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靈官祖師
,道教尊為先天一炁威靈顯化天尊、太乙雷聲應(yīng)化天尊、三五火車王靈官
、隆恩真君等
,為道教護(hù)法神王等
,居都天豁落府
。按《新搜神記》及《通俗編》記載
,王靈官本名王善
,曾從西蜀薩祖受道符之法
。
王靈官是道教的護(hù)法鎮(zhèn)山神將,據(jù)《靈官小贊》載
,靈官天將
,道君化身?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梢?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王靈官本是道君化身,為先天一炁所分化而來
。另外
,道教山門內(nèi)第一座殿一般是為護(hù)法靈官殿,供奉護(hù)法王靈官
。王靈官的造像一般是赤面髯須
,身披金甲紅袍
,三目怒視,左手掐訣
,右舉金鞭
,腳踩雷火輪,形象威武勇猛
。
道教有五百靈官
,其中王靈官與正一監(jiān)經(jīng)靈官馬天君、上清金輪院正一玄壇趙天君
、地祇太保鐵甲飛雄上將溫天君合稱“玄帝御前護(hù)衛(wèi)三境四靈四圣王馬趙溫四大元帥(居丹天風(fēng)火院)”
,又稱四大護(hù)法靈官、四顯靈官等
。
1、觀過錯(cuò)于一十二年,糾察天上人間除邪祛惡
據(jù)《火車王靈官真經(jīng)》載
,王靈官是南斗星宮
,離火之首,擲火千重
,焚燮萬里
,火車豁溶,飛走乾坤
,功莫大焉
。玉帝敕召,鞭龍行雨
,奉命布澤
,孽龍袖筋,纏縛身腰
,以此勇猛
,湘潭立miao,威鎮(zhèn)里域
,供祭如在
。宋朝薩公,忽游miao祠
,乃以雷火焚祠
。其神奏帝,敕賜金鞭
,隨公察過一十二年
。真人道貫先天,法顯龍興
,西河功滿
,位立三天
,神于水中,部領(lǐng)副將
,出現(xiàn)河中,投禮師真
,改惡從善
,愿隨護(hù)侍。對師盟天發(fā)誓
,永矢忠心
,滴血分明,誓當(dāng)輔助帝君
,護(hù)國安邦
。
簡單的說,王靈官本是南斗星官
,受玉帝敕召監(jiān)督龍神行雨布澤
,王靈官鞭死老龍抽其筋為龍索纏于腰間,以此而降到湘潭而受祭
。威風(fēng)遠(yuǎn)鎮(zhèn)鄉(xiāng)里
,供祭如在。宋代的薩祖因云游而到miao祠以雷火焚祠
,王靈官神奏玉帝
,得賜金鞭隨薩祖糾察其善惡十二年。因薩祖“道貫先天
,法顯龍興
,西河功滿,位立三天”以至于竟無過犯
。于是神現(xiàn)河中
,禮敬薩祖為師,改惡從善
,愿隨護(hù)侍
。并起誓永矢忠心,滴血分明
,誓當(dāng)輔助帝君
,護(hù)國安邦。奏上封為先天御前雷霆猛吏
,三五火車都天糾察鐵面無私豁落雷公
。職任先天,翦除兇惡
,專治不忠不孝暹違背君親師友諸事總管
。
按道教有關(guān)壁畫記載
,有瓜秧掛錢,為人診病等傳說
。所以
,王靈官的塑像中頭用包巾為黃色者,據(jù)言為薩祖收靈官為弟子
,用醫(yī)生用的包藥物布帛為之
。
2、積功勛于百千萬種,收瘟攝毒伏群魔
據(jù)《火車王靈官真經(jīng)》載
,王靈官祖師專尋忤逆事,誓重如山
,救拔世人
。
遣吾上天界,朝奏玉皇尊
。遣吾入水府
,四海波濤翻。
遣吾到人間
,立便救眾生
。遣吾入地府,直至幽陰宮
。
遣吾救病者
,病者即安寧。遣吾捉鬼者
,摧破諸鬼營
。
遣吾捉妖怪,穿山破石尋
。遣吾救火者
,一時(shí)雷雨傾。
逍吾祈雨者
,滂沱沛甘霖
。遣吾止風(fēng)雨,風(fēng)雨實(shí)時(shí)停
。
遣吾要晴者
,天日即朗清。遣吾焚怪miao
,怪miao化微塵
。
遣吾催生者,胎孕順轉(zhuǎn)輪
。遣吾殺伐者
,噉怒沖雷霆
。
遣吾驅(qū)雷者,雷鼓響驚人
。遣吾起風(fēng)云
,風(fēng)云即便興。
遣吾糾真官
。金鞭立面陳
。遣吾起土者,土皇心膽驚
。
遣吾治瘟者,瘟司即便降
。遣吾奏帝者
,玉帝準(zhǔn)吾言。
相傳北七真成道后
,上帝一一敕封俱已謝恩
,唯有邱祖不肯謝恩,三官大帝喊說“邱長春怎不謝恩
?”
