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道家內丹內丹術之丹道養(yǎng)生內丹術上陽子金丹
,由道醫(yī)閣整編自明代正統(tǒng)道藏:道本陰陽
、金液還丹、仙fo長生
上陽子金丹大要之道本陰陽
弟子復進曰:天地之外有大天地者
,弟子謹受教矣
。所謂道能成天地之大者矣。而又云道乃人身中之一物耳,何小大之異也?是道也果何物也
?而靈通變化若是者也。弟子敢問以釋驚疑
。
上陽子曰:夫道也
,生天也,生地也
,成仙fo也,類萬物也
,是先天地之道也
。夫唯今有天地也,有人也
,有萬物也
,是復天地之道也。而道也者
,乃行乎其中也
。吾所謂先天地之道者,其功溥博
,其用莫測
,天之所秘,不可思議
,不可妄說
,汝亦不庸于妄聽也。曰:何謂也
?曰:夫道也者
,難言也。曰:愿聞教旨
。曰:未也
。夫上士急于聞而勇于行,中士試于聞而怠于行
,下士聞之嗔謗乃生
。弟子跪而進曰: 天地之間,道惟至大,豈中下之人能聞能受者也
?弟子不自揆度
,而以愚下之庸,不敢輕忽怠慢
,愿聞至道
。
上陽子曰:至道之妙,吾嘗釋《道德經》矣
。其于道可道章
,指出稍詳,行將授汝
。且道也者
,即一陰陽也。子不聞之乎
,天地一陰陽也
,人一陰陽也,萬物各一陰陽也
。日月星辰
、風云雷雨、雪霜冰電
、山川草木
、胎卵濕化,莫不各稟一陰陽也
。而正也
,而偏也,得其道之正者
,天地也
,人也,是曰稟陰陽之正氣也
。而圣人仙fo也者
,蓋善于用陰陽者也。故抱陰而負陽
,則沖氣以為和
;入陰而出陽,則有生而無已
。故太上以為善攝生也
。子抑不聞之乎?天地之道也
,陽極而陰
,陰極而陽
,故萬物終焉,萬物生焉
。人之道也
,陰極而已,世故有生死焉
;陽極而已
,世故有金丹焉。世之生死者
,后天地之道也
。有盈虛焉,有消息焉
。唯金丹也者
,即先天地之道也,不為人也
,不為物也
。非順求之,乃逆取之
,有生也
,無死也,是之謂圣人也
,是之謂仙fo也
。子獨不知夫先天地之道
,是為金丹乎
?世人非唯不知先天地之道為金丹,設使聞之也
,則非笑毀謗隨之矣
。故夫子曰:非圣人者,無法也
。天地長且久
,而猶有壞,未若金丹之超然獨存
,非金丹之能自存也
,實在乎人用之何如耳。唯其不自存
,是以能長存
。
上陽子金丹大要之金液還丹
弟子再拜以進曰:金丹之謂也,是先天地之道
,弟子謹受教矣
。弟子不揆短末,念此有生斯世也,未有若是之愚也
。弟子嘗試而有為也
,人莫我若也。嘗試而有以也
,人莫我其多也
。每讀書也,人以我為浩有
。每學易也
,人以我為粗通。弟子而今也
,乃知所未至者也
。若鼠之飲于河也,故未能測其深
,而乃妄云知其源
。因承師訓,惘然如失
,豈唯見之未見
,實未試聞而未之聞也。愿垂慈憫
,指示金丹
。
上陽子曰:道也,唯金丹之秘
。六耳不可言
,坐立不可談,飲食不可見
,非齋沐不可得而聞也
。弟子各敬而退,一之日沐
,二之日戒
,三之日齋。齋肅而進
,稽顙言曰:弟子宿生慶幸
,遭際真師,實以愚迷
,恐墮生死
,一失人身,同于朽腐
。謹受教矣
,敢問金丹
。
上陽子曰:道也,唯金丹之所難言
,不可得而易聞也
。曰:何謂也?曰:子不聞fo之為說乎
,fo之言曰:若說是事
,諸天及人皆當驚疑。來
,吾語汝也
。且夫士有賢愚,人有明闇
,若說是事
,或驚或疑,此則有之
。是無他也
,為其根器淺薄,智識昏陋
,是以然也
。云何諸天亦復驚疑?則當于此究竟審問
,須要知其必有可驚可疑之事者也
。為他一切人,孰肯于驚疑二字上以索之
。我緣督子作《仙fo同源》
,每章曉以驚疑之說,使學者探思其旨也
。子抑聞之庚桑者乎
?陳人有庚桑楚者
,自號亢倉子
,得
老子之道,著書九篇
,居畏壘之山
。其臣之畫然知者去之,其妾之絮然仁者遠之
,擁腫之與居
,鞅掌之為使,南榮趣聞其有道也
,往而師焉
。楚曰:奔蜂不能化藿蠋
,越雞不能伏鵠卵,其才有巨小也
。吾才小不足以化子
,子胡不南見老子。趣因楚見老子
。老子曰:子何與人偕來之眾也
。趣瞿然顧其后,府而暫曰:今者吾忘吾答
,因失吾問
