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證釋震卦詳解
網(wǎng)絡(luò)
2023-09-29 01:39:20
《易經(jīng)證釋》震卦
震卦。震上震下
。
孔子《宣圣講義》
震為八卦之一。六子之長。以陰初生陽
。故為長男。
伏羲方位與巽對
。文王方位與兌對
。先后天殊也。巽以陽初生陰
。名長女。而兌則為少女
。若在后天
。震主東方木。兌主西方金
。則以洛書
。九宮方位為序
。非如先天
。本河圖天地生成數(shù)。陰陽互生
。五行始成之序也。故以卦言
。取先天
。則與巽為主賓。在后天
。則與兌為匹配
。此震之用。亦如艮巽兌
。有先后天之別也。周易為后天之象
。故從震兌相對成用者多
。而其往來卻非兌。而為艮
。則以卦爻震艮原一卦
。惟倒易其上下耳
。反震即艮
。反艮即震
。如往為震
。則來為艮
。故周易之序
。震艮相繼
。傳曰震起也
。艮止也
。一起一止。猶一始一終
。亦即一往一返。一去一歸之意
。故卦始于震。終于艮
。震之始。非如乾之大始
。乃后天之始。即時與方之首也
。艮之終
。非如坤之大終。乃后天之終
。即時與方之終
。然震始而艮終者
。氣數(shù)也
。若以位言。則仍應(yīng)為震與兌。兌為陰道之窮
。故雷澤歸妹為女之終
。是自震始至兌終之一例
。蓋震一陽兩陰。陽在初
。兌則兩陽一陰
。陰在上
。一升一降
。其行全反
。恰成始終之象。如行道者
。自甲地始。至乙地終
。往來異向
。則為窮變之時
。又如日行由北而南者
。亦由南而北。有其極也。合之一日
。朝為日出。則震也
。夕為日入
。則兌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厝Σ灰?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終而復(fù)始。自有其度
。此震兌間。為一始一終
。而非必始終也
。猶一歲始于春。終于冬
。非果終也。冬后有春
。況兌象為秋
。屬西方金。而非北方水
。故所謂終者
。乃行之至
。猶極也
。震艮亦然
。震為木
。艮為土。蓋先后天
。震位與艮同屬東北
。故艮有終。始兼賅之稱
。以艮坤二八易位。原可代坤永終
。而后天恰居震先天之位
。且與震連接。自可協(xié)震之始
。此艮終始之道
。合先后天者也
。震一陽始于下
。當(dāng)時之春。象木之榮。主甲乙東方之地
。帝出之方。此所以稱為始也
。或謂之首焉
。以六爻言。則上下相同
。初四皆陽。二三與五上皆陰
。成兩陽四陰之卦。與艮恰相反。即顛倒也
。故所謂起與止者
。皆指陽言。陽道升
。自下而上為起。至上已窮為止
。止者不可再升也
。如欲行
。惟反降耳
。此震艮自相始終
。恰成往來
。亦象數(shù)自然如是
。以義言
。震動也。作也
。又驚也。字從雨
。乃云之省
。下為辰。雖諧聲
。亦會意
。以震為雷
。如雷之動
。亦包眾形
。則陽氣泄于太空。行于云中
。其象如古囘字
。故名雷
。即震也
。震乃雷之用
。雷見必震
。雷鳴必動。不獨(dú)氣之動
。凡物皆隨之動。此所以能動作萬物
。而皆升起也。
震
。亨
。震來虩虩。笑言啞啞
。震驚百里
。不喪匕鬯
。
孔子《宣圣講義》
此震卦彖辭也
。震以得乾之始
。故具四德之亨
。亨者通也。通于一切
。無不亨也
。而其功用
。在華茂萬物
。生長而育成之
。如時之春
。萬物皆生
。萬物皆茂。榮華暢達(dá)
。莊嚴(yán)美麗。無不雍容華貴
。是謂之亨
。故比予人之禮儀。嘉會宴享
。從容中度
。和樂有節(jié)。則全其生
。育其性。發(fā)其情
。昭其德
。以孚于天道
。此亨也
。而震得之
。震者動也
。動則易躁
。然以時動。則皆中節(jié)
。所謂和也
。和則為亨。以其本乾元之始而亨也
。震自下發(fā)。則其氣勃郁
。其行突兀
。其起也
。如物之挺生
。其進(jìn)也
。如馬之奔至
。是以有震之名
。以其象雷之行也
。雷電行于空中。倏忽飄疾
。不可捉摸。氣為之也
。故其動也
。令有虩虩之感
