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jīng)證釋離卦詳解
網(wǎng)絡(luò)
2023-09-29 01:45:24
《易經(jīng)證釋》離卦
離卦
。離上離下
。
孔子《宣圣講義》
離卦大義
。已見坎卦講義中
。離坎原相須成用
。一上一下
。如人心與腎
。其功用相通
。不可闕一。故傳曰離上而坎下也。在后天生化
。陰陽必調(diào)協(xié)
。水火必相濟(jì)
。非如先天孤立
。而乾坤至此
。乃易以離坎
。離卦二陽一陰
。陰在陽中
。重為四陽二陰
。陰居正位
。與坎恰相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种R磺焕?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交而合之
。一既濟(jì)一未濟(jì)
。乾坤居全易之首
。既未濟(jì)居全易之終
。而離坎介其中
。為全體鎖鑰
。全易樞機(jī)。故有天地
。即有日月水火。有乾坤
。即有坎離
。離坎在后天
。固代乾坤。而其用亦等乾坤也。離四陽分列
。中夾二陰。而陽在中爻
。以主持全體。與坎相反
。故坎同于坤。而離同于乾
。蓋取三四兩爻也。三四為人爻
。則離坎之同乾坤。當(dāng)由人道言之也
。人在天地中
。上下承天履地
。正本諸離坎之用
。以立人道也
。離猶仁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勃q義也
。仁義內(nèi)外
。互為其根。仁見于外
。而根于性
。義發(fā)于心
。而辨于事
。此一上一下
。互成其妙用也
。離以中爻皆陽。剛見中爻
。是為光明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矂t以中柔
。而為潤澤
。日之與月
。水之與火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檎找?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ハ嗾艋<措x坎二卦之合德也
。而人道見焉
。是人道達(dá)于離坎
。人生基于離坎
。而互成其用
。離以光明而照臨于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惨詽櫇啥v于上
。如天日之溫和
。云雨之灌溉
。萬物以生以育
。以長以成
。此天地生化之功
。藉離坎以致之
。而人身生育之道
。亦依離坎以達(dá)之
。故道者言修
。必假離坎以為言
。而衛(wèi)生保命
。亦必賴離坎互濟(jì)
。以收其效
。以離象心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蚕竽I
。人人固有者也
。而易則由此以明生化之原
。天地之道
。日月之功
。陰陽之和
。水火之濟(jì)。皆以此二卦往來
。昭其奧
。發(fā)其蘊(yùn)
。而示諸天下矣。故坎后繼之以離
。明其為往復(fù)之道
。終必有始者也。
離卦中互兌巽
。澤風(fēng)大過
。反之則為中孚
。以風(fēng)與火易動(dòng)。而相遇易燃
。澤本水
。與火相制
。而離火之用。必有需于風(fēng)與水
。風(fēng)助其勢。水限其力
。相違相成
。而后大用著焉。故用之當(dāng)
。則可致中孚之功
。用之太過
。則將類大過之弊。此用離者所當(dāng)知也
。由爻辭中吉兇互見
。亦可知用之必有道矣
。水火皆能利物。亦能害物
。得乎中和。則見其利
。太過不及
。則受其害
。此離與坎。雖代乾坤
。其用則有異
。以既交合后
。非純一者可比
。離取其光明而不過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踩∑潢庪U(xiǎn)而得中
。故二陰在中
。乃制離于中行
。二陽得正
。足脫坎于險(xiǎn)陷。其道一也
。唯至中乃至道
。過與不及
。皆非道也
。他物尚然。況離坎乎
。離坎在天地為生化之原。在人為生存之根
。在物為生育之門
。固無時(shí)可離者也。因其不可離
。而名曰離。足見命名之義
。要人知勿過
。而守其分耳
。離之用
。即合于坎而為往來
。與坎之用
。在于得離而致平協(xié)。皆泰所謂無平不陂
。無往不復(fù)之意
。唯離能合
。因離乃有合
。譬之男女
。固以離而合。而后成夫婦
。生者取諸別類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邚挠诋惙N。而后生化以繁
。發(fā)育以健
。男女以異姓為夫婦
。則子孫盛昌。果木以異類接根苗
。則花實(shí)茂盛。此皆離而后合之久
。而卦象兩陽中分。中爻反連
