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經(jīng)》丁部之十四(卷六十五)
斷金兵法第九十九
六方真人純等謹(jǐn)再拜白:“欲有所問天法
,不敢卒道,唯皇天師假其門戶
,使得容言乎
?”“道之,勿有所疑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唯唯
。今惟天師乃為帝王解先人流災(zāi)承負(fù),下制作可以興人君
,而悉除天下之災(zāi)怪變不祥之屬
。今愚生欲助天
,太陽之氣使遂明,帝王日盛
,奸猾滅絕
,惡人不得行,盜賊斷亡
,ビ孽自藏
,不復(fù)發(fā)揚
,豈可聞乎?”“善哉
!六子之問也
。天使諸真人言
,諾,君子已遂無憂
,小人ビ臣不敢作矣
,其勝已出
,災(zāi)自滅息矣
。今為諸弟子具陳天格法
,使不失銖分,自隨而記之
。”“唯唯
。”
“然
,天法垂象
,上古圣人常象之
,不敢違離也
。故常厭不祥
,斷狡猾,使ビ臣不得作者
,皆由案天法而為之。欲使陽氣日興
,火大明
,不知衰時者
,但急絕由金氣
,勿使其王也
。金氣斷
,則木氣得王
,火氣大明
,無衰時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何謂也?”“然
,人君當(dāng)急絕兵,兵者,金類也,故當(dāng)急絕之故也
。今反時時王者,賜人臣以刀兵
。兵
,金類也,乃帝王賜之
,王者王之
,名為金王。金王則厭木而衰火
,金王則令甲乙木行無氣
,木斷乙氣
,則火不明
。木王則土不得生
,火不明則土氣日興,地氣數(shù)動
,有ビ祥,故當(dāng)急絕滅云兵類
。勿賜金物兵類,以厭絕不祥
,此也天厭固
,與神無異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愿聞金興厭木
,何故反使火衰也
?”“善哉
!子之難問,可謂入道矣
。真人欲樂知其大效,是故春從興金兵
,則賊傷甲乙木行
,令天青帝不悅
,天赤帝大怒,丙丁巳午不順
。欲報父母之怨,令使火行多災(zāi)怪變
,生不祥ビ害奸猾。其法反使火治
,憒憒云亂不可乎
!大咎在此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善哉善哉
!愿聞何故必多ビ民臣
、狡猾盜賊乎?”“為真人重說
,使子察察知之。天之格法
,父母見賊者,子當(dāng)報怨
。夫報怨之家
,必聚不祥
、偽佞狡猾少年能為無道者
,乃能報怨為反逆也
。是故從賜金兵,厭傷木也
,火治不可平也
。此者,天常格法也
,不可以故人也。
六真人以吾言不信
,但急斷金兵
,敢有持者
,悉有重罪,即時火災(zāi)滅除
,其治立平
,天下莫不言善哉!所以然者
,火乃稱人君
,故其變怪最劇也,其四行不能也
。子欲重知其明效
,五星熒惑,為變最劇也
。此明效也
,其四星不能
。子慎吾書吾文
,天法不失銖分
。”“唯唯
。”
帝王戒賜兵器與諸侯
,是王金氣也。金氣王則木衰
,木衰則火不明
,火不明則兵起之象
。火者君象
,能變四時,熒惑為變最效
,天法不失銖分
。
“行
,為六子重明陳天之法。故金氣都滅絕斷
,乃木氣得大王
,下厭土位
,黃氣不得起
,故春木王、土死也
。故惟春則天激絕金氣于戊
,故木得遂興
,火氣則明
,日盛
,則金氣囚
,猾人斷絕。金囚則水氣休
,陰不敢害陽則生下,慎無災(zāi)變
。木氣王,無金
,則得興用事,則土氣死
。生民臣忠謹(jǐn)且信
,不敢為非也
。是天之格法券書也
,天地之常性常行
。子知之耶?”“唯唯
。”
“行
,子已知矣。今復(fù)為六子重明天法
,使□□。今天下從兵
,金氣也
。又王者或以歲始賜刀兵,或四面巡狩止居
,反賜金兵。王者
,王也,以金兵賜人
,名為王金
。金王則水相,金王則害木
,水相則害火。西
、北,陰也
;東
、南
,陽也;少陰得王
,太陰得相也,名為二氣
,俱得勝其陽。其災(zāi)生下
,狡猾為非,陰氣動則多妄言而生盜賊
,是天格法也
。六子知之耶
?”“唯唯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叭唬嫒艘阎?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慎天法
。”
“唯唯
,今愿請問:東南陽也
,何故為地戶?今西北陰也
,反為天門?”“ 然
,門戶者,乃天地氣所以初生
,凡物所出入也。是故東南
,極陽也
,極陽而生陰
,故東南為地戶也
。西北者
,為極陰,陰極生陽
,故為天門
。真人欲知其效
,若初九起甲子
,初六起于甲午
,此之謂也
。故天道比若循環(huán)
,周者復(fù)反始
,何有解已。其王者得用事
,其微氣復(fù)隨而起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吧圃丈圃眨 ?/p>
“復(fù)為六真人具陳一事
。王者大興兵
,則使木行大驚駭無氣,則土得王起
。土得王
,則金大相。金大相
