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證釋同人卦詳解
網(wǎng)絡(luò)
2023-09-28 20:56:04
《易經(jīng)證釋》同人卦
孔子《宣圣講義》
同人者、本于泰否之變
。而明人事者也
。天地泰否。而人居天地之中
。順泰逆否。以孚天地之?dāng)?shù)
。則人事尚矣
。故同人以人名卦。見人與天地為三才
。皆世運之主宰
。人又能濟天地之窮
。應(yīng)泰否之變
。而為萬物之領(lǐng)袖也。在泰與否
。天地反復(fù)。運數(shù)雖及于人
。人末與于運數(shù)之主
。故泰否屬天地正變之象
。唯同人則人也
。人以處其正。順其變
。齊其不齊
。而安危治亂
。以奠人物
。及于天地。天地?zé)o終盡
。人亦無已時
。此三才皆世運之主
。人又其中樞也。同人卦象
。上乾下離
。乾為老陽
。離為中女。天火合明
。同人乃光
。以火之炎上
。與天同明。而成天日之象
。離為日
。為后天之陽主
。代乾而居正位
。是為父子合德
。先后孚道
。以先天言。猶重乾也
。以后天言
。乾退居西北
。與南方離火相映
。天空而氣清
。日升而光明。后天日居天中
。為萬有之主
。是以子代父
。以后繼先
。光大中正之象也
。離本出于坤
。坤為重陰
。離則陽中陰
。陽內(nèi)吸陰
。為生成大用。故日出而大地光明
。日升而萬物溫育。日照而云雨潤澤
。日下而萬類昧息
。此離之代乾有其道。而出坤有其德也
。故天火之合
。比于人道之用
。人事之功
。豈易言哉
。含坤發(fā)乾。內(nèi)陰外陽
。而以陽化陰。以剛翕柔
。二德乃孚
。二氣乃應(yīng)
。是為天下大用。而以同人象之
。則同人者
。天地合德
。剛?cè)徭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以成以育者也
。神哉同人
。至哉同人之用
。非同人不克救否之危
。不克啟大有之富
。是同人繼否
。亦天時人事當(dāng)然者也。就卦爻言
。五陽一陰
。陰在第二爻。當(dāng)內(nèi)卦中位
。為得正位
。陽多陰寡。以陰貴
。眾陽從陰化
。以陰得正位。為全卦主爻
。則從之不失于正
。是為以正示天下之象
。陰陽相翕
。同歸于正。是為撥亂反正之象。上為乾剛。剛健以行。下為離麗
。麗明以守
。內(nèi)明外剛。不迷不辱
。得道多助之義也
。上有九五
。正位乎外
。下與六二。相應(yīng)相成
。內(nèi)外同心。上下一德
。合群濟難之義也。故同人為親。親其所親
。不為外物所間
。以親從親
。不為他力所奪
。則親親而尊賢之義也
。同人以義
。不茍于時
。同人以情。不乖于位
。時中而用
。位正而安。乾惕無違
。光明有孚
。則善與人同之義也。故以象君子
。以喻正直
。以人為本。而能得人
。以同為先
。而致大同。此自古圣人
、以人道治天下之始也
。當(dāng)鴻蒙初啟。草昧始開
。人事末章
。天道自適。人皆無為
。事皆自然
。故無待人道
。而生化悠悠。以迄后世
。是為道生
。洎夫人類孳繁。事業(yè)豐有
。天時遷變
。地利分明。而爭訟以興
。奸宄斯起
。茫昧之世。易為文明
。道德之倫
。比于利欲。于是安危代謝
。榮瘁紛陳
。治亂循環(huán)。夭傷迭見
。是世運有泰否
。而天道不終久。于是圣人乃立人道
。以人治人
。以人濟天。以人孚人
。以人救世
。此同人之義所仿也
。古昔嘗見其效矣
。同人之至。是曰大同
。大者泰也
。由否反泰也。故同人之用
。在反亂成治
。復(fù)否為泰。否以陰逐陽
。而君子遯世
。同人乃以陽涵陰。而小人同化于君子
。此君子救時濟難之象也
。故同人者
。人道也。
同人之名
。以象所成
。而人在天地中。當(dāng)三四兩爻
。同人三四爻皆陽
。恰與乾之九三九四同。乾九三為朝乾夕惕
。九四為在淵
。此同人之象。亦取貞利而涉川也
。又乾九三九四以上從下
。以己從眾。同人亦取同于眾人之義
。蓋曰同人
。不獨人眾也。貴在能同
。以我同人
。人亦與我同也。故名同人
。世之最艱難者寡助耳
。果得眾助。何為不克
。同人能救時而挽否者
。以能合大眾也。眾不必在位
。不必有勢
。而同人尤重在無位無勢之人。蓋當(dāng)否之君子已去位而遁于野
。小人亦難留于位而逃之他方
。是國中可托者。尋常民眾
。及野間君子耳
。同人以君子為主。君子能率大眾以挽救危亡
