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證釋》蹇卦
蹇卦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采萧尴隆?/p>
孔子《宣圣講義》
蹇上坎下艮
。合成水山蹇
。為四陰二陽卦
。山上之水
。非其地也。水流洼下
。天性使然。激之上山
。其行必蹇
。故卦稱蹇
。蹇難也
。難有二義
。一則平聲
。不易也
。一則去聲
。困也
。而蹇兼之
。言其行也不易。其止也困
。困與澤水困一義。而境殊
。澤中之水。雖難固其所止
。山之水
。則困而不可留
。非其居也
。山上有泉
。聚而成瀑
。一瀉千丈。不可復(fù)止
。今欲止之
。其不易可知
。而竟止矣
。其困又可想見矣
。然地之有山
。山之有泉。山高水高
。不待人力。又何故耶
。則天地自然之氣使之也
。氣至則至。氣行則行
。水雖有質(zhì)
。其原氣也
。云之所蒸
。雷之所震
。猶其小焉者
。山洪之發(fā)
。渀騰萬頃
。巗泉之涌。滃蒙百尋。誰為為之
。孰令致之
。毋亦氣所運(yùn)。而勢(shì)所導(dǎo)耳
。則蹇之山有水。不當(dāng)為難
。今以難名
。謂非力之未及。氣之未厚者歟
。則卦象固可明察之矣
。四陰在外
。二陽被束于中
。陽德不舒
。其勢(shì)自蹙
。況卦中互未濟(jì)?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鹪谒稀6弑绸Y
。有類于訟。有似于睽
。水志益降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鹬疽嫔?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升降之途
。猜嫌無已
。此蹇之水與山難協(xié)。而上與下多阻也
。其外互之變。則有同于明夷
。以明入地中
。而有蒙難之語
。蹇之為難
。固與之類。卦上下易位
。則為蒙
。蒙以水出山下
。土掩其上
。如物之蒙
。亦猶蹇之為蹇也
。蒙為山之壓水。蹇則水之沒山
。水與山皆不得暢其志。快其情
。故蒙為昧。而蹇為難
。昧則蔽其聰明。如明夷之象
。難則窒其行止
。如未濟(jì)之情
。此蹇與數(shù)卦
。皆有相關(guān)處也。蹇合坎艮
。坎為險(xiǎn)
。艮為止。險(xiǎn)在前而止
。乃不克前進(jìn)之象
。此蹇之所由稱也
。坎為水
。陷也
。而艮為山。則崇高之象
。內(nèi)崇而外陷。有不克伸揚(yáng)之意
。水以低洼為利。而反處山之上
。山以峻拔為志
。而反在水之下。兩者不能相得
。而有礙于行
。陽主升而在上。陰主降而多在下
。陰陽又不均勻匹配。此卦爻之蹇也
。卦本水在上
。而中互反居下
。艮少男也
。而與坎中男合
。兩者情志各殊
。如睽之二女不洽。此上下卦之蹇也
。傳曰睽乖也。乖必有難
。故受之以蹇。言蹇實(shí)由睽之變
。睽為二女之相違
。蹇則兩男之各戾
。睽為四陽二陰之不協(xié)
。蹇則四陰二陽之難調(diào)。故蹇與睽甚相近也
。然睽雖乖
。而中互既濟(jì)
。是有可濟(jì)之象
。蹇則互未濟(jì)
。更成難洽之情
。不過睽為家人之變
。家人內(nèi)外皆得正位
。睽則皆失之。蹇之六二九五
。則與家人同得其正。與睽卻反
。雖難而內(nèi)外不失其位。雖不相協(xié)
。而上下各得其位
。則蹇卦猶可用也
。況中爻九三六四
。合乎既濟(jì)
。得人道之中和
。有時(shí)位之可用
。雖難而不皆乖
。雖戾而猶可守
。此艮之得勢(shì)
。有知止之道者也。艮限也
。限者。審利害
。辨從違
。明宜否。而重在善趨避也
。故彖辭有利西南之句。與坤相應(yīng)
。坤土也。艮亦土
。其性情相類。而全卦二反至上互坤
。六二又坤之正位。故取用本乎坤貞也
。
蹇之為義
。包有阻蹇及艱窘之意
。字與塞寒相似
。而下為足字
。即含有知止之意
。知止不獨(dú)自足也
。人之有足
。為便行與止
。足下從止
。明其必先止而后能立能行。且行終必止
。未有不能止而能行者。亦未有行而不止者
。人之足。履地以立
。舉步以行
。皆必由于止
。故步字上亦從止
。止與行對(duì)。不行則止
。蹇之從足
。即重在本艮止之義。見難而退
。知險(xiǎn)而止耳。止則不復(fù)前矣
。蹇之以坎險(xiǎn)在前
。而內(nèi)自止
。此圣人明行止之道
。進(jìn)退之機(jī)也
。退猶止也
。皆取艮之義
。故退字亦從艮
。退與進(jìn)反。止與行以
。蹇既宜止。其不可強(qiáng)進(jìn)可知
。難而強(qiáng)進(jìn)。其害必大
。雖世有不畏難
。而冒艱險(xiǎn)以進(jìn)取者
。然非君子之所尚也
。行險(xiǎn)徼幸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v獲成功。亦無可取
。況在蹇之時(shí)位乎
。故蹇者時(shí)當(dāng)止。而行有方
。其道在坤貞
。其應(yīng)在明夷與未濟(jì)
。凡習(xí)易者必從是而明辨之。蹇與解為往來卦
。皆二陽四陰。而一合艮坎