。邱祖俯伏玉階,涕泣奏曰:“后世修行學(xué)道之人
,如臣受那百千萬苦而不退初心者
,萬中難選一也……好最難學(xué),非學(xué)好不能了道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帝及群仙聽完邱祖奏后,王靈官對邱祖說:“后世若有修行之人
,學(xué)道之士
,他有三分xiuchi,我有七分感應(yīng)
,他有十分xiuchi
,吾便隨時(shí)照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鼻褡媛劼犕蹯`官之言
,方才謝恩,又與王靈官作禮
。道教宮觀的布局進(jìn)入山門后
,就是靈宮殿,蓋原因就在于此
。
其中
,《祝將科儀》就是向靈官祈禱
,護(hù)持玄門香火之意。凡朔
、望
、誕辰、建醮
,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科儀
,其宗教意義在于向靈祖祈禱,護(hù)持玄門常清常靜
,所祈所愿
,如志如心。
3 、
王靈官祖師信仰的后世影響明朝永樂年間
,杭州道士周思德,因會(huì)王靈官法術(shù)名聲顯赫于京師
。據(jù)《新搜神記·神考》記載
,周思德行“靈官法,知禍福先
,文皇帝(朱棣)數(shù)試之
,無爽”。以至“至招弭祓除
,神鬼示魅
,逆時(shí)雨,災(zāi)兵
,遠(yuǎn)罪疾”
,無所不能。
永樂皇帝為王靈官在禁城之西建天將miao及祖師殿
,供奉王靈官和薩祖
,內(nèi)奉二十六天將,以王靈宮為首
。永樂皇帝便一個(gè)世傳的靈官藤像
,藤像份量很輕,永樂皇帝將其放入寢宮
,“崇禮朝夕
,如對賓客”。永樂帝雄武大略
,征戰(zhàn)一生
。每次出戰(zhàn),都帶上靈官藤像,作為軍中的保護(hù)神
。第五次出征漠北
,打到金川河時(shí),忽然藤像重得抬不動(dòng)了
。永樂帝禱告
,答曰:“上帝有界,止此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辈痪茫罉返酃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不能前行
,最終病死在返京途中?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梢?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在稱史筆記中,神明“靈驗(yàn)”的的故事不勝枚舉
,亦表明靈官信仰的深遠(yuǎn)。
宣德年間
,明宣宗將天師miao改為火德觀
,并封
薩真人為“崇恩真君”,王靈官為“隆思真君”
,并加封為“玉樞火府天將”
,又在現(xiàn)內(nèi)建崇恩殿、隆恩殿
。成化年間
,明憲宗改觀為宮,稱之為顯靈宮
,四季為二神更換飽眼
,三年一小焚化,十年一大焚化
,復(fù)換新飽服
,珠玉錦繡。每年的萬壽圣節(jié)(皇帝生日)
、正旦
、冬至及二真君示顯之日(六月十三、六月廿三日
、九月廿三)
,派遣官員致祭。
靈官咒
仰啟神威豁落將
,都天糾察大靈官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疖嚾宕罄坠苊褰倒硭?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手執(zhí)金鞭巡世界
,身披金甲顯威靈。綠靴風(fēng)帶護(hù)身形
,雙目火睛耀天地
。
頃刻三天朝上帝,須臾九地救生靈
。麟牙鳳嘴將三千
,虎首貔貅兵百萬。
走火行風(fēng)前后衛(wèi)
,穿山破石捉邪精
。祈晴禱雨濟(jì)世間,附體圓光通事意
。
治病驅(qū)邪如電閃
,收瘟攝毒伏群魔。飛騰云霧遍虛空
,號令雷霆轟霹靂
。
三界大魔皆拱手,十方外道悉皈依
。弟子啟請望來臨
,大賜雷威加擁護(hù)。
太乙雷聲應(yīng)化天尊
。
靈官寶誥
志心皈命禮
,先天主將,一炁神君
。都天糾察大靈官
,三界無私猛吏將。金睛朱鬢
,號三五火車?yán)坠?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鳳嘴麟牙,統(tǒng)百萬貔貅神將
。飛騰云霧
,號令雷霆。降雨開晴
,驅(qū)邪治病
。觀過錯(cuò)于一十二年,受命玉帝;積功勛于百千萬種
,誓佐祖師
。至剛至勇,濟(jì)死濟(jì)生
