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虛韻(注解)
?來源:大道家園整理作者:閔智亭時間:2013-12-25 21:16:54 繁體中文版
步虛韻①
大道洞玄虛,有念無不契②。煉質(zhì)入仙真
,遂成金光體③。chaodu三界難
,地獄五苦解④
。悉皈太上經(jīng)
,靜念稽首禮⑤
。
[注解]
①步虛韻:道教經(jīng)韻之一。此段步虛韻詞
,原為《道藏?太上老君戒經(jīng)》中眾神贊嘆老君戒法之贊詞。此段詞產(chǎn)生較早
,大概是漢魏時作品
。
②大道洞玄虛,有念無不契:有版本為有念無不啟
。此二句言:一切諸法皆稱為道
,乃有百官及萬八千種
,并是六天及三界之道
。大道者,無形無象
,洞玄虛道,無時不在
,理無不應(yīng)
,故云大也。契謂感也
。此明持戒念道,有心即感
。念念不止,以至道成
,摸非念力
。
③煉質(zhì)入仙真,遂成金光體:欲多則神濁
,氣清則質(zhì)煉,煉質(zhì)成真
,莫不由戒也
。遂成金剛體
,是言其表里堅真
,無復(fù)朽敗者也。
④chaodu三界難,地獄五苦解:欲界、色界
、無色界此三界
,生死輪轉(zhuǎn)無休
,與三涂對治,故云難也
。自非成真
,莫能超者也。五苦是地獄中溟冷
,鑊湯
、銅柱
、刀山
、劍樹也。解脫即超三界
,無復(fù)苦緣也。亦謂五道為五苦者也
。
⑤悉皈太上經(jīng) ,靜念稽首禮:上清法也,眾法所窮
,故云,歸太上經(jīng)也
。誦說既竟
,法緣略顯
,今將說戒
,故令靜念稽首而受也。
蘇軾定風(fēng)波字詞注釋
風(fēng)波【定風(fēng)波
、定風(fēng)波令】
一作《定風(fēng)波令》。唐教坊曲
,《張子野詞》入“雙調(diào)”
,六十二字
,上片三平韻
,錯葉二仄韻,下片二平韻
,錯葉四仄韻?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稑氛录费轂槁~
,一入“雙調(diào)”,一入“林鐘商”
,并全用仄韻
。茲附九十九字一種,前片六仄韻
,后片七仄韻。
中仄平平仄仄平(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
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平仄(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平仄(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
中仄中平平仄仄(韻)
,平仄(韻)
,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
--------------------------------------------------------------------------------
【注】本詞三換仄韻,可分葉不同部韻
。
--------------------------------------------------------------------------------
【長調(diào)】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仄(韻)
。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韻)。
仄平平
,仄平仄(韻)。
平仄平平仄平仄(韻)
。
平仄(韻)
。
仄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韻)
。
仄平仄仄(韻)
。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
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韻)
。
仄平平
,仄平仄(韻)。
平仄平平仄平仄(韻)
。
平仄(韻)。
仄仄平仄
,平平平仄(韻)
。
[編輯本段]經(jīng)典詞作
[編輯本段]【定風(fēng)波●自春來 宋·柳永】
自春來、慘綠愁紅
,芳心是事可可1。日上花梢
,鶯穿柳帶
,猶壓香衾臥
。
暖酥消2
,膩云亸3,終日厭厭倦梳裹
。無那4,恨薄情一去
,音書無個
。
早知恁么
,悔當(dāng)初
、不把雕鞍鎖。向雞窗5
,只與蠻箋象管6,拘束教吟課
。
鎮(zhèn)7相隨
,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
。和我
,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注釋
1.是事可可:對什么事情都不在意
,無興趣。?
2.暖酥消:臉上的油脂消散了
。?