。一合震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餐痿蕻?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蹇坎在艮上。成水山之合
。與雷水解對(duì)。與火澤睽反
。以火水山澤皆相反對(duì)也。按八宮卦序
。睽為艮宮四世
。蹇則兌宮四世
。亦相對(duì)也
。而解則與家人對(duì)。風(fēng)火家人
。為巽宮二世。解則震宮二世
。相對(duì)也。四卦交相往來
。而離坎主其上下
。震巽艮兌錯(cuò)綜其間
。凡下經(jīng)卦多類是例
。四卦尤為顯著
。蹇之次睽
。固以乖必有難
。實(shí)則文王定序
。仍本往來回圈
。由象明數(shù)
。由數(shù)明變
。睽之四陽二陰
。變則為蹇之二陽四陰
。而水易火
。山易澤
。由八卦方位交易其次。艮與兌
。在先天固相對(duì)。而后天則兌對(duì)震而主西
。艮對(duì)坤而移東北。故艮震相鄰
。山雷成頤
。艮兌相反
。山澤為損
。就其先后天言。用各異也
。然雷山為小過
。則中孚之反。澤山為咸
。則恒之往來
。是其上下易位。用又不同矣
。小過與損。皆戾于道
。失于中和
。而頣與咸
。則得于性情
。全其德用
。此讀易者所宜留意也
。睽之與蹇
。亦復(fù)類是
。睽乖而情志莫協(xié)
。蹇難而行止可師
。故睽為家人之變
。為吉變兇
。蹇則睽之變
。由害變利。亦物極則復(fù)
。數(shù)窮則通之理。蹇之難也
。因而思有以免之。其阻也
。因而求所以通之。故其象上下得中
。內(nèi)外同正。有似家人
。睽反于家人。而背戾自誤
。蹇則有效于家人
。而戒飭自嚴(yán)
。故蹇為智
。以知險(xiǎn)而能止也
。行莫善于知止
。知止而后有定。大學(xué)止至善
。即重斯旨。蹇而知止
。其終免于難矣
。
蹇。利西南
。不利東北。利見大人
。貞吉
。
孔子《宣圣講義》
此蹇卦彖辭也
。蹇以坎艮合
。而用本于坤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埠筇齑?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艮與坤易位
。故二卦皆取坤用?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苍诒薄t拊跂|北
。所居之地。非所行之方
。故利西南
。不利東北。與坤西南得朋
。東北喪朋相應(yīng)
。坤之得喪
。以其助也
。蹇之利否。以其通也
。助在于道。通在于行。二者微異
。而大旨不殊。蹇原多阻
。而西南仍可暢行。由五方言
。西為金
。南屬火。金火二者
。為歲之夏秋。蹇之坎水也
。艮土也
。水能勝火
。土則生金
。故為利
。若東北則反是
。東木地司春
。北水鄉(xiāng)主冬
。二者陽之潛而稚。生之薄而疏
。土畏木
。則艮所不宜
。水仇火
。則坎所不喜
。坤之喪朋
。亦正以此
。利害既判
。行止斯明
。方宜既明。德用斯見。蹇難也
。非承平之日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堤怪?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其必有所擇也
。明矣
。此彖辭首揭二語
。以示世之用蹇者
。夫利害者。行止所關(guān)
。而卦用有賓主之別。利于此者害于彼
。宜于主者妨于賓。彖辭舉其要而已
。利見大人句
。首見于乾
。九二九五
。皆有是占
。而九二非正位
。故稱見龍?jiān)谔?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九五正位乘時(shí)
。故稱飛龍?jiān)谔臁e恐笕?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亦指九五一爻。以得全卦正位也
。即坎之中爻?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搽m代坤
。中藏乾陽。乃代生化之全
。蹇以九五
。正位當(dāng)時(shí)
。下應(yīng)六二
。內(nèi)外同正
。上下交孚
。故占利見大人。既有大人樂于接見
。又獲晉見大人之時(shí)。此所以稱為利也
。然見者自見。非我即大人也
。九五雖乾爻
。而卦非乾也
。六二在內(nèi)
。實(shí)秉坤德。故稱貞吉
。與坤辭安貞吉一義
。以蹇之時(shí)。多難之日
。非得志之際
。暢行之辰。觀首二句
。即知其不宜妄動(dòng)
。而必慎默
。不可輕舉
。而必安詳
。貞吉二字。明其必守貞而后吉
。貞以自淑
。則蹇無害于行
。貞以自持
。則時(shí)有得于止
。乾坤四德
。貞居末焉
。如歲之冬
。如物之潛。安靜不渝
。堅(jiān)固自全。是謂坤德
。蹇所師焉。彖辭數(shù)句
。已概蹇卦全體大用
。而教世人有所去取耳
。
《宗主附注》
蹇與解為往來卦
。而與睽為反對(duì)卦。解與家人反對(duì)