。方方闡教
,處處開壇?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砺涿屠?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三五火車,太乙雷聲
,應(yīng)化天尊
。
志心稱念威靈顯化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
道教的神仙有哪些
道教分宇宙為大羅天.三清境.四梵三界卅二天
,共為卅六天,各天都有帝王治其中
,有輔助之神無數(shù)
;又有日月星宸.風(fēng)雷雨電.河岳山川等神團(tuán),神名亦甚繁
。這里只能就其為一般教徒日常崇祀的四御.三元.日月星宸.風(fēng)雨雷電.河岳山川等神團(tuán)之大神
,略為列舉。
首先要講的是主宰天地事務(wù)的四御.即四位天帝
。而四御中最受崇奉的是玉皇大帝
。據(jù)《玉皇本行集經(jīng)》中說:玉皇是諸天之主.萬天之尊
,其地位僅次于三清
,《玉皇經(jīng)》中說,光嚴(yán)國.妙樂土中
,寶月皇后夢太上道君與諸至真金姿玉質(zhì)清凈之儔
,駕五色龍輿,擁耀景旌蔭明霞
。蓋是時(shí)太上道君安坐龍輿
,抱一金嬰,身遭毫孔放百億光照
,……皇后收已
,便從夢歸,覺而有娠
,懷胎一年
,于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shí)誕于王宮。爾后舍其國,于普明香巖山中修道
,經(jīng)三千二百劫
,始證金仙,號曰清凈自然覺王
,又經(jīng)十萬劫
,方證玉帝之位。功成道備
,故妙相卓冠于諸天
;心廣體胖,故慈光遍于三界
。位尊而上極無上
,道妙而玄之又玄,真圣宗師
,天人依仗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穹蒼圣主玉皇大天尊。又贊曰:尊居帝位
,高處天宮
,遍游于一切白玉京中,普現(xiàn)于十方黃金闕內(nèi)
,定而能應(yīng)
,去來自在,以無拘合而可分
,變化圓通而莫測
,演清凈解脫之道,濟(jì)沉迷憂苦之徒
,自然而然
,非識(shí)可識(shí),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現(xiàn)清凈自然之身玉皇大天尊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稄浟_誥》曰:太上彌羅無上天,妙有玄真境
,渺渺紫金闕
,太微玉清宮。無極無上圣
,廓落發(fā)光明
。寂寂浩無宗,玄范總十方
。湛寂真常道
,恢漠大神通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按我國民間很早便崇奉玉皇大帝
,說他是總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一切禍福的崇高天神
。在南朝梁陶弘景撰《真靈位業(yè)圖》中,列于玉清第一階右方的第十二位尊神
,稱之為玉皇道君
。唐人詩中亦常見玉皇一詞,如韓愈詩:夜飯張徹投盧同
,乘云同至玉皇家
。陸龜蒙詩峨眉道士風(fēng)骨峻,手把玉皇書一通
。元稹詩我是玉皇香案史
,謫居獨(dú)得住蓬萊。道教尊為玉皇大帝
,宋代又出現(xiàn)有《皇經(jīng)》.《皇懺》
,為醮儀中誦念之道經(jīng)。
次于玉皇大帝的是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对企牌吆灐肪碡ニ摹犊傉f星》謂:璇璣星君字處行,勾陳水星主之
,常陳天之虎賁也
。《天皇誥》:紫微宸極
,勾陳天宮
。九光寶苑之中,五?玄都之上
。體元皇而佐司玄化
,總兩極而共理三才。主持兵革之權(quán)衡
,廣推大德
。統(tǒng)御星辰之纏次
,毋失常經(jīng)
。上象巍峨,真元恢漠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勾陳上宮
,天皇大帝
。
次為中天紫微北極大帝
。據(jù)《云笈七簽.日月星辰部》中謂:北辰星者,眾星之本也
。凡星各有主
,掌皆系于北辰。北辰者
,北極不動(dòng)之星也
,其神正坐玄丹宮,名太一君也
。極之為言界也
。是五方界俱集于中央。是最尊居中也
。中極一名為天中上極星也