。言畏懼之心。自然應(yīng)也
。而虩虩兼有迅疾威猛之狀
。如虎之伺隙而動。相機(jī)而攫
。毫無疑猜。以其疾也
。故曰震來虩虩。來字明其行之所自
。若不震
。不知其來。而來也
。則覺其震。此人物咸隨其震
。而虩虩也
。以震之猛
。則當(dāng)有其威
。而由震之動。卻又成其仁
。是仁而勇者
。仁者其德。勇者其行
。以勇言
。則皆生虩虩之心。以仁言
。則又有笑言啞啞之態(tài)。為久蟄者思啟
。被囚者思釋。震動之力
。無不欣欣焉以向榮
。駸駸焉以條達(dá)。此則笑言啞啞之象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ㄩ_如笑如解語
。物之生育亦如之
。啞啞者。微笑貌
。以中心悅懌
。而自含笑也。則震之用
。能拔幽發(fā)潛
。振微立懦。使各得遂其生
。樂其性
。適其情。成其德也
。此所以占亨之由來
。但震雷之氣
。因地城而有遲速
。由遠(yuǎn)近而別升沉。故震驚者
。百里為度
。言所聞止于百里。乃人之耳聰有限
。非雷之威鳴不達(dá)。則雖見電光
。而不聞其聲
。目所觸者耳不至。則心知其遠(yuǎn)
。而不生虩虩之驚
。此所以徒喜其動。不畏其威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娞斓篮蒙?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雷霆之威不過
。雨露之澤有余。以時而來。則畏者
。轉(zhuǎn)為敬
。驚者
。反為安。故雖震驚
。不喪匕鬯
。以其無所損也。震為長男
。主器之人
。匕鬯不失
。則保全其器
。此鼎卦之用。承受其業(yè)
。以成其德
。則匕鬯不傷。鼎食無害
。且人生貴在有養(yǎng)
。如萬物之于雨露
。物得雨露
。則生育華茂
。則不喪匕鬯。亦天之德
。恩威并至者也。
《宗主附注》
震為四隅卦之首
。乾坤六子之長
。故稱長男
。在時為春
。一歲之初
。在方為東
。四方之始
。五行為木
。群生之長。后天以震
。率領(lǐng)群倫
。有如人間帝王。傳曰帝出乎震
。此指太乙
。主天地生化者。fo家謂之帝釋
。即后天天界之尊
。出者。言自此出行也。按九宮方位
。徧歷各宮。歸還中央。而其始出必在震地
。即東方也。甲乙屬木
。生陽之地
。陽自地生
。一陽初生曰震
。以其由坤三陰。變?yōu)閮申幰魂枴6柺加谙?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陽主升。自下始動
。如物之生
。自根實初芽
。生機(jī)之初見也
。陽自地下萌動勃起
。以出于地面。如天地間春日
。陽氣外泄
。鳴于太空
。謂之雷震。故名震
。言如驚蟄后之雷
。轟然一聲
。萬物同振
。故震者振也
。振作之也
。鼓動之也。由靜而動
。由息而起
。皆震也。一陽之德
。越乎一切
。本乾健之道。以自強(qiáng)而不息。不息則起
。如人之眠后起也。起則不復(fù)靜矣
。故震者有為也
。帝由震行
。歷于九宮
。物由震動
。茂于四時
。人由震起
。作其德業(yè)。數(shù)由震始
。成其消息
。故震在卦為后天之長。同日之出
。當(dāng)陽之興
。主歲之春。率萬物而同生
。成此在鼎新之余
。而必以震繼其道也
。革故鼎新
。是已變也
。鼎峙震起。則又變焉
。以靜不可久。久則反為動也
。鼎者重器。器必有主
。主器者
。莫若長子。故周易之序
。以震繼鼎
。言鼎有所歸
。必歸于世之所尊。天下之主
。家庭之長。皆主器者
。靜以御動。則鼎自新
。作以承息
。則震隨起。此動靜作息
。相繼而不止
。周(廴囘)而無窮也
。雖鼎與革往來
。震與艮往來
。若不相涉
。實則鼎革四陽二陰
。一變而成震艮二陽四陰
。怡相對待
。自成回圈
。觀其爻象。即可知之
。
震艮往來
。實即一卦顛倒而成兩卦。震倒即艮
。震陽在下
。艮陽在上
。以中互言
。震互水山蹇
。是動之難
。而艮互雷水解
。則止之怠。動自下上。其難可知
。艮自上下。其怠易見
。然震中有艮。艮中有震