。老子曰:何謂也?趣曰:不知乎
,人謂我朱愚
,知乎反愁我軀;不仁則害人
,仁則反愁我身
;不義則傷,被義則反愁我己
。我安逃此而可乎
?老子曰:若規(guī)規(guī)然若喪父母,揭竿而求諸海乎
?朱愿聞衛(wèi)生之經
。老子授以至人之說,趣勤修之
。是封曰洞靈真人
。子乃不聞之六清凈乎。道也者
,非六清凈不可得而易聞也
。
弟子悚而退,一之日不染諸塵
,得身清凈
;二之日,慎內閉外
,得口清凈
;三之日不貪諸色,得眼清凈
;四之日不著于聲
,得耳清凈:五之日香臭自分,得鼻清凈
;六之日不起妄想
,得意清凈
;七之日焚百寶香,叩首而言:弟子今而清凈已
,敢問金丹
。曰:爾惟六識得而清凈,外有二識
,安能清凈
?曰;何云二識
?曰:含藏
、傳送,此二識也
。非容易知
,況欲其清凈者乎。且金丹之道
,天之所禁
,若欲聞者,奉誓盟天
,登壇歃丹
,非率爾而可言,非一汝心而莫可聽也
。弟子乃率卜吉
,裂帛書丹,盟天告地
,資金為信
,盡有為誠,心無所澄而清
,志無所撓而一
,頓首跪而進曰:弟子幻身,罔知所措
,光陰迅奔
,生死是懼。伏惟金丹之道
,可以不死
,可以長生
,喘息已殘
,愿垂矜憫,敢問金丹
。
上陽子曰:而獨不聞之廣成子乎
?廣成子千二百歲
,而形未嘗衰,其抱一守和之至也
。其非金丹之道也
,安能若是其久乎?而又不聞之廣成子乎
?廣成子曰:至道之清
,窈窈冥冥,至道之極
,昏昏默默
,無視無聽,抱神以靜
,形將自正
,必靜必清,無勞汝形
,無搖汝精
,乃可以長生。而復不聞之巢父乎
?巢父之讓許由也
,上流而飲其犢也。世之唯知巢父之潔也
,而不知巢父之道之尊之
。夫唯是道之尊,非巢父其能自潔
,子抑聽知乎
?曰:敬受教矣,金丹之要
,其是之謂乎
?曰:未也。曰:敢問金丹
。
上陽子曰:大修行人,其志清靜
,用心猛烈
,使聞金丹之道也,縱榮極要地
,若棄糞土然
,何哉?唯急于身也
,而以名為惡中
,為疾也
。其商山翁然,其張子房然
,其扶搖子然
。子豈不聞之扶搖子乎?扶搖子之得麻衣仙翕之道也
,其小睡也
,三年而一覺,其大睡也
,未可以年而計
。以劫為度也,而且無濁劫焉
。其以詩而復寵命曰:剛被山童一向應
,為言天子詔書來;無非只說名和利
,撇在床頭不用開
。是知名與身孰親,是謂知止不殆
,可以長久也
。其次也,有富家翁焉
,有貴公子焉
,以精進勇猛為心,使聞金丹之要
,則棄其所愛
,改而行于大道也。其陶朱公然
,其龐居士然
,其馬宜甫然。子豈不聞之馬宜甫之說乎
。馬宜甫者
,東州富室也。重陽老仙授以至道
,乃即棄其所有
,舍其所愛而修道焉,即丹陽祖師也
。是知身多于貨也
。又其次也,若困若婁,財之不充乎用
,而志也堅
,唯忙忙汲汲也
,復忘寢失哺也
。既聞至道而乏丹材,則兢兢業(yè)業(yè)
,遇有余而好善者
,則相貿易也。是名法財兩用
,彼此而不欠也
。是其心誠之不可移易。其張?zhí)炫_然
,其鄧郁之然
,其薛紫賢然。子不聞紫賢之說乎
。紫賢削發(fā)為seng
,[名]曰薛式,究竟fo法真性
,積年無落著
。一日寓杏林驛,蒙真人石得之授以性命真要
,且戒之曰:疾往通邑大都
,依有力者圖而為之。紫賢從之
,是成道焉
。子復不聞神仙鄧郁之之事乎?鄧郁之與真人徐靈期遍投師焉
,一日一忽遇至人
,授以金鼎火符之道,遂謀修煉
。而二人所帶貨財
,唯克一人丹材之用,郁之悉讓靈期
。靈期得以成道上升
,而郁之聞道乏材,艱難未遂
,唯志不移
,忽感祖師憐憫。一日臺司奏云:少微星現(xiàn)南楚長沙分野。武帝勑采訪之
,遂索得郁之以應命
。詔問所以,曰:貧道修煉金液還丹之道
,而缺丹材
。乃賜金帛子女,許于南岳選地
,置上中下三宮
,修內外二丹二年余,就石壇而升天也
。是其心也
,急于道成也,是其心也
,恐負師旨也
。今時人也,方其未聞道也
,亦不知急于聞也
,且不知為道之何謂者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蛞蛞砸娭?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或偶而聞之,亦不急于行