3.膩云亸:頭發(fā)散亂
。
4.無那:無奈。
5.雞窗:指書窗或書房
。語出《幽明錄》:"晉兗州刺史沛國宋處宗嘗得一長鳴雞,愛養(yǎng)甚至
,恒籠著窗間
。雞遂作人語
,與處宗談?wù)摌O有言智
,終日不輟。處宗因此言巧大進(jìn)
。(《藝文類聚·鳥部》卷九十一引)。
6.蠻箋象管:古時四川所產(chǎn)的彩色箋紙稱蠻箋
。象管:即象牙做的筆管
。
7.鎮(zhèn):整天
。
鑒賞
柳永是北宋前
、中期深受市民階層喜愛的詞人。這一方面是由于他多用新聲
,諧于俚俗
,比較符合市民階層的審美趣味;另一方面即是他的詞多寫俗事
,與市民階層的生活相當(dāng)接近
。但在上層社會,柳永卻是被排斥的對象
,先是考進(jìn)士受到皇帝黜落
,繼而又受到宰相晏殊的奚落。張舜民《畫墁錄》云:"柳三變既以詞忤仁廟
,吏部不放改官
,三變不能堪,詣?wù)?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晏公曰?賢俊作曲子么?'三變曰:'只如相公亦作曲子
。'公曰:'殊雖作曲子
,不曾道:彩線慵拈伴伊坐
。'柳遂退。"晏殊所舉的"彩線慵拈伴伊坐"句
,即出自這首《定風(fēng)波》
。這是當(dāng)時一般人所認(rèn)識的柳詞的風(fēng)格
。
這首詞以女性的口吻來寫,屬代言體
。但與溫庭筠詞中僅把女子孤立起來,作為一個美的形象和藝術(shù)圖畫不同
,柳永寫的是現(xiàn)實(shí)生活中沉淪于社會底層的歌妓舞女
。先從她情緒低落寫起。繼而寫她并沒有沉溺于悲哀怨艾之中
,她對"薄情"是無奈的,但"恨"卻是自己的權(quán)利
。這樣寫
,就使人物顯得很真實(shí)
。下闋鋪敘
,類似主人公的心理獨(dú)白,將女子的悔恨和希望一一寫出
。
"向雞窗"六句勾畫了思婦理想中的家庭生活,平凡而不失情趣
,以此凸現(xiàn)了女子純潔無瑕的愛情追求
。然而在男子們奔競于仕途的社會里
,這種極平常的愿望也變得遙不可及了
。詞中展示的,既是一個女性的個別境遇
,又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
。
[編輯本段]【定風(fēng)波●常羨人間琢玉郎 宋·蘇軾】
王定國1歌兒柔奴,姓宇文氏
,眉目娟麗
,善應(yīng)對,家住京師
。定國南遷歸
,余問柔:"廣南風(fēng)土
,應(yīng)是不好
?"柔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xiāng)
。"因?yàn)榫Y詞云2。
常羨人間琢玉郎3
,天應(yīng)乞與點(diǎn)酥娘4
。自作清歌傳皓齒5,風(fēng)起
,云飛炎海變清涼6。
萬里歸來年愈少
,微笑
,笑時猶帶嶺梅香
。試問嶺南應(yīng)不好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7
。
注釋
1.王定國:王鞏,字定國
,宰相王旦之孫
,與蘇軾交密。
2.綴詞:作詞
。
3.琢玉郎:盧仝《與馬異結(jié)交詩》:"白玉璞里琢出相思心,黃金礦里鑄出相思淚
。"可知"琢玉郎"應(yīng)指善于相思的多情男子
,詞中當(dāng)用于形容王鞏。
4.點(diǎn)酥娘:此處指柔奴
。
5.清歌傳皓齒:意指美妙的歌聲從唇齒間傳出
。杜甫《聽楊氏歌》"佳人絕代歌,獨(dú)立發(fā)皓齒
。"
6."云飛"句:意指柔奴的歌能使人的心境歸于恬適安靜。
7."此心"句:只要心安
,便是家鄉(xiāng)
。此處也代表了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
、價值觀念
。白居易《初出城留別》:"我生本無鄉(xiāng),心安是歸處
。"蘇軾當(dāng)是受其啟發(fā)
。
【定風(fēng)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并序) 宋●蘇 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
,余獨(dú)不覺。已而遂晴
,故作此
。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
。
料峭春風(fēng)吹酒醒
,微冷
,山頭斜照卻相迎?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
,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
。
鑒賞
此詞作于蘇軾黃州之貶后的第三個春天
。它通過野外途中偶遇風(fēng)雨這一生活中的小事
,于簡樸中見深意
,于尋常處生奇警,表現(xiàn)出曠達(dá)超脫的胸襟
,寄寓著超凡超俗的人生理想。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
,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fēng)狂
,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diǎn)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昂畏烈鲊[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
。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yīng)小序“同行皆狼狽
,余獨(dú)不覺”
,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
。徐行而又吟嘯
,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diǎn)俏皮,更增加挑戰(zhàn)色彩