,則使兵革數(shù)動
,乾兌之氣作,西北夷狄猾盜賊數(shù)起
。是者自然法也
,天地神靈不能禁止也
。故當(dāng)務(wù)由厭斷金物
,無令得興行也
。”“ 善哉善哉
!見師說天法,知其可畏矣
。”“子知畏之
,則吉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今皇天明師幸哀其愚蔽,不達于道
,乃具為明陳天法。今是獨為一君生耶
?天下之為法
,悉如此耶哉
?”“然
,天以是為常格法
。雖然,木行火行
,無妄從興金
,岳使錢得數(shù)王,盜行以為大害
,使治難平也。反使金氣得大王
,為害甚甚
。能應(yīng)吾天法斷之者,立吉矣
。治興
,ビ臣絕
,天法不欺人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愿聞天以此為格法意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薄叭唬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六子問事也。然
,天地以東方為少陽
,君之始生也
,故日出東方。以南方為太陽
,太陽
,君也
,故離為日,日為君
;南方,火也
,火為君
;南方為夏
,夏最四時養(yǎng)長
,懷妊盛興處也
,其為德最大,故為君也
,以此為格法。雖然
,音為角者,并于東方
;位為火者,并于南方
。今太平氣盛至,天當(dāng)興陽氣
,故吾見六真人問事
,知為天使之,故吾為六真人具說所以興太陽君之行法
,真人慎之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拔ㄎ?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王者賜下法第一百
“今天師辛哀為愚生陳天法悉具
,愿復(fù)問一事
。今帝王見群臣,下及民人
。天法,為人父母
,見其臣
,是王者賢子也
,故助王者治理天地也
。民者
,是王者居家不肖子也,為王者主修田野治生
。見之,會當(dāng)有可以賜之者
;不賜,則恩愛不下加民臣
,令赤子無所誦道
,當(dāng)奈何哉?”“善哉!真人之言也
。然
,見賢者賜以文,見饑者賜以食
,見寒者賜以衣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見賢者何故賜之以文乎?”“所以賜以文者
,文者生于東,明于南
,故天文生東北
,故書出東北
,而天見其象?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⒂形模以谝?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龍有文,家在辰
,負(fù)而上天,離為文章在南行
。故三光為文
,日最大明
。故文者生于東,盛于南
。故日出于東
,盛于南方。天命帝王
,當(dāng)象天為法
,故當(dāng)賜文
,以興太陽、火之行也
。日興火
,能分別睹文是與非,文亦所以記天下是非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吧圃丈圃?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行,六真人已知天道
,大覺矣
。”
“今皇天明師為天具道法
,既無可
,愿聞賜之當(dāng)以何文哉?”“詳乎
!六子為天問事也
。然當(dāng)如此,凡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嗖弧酢?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然
,樂象天法而疾得太平者
,但拘上古
、中古、下古之真道文文書
,取其中大善者,集之以為天經(jīng)
,以賜與眾賢
,使分別各去誦讀之
。今思其古今要意
,為化民臣之大義當(dāng)奈何
,因以各養(yǎng)其性,安其身
。如此者
,大賢儒莫不悅喜也
,而無惡意
。各得惟念天地之法知之
,則令使人上尊愛其君
,還惜其軀
,深知明君重難得。其中大賢仁者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制渚?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分別為索殊方異方
,還付其帝王
,故當(dāng)賜以道書文?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吧圃丈圃?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子已知之矣。今或自易賜之以兵革金物
,歸反各思利事
,而上導(dǎo)武氣,化流小愚民
,則使利事生
,而兵興金王
,狡猾作,盜賊起
。金用事
,賊傷木行,而亂火氣
,是天自然格法
。子知之耶
?”