,亦不果于成
。唯事多聞也,唯事多知也
,唯事辯也
,唯事能也,展轉而蹉跎也
,依稀而皓首也
,同歸于泯滅而己矣。英雄功名如斯而已
,子女玉帛莫之及已
,是之謂下士者也。復有多疑而少信者
,謂之常人
。又孰知金丹大道,是一何事也
,是云何謂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蚨勈堑乐玻瑒t毀笑隨之矣
。彼人也
,其謂仙也、謂fo也
,天之所生
,必從天而墜者也。彼且相聚而議曰:世人而欲學仙學fo者
,所謂見者也
。噫
,覆盆之下而求大明者實難
。曾不知彼醯雞也,離于罌瓿則失
;夫又惡知烏之棲深山也
,其飛則沖天,安有區(qū)區(qū)之戀戀者乎
;又惡知魚之游于江湖也
,洋洋焉悠悠焉,禹門之躍也
,三躍而化龍
。彼醯雞之卑微也,豈得而知乎龍
?彼人也
,斯之謂也,豈得而知乎仙
?彼人也
,乃不知夫即有待之速者也。地也待其齒毛
,水也待其血液
,火也待其光華,風也待其活動機變
。是四者已待之速
,而復有待之甚也。是輪回也
,尤速于待者也
。又待之多者也,彼人也
,甘也分也
,曾莫之悔
。汝其記之。弟子皆悚栗
。
上陽子曰:是金丹也
,非有大智慧之根器,非有大丈夫之真實
,非有大因緣之遭遇
,又奚可得而冒聞者乎。今夫真仙圣師
,未逢精進勇猛之士
,奚又可得而昌禁者乎。弟子伏地曰:愿廣慈悲
,開濟愚暗
,今身不死,是即再入于爐精也
。弟子誓已
,敢問金丹。曰:金丹也
,不辭為汝道
。夫得易也,則失于輕
;夫妄聞也
,則信不篤,上累師資
。紫陽真人之慈憫故也
,三傳于人而三遭譴。冊載事存
,可不戒之乎
!弟子悲泣曰:宿緣會遇,使走骸余尸再生再活
,弟子不敢泄慢
,不敢背違教旨,儻渝盟也
,則一身屠戮
,九祖同愆。伏愿哀憫
,指示金丹
。曰:來,汝之身也
,而祖也
,是積累之有
,吾豈不為汝道也。然知之非艱
,而行之惟難
。其敬之歟,其慎之歟
。弟子再拜曰
;師恩罔報。
上陽子曰:金丹者
,即金液大還丹也
。以金而就木液,故謂之還
;以金木養(yǎng)煉而成
,故謂之丹。何謂金
?蓋金者鉛也
,而非世間之凡鉛
,非從土石中出者
。是鉛也,隱于造化窟中
,乃從先天地而生
。此鉛既生之后,日夜增長
,至二八一斤之數
,是云足也,故于后天地而存者也
。是以非內非外
,而又亦內亦外,是假名之曰內外二丹也
。又經云:上藥三品
,神與氣精。一切學人將此經語
,直以為身中之物
,乃運氣般精,以為養(yǎng)神
,謂之修行
,非也。此精也者
,非交感之精
,乃金精也
。此氣也者,非呼吸之氣
,是鉛之氣也
。此神也者,非思慮之神
,乃金剛之神也
。發(fā)明到此,方信所謂諸天及人
,皆當驚疑者也
。方知下士大笑之說者也
。是故上士聞而勤行者也
。弟子敬喜頓首,問曰:既云金即鉛
,卻云非凡鉛也
;既引經言精氣神
,又云非身中之物。弟子以幸聞而喜
,因聞所未聞而驚者也
。愿始終開導,以釋下懷
。
上陽子曰:夫天一生水
,是為氣也。水居北
,正北為坎位
,坎中有鉛,故曰非凡鉛
,乃真鉛也
。是謂鉛之氣也,故曰非呼吸之氣也
。何謂金精
?夫地四生金,金本居西
,西乃兌之正位
,取金當于正西,兌位是也
。大修行人顛倒取之
,蓋先天地之金,乃寄胎于子
,子正位為坎
,故于坎中取此金也
,是曰金精。是云逆而取之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仓兄穑藘段凰?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干乃坎兌之中也
,故曰干金。大修行人取此干金
,歸于黃金室內
,運調真火,煉以成丹
,故曰金丹也
。弟子感悟再拜,信受如不勝聞
。
上陽子金丹大要之仙fo長生
弟子伏地而起
,曰:仙也、fo也
,上陽子曰:而不聞之老子乎
?老子之得無上元君者也。無上元君謂老子曰:子不聞長生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