滴風油精于肚臍眼處
,并用傷濕止痛膏敷蓋
。
7.食醋:乘車前喝一杯加醋的溫開水,途中也不易暈車
。
8.傷濕止痛膏:乘車前取傷濕止痛膏貼于肚臍眼處
,防止暈車療效顯著。
9
、 無藥之時
,暈車者可在上車前將腰帶束緊,防止內臟在體內過分晃動
,上車后雙目注 視遠處
,盡量少看近處物體,尤其在下坡時注意抓緊拊手
,減緩慣性對內臟的沖擊
, 密封較嚴的汽車或汽油味偏大的車廂要注意通風,這樣有助于預防暈車現(xiàn)象發(fā)生
,如 稍感不適
,應立即選擇靠車前方合適位子睡覺,睡覺--往往是最好最省錢有效的防 暈車方法
。
有暈車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