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證釋渙卦詳解
網(wǎng)絡
2023-09-22 18:59:15
《易經(jīng)證釋》渙卦
孔子《宣圣講義 》
渙上巽下坎,風行水上
,三陰三陽
,外多陽
,中多陰,而二五皆剛
。陽失其本
,柔得其始。中互頤
。孚于養(yǎng)正之義
。兩柔在中
,以立人道。兩剛在上,以明天道
。天人互交而卦用難協(xié)
。為水性潤下
,風行多變也。風馳而乘水以成波濤
。水靜而隨風以相起伏
。此卦名渙
,以其離散而難合同也
。渙猶釋也
,分散于外,如水之釋
。又解也。離異其體
,如瓦之解而以水風推蕩流走而不停
。風波激擊動憾而不息,則有利于致遠
,宜于運輸。此交換之用
,亦如兌澤也。傳曰兌者說也
,說而后散之
。故受之以渙
。言物之有聚必有散
,有合必有離
。聚也
,如萃散也
,如渙合也
,如噬嗑離也
,如睽
。其情不同
,其行自異
。而同體之井,
,則如水之象,如帆船因風以行水
,由近以致遠也,而其情則非聚處之求
,乃懷離散之志,此宜于行旅
,便于交通
,裨益于商工
,發(fā)達其物產(chǎn)
,亦自有其大用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搽U在內(nèi)
,陽雖陷而巽順在外。剛居高
,此相與提攜以利用三陰之力
。陰亦順承其志
,時與推移
。則渙散者,有其交合時
。分離者,有其往還日
。是以剛柔不妬
,而內(nèi)外無猜
。情重于行
,則不患其遠
。志期于遠,則不慮其離
。此渙雖由兌變,仍不戾其悅澤之用也
。渙節(jié)往復
,一卦成兩
,則散者止之
。節(jié)猶止也。兌艮對位
,成用相需。澤流而山止之
。水入于澤亦止也
。止以節(jié)其行
,集以節(jié)其散
,故渙后有節(jié),亦一循環(huán)也。渙以風木之利
,恒為人生所必需
。水者阻隔交通
,區(qū)別地域,有風水以助其行
。平其險,出其陷
,致其通,則成利濟
。此渙之示其義焉
。柔以御剛
,無不化此。此道之大本
。貴能柔用也
。中爻兩柔
,以契于中孚之象。雖異既濟,而非未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矠橹心?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巽為長女,亦男下女上
,有同于咸,故擅于交通
,利于行旅。水有源
,木有本
,溯本尋源,為易教大旨
。人之本源,祖也天也
,故渙重miao祀
,明不忘所生,亦崇德報功之意耳
。
曾子《宗主附注》
兌巽往來,渙節(jié)往復
,由四陽兩陰,易為三陰三陽
,亦周易卦之次序大則。兌為八卦之末
,即八宮序大終于雷澤歸妹
,亦兌宮末卦也
。兌重在交換
,以柔易剛,故至渙而陰陽平勻
。如泰否,渙亦含換易之義
。以巽之伏入
,而后有兌之見出
,以兌之澤悅
,而后有渙之渙散。在卦象兌包坎之大象
,即六三、上六
、中有九四
、九五兩陽
,如坎之陽陷也。而渙節(jié)則包離之大象
,即九二、九五
,中有六三、六四兩陰
,如離之中柔也。離有麗與分之義
,而渙則取分離之用,以兩陰在中
,而初亦陰。陰得其勢
,陽失其始
,則必至于渙然離散
。巽在上,坎在下
,中互山雷頤。兩正位皆剛
,亦如巽兌
。而中爻皆柔
,則同中孚
。剛與柔爭
,風與水逐
,各行其是,乃渙散之由
。而在卦用有近于解
。解亦散也
,雷水為解
,風水為渙
,皆水在下
,不與上交。水性潤下
,其行曰降
,則風雷與之背馳
。雷氣勃起,其勢急而力猛
,故名解。風行善變
,其勢緩而力柔
,故名渙
。以雷水日離
,風水或離或即也
。風行水上,水固隨風而波靡
,乃激于風動,非水zixing也
,故旋即旋離,不肯終合
,徒見其一時之聚,而終成不協(xié)以離
,故名渙
。離散也
,同體卦為水風井。水反在上
。巽象木而非風,水上于木
,自成其聚
,而木以攀之
,斯稱為井