,是最居天之中,……故最高最尊為眾星之主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缎侵髡a》:大羅天闕,紫微星宮
。尊居北極之高
,位正中天之上。金輪熾盛
,玉斗玄尊
。璇璣玉衡齊七政,總天經(jīng)地緯
,日月星宿約四時(shí)
。行黃道紫垣,萬象宗師
,諸天統(tǒng)御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萬星教主
,無極元皇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
再次為后土皇地只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对企牌吆灒斓夭俊分^:三十六土皇,上應(yīng)三十六天
,中應(yīng)三十六國
。如是土皇皆位齊玉皇之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逗笸琳a》:九華玉闕
,七寶皇房
。承天稟命之期,主陰執(zhí)陽之柄
。道推尊而含弘光大
,德數(shù)蓄于柔順利貞。效法昊天根本
,育坤元之美
。流形品物生成,施母道之仁
。岳瀆是依
,山川咸仗。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
總論四御即玉皇上帝
,又稱昊天金闕至尊上帝,為總執(zhí)天道之神
;勾陳上宮天皇上帝
,為協(xié)助玉皇執(zhí)掌南北極與天地人三才,并主宰人間兵革之神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
,為協(xié)助玉皇執(zhí)掌天經(jīng)地緯.日月星辰.統(tǒng)御諸星和四時(shí)氣候之神;后土皇只
,又稱承天效法后土皇地只
,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與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四御之徽號均為宋真宗.徽宗時(shí)所加
。在四御之后
,還有一位長生大帝?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渡裣稣a》謂:高上神霄府
,凝神煥照宮。會(huì)元始祖?以分真
,應(yīng)妙道虛無而開化
。位乎九霄之上,統(tǒng)理諸天
;總乎十極之中
,宰制萬化
;宣金府而垂光濟(jì)苦
,施惠澤而覆育兆民
。恩溥乾元,仁敷浩劫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
,玉清真王南極長生大帝,統(tǒng)天元圣天尊
。按神霄玉清及神霄之長子長生大帝君
,皆宋徽宗與道士林靈素所編造,宋徽宗冊己為長生大帝
,事見《宋史.林靈素傳》
。
道教的大神,還有十方諸天尊.圓明道母天尊.三官大帝.降魔護(hù)道天尊.真武大帝.文昌帝君.太乙救苦天尊.太乙雷聲普化天尊.南極壽星.東岳大帝等
。十方諸天尊:東方玉寶皇上天尊.南方玄真萬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東北方度仙上圣天尊.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上方玉虛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太上洞玄靈寶救苦妙經(jīng)》云:十方諸天尊
,其數(shù)如沙塵
,化形十方界,普濟(jì)度天人
。委?聚功德
,同聲救罪人。
圓明道姆天尊:斗姆
,北極坎宮
。民間信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
,故人有病
,多向北斗乞命?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短闲纺反笫ピ久由?jīng)》.《北斗九皇隱諱經(jīng)》.《北斗治法武威經(jīng)》等
,均為醮壇常持誦之道經(jīng)?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抖纺氛a》云:西天竺國
,大智光中,真空妙相法王師
,無上玄元天姥主
。金光爍處,日月潛輝
,寶杵旋時(shí)
,鬼神失色,顯靈蹤于塵世
,衛(wèi)圣駕于閻浮