。則同人之所取義也
。故昔虞舜善與人同。而卒成盛治
。堯不得舜
。則四兇不去
。洪水不平。天下末即安也
。是堯之治
。舜之功也。舜之治
。同人之功也
。舜始于耕陶。末嘗有位也
。伍于農(nóng)漁
。末嘗有勢也。而能佐堯平治者
。同人之效也
。故君子不難。難在能同人
。眾人求治不難
。難在克。同于君子
。此同人之要旨也
。有心救時者。盍審諸
。
同人卦辭
。以同為用。人為主
。而同字有和同之義
。有類別之義。蓋陰陽并存
。同必有異
。以異而同得名。若無異
。亦無同
。既曰同矣。其異已可知也
。故在彼為異。在我為同
。同是人也
。或為君子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驗樾∪?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或為貴富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驗橘v貧。因而同之
。是曰同人
。君子有類。小人有列
。貴富自高
。貧賤自劣。因而同之
。是曰類別
。夫同而別焉。何以名同
。薰猶異臭
。水陸異居。寒煖異時
。高下異圖
。方以類集。物以群趨
。各同所同
。始同于太初。故同者
、同于不同而終同
。非強之歸于一也。以一合眾
。眾自若也
。以同集異。異亦獲也
。同人者
。由己以同人。而人來同也
。故同為動詞
。亦為名詞。乃因果也
。天氣也
。火物也
。而合焉
。則物之原亦氣也
。乾陽也。離陰也
。而同焉
。則離之用亦陽也。離以二陽中夾一陰
。正以得陰成其陽也
。乾得離以成同人之用也。乾剛健
。君子之自況也
。離光明。君子之示人也
。以君子為主而非君子皆化矣
。故同人自君子始。自君子利貞始
。貞其守也
。利其行也。有守則自強不息
。有行則行地?zé)o強
。忠信之道也。
彖曰:同人于野
,亨
,利涉大川
孔子《宣圣講義》
此同人象辭。明全卦之體用也
。同人于野四字
。為全卦要旨。蓋當(dāng)否之季
。君子去位久矣
。而救時止亂。必起在野之君子
。故首言同人于野
。與需卦辭一義。言所始必有自也
。而后文爻辭
。有于門于宗于郊云云。乃次第推行之地
。終不出一野字
。故彖曰于野。野包全卦地位
。明其非在朝廷也
。于野而曰同人。是在野有所集合也
。非僅在野已也
。將合眾以救難也。同人于野
。乃君子為之主
。君子以己同人。而人同之
。于是乎同人之用可見矣
。以在野而能合眾。必君子之孚眾望者
。君子興起
。眾人隨之。則雖在野
。其號召之功
。正未可量。故曰亨
。亨通也
。否之不通。民苦久矣
。同人以君子起于野
。而反否為亨。不獨君子也
。天下同亨矣
。以時當(dāng)亨。而人能應(yīng)之
。其亨必矣
。亨則所如能達(dá)。所至能利
。道之阻者
。莫如大川。今亨矣
。則進(jìn)可無阻
。雖大川之險。涉之無礙
。又以乾之剛健
。離之光明。以健行險。以明照暗
。則大川猶坦途矣
。故曰利涉大川。陽以陰用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鹨运伞4蟠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而離火乘之
。得乾之天時。因同人之人事
。天地人三者合德
。而利涉大川。亦由同人之功也
。同人之用
。以眾志無二。而濟難涉險
。無所畏避
。雖云涉川。非止于一涉也
。由此以進(jìn)
。無不利矣。且大川比于事之最艱難者
。群策群力以赴之
。無不濟矣。利君子貞四字
、有數(shù)義
。利為句。則言利涉之后
。一切皆利
。利君子句。則言同人利于君子
。以助成其用也
。君子貞句。則言君子雖進(jìn)而利
。仍自勉以貞
。以否雖易。而時猶危
。塞雖亨
。而事猶困。非暢行之日。必朝夕戒懼
。兢兢自勵
。以貞固培其本也。利君子貞句
。則言天與君子以利
。君子答之以貞
。利貞相孚
。天人同應(yīng)。而利者因其貞
。貞者獲其利
。利貞皆乾之德。以同人本乾為體也
。同人以人為主
。故以利貞為先。利貞內(nèi)也
。亨外也
。由內(nèi)達(dá)外。人道之大則也
。故有利貞
。而后應(yīng)乎亨。即有君子
。而后成乎同人
。有人事。而后協(xié)乎天道也