。井者水之源也
,其用在能積以為汲,能汲以為利
,是以木水相輔
,共達其汲飲之功
。而渙則與之異。巽固可象木
,而在水上
,則如舟筏
,轉運之利,無汲引之功
。行動之需
,非積儲之象
,故不以水為取名之本
,而以風水離散為明義之原。此彖辭以利涉大川為言也
。利涉則通于遠,交于外
。交通之所賴,民用之所資
。如江河海洋
,舟楫來往
,以為民利,則亦有換易之義也
。水運之便,商販之利
,交往之宜
,旅行之資
,此互易為用,往還為禮
,亦本澤說之情,而見水潤之德者也
。
渙,亨
,王假有miao
,利涉大川
,利貞。
孔子《宣圣講義》
此渙卦彖辭也
。渙巽合坎。先天中男長女
,為三陰三陽
,平勻之象。則其用孚于乾坤者各半
,而后天坎代坤位,巽原由乾變坤
,是合于坤德者多
。彖辭首稱亨
,明其孚于乾坤也
。終稱利貞
,明其本于坤也
。坤首利貞,渙以柔始
,則本于坤
,而先利貞
。與兌之備三德同而而實異。兌以成乾為志
,故三德連及渙,以合坤為志
,故三德分稱,此其異也
。渙陽在上
,秉天之道
,高明下覆
。而其下九二應之,則有其承代者
,此天德下逮,地道上行
。九二一爻為剛外
,初與三四皆柔
,合成坤卦
。由六位周流言
,則乾與坤交錯。乾多在上
,坤多在中
,而初二兩爻,一坤一乾
,以聲應于三四
,氣感于五上,恰相同也
。一而接續(xù)其二中介所不同者
。是則剛來而不窮
,柔往而得外
,用不可極
,德不可限
,故彖辭首稱亨,言交通一切也
。九二在下
,而上有九五
。五之尊嚴,君臨天下之象,故稱王假有miao
。與澤地萃彖辭同
。萃以澤合地,水聚于上
,物歸其本
,人亦溯其始
。渙以風合于水
,木水尋源
,人亦思其祖
,不忘所自生
,故皆稱有miao,重返本而報德
,溯源而敬先也。人生于祖
,祖生于天
。敦本則孝親
,報恩則敬天
,此萃以孝祀祖,而渙以敬兼享帝也
。稱王者示為人民之率,而自天子至于庶人
,莫不有其生,莫不返其本
,則莫不有miao以申祭祀之誠
。有禮以明孝敬之義也
。巽木坎水
,木本水源,不可忘也,亦猶萃之澤以為水之本
,地以成土之聚
。后天之物,莫不生于木
,活于水,而長成于地
,故人思其義而報其功
。祖先之恩
,不獨生之,且以育之
。天地之恩
,不獨育之
,且以成之
,此祀祖者
,必祭上帝,豫所謂殷薦之祖考
,以配上帝也
。雷地豫念春雷之出于地
,為萬物之初出生
,雨露既滋
,生育以茂,故于時重其祈報之典
,而立配享之儀。渙則以木水之同功
,生化之著效
,溉潤之為利
,運輸之有勞
。天地所自生成,祖先所由締造
。守成之匪易,則知創(chuàng)業(yè)之尤艱
。安享之不窮
,則思草昧之難造
。是以乘前烈之利,追舊德之崇
。履既得之安
,溯先人之賜
,而必有miao祀,以昭告后嗣
,重祭享以垂范將來,此渙之亨
,其道亦已通于天下后世而無已矣
。以木在水上
,如舟筏之渡,船舶之運
,故利涉大川。大川而利涉
,況水之小者乎
。況在陸地不隔于水者乎
,此由交通言
,亦可見其亨而利矣。利貞者
,合性情之正,適時位之宜,有守而有為
,可行亦可止。貞為之本
,利見其用
,合之則坤之道也
,人之德也
。人道法地
,亦先利貞
,而后元亨。利以成物,貞以成已
。不以有用施于無用
,不以可貴擲于消費
,不以可大靳于細行
。順時以致之
,因位而達之
,則利貞之道也,故犯險而不險
,履陷而不陷?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苍谙拢U陷之象
。順巽之德,足以與其利
,而避其害。此利成于貞也
。
彖曰
,渙
,亨,剛來而不窮
,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王假有miao
,王乃在中也
。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釋彖辭之義也。風水渙與水風井同體
,易其上下
。井以水之聚而升于木
,渙以木之浮而上于水,故井象汲
,而渙象舟
。木在水上
,水乃孚木