。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fā)
。
“竹杖芒鞋輕勝馬”
,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fēng)沖雨
,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
,傳達(dá)出一種搏擊風(fēng)雨
、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
。“一蓑煙雨任平生”
,此句更進(jìn)一步
,由眼前風(fēng)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qiáng)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而我行我素
、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以上數(shù)句,表現(xiàn)出曠達(dá)超逸的胸襟
,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dú)到的人生感悟
,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
,心胸為之舒闊
。
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
,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fēng)雨對應(yīng)
,又為下文所發(fā)人生感慨作鋪墊。
結(jié)尾“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
,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边@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diǎn)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
,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fēng)云
、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
,意謂風(fēng)雨之聲
,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yīng)和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帮L(fēng)雨”二字,一語雙關(guān)
,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fēng)雨,又暗指幾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風(fēng)雨”和人生險途
。
縱觀全詞
,一種醒醉全無
、無喜無悲
、勝敗兩忘的人生哲學(xué)和處世態(tài)度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讀罷全詞,人生的沉浮
、情感的憂樂
,我們的理念中自會有一番全新的體悟
。
[編輯本段]【定風(fēng)波●密約偷香□踏青 宋·吳文英】
密約偷香□踏青
,小車隨馬過南屏?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厥讝|風(fēng)銷鬢影,重省
,十年心事夜船燈
。
離骨漸塵橋下水
,到頭難滅景中情
。兩岸落花殘酒醒,煙冷
,人家垂柳未清明
。
鑒賞
吳文英中年時客寓杭州,在一個春日乘馬郊游
,行至西陵
,偶遇某貴家歌姬,由婢女傳送書信
,即與定情
。此后,他們曾同宿春江
,共游南屏,往來西陵
、六橋
,沉浸在愛情的幸福之中。這種愛情注定以悲劇收場
。最后一次分別,雙方都預(yù)感到不幸陰影的跟隨,分離甚是悲傷
。待到吳文英重訪六橋時
,那位貴家歌姬已含恨死去
。從此
,這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就成為夢窗一生無法排遣的“情結(jié)”。重到西湖總難免徹骨地悲痛
。這首小令便是吳文英晚年在杭州留下的悼念之作。
詞人最難忘的一段情景是:“密約偷香□踏青
,小車隨馬過南屏”
。“踏青”前缺失一字
,但無礙對詞意的理解。自清末以來
,詞家們考證吳文英的詞事
,都認(rèn)為杭州情詞都是為他的“亡妾”而作
。從此兩句和《鶯啼序》的“溯紅漸
、抬入仙溪,錦兒偷寄幽素”看
,可推翻其為夢窗“姬妾”的假說。南宋和北宋都很重視清明節(jié)
。正值暮春之初
,江南草長鶯飛,城中士庶都到郊外踏青
。周密記述南宋杭州清明盛況云:“南北兩山這間,車馬紛然
。……若玉津
、富景御園,包家山之桃關(guān)
,東青門之菜市
,東西馬塍,尼庵道院
,尋芳討勝
,極意縱游,隨處各有買賣趕趁等人
,野果山花,別有幽趣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保ā段淞峙f事》卷三)吳文英是以抒情方式敘寫往事的。他們是借踏青的機(jī)會“密約”
,達(dá)到“偷香”目的?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懊芗s”為雙方秘密的約會:“偷香”是指男女非法結(jié)合的偷情
。“密約偷香”表明他們不是正當(dāng)?shù)膽賽坳P(guān)系
,而雙方卻又情感熾烈,只得采取為封建禮法所不容的秘密行為來實(shí)現(xiàn)對愛情的追求
。如果吳文英這位踏青的女伴是其妾
,就不必如此秘密了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澳掀痢睘楹贾莩俏髦T山之一,因位于西湖之南