。正此道也。
離坎皆八卦中正位卦
。在先天離居三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簿恿?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東西相對。如日與月
。而后天移離居南?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簿颖?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變?yōu)樯舷孪鄬?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乃水火相射之象
。在先天水火各東西。故不相射
。在后天水火互升降
。則宜相調(diào)。此周易離坎相繼
。以明其用。離雖在上
。而異乎先天之乾。以上仍下也
。上為位。下為德
。與坎正配。故諸卦離在上。則其德不全
。以火性炎上
。愈上愈炎
。不成其用矣
。如既濟(jì)離反在下。以與坎易位
。易則德用以明
。功業(yè)以大
。前于坎卦已述及此義
。今更指明。使讀者知離坎不相離
。而在后天
。陰與陽
。水與火
。不偏重也。離四陽二陰。陰得位乘時(shí)
。以見日光必下照?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鸨貎?nèi)伏
。方成其大用
。若反之
。不獨(dú)無用
。且有害也。今周易序卦
。先坎后離
。亦含此義
。上下卦分為二陽一陰
。有如人之雙目
。中藏瞳子。即坎之元精?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驳美ぴ6桦x以為明
。如人之目。得腎中之精。以為瞳人
。而發(fā)光明
。其象正同
。然瞳人生于腎。根于下
。而神藏于心。出于瞳。是心交腎而后有明
。亦猶離交坎而為明也。離本代乾。而為坤體
。為其陰也
。陰以為體
。陽以為用
。其光明不因二陽。而在一陰
。然非二陽之相協(xié)
。亦不能成其用也
。陽本乎乾剛之德。而坤柔以麗焉
。此光明之所來
。亦后天生化之大則也
。若先天則唯純陽為光明
。故道者不復(fù)假目以為視
。而明澈一切。以其非后天之器
。乃依先天之道也
。修者調(diào)離合坎
。化而為乾坤。一而還于純陽。乃不用目而自明
。若吾人則賴目以明。則離之象也
。故后天唯離稱光明
。而取象于日與火也
。
離之命名。固取離合之義。而離字從隹
。以其象鳥也
。猶坎字之欠象魚也。鳥飛于天
。魚潛于淵
。升沈上下
。各異其用焉。故離用取升騰
。而必下達(dá)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灿帽旧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而必上達(dá)
。一上一下
。迭為賓主
。此天地間陰陽離合之大例也。左右者
。升降之道。內(nèi)外者
。來往之門。離在先天居左
。后天則升而上?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苍谙忍炀佑?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后天則降而下。離以陽從陰
。則由外而內(nèi)?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惨躁幭蜿枴t由內(nèi)而外
。故離坎之體用。包舉天地間一切陰陽之德用
。而先見于水火日月焉。吾人茍求之心與腎
。氣與血。往復(fù)之道
。吐納之方。何非取象離與坎
。而成全體陰陽消長之機(jī)。是以氣根于腎
。血統(tǒng)于心
。陰體而用陽
。陽體而德陰。一上一下
。合為太極之象
。此人身亦小天地
。而包全易卦象。仍以離坎主其中府也
。修道之士。外而呼吸。內(nèi)而運(yùn)轉(zhuǎn)
。循乎經(jīng)絡(luò)。達(dá)于皮毛
。精則神明。粗則骨肉
。皆以心腎分掌其事。合化其道
。以調(diào)和五藏
。協(xié)濟(jì)百體
。而后性命以全。神形以健
。遵乎天。則返于太虛
。率乎人
。則流諸化冶
。此皆就離坎相應(yīng)成用
。陰陽相交成德之所致也
。顧求天下之遠(yuǎn)者大者哉
。故道家求己
。以卦取諸身。圣人用世
。以卦推諸天下。無不同也
。無不合也。學(xué)者茍通二卦之德用
。則將無往而不適宜。豈徒詁易已哉。
離
。利貞亨。畜牝牛
。吉。
孔子《宣圣講義》
此離彖辭也
。離出于坤而成于乾。以女代父
。而居先天乾位。然非乾也
。故四德有其三。而不稱元
。且以利貞在亨先。明后天之日
。其德用必自地上顯。而獨(dú)施于萬物