。則兩卦之用原相賅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妱诱咭酥?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止者宜知動。此固盈虛相倚
。利害相伏。天之道也。陽生而陰退
。陽長而陰消。震以陽得時。故在下而能升
。少而能勝。初起而強(qiáng)
。此震為生化之長
。春之象也
。而以動為義
。動則多變。吉兇悔吝
。皆由動生。此震曰震栗
。言多危懼也
。物之初生。恒自奮發(fā)
。本陽氣之動也。故震有奮發(fā)之義
。以其勢不可遏止
。故與艮正反。在先天震與巽對
。巽為入
。亦與震起反。震強(qiáng)而巽懦
。震剛而巽柔
。故震為長男。陽之長
。巽為長女。陰之長
。其情性懸殊。則其為用大異
。而象物則皆為木
。以后天同方相近也。木亦有剛?cè)嶂畡e焉
。故在天象
。震為雷
。巽為風(fēng)
。已不同矣
。雷行迅疾而勃起
。風(fēng)行舒卷而續(xù)及
。是在天已巽其用。卦之象物
。因爻之得時與否
。陽者上升本于下。陰者下降源于上
。卦皆自初爻始
。此先天之義
。以其變明所自也。故震為剛初動
。巽為柔初成
。八宮卦相對舉
。如艮與兌也
。惟周易則以震艮往復(fù)。巽兌往來
。是與先天之序有殊耳
。
彖曰。震亨
。震來虩虩
。笑言啞啞
。震驚百里
。驚遠(yuǎn)而懼邇也
。不喪匕鬯
。出可以守宗miao社稷
。以為祭主也。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釋彖辭之義。以震彖辭稱震亨
。雖威加于眾。而恩亦至焉
。物由震以蘇生。天假震以化育
。此所以為亨也。震來虩虩
。笑言啞啞。為全卦最要之義
。即指由恐懼而生恭敬之心
。以自警。因遂其生
。樂其道
。而有欣榮之志。以體天和
。而各厚其德也
。故此二句
。凡三見焉
。至初爻釋文
。始述其義。釋彖但本彖辭序列而已
。震驚百里。亦承上二句來
。震驚之義略別
。震者懼
。驚者動。其情有輕重
。故稱百里。明有遠(yuǎn)邇之分
。遠(yuǎn)則驚。而動作以自振起。邇則震
。而恐懼以自戒飭。故曰驚遠(yuǎn)而懼邇也
。如雷電發(fā)于云中
。遠(yuǎn)則惟驚
。近則必震
。蓋聲威可畏
。不似光耀之和平。而電者氣也
。近則氣盛。遠(yuǎn)則氣衰
。故聞其轟烈之鳴
。則覺天威之咫尺
。雖狂夫愚婦
。莫不恐懼戰(zhàn)栗不勝
。以其近也
。若但見其電
。未聞其雷。光華閃然
。一瞥即逝。則見之者
。不過忽生驚訝之念
。而非畏懼莫安之情
。以其遠(yuǎn)也
。故震與驚
。動與懼
。由百里判之
。百里內(nèi)者近
。百里外則遠(yuǎn)矣
。且言百里
。亦包有其威嚴(yán)甚壯。雖百里亦屆之意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梢娞焱r布。天視式昭
。天心時敏
。天聽式聰
。聰明正直
。神德至矣
。人胡不驚。物胡不震
。雷鳴則雨降
。電發(fā)則陽宜
。此仁德之施
。生化之普及。必以春夏之時致之
。此震之用。天道也
。時宜也
。而人物咸被其恩。而畏其威矣
。不喪匕鬯者
。言震驚之際。而中心不搖
。恐懼之余
。而神志若一
。則不以驟然之震
。而失所持
。不因茫然之時
。而損其器
。故比之祭祀重典
。嘉會大禮
。雖偶爾有所驚觸
。仍不傷于祭器或食品
。則可見其從容有度。莊敬自強(qiáng)
。心存敬畏之思。志無紛歧之念
。行守矩矱之節(jié)
。形猶磐石之安。則驚而不昏
。懼而不惑
。動而不亂。震而不欹
。且愈以自莊
。常有其度
。非能養(yǎng)之有素
。習(xí)之有方者
。不可得也
。故平日執(zhí)虛如盈。視輕若重
。無時不守禮。無行不循法
。則可以任大而致遠(yuǎn)
。負(fù)重而行艱。謹(jǐn)嚴(yán)于顛沛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