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階段是內(nèi)丹術的境界,也是最后的成就階段
,稱為“上關”
。道教內(nèi)丹家認為
,經(jīng)煉炁化神后
,二(神
、炁)合為一(神)
,精
、黑
、神三寶大藥俱煉化為陽神
。陽神再經(jīng)此階段修煉,則由一(神)還歸無(虛)
。到此即純?nèi)霟o為
,圓通無礙,與天地永存
,得大解脫
,生命不再受各種有然法則(四大)及形體軀殼束縛,變而為天仙
。(悟真篇)
,就此寫道:
“我有一輪明月,從來只為蒙昏
。今朝磨瑩照乾坤
,萬象昭然難隱?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這就是丹家還虛之理想
,希望通過煉丹還虛,到達無遮無礙
,萬象通明
,與天地合一,與宇宙同體之“天仙”境界
。
還虛之法
,丹家有九年之喻,故而又稱“九年關”
。這也是虛指以示其需時很長
。前三年稱為“哺乳”,后六年稱為“溫養(yǎng)”
。.
“哺乳”.是指煉炁化神后
,將此陽神上遷于上丹田泥丸宮,加以意念觀照
,寂然內(nèi)守
,使陽神逐漸壯盛
。三年功滿,六通已全
,大景即現(xiàn)
,瑞雪紛紛,散花亂舞
,天門忽動
,杏然微分,此即所謂“出胎”之景象
。下面即入六年溫養(yǎng)階段
。
“溫養(yǎng)”是指陽神養(yǎng)就后,應用意念時時加以照應
,即出即收
,若即若離,培養(yǎng)發(fā)育
。此階段亦采用純粹性功
,寂照上丹田性宮。九年完成后
,與道相合
,丹功圓滿。(悟真褂說:“見了真空空不空
,圓明何處不圓通
。根塵心法都無物,妙用方知與物同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見附圖29)
“煉神還虛”已入宗教境界,屬于信仰范疇的事了
。
丹道修煉無上秘訣法要
第一要知“玄關一竅”
此竅乃混沌初開第一竅也
。人得之而為性命之根,即中宮一寸二分是也
。但不可以形跡求之
,號無虛之府,清靜之鄉(xiāng)
,內(nèi)有真陽之氣
,自有生之后,散之于一身
。所以祖師有曰
,“四大一身皆屬陰,不知何物是陽精”
,陽精即真陽之氣也
。又曰“一點真陽,秘在形山
,不在心腎
,而在乎玄關一竅”,無端的妙
。在真師一句傳
,皆此言也。(按此竅不在心腎
,是真氣發(fā)生之處也
。?按此竅在腎中間,是真氣發(fā)生之處也)
。
第二要知“閉關之開”
關者
,指陰蹻之穴,在尾閭前陰囊下
,泄精之路也
。閉者趺跏之時,以腳根抵之
,此關既閉
。按閉關陽生之后,不使真氣下行
,方為得藥
。若待至陰蹻穴,則其藥已老
,閉之遲矣
。諸關漸開,諸脈則開通
,閉即開者
,留此真陽之氣,方能開通關竅也
。此閉彼開者
,乃留真氣以通諸關也。一脈通則諸脈皆通
,所以溯流直上泥丸頂
,關節(jié)才通便駐顏。又曰“常使氣通關節(jié)透
,自然精滿谷神存”
,關節(jié)既通,正氣流行,邪氣自退
,谷神焉不得存
!