,故又稱南山,“南屏晚鐘”為南宋西湖十景之一
。
山“在興教寺后
,怪石秀聳
,松生森茂
,間以亭榭
。中穿一洞
,崎嶇直上
,石壁高崖
,若屏障然
,故謂之南屏”(《淳佑臨安志》卷八)
。人們常到此處踏青,而且距貴家歌姬住處甚遠(yuǎn)
,一北一南
,西湖橫隔,不易被發(fā)覺
。“小車隨馬”也是較隱秘的辦法
。北宋時就有一種棕蓋車
,為家眷乘坐的車子
,有勾欄和垂簾
,用牛牽拉;南宋時制作得更精致小巧
。《清明上河圖》里也有這種車
,婦女坐在車內(nèi)
,男子乘馬在車前引路,或在車后跟隨
。南屏踏青偷香的情景,在夢窗戀愛經(jīng)歷中是值得紀(jì)念的
,回憶也是甜蜜的
。詞意忽然轉(zhuǎn)變,“回首東風(fēng)銷鬢影”
。以“回首”二字連接今昔,既表示南屏之事屬于往昔
,又表示時間飛逝
,回首之間東風(fēng)銷盡花容倩影
,當(dāng)年踏青女伴早已不在了
。這句淡語卻有著人世滄桑的深刻感慨。
魂?duì)繅衾@的“十年心事”是無盡的離愁別恨:“離骨漸塵橋下水
,到頭難滅景中情”。迸發(fā)出作者多年的積恨
,沉痛的至情經(jīng)過悉心地琢磨錘煉,以精整工穩(wěn)的詞句濃縮而出,具有強(qiáng)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
。“離骨”
,謂伊人已死之遺骨:“塵”名詞作動詞用
,即成塵,指故去多年:“橋下水”
,橋當(dāng)是西湖六橋,即《鶯啼序》“別后訪
、六橋無信
,事往花委,瘞玉埋香”所述
,其人或竟葬身西湖。此句與陸游悼憶唐氏的“玉骨久成泉下土”(《十二月二日夜夢游沈氏園亭》)絕相類似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暗筋^”即“到底”、“畢竟”之意:“難滅景中情”即上闋首兩句南屏踏青的密約偷香之情
。世事無常,情人已逝
,她的遺骨也已染上塵土
,但時間和死亡并沒有帶走詞人對她的愛戀
,相反
,他的愛愈加濃厚。詞情在高潮之后忽由強(qiáng)烈的抒情轉(zhuǎn)到紆徐的寫景
,從另一側(cè)面更含蓄形象地深化詞意:“兩岸”與上闋之“夜船”呼應(yīng),暗示抒情的現(xiàn)實(shí)環(huán)境:“落花”當(dāng)是虛擬
,象征人亡:“殘酒醒”提示結(jié)尾的線索
。“煙冷
,人家柳垂未清明”,是“殘酒醒”后對景物的感受
。酒雖醒了
,但心情并未改變
,“借酒銷愁愁更愁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睙熇洹笆敲黠@的有我之境,在作者愁苦心情的籠罩下
,景色備顯凄涼。我國習(xí)俗
,”清明前三日為寒食節(jié)
,都城人家,皆插柳滿檐
,雖小坊幽曲,亦青青可愛
,大家則加棗食固柳上
,然多取之湖堤“(《武林舊事》卷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比思掖沽辞迕鳌帮@然為寒食日。詞人來到六橋之下悼念情人
,這正是十年前踏青的時節(jié)
,所以才能重新回味反省南屏舊事
。三日后即是清明
,按照習(xí)俗應(yīng)為亡故親友掃祭,可是作者又能到何處去掃祭情人的芳冢呢
!可見他是怕到清明的,那將更加凄苦不堪了
。
在這首小詞里
,往昔與現(xiàn)實(shí),抒情與寫景
,錯綜交替;上闋與下闋開始兩句
,今昔對比
;結(jié)構(gòu)曲折婉轉(zhuǎn),但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又是較清楚的
。詞中所表達(dá)的悲傷而真摯的情感
,亦感人至深。
定風(fēng)波
定風(fēng)波
曲/丟丟 詞/焰31
唱/ayaco
古詩有云: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醉里挑燈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里分麾五十塞外聲
的盧馬飛快弓如霹靂驚 了卻君王事贏得身后名
少日話離別殘花風(fēng)未定 西風(fēng)一任秋莫問興亡景
閑話論古今周郎斗孔明 園兒名佚老東水尤未停
談起舊事 老叟笑癡 張狂錦繡無非彈指
九寨路上 武當(dāng)山莊 紅纓槍挑勢 怒學(xué)斬蛟郎
風(fēng)雨冰霜 愛恨情長 義軍糧草運(yùn)抵淮上
將軍盔擲 襄陽城荒 還剩下多少 肝膽伴酒唱
穿竹打葉 雨落草長 一席蓑衣平生無妨
長安古祠 洛陽花香 埋沒了多少 壯志盈胸膛
塞北江南 劍挑鋒芒 十年縱橫染白鬢妝
共倒金荷 血洗殘陽 結(jié)識了多少 忠義嘆無雙
江湖十年風(fēng)與霜 赤壁周郎 治世平天下
霸王仰天長笑 楚歌驚濤 橫跨奈何橋
何必管他那 兒女情長 醉臥沙場 半世也逍遙
老夫弩射天狼 潑墨湖廣 留待后人唱我輕狂
軍帳挑燈 誰握魚腸 寶剎靈隱西域玄奘
白馬西風(fēng) 樓蘭新娘 拋去了韶華 留一身凍傷
太湖池畔 古意盅盞 岳陽樓上七寸棋盤
八步趕蟬 笑泯恩怨 問誰能忘了 故國傾人顏
風(fēng)波亭中 滿江浸紅 賀蘭驛站官拜九重
雪夜賞梅 鏢走江東 坐鎮(zhèn)了錢塘 煮酒論英雄
獨(dú)醉東風(fēng) 長歌當(dāng)空 兵戈驕縱亂世風(fēng)涌
愁來夜冷 誰與相送 十載的沉浮 換黃梁一夢
江湖十年風(fēng)與霜 赤壁周郎 治世平天下
霸王仰天長笑 楚歌驚濤 橫跨奈何橋
何必管他那 兒女情長 醉臥沙場 半世也逍遙
老夫弩射天狼 潑墨湖廣 留待后人唱我輕狂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歌曲地址:/scaw/dingfengbo.mp3
[編輯本段]【定風(fēng)波】
周邦彥
莫倚能歌斂黛眉
。此歌能有幾人知。
他日相逢花月底
。重理。好聲須記得來時
。
苦恨城頭傳漏水。催起
。無情豈解《惜分飛》
。
休訴金樽推玉臂。從醉
。明朝有酒倩誰持?
