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學(xué)闡微》
第一講:道
——————————————————————
靜而通觀:上有蒼天,而不知其高
——————————————————————
至靜之道不死
———————————————————————
唯玄為道,假而為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物亦真實(shí),道亦真恒
第五講:德
———————————————————————
道德玄心,人德道心
第六講:陰陽
—————————————————————
太一理之,陰陽行之
第七講:知
———————————————————
物行而后知
第八講:自然
————————————————————————
道無為也,物自然也。
————————————————
大道無門,萬千濟(jì)一。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64/5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大道論》張三豐祖師
下一篇:
《老子道論》
天下事理
無有天地,則無從有天地間萬物
且天地萬物,莫不為形象實(shí)體。生天地萬物者,唯必有物。此物非天非地非實(shí)體之物
且宇宙之母
此物乃無物之物
此物乃無象之象
此物既然無有形式可言,故獨(dú)立且不改,至靜至恒。
虛無不肖,故無窮大;無窮大,故虛無不肖。大有為無,非有非無,超離形象,謂之曰“玄”。
此物生天生地,蘊(yùn)載一切,無終無始。生宇宙,宗宇宙,而莫能見,莫能覺。至大至虛、至柔至靜之物唯必?zé)o為,故天地因然、萬物自然。
此物雖恢恢無形,而天地萬物莫不遵之循之,合焉者昌,逆焉者亡。故老聃有言:字之曰‘道’。
第二講:常
始為芴芒,無陰無陽。化生混沌,無形無象。一炁生兩極,是為陰陽。陰陽相搏,遂成天地;陰陽和合,遂成命體。命體分化,草木蟲魚鳥獸人也。故天地一道,萬物一命。
故,形莫大于天地,而道盛之;炁莫大于陰陽,而道調(diào)之。天非純陽,故有晴晦寒暑;地非純陰,故有山川水陸。至陰至陽之炁,蓄發(fā)乎天地而交通成和,萬物因以生生。天和為清,地和為寧,萬物和以為生。
故,天地萬物,莫不貴和。和者,天地萬物之常也。
故,道有其恒,物有其常
故
以靜合靜,爰有妙動(dòng)。
第三講:玄
夫道,徹生徹行,亦宗亦師。無為行之,無欲抱之,無名蒞之。與萬物同自然,天施也
非陰非陽之謂道
形而下
大有為無
第四講:真
真實(shí)者不虛
性培于身而定于天
真水無香
道生我
玄牝母德
道生之
夫唯不德之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陰陽相搏,不失于和;陰陽變易,皆出于一。致虛守靜,沖而復(fù)命;抱一從容,萬化自定。
故,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首也;強(qiáng)梁者
無陰不陽,無陽不陰
道生有我,我生有道
鬼神者,冥理也;形質(zhì)者,物理也;陰陽者,玄理也;混明者,道理也。道者,萬理之宗,萬物之奧也。是以圣人含真建德,不以陰陽吉兇,不以萬物得失,不以鬼神福禍。
大為無為,大德不德,大知不博,是謂道學(xué)。
故,大道生然,玄德畜然,天地因然,萬物自然。大道生然,不可違也;玄德畜然,不可逆也
無一,陰陽不和;無道,萬物不生。故道有恒行,天有恒則,地有恒規(guī),人有恒德。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可以勝心,不能勝性;可以勝物,不能勝道;可以自然,不能妄然。
我無為,道之用;知清靜,天下正。
第九講:歸一
道恒無欲,妙在虛寂;道恒有欲,徼行天地。習(xí)其方也,善與物得;因其效也
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