。與人道之體坤
。其義正同
。蓋離雖代乾。而非先天天道
。天以日明。為將著其用于物也
。故先利貞而后亨
。亦以離之出乎坤也。陰以陽用
。陽以陰用。此天地定例
。牛坤象也
。牝陰也
。離乾之代也
。陽也
。坤稱利牝馬之貞
。以取利乾而成其用也
。馬為乾象
。而坤用之
。牛為坤象。而離用之
。離原異乾。故稱牝
。若乾則為牡牛矣
。乾用牡牛
。坤有牝馬。恰相對也
。離以出乎坤。成乎乾
。乃稱牝牛。而得畜之也
。以離代乾。主天下生化之原
。故有三德而占吉也。
彖曰
。離麗也。日月麗乎天
。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
。柔麗乎中正。故亨
。是以畜牝牛吉也。
孔子《宣圣講義》
此申釋彖辭之義也
。離為火。而明于天
。以其在天空也。故有附麗之義
。謂附麗于天也。若就德用言
。則又附麗于地及諸物也。而一切有名有形者
。皆托日之光明以生以化。是物又附麗于日也
。以日為天下中樞。近若地上諸人物
。遠(yuǎn)若各宿
。未有不附麗于日
。以生存變動(dòng)者也。是日為一切所麗
。而又自麗于天地
。故離為麗
。明其雖離而不脫也
。如地球也
。諸行星也。及天地間萬象也
。皆自分離
。而仍相屬
。若有為之牽系者
。則皆日之力也
。亦即離麗之義所昭著也
。或以麗為言其光明
。發(fā)為華美之色
。朱絢之文。故稱麗
。是亦一義也。然本義則以附屬為當(dāng)
。不過麗之真解
。雖若附屬
。實(shí)相分離
。正如天與日也。日雖屬天。而與天接
。其動(dòng)止也。乃與天異
。故名離
。而義則麗。正以其離而后稱麗
。若原一體
。固無所麗也
。離出于坤
。而成于乾。上麗于天
。下麗于地。天其體也
。地其用也
。此麗之所指。不限于天空也
。譬諸日之光熱
。必藉物而后見
。騰空者不覺也
。登高者反見其寒。是因所麗不足
。則其用不顯之一證也。以卦言
。四陽二陰。亦交相麗
。而陽為主。故曰柔麗乎中正
。以陰在正位也。日月麗乎天
。百谷草木麗乎土
。此人共見共知者也
。而所要者
。非徒麗之貴。必因麗以成其德用
。如日之麗天。谷物之麗土
。皆因以成其生化之德
。竟其長育之功也
。此卦以柔麗乎中正
。明其為日之象。而以重明得位
。足以化成天下
。是離之所貴。以麗而竟其德用
。不獨(dú)托其一身已也
。又不獨(dú)施于一時(shí)一地已也
。必化成天下
。使被其德者
。無物不生
。接其用者。無物不化
。然后充乎離之麗。而協(xié)于代乾之位。為后天生化之主也
。故稱為亨。言其通乎一切
。無不宜。無不利也
。凡稱亨者。皆如此義
。離之為亨。尤最著也
。坤雖行地?zé)o疆
。而止于地
。地以外莫之及也。離則達(dá)乎天
。上下無不至也
。此所以為大亨也。因柔之得麗乎中正
。以天之位
。行地之德
。則譬如養(yǎng)家畜者
。有牝牛之孳息
。而一家得其用矣。古以農(nóng)耕為本
。牝牛者農(nóng)耕所貴
。乃取為喻
。非限于牝牛也
。而既協(xié)牝牛之吉
。是已應(yīng)坤德之全
。其利固已溥矣
。吾人不必求其利及于地以外者。茍盡地之利
。則人所資于日者。亦已足矣
。此易辭但云畜牝牛吉也。
象曰
。明兩作。離
。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
。
孔子《宣圣講義》
此離卦象辭也。離為陽光之主
。即本乾大明終始之德
。而為天下之明
。明以日月為最大。傳曰懸象著明
。莫大乎日月
。又曰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又曰日月之道。貞明者也
。是明生于日月
。而日尤為其主宰焉
。月之明亦取于日耳
。離象日
。故以明稱
。明兩者。以重離言
。猶坎稱重險(xiǎn)也。險(xiǎn)重為坎
。明兩作離
。皆以六畫卦言。三畫則無重兩之稱
。離以三陽含一陰。如人之目
。天有日月
。人有雙目
。是皆離明之象。六畫卦為后天卦
。實(shí)本后天奇偶相生之例
。一陰一陽之道所成
。此離之明以兩
。如坎之險(xiǎn)以重也。日月相推
。為天之明。即離之用
。是以比人之合
。日月合明。而后離之體用俱備
。故曰明兩作離
。天道為人道之本
。日月明于天下
。天道也
。而大人則以其德教
。繼日月以明照于四方
。是德教之明
。乃人道也
。稱大人者。義已見前
。以君子在位
。德位并至者也
。蓋德與位有一未至
。不足以行其德教
。不足以顯其光華
。即不克以繼日月之明照也
。繼字大有意義
。人天之合
。原法于地之承天。坤之承乾
。離本出于坤。而德用成于乾
。亦體坤順承之義
。離以日照于天下
。月乃承其光以明于夜
。是月亦體坤順承之功
。皆繼也
。傳曰日往則月來。一往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