,眾生有難若稱名
,大士尋聲來救苦,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圣德巨光天后,摩利?天大圣
,圓明斗姥天尊
。
三官:為道教最先奉祀的神團(tuán),即天官.地官.水官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逗鬂h書.劉焉傳》注引《典略》說,請禱之法
,書病人姓字
,說服罪之意,作書三通
。其一上之天
,置山下;其一埋之地
;其一沉之水
,謂之三官手書。南北朝時(shí)
,三官又稱三元
,《魏書.釋老志》說:道有三元九府,天地水三官
。三元者
,正月十五為上元,即天官檢勾
;七月十五為中元
,地官檢勾;十月十五為下元
,水官檢勾
。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三官所統(tǒng)攝
。有道經(jīng)《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zāi)延生保命妙經(jīng)》(又稱《三官經(jīng)》)
,宣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
,水官解厄
。《三官誥》云:唯三圣人,乃一太極
,普受浩劫家之命
,鼎膺無量品之褒,紫微清虛洞陰
,總領(lǐng)功過
,賜福赦罪解厄
,普濟(jì)存亡
,道冠諸天,恩覃三界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三元三品
,三官大帝
,三宮九府,應(yīng)感天尊
。
真武大帝:亦即佑圣靈應(yīng)真君.翊圣保德真君.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蕩魔天尊
。為職司北方之天的尊神。我國古代傳說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為職司四方之大神
,真武即是玄武
。《淮南子.天文訓(xùn)》:北方
,水也
,其神為宸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妒酚洠旃贂匪麟[謂:北宮黑帝
,其精玄武。宋王欽若編集時(shí)《翊圣保德真君傳》
。道教對真武大帝的信仰
,隆盛于宋.明。有《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jīng)》
。宣稱真君原為凈樂國太子
,輔助玉帝,誓斬天下妖魔
,救護(hù)群迷
,后辭家入武當(dāng)山修道四十二紀(jì),功德成滿
,玉帝聞其勇猛
,敕鎮(zhèn)北方,統(tǒng)攝真武之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墩嫖浔緜魃裰涿罱?jīng)》亦有很多宗教傳說之記錄
。道教還以真武為雷部之祖,簡稱雷祖
,即總司風(fēng)雨雷電之神
;又以真武為武曲大神?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缎煺a》云:混元六天
,傳法教主,修真悟道
,濟(jì)度群迷
,普惠眾生,消除災(zāi)障
,八十二化
,三教祖師,大慈大悲
,救苦救難
,三元都總管,九天游奕使
,左天罡北極
,右垣大將軍,鎮(zhèn)天助順
,真武靈應(yīng)
,福德衍慶,仁慈正烈
,協(xié)運(yùn)真君
,治世福神,玉虛師相
,玄天上帝
,金闕化身,蕩魔天尊
。道教崇祀真武
,至今不衰。
文昌帝君:亦即梓潼帝君.保德宏仁大帝.更生永命天尊.元皇大帝
。民間奉為天上掌管文化教育的尊神
。道教將民間信仰的文昌與四川地方大神梓潼張亞子合而為一,以文昌帝君即張亞子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睹魇罚Y志》說:道家謂,帝(玉皇)命梓潼掌文昌府及人間福籍。元代加帝君封號
。道教有《元始天尊說梓潼帝君本愿經(jīng)》等道經(jīng)
。《文昌誥》云:不驕帝境
,玉真慶宮?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九十八化之形藏,顯億千萬種之神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