。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yīng)乎乾。曰同人
。同人曰
;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
。乾行也。文明以健
。中正而應(yīng)
。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釋彖辭之義也
。蓋同人卦六二九五。上下相應(yīng)。內(nèi)外正位
。故曰得位
。三四兩爻。皆與乾同故曰得中應(yīng)乾
。以人爻得中應(yīng)
。而上下得正應(yīng)。故名同人
。同主上下言
。人主中爻言。此易卦例也
。同者
、和也、合也
。上下內(nèi)外陰陽和合也
。人者在天地之中也。天居上
。而下離火坤所生
。猶地也。又離代乾
。亦如重乾
。故三四中爻。稱為得中應(yīng)乾
。此卦之所以名同人也
。名者、實之賓
。以同人主賓相得
。曰同人。猶曰人相同也
。在天地卦后
。而以人繼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娙帕?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易之本例固如是也。故吉兇皆主于人即皆見于中爻也
。中爻三四
、已詳于乾三九四。為人道之本
。人道之所見
。一陰一陽
。三四合則為七。人數(shù)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搽x當(dāng)之。在先天
。艮當(dāng)之
。今同人以離承乾。故稱人
。如家人以離承巽
。亦名人也。凡曰人者
。多重在此
。茍失其位。則不稱人
。不必貴賤也。唯得位
。猶得時
。時位同爻。乘時達(dá)用
。乾之志也
。故同人雖在野。而能救否以救國
。則君子之任也
。人指有人道之君子。若否之匪人
。則失人道者
。即失位也。雖貴不貴
。唯能禍人
。不足以保全人類。故曰匪人
。不曰物而曰匪人明其已失人道
。雖人形具存。猶非人也
。同人之人
。正以得位。而全人道也
。故屬之君子
。此彖辭首言利君子也
。與否之不利君子恰相對。由此言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梢娨捉讨家嗫舍缫邹o稱人之由來矣。
《宗主附注》
同人卦象
。以同人繼否
。使天下危而復(fù)安。亂而轉(zhuǎn)治之象
。非尋常事業(yè)可比
。人類所以不滅。國家所以不亡
。皆在于是
。可不重歟
。講易至同人
,實為世紀(jì)上一大變革。而天地
。而天地萬物隨之復(fù)生復(fù)育
。以傳無窮。易雖主循環(huán)往復(fù)
。而新者非舊
。有如否之復(fù)。非泰而為同人
。同人與泰異也
。是謂進(jìn)化。旋變旋進(jìn)
。愈轉(zhuǎn)愈化
。以成此無盡之世運。天地不能為之
。造化不能主之
。則自然嬗遞之跡。在天地造化之中
。而合人物以共進(jìn)者
。故曰同人。天地與人同其功也
。
同人二字
。實含有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意義
。如同一團體
。名曰同人
。非泛稱也。必相反助
。相提構(gòu)
。然后得同人之力。必先盡同人之誼
。以同于人
。然后人來同我。故同人上為天
。下為火
。火合于天
。天自火出乃
。乃明示由內(nèi)推外。由己及人微義
。非昧昧然能同者也
。今之自命同人者。恒以入之擁護(hù)為志
。而不求其來同之道
。詩書稱同,必曰來同
。以我有招來之道也。不求其來
。而望其同
。是欲登而忘階梯也。甚者因同人而成仇怨
。愈親愈離
。揱近愈隔。終至同舟敵國
。莫可挽敉
。同人之利末見。而害己深
。豈易教同人之旨哉
。故離有附麗與分離二義。善則麗之
。惡則離之
。同此象也。猶敵對也
。恩則婚媾
。怨則寇仇
。同此位也。是在人之自致之矣
。
同人于野亨
。利涉大川。已見前講
。乾行也三字
。明上三句之取義也。以同人于野
。本非亨象
。而得亨者。本乾以行也
。乾剛健而大
。純陽不沉故能包舉天下。無所不通
。利涉大川
。尤為乾行之驗。古無大舟廣渡
。堅橋遠(yuǎn)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