[編輯本段]【賞析】
這是一首歌妓之詞
。離別宴上
,歌女愁眉不展,低頭彈唱
。詞人觸景傷情,感喟知音難覓
,人生離多聚少
。詞以哀婉的筆調(diào)抒寫了離別的傷感和對歌女的深情依戀。感情細(xì)膩
,
許渾詩解一百六十二
盧山人自巴蜀由湘潭歸茅山因贈
許渾
太乙靈方煉紫荷,紫荷飛盡發(fā)皤皤
。
猿啼巫峽曉云薄
, 雁宿洞庭秋月多
。
導(dǎo)引豈如桃葉舞
,步虛寧比竹枝歌。
華陽舊隱莫?dú)w去
,水沒芝田生綠莎
。
【注解】
1. 山人:指仙家
、道士之流
。北周 庾信《道士步虛詞》 詩之五:“移黎付苑吏
,種杏乞山人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倪璠注《述異記》:“杏園在南海洲中,多杏
,海上人云仙人種杏處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2.? 巴蜀:秦漢設(shè)巴蜀二郡
,皆在今四川省。后用為四川的別稱
。《戰(zhàn)國策·秦策一》:“大王之國
,西有巴蜀
、漢中之利,北有胡貉
、代馬之用?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薄逗鬂h書·光武帝紀(jì)上》:“公孫述稱王巴蜀
,李憲自立為 淮南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3. 湘潭:今 湖南省 轄 地級市 ,簡稱潭
,因盛產(chǎn) 湘蓮 而別稱“ 蓮城 ”
,又稱“潭城”。下轄 湘潭縣
、 韶山市 、 湘鄉(xiāng)市
、 雨湖區(qū)
、 岳塘區(qū) 五個縣(市)區(qū)
。
4. 茅山:山名
。在江蘇省句容縣東南。原名句曲山。相傳有漢茅盈與弟衷固采藥修道于此
,因改名茅山?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赌鲜贰る[逸傳下·陶弘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
,恒曰……昔漢有三茅君得道來掌此山,故謂之茅山
。”
5. 太乙:即道家所稱的“道”
,古指宇宙萬物的本原
、本體?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a href="/ddjy_100/224.html">莊子·天下》:“建之以常無有
,主之以太一
。” 成玄英 疏:“太者廣大之名
,一以不二為稱
。言大道曠蕩
,無不制圍
,括囊萬有,通而為一
,故謂之太一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6. 紫荷:即紫河
,紫河車的簡稱。道家稱修煉而成的仙液
。色紫,謂服之可長生
。唐 李白 《古風(fēng)》 之四:“吾營紫河車
,千載落風(fēng)塵?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王琦注引蕭士贇曰:“道家蓬萊修煉法,河車是水
,朱雀是火
。取水一斗鐺中
,以火炎之令沸
,致圣石九兩其中
,初成姹女,次謂之玉液
。后成紫色,謂之紫河車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唐 顧況 《送李道士》 詩:“莫愁客鬢改,自有紫河車
。”
7.? 皤皤:白發(fā)貌
。形容年老
。《漢書·敘傳下》:“營平皤皤
,立功立論?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顏師古注:“皤皤
,白發(fā)貌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睍x 陸機(jī) 《漢高祖功臣頌》:“皤皤董叟,謀我平陰
,三軍縞素天下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