第三要知“調息綿綿”
真息本綿綿奚以調?為只因身心不定
,重樓浩浩而出
,不復綿綿。學人含光存神
,心息相依
,不調之調,順其自然
,息定而后氣生
,是謂“眾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
。又曰“息往息來無間斷
,金丹成就合原初”?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饵S庭經(jīng)》云
,“后有密戶前生門,出日入月呼吸存”
。清陽云
,“玄牡無時交日月,中和極處體乾坤”
。睹此必須調息綿綿
,方有造化。不然呼吸之氣
,畢竟空勞
。真息在腹中,呼吸之氣在口鼻
。
第四要知“橐龠風生”
橐龠乃爐匣鞲管之物
,往來不窮。即學人調息綿綿之后
,用之不勤
,方為真橐龠。仙翁所謂
,“天地以陰陽為橐龠
,人身以玄牝為橐龠”也。橐龠風生
,即是內(nèi)呼吸
。
第五要知“巽風坤火”
前云橐龠風生,即巽風也。巽順也
,順其自然也
。巽下斷,陰氣發(fā)于下
,謂之巽風
。巽風即生
,坤火必燃
。因云,“坤居下為爐”
,非猛烹極煉
,則不能出爐?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扒由蠟槎Α?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非倒行逆施,則不能升鼎
。所以火非風生不能運動
。故《入藥鏡》云,“起巽風
,運坤火
,入黃房,成至寶”是也
。
第六要知“烹煉陰精”
人身乃純陰之體
。陰精者,飲食五谷之精也
。茍非巽風坤火
,猛烹極煉,此精必在身中作怪
,思想淫欲
,攪亂心君,務要凝神調息
,使橐龠鼓風
,而吹火烹煉陰精。陰精化氣
,混入一身之氣
,此氣再合先天之氣,才有藥物
。仙翁所謂
,“欲得先天以補后天,須資后天而育先天”是也。
第七要知“煉精化氣(陰中之陽)”
前云烹煉陰精
,陰精化氣
,混入一身之氣,即此煉精化氣者是也
。蓋一身之氣
,乃后天之氣,始自先天而生
,今因后天行事
,故先天退藏,惟知有后天之用
,不知有先天之根
。所以學人煉精化氣,注意中宮
,須臾不離
。使后天之氣,各歸其根
,如子戀母
。到此則先天之氣,再從竅中發(fā)出
,化后天為一家
。邵子所謂,“若問先天無一字
,后天方要著功夫
。”李清庵云
,“下手煉精始
,精治然后化氣,氣定然后煉神
,此真之外更無真
。”
第八要知“先天后天”
先天后天者
,即內(nèi)外二藥也
。先天為內(nèi),后天為外
。學人不知關竅
,不辨先后,縱能積聚后天而無用也
。必須后天積聚
,修筑城郭
,然后先天之氣,再從竅中發(fā)出
,化后天為一家
,氤氳結成鉛汞。始則汞投鉛窟
,終則鉛度汞關
,到此才言藥物。先天以元精
、元氣
、元神而言,乃曰“內(nèi)”
;后天以交感之精
、呼吸之氣
、思慮之神而言
,是曰“外”。
第九要知“鄞鄂即神室也
,神室即玄牝也
。
茍非煉精化氣,后天先天混為一家
,則鄞鄂何從而立
!《參同契》曰,“混沌相交接
,權輿樹根基
,經(jīng)營養(yǎng)鄞鄂,凝神以成軀”
。又《悟真篇》云
,“鼎內(nèi)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
。鼎即鄞鄂也
。既有神室,即有種子
。神室未立
,種子何從而胚胎乎!祖師曰
,所謂“中虛寸余
,以安靈汞”者此也。
第十要知“玄牝闔辟”
玄牝闔辟
,乃真息綿綿也
。真息既綿綿
,即是乾坤闔辟。緣生生之機
,無瞬息間斷
。若有瞬息間斷,此身即死尸矣
。夫學者必須行持先天后天混為一家
,其機自不容御。太上所謂“谷神不死
,是謂玄牝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綿綿若存
,用之不勤”者此也。
第十一要知“融合交媾”
后天先聚
,先天后生
,先后相參,打成一片
。前云混成一家
,即此融會交媾也。到此方為坎離交媾一周天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稉羧兰匪疲盎秀标庩柍踝兓?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氤氳天地乍回旋”是也