。木以載人物而渡水。凡水皆賴是以涉以濟
,而深廣之水尤著其功
,故有舟楫
,則地上無不可至
,而海洋河沼不能限之
。是以渙之象利于行
,利于行則無遠弗屆,故彖稱亨
。以卦爻言,巽在外為來
,兩陽在上
,下應九二
,故曰剛來而不窮
,謂得九二為之本
。有本則不窮
,如木之有根也,水之有源也
。其生不限量
,則成用必久大
,而柔在內(nèi)以翕其剛使陽不飛越于外
,亦不窮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矁申帄A陽
,柔之位在內(nèi),今九二剛加柔
,柔似不得位
,以六四重柔孚于既濟
,亦得位也
。六四在外
,故曰柔得位乎外
,而上同者
,言柔雖止于六四以周流六處往來不息。柔降于下
,以得初與三之應
。初三在下
,六四在上,故曰上同
,皆指六四一爻言
。蓋剛有九二在下
,則來而不窮,柔有六四在外
,則得位而上同,此兩者交錯各極其升降之用
,互換之功也。剛在上而互易九二之一爻
,柔在下而互易六四之一爻
。若不互易
,則為天地否,陰陽不通
,更何亨哉。此渙之亨即以否之交錯
,剛自四而二
,柔有二而四然后來者不窮
,往者得位而上同
。同者來同
,即大同也
。以柔能上剛而得外之位,剛能下柔而與內(nèi)同
。故上同三字兼剛柔言
,不專指柔
。坎在后天居坤之位
。坤之正位六二,今易九二
,即順坤以乘乾也
。巽為長女,坎為中男。九二坎之主爻
,六四巽之主爻
,兩者相協(xié)乃主爻相交共成其用
,此同也。不相猜疑
,不相妬忌之謂也
。以九五正位
,故曰王假有miao。王指九二九五
,miao則九五二五(似應為九二)交應。尊其所尊
,親其所親。由正本言
,則九五下敬九二。以崇報言
,則九二上奉九五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一為王,一為王所假之miao
。假至也
,格假古同
。言孝享為君主之親臨,言祭祀為祖神來格
,亦兼賅之義
。天猶王也
,所祭者主位,受祭者主神,皆稱王
,以時王之祖
,固亦王也,而天之上帝,則天王也
。此彖辭稱先王
,明其位尊而德崇者
,有功于民,有利于世
,有造于天下者
,皆王之時
。王在下,則九二當之
。先王天王在上,則九五當之
。讀者不可泥也
。蓋于其祭祀之后
,致享于臣下,大酬于國人,則向之在下主祭者
,又當接履上位
,以君臨萬民矣。故渙者
,兼有交換之義
。換其時則換其位
,不可固執(zhí)王為九五也
。然僅稱miao不稱祭亨,是王尊而miao下也
。則猶史書王親至miao而已。不過九二為內(nèi)之中
,九五為外之中,皆中位也
,故釋曰,王乃在中。言在下則率眾以主祭
,在上則臨眾以授享
,無時不在臣民之中
,為眾所瞻仰者也
。王在中位
,位臨中國
,天無二日
,民無二王,此王能服天下而主社稷
,萬方共尊之
,服之矣
。以時王之德,率先王之道
。以人王之行,昭天王之神
。則渙之大用
,當于王假有miao句中見之
。巽木乘坎水
,故彖稱利涉大川。釋曰乘木有功
,言有功于國家人民社稷
,有利于天下后世
,則祖先之德,上天之恩不可忘也,故祭祀尚焉
。
象曰,風行水上
。渙
。先王以享于帝立miao
。
孔子《宣圣講義》
此渙卦象辭申明人道也。渙以巽上坎下
,為風行水上之象。而巽木也
,木在水上行,如舟筏之屬
,亦必賴于風,故不曰木
,曰風。而重在行字
,既行必有用,水上之行
,必兼風木之利。木以載之
,風以駛之。平時舟筏之利
,在槳櫓之資
,而最便者則借風之力
,故用帆檣
,亦有取于木也。天地自然之利
,而人用之。水能浮而風能速
,必假人力以成之
。則舟筏帆檣之制作,牽纜或掛帆
,視風之向與水之流
,各致其用
。此渙之象
。大有賴于先人之智力,艱苦創(chuàng)造
,垂裕后人
,其功德何可忘也。因念先人之功德
,兼思天地之生成
,則崇報之心,追溯之禮
,不可茍也
。故因渙之用
,而立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