“唯唯
。愿問何不賜之以他文經(jīng)書
?”“然,他書非正道文
,使賢儒迷迷
,無益政事
,非養(yǎng)其性。經(jīng)書則浮淺
,賢儒日誦之
,故不可與之也
。然同可拘上古圣經(jīng)善者,中古圣經(jīng)善者,下古圣經(jīng)善者,以為文
,以賜之。但恐非養(yǎng)性之道
,使人不自重,而反為文也
。然凡文善者,皆可以賜之
,使其誦習(xí)象之
,化為善也。 ”“善哉善哉
!”“六子已覺之矣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興衰由人訣第一百一
“今天師幸都為愚生言,愿問賜饑者以食
,寒者以衣意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薄叭?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夫饑者思食
,寒者思衣
,得此,心結(jié)念其帝王矣
,至老不忘也
。思自效盡力
,不敢有二心也
。恩愛洽著民間
,如有所得奇異殊方善道文,不敢匿也
,悉思付歸其君
,使其老壽。是故當(dāng)以此賜之也
,此名為周窮救急
。夫賢者好文,饑者好食,寒者好衣
,為人君賜其臣子
,務(wù)當(dāng)各得其所欲
,則天下厭服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吧圃丈圃眨 ?/p>
“是以天性:上道德而下刑罰
。故東方為道,南方為德
。道者主生,故物悉生于東方
;德者主養(yǎng),故物悉養(yǎng)于南方
。天之格法
,凡物悉歸道德,故萬物都出生東南而上行也
,天地四方六陽氣,俱與生物于辰巳也
。子知之耶?”“唯唯?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天之法下刑
,故西
、北,少陰、太陰
,為刑禍。刑禍者
,主傷主殺,故物傷老衰于西
,而死于北。天氣戰(zhàn)斗
。六陰無陽
,物皆伏藏于內(nèi)穴中,畏刑興禍
,不敢出見
。天道惡之下之
,故其畜生,悉食惡棄也
。是故古者圣人睹天法明,故尚真道
、善德
、奇文而下武也,是明效也
。今刑禍武
,生于西
、北而尚之
,名為以陰乘陽
,以賤乘貴
。多出戰(zhàn)斗
,令民臣不忠
,無益王治
,其政難乎
!真人寧知之耶?”“唯唯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子可謂以覺矣。是故古者圣賢
,常尚道德文,常投于上善處
,而兵革戰(zhàn)備投于下處
。一人獨居
,則投文于床上
,而兵居床下
,如是則夷狄自降
,盜賊日消滅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吧圃丈圃?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行
,子可謂已知之矣
。六子詳思吾書意
,以付上道德之君
,以示眾賢
,吾之言不負(fù)天地賢明也。行去,辭小竟也
。事他所疑
,乃復(fù)來問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唯唯,今六真人受天師嚴(yán)教
,謹(jǐn)歸各居閑處,思念天師言
,俱有不解
,唯天師示訣之
。”“行言
,何等也?”“今天乃自有四時之氣
,地自有五行之位
,其王、相
、休、囚
、廢自有時,今但人興用之也
,安能乃使其生氣
,而王相更相克賊乎
?”
“咄咄
,噫
!六子雖日學(xué),無益也
,反更大愚
,略類無知之人,何哉
?夫天地之為法
,萬物興衰反隨人
。故凡人所共興事
,所貴用其物
,悉王生氣;人所休廢
,悉衰而囚。故人所興事者
,即成人君長師也
;人所爭用物
,悉貴而無平也
;人所休廢物
,悉賤而無賈直也。是故天下人所興用者王
,自生氣,不必當(dāng)須四時五行氣也
。故天法
,凡人興衰
,乃萬物興衰,貴賤一由人
。
是故古者圣人,知天格法不可妄犯也
,故上古時人
,深知天尊道
、用道
、興行道,時道王
。中古廢不行,即道休囚,不見貴也
。中古興用德
,則德王。下古廢至德
,即德復(fù)休囚也
。故人興用文
,則文王
;興用武
,則武王,興用金錢
,則金錢王
;興用財貨
,財貨王。天下人所興用
,悉王,自生氣
。其所共廢而不用者
,悉由凡物
,何必乃當(dāng)須天四時五行王乃王哉
?子學(xué)何不日昭昭
,而反日益冥冥無知乎
?
真人用意
,尚如此
,夫俗人共犯天禁
,言其不然
,故是也
。今以子況之
,人愚獨久矣
。若真人言中,類吾為天陳法
,為德君解承負(fù)先王流災(zāi)
,將有誤人不可用者耶!如誤
,何可案用乎
?六子若有疑,欲知吾道大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