。
第十二要知“河車運轉”
北方正氣,名曰河車
,自坎離交媾之后
,氣中生真一之水,水滿即行河車運轉
,前路通達
,自然逆生。仙翁所謂“上鵲橋
、下鵲橋”
,又曰“河車運轉不暫停,運入昆侖頂”是也
。此皆自然而然
,非有所作為而然,亦不知其所以然也
。
第十三要知“天人合發(fā)”
河車運轉
,自然逆升
,不拘時候,謂之人元
。靜坐至八月十五夜
,金旺水清之時,天地交媾氤氳之氣
,周施于人身
,交媾沖和之氣相應同運并行,所以盜天地之真精
,感天地之清氣
,謂之天元。直至九次
,謂之九轉
。仙翁所謂,“月夜望中能采取
,天魂地魄結靈丹”是也
。人元,天元隨人力量所至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蜃匀嗽撂煸蜃蕴煸舜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大抵自人元而至天元者多,自天元而了大事者少
。
第十四要知“河車停止”
一身陰氣
,日逐剝盡,陽氣收回竅內(nèi)
,恍若月魄
,吸盡日魂,光滿大千世界
。又曰“性與命合則長生
,日與月合則長明”,到此河車轉矣
。只是忘形養(yǎng)氣
,意存中宮,而不著相
,終日如愚
,一虛靜而已。
廣成子曰
,“丹爐河車休矻矻
,鶴胎龜息自綿綿”
。又曰,“著些不意意中意
,存?zhèn)€無心心里心
,煉之餌之千余日,身無陰氣自長生”
,此之謂也
。
第十五要知“煉氣化神”
河車停止之時,行其無為之功
,只是虛靜抱一以候之
,真息綿綿,氣自化神
。但覺玄關一竅之中
,杳杳冥冥,恍恍惚惚
,始如火熱
,終如云蓊,腸蟠糾結
,壺中夫婦
,其歡娛之妙,不可以言語形容
,到此方為真胎真息
。仙翁所謂“胎由息生,息因胎住”者此也
。又曰“修煉到此
,積氣成形”,亦是此也
。正所謂“是性命
,非神氣”,方說得歸根復命
、返本還元
。否則終屬后天渣滓,安望成丹也
。
第十六要知“混沌鴻蒙”
到此地位
,返太極于無極,昏昏默默
,大死一般
,靜已極而未至于動,陽將復而未離乎陰
,其中妙用
,即善閉者無關
,善守者無城,善戰(zhàn)者無兵
,善治者無民
。《參同契》云
,“濁者清之路
,昏久則昭明”。又曰“觀夫雌雄交媾之時
,剛柔相結
,而不可解”者是也。雌雄交媾則神在氣內(nèi)
,氣存乎神
,神不可出,乃昏昏默默
,如大死一般
,正混沌鴻蒙之時,少焉神出
,仍昭明矣
。
第十七要知“大死再活”
大死者,非真死也
。當混沌鴻蒙之際
,歸根復命,神凝精結
,八脈俱住
,呼吸皆無,璇璣玉衡
,一時停轉,而日魂月魄皆沉于北方海底
,恍若氣索命絕
,絕后復蘇,因曰大死再活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秴⑼酢吩唬皻馑髅鼘⒔^
,體死亡魂魄”是也
。
第十八要知“雷鳴電掣”
到此地位,鑿開混沌
,劈裂鴻蒙
,水中火發(fā)
,陰陽相擊,聲光迸出
,自下元涌起
,恍若雷鳴電掣,非譬喻也
,乃真境也
。正是大死再活之時,煉士于此一意不散
,順其自然升降
,不必規(guī)規(guī)火候之圖,而火候自符合也
。所謂“真火本無候
,大藥不計斤”是也。
第十九要知“煉神還虛”
到此地位
,一味付之自然
,但知有靜,不知有神
。稍知有神
,神必滯而不化,惟不知不著
,神自還虛
。《靈源大道歌》云
,“勤苦之中不必勤
,閑閑只要養(yǎng)元神”。又曰“如龍養(yǎng)珠心不忘
,如雞抱卵氣不絕”是也
。
第二十要知“金丹點化”
金丹者,先天真陽之氣也
。五千零四十卷大藏經(jīng)罷
,符至,若將些些藥
,點化先天
。真陽之氣,即脫胎而出陽神也
。陽神既出
,出仍顧殼。養(yǎng)至陽神強壯,破質而出
,身外有身未為奇
,還要移爐換鼎,再造乾坤
,直到形神俱妙
,與道合真,則先天能事畢矣
。歡迎關注武術丹道氣功
。仙翁所謂“汞是吾家原有物,鉛是他家不死方”是也
。煉士到此地位