。故四卦為一大往來。按先天八卦方位
。艮對(duì)兌。巽對(duì)震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矊?duì)離
。風(fēng)火家人對(duì)雷水解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饾深?duì)水山蹇
。而卦爻則家人與睽往來。蹇與解往來
。實(shí)皆相對(duì)也
。以四卦皆成于坎離。中皆互既未濟(jì)
。合之即水火不相射之象
。風(fēng)與火。雷與水
。為一陰一陽
。變成兩卦?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鹋c澤
。水與山亦然?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偛煌怆x坎也。離坎后天代乾坤
。得離用者本乎乾
。得坎用者本乎坤。此家人睽以離而同乾
。蹇解以坎而類坤。乾坤在后天
。仍離坎為主。是此四卦
。與既未濟(jì)固通
。與泰否亦近
。如睽蹇則似否
。家人解則似泰。否蹇也
。隔也
。睽亦隔也。蹇亦塞也
。不通不調(diào)也
。睽以二女不調(diào)而乖。蹇以兩男不通而難
。其用極相類
。皆與否應(yīng)。否之不通
。天也
。睽蹇則人尸(似為“為”字,當(dāng)否
?)之
。何也
。以坎離為人卦
。而山澤原通氣。通而不通
。豈非人之咎乎
。周易下經(jīng)。均以人道為主
。人道至家人備矣
。而其變也
。乃成睽蹇
。為失其中和之德
。戾乎性命之正耳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鸩坏闷湮弧t燎原之災(zāi)
。水不適其居。則滅頂之害
。此睽與蹇之所以成也。而人道有損焉
。人道者
。人為之主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蚣騼础H俗灾轮?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蚶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人自至焉
。故兩卦占辭皆互見也。吉利者
。智者所為。兇禍者
。昧者所觸。習(xí)易者可就爻辭參之
。
彖曰
。蹇
。難也
。險(xiǎn)在前也。見險(xiǎn)而能止
。知矣哉。蹇利西南
。往得中也。不利東北
。其道窮也
。利見大人
。往有功也
。當(dāng)位貞吉
。以正邦也
。蹇之時(shí)用大矣哉。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釋彖辭之義
。明蹇卦之時(shí)用也。易之文辭
。長(zhǎng)短詳略不一。以所含義顯者。則略而短
。隱者
。則詳而長(zhǎng)
。蹇之釋彖
。亦以卦用難明
。辭義難盡
。故言之詳
。而文乃長(zhǎng)。人知蹇之為難
。不宜于行。而不知蹇之善止
。反適于用
。則時(shí)為中也
。在彖辭三句
。三利字。惟不利東北
。可見不利者少
。利者尚多。不得以蹇而少其用也
。圣人恐后世誤于蹇難之義
。而忽于利吉之占。故詳釋之耳
。蹇之為難。已見前講
。何以難。則由卦合坎艮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苍谕狻X砸韵聻楸?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由下而上
。即由內(nèi)之外
。由此往前
。坎在艮上
。故曰險(xiǎn)在前。而蹇之難
。即以是稱焉。夫坎陷也
。如地之阱
。道之坑
。有失足墜下之虞
。人之行也
。志在前進(jìn)
。偶有未慎。深陷于阱坑之中
。其難可知。逐獸者
。利用陷阱以得獸。獸之不知
。始誤入之
。人而入阱
。與獸何異
。是貴乎知險(xiǎn)而先止也
。求前者
。人之所志。入險(xiǎn)者
。人之所虞。蹇以前有險(xiǎn)而自知止。本艮之德用
。以待坎之險(xiǎn)陷。知止以戒行
。而應(yīng)易陷之險(xiǎn)阱
。此非智者不能
。中庸所謂人皆曰予知
。驅(qū)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
。而莫之知辟也
。則其所謂智
。反不如其愚
。明知有險(xiǎn)
。而貪于前進(jìn)
。必至已陷方悔者。皆不知蹇者也
。蹇則見險(xiǎn)而能止
。豈非世之智者哉。智在能先知
。在知而能戒其行
。在行而能毅然中止。若見而不知
。知而不戒
。戒而不能遽止。皆非智也
。智內(nèi)也
。藏而不露。懷而不章
。其外若愚
。其動(dòng)若神。方為大智
。傳曰顯諸仁。藏諸用
。用即智也。藏謂之智。不藏則所謂察
。察察為明
。徒僨事耳
。何智之有哉
。蹇之稱智。正以其善藏
。藏于中
。止于內(nèi)。見險(xiǎn)而能不進(jì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