,有大力量者或不得金丹點化,照依二十一條行至二十四條止
,自然到家
。(或不得金鼎點化者,則依煉虛合道之路行之)只此二十四條口訣已盡
,無復有他說也
。(點化者,清靜頭
、彼家尾也
。非道不能用鼎,難
!難
!難!今方士會下
,先言用鼎
,謂先濁后清,不思凡胎俗骨
,豈能承受
。此又不可解者矣。)
第二十一要知“煉虛合道”
此乃化而不可為也
。不知孰為虛
、孰為道,游心于自得之天
,一任無為而已矣。因云“功夫到此
,一個字也不用著”
。又曰“虛既合道,則虛空自然粉碎”,所謂“捉不住真空
,無下手處”
,正自此而發(fā)端也。
第二十二要知“虛空粉碎”
向自捉住真空
,真空以有
;今則捉不住真空,真空亦無
。捉住真空
,尚有下手處;捉不住真空
,竟無下手處
。因曰“虛空粉碎”,皆自然而然
,全無一毫用心著力可言矣
。學者以意會之始得。仙翁所謂“若還果熟自然紅
,莫問如何修種”
。
第二十三要知“超出三界”
此是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縱橫自在
,無礙逍遙。非人非佛非仙
,亦人亦佛亦仙
。五行固不能拘,至圣亦不能測
,故謂之道也
。
第二十四要知“子又生孫”
到此地位,宇宙在乎手
,萬化生乎身
。聚則成形,散則成氣
,千百億化無礙無邊
。仙翁所謂,“一載生個兒
,個個會騎鶴”
。仙翁又云,“學人何必苦求師
,泄盡天機只此書”
。除此二十四條,皆旁門小法,不足取也
。伯牙高山流水秘
,非鐘子期孰能聽之?
按二十四條
,由下手以至神化
,字字闡明,實蒙祖師真言之諄切
,極當珍之秘之
。
陳致虛的內(nèi)丹理論
陳致虛的內(nèi)丹理論,本于南宋的張伯端
、白玉蟾
,十分重視精、氣
、神的作用
。認為修煉內(nèi)丹,“不外神氣精三物
。 是以三物相感
,順則成人,逆則生丹
。何謂順
?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萬物
,故虛化神,神化氣
,氣化精
,精化形,形乃成人
。何謂逆
?萬物含三,三歸二
,二歸一
。知此道者,怡神守形
,養(yǎng)形煉精
,積精化氣,煉氣合神
,煉神還虛
,金丹乃成
,只在先天地之一物耳”。他除宗承南宗張伯端
、白玉蟾的內(nèi)丹清修說外,又宗承南宗劉永年
、翁葆光一系的陰陽雙修丹法
。主張第一步男女合煉以成“外藥”,進至第二步
,方在己身中造化
,以成“內(nèi)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皟?nèi)藥只了性
,外藥兼了命;內(nèi)藥是精
,外藥是氣
,精氣不離,故為真種
,性命雙修
,方證天仙”。這就是他在《悟真篇三注》中的基本思想
。這種陰陽雙修丹法
,很難與唐宋以來流行的三峰御女邪術劃清界限,故時遭世人所詬病
。明王世貞《書悟真篇三注后》云:陰陽雙修
,男女交媾之術,“不敢遽謂其無
,而其事甚鄙
,其機甚危,其品甚卑
,其效甚難
。薛、陸二子之注釋
,猶顯晦相雜
,至于上陽子陳致虛者,而無余蘊矣
。且其辭旨之放浪狂誕
、滑稽陋褻,滅天道
,傷人理
,而其罪之尤大者
,曰侮圣言”。陳致虛是南宗道士(亦融有北宗之學)
,但鑒于當時金丹北派(全真道)的勢力遠盛于南宗
,故而將自己師承之系統(tǒng)與全真道相聯(lián)系。自謂:“我黃房公(宋德方)得于丹陽(馬鈺)
,乃授太虛(李玨)
,以傳紫瓊(張模),我緣督子(趙友欽)得于紫瓊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庇址Q:“金丹之道,三十四傳而得雙玉翁(李玨)
,又三傳至于予
。”宋德方后為邱處機弟子
,曾受邱處機遺命編纂《大元玄都寶藏》
,是元代有名的全真道士。陳致虛謂其號黃房公
,是李玨至陳致虛一系的始祖
,此事于史無據(jù)。陳銘珪《長春道教源流》已疑其為陳致虛之假托
。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131/594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