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fā)布《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報告(2013)》。藍皮書指出,中國將迎來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數量突破2億大關。在2025年之前,老年人口將每年增長100萬人。同時,勞動年齡人口進入負增長的歷史拐點,勞動力供給格局開始發(fā)生轉變。近兩年,新中國成立后新出生的人口,也就是1952年和1953年出生的人口進入老年期,形成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峰。依據《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zhàn)略研究》課題組預測,2012年老年人口數量達到1.94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4.3%,2013年老年人口數量突破2億大關,達到2.02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4.8%。同時,勞動年齡人口進入負增長的歷史拐點,從2011年的峰值9.40億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億人和2013年的9.36億人,勞動力供給格局開始發(fā)生轉變。人口機會窗口逼近關閉。與此同時,老年人口內部變動將進一步加劇人口老齡化的嚴峻性。一是高齡老年人口繼續(xù)增長,從2012年的0.22億人上升到2013年的0.23億人,年均增長100萬人的態(tài)勢將持續(xù)到2025年。二是失能老年人口繼續(xù)增加,從2012年的3600萬人增長到2013年的3750萬人。三是慢性病老年人持續(xù)增多,2012年為0.97億人,2013年突破1億人大關。四是空巢老年人口規(guī)模繼續(xù)上升,2012年為0.99億人,2013年突破1億人大關。五是無子女老年人和失獨老年人開始增多,由于計劃生育一代陸續(xù)開始進入老年期,加上子女風險事件的發(fā)生等因素,無子女老年人越來越多。2012年中國至少有100萬個失獨家庭,且每年以約7.6萬個的數量持續(xù)增加。由于人口老齡化超前于現代化,“未富先老”和“未備先老”的特征日益凸顯,老年人面臨諸多問題和困難。一是貧困和低收入老年人數量仍然較多,2012年全國約有2300萬人。二是城鎮(zhèn)老年人口的宜居環(huán)境問題十分突出,七成以上的城鎮(zhèn)老年人口居住的老舊樓房沒有安裝電梯,其中的高齡、失能和患病老年人出行舉步維艱。三是農村老年人留守現象更加突出,2012年約有5000萬,其中的高齡、失能和患病老年人的照料護理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四是涉老侵權案件、老年人受害受騙事件、老年人自殺現象時有發(fā)生。五是老年群體社會管理存在真空,三成以上老年人游離于社會管理之外,少數老年人被地下宗教和非法組織利用,不利于社會和諧和政治穩(wěn)定的隱患依然存在。專家認為,綜合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看,“未富先老”是中國的基本國情,同時,中國的人口老齡化與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相伴隨,與中等收入陷阱相遭遇,老齡問題的嚴峻性是世界上少有的,必須認清形勢,全面應對。J063勞動年齡人口勞動年齡人口進入負增長的歷史拐點,從2011年的峰值9.40億人下降到2012年的9.39億人和2013年的9.36億人,勞動力供給格局開始發(fā)生轉變。老年人口2013年老年人口數量突破2億大關,達到2.02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4.8%。老年撫養(yǎng)比從2012年的20.66%上升到2013年的21.58%,推動社會總撫養(yǎng)比從2012年的44.62%上升到2013年的45.94%。少兒人口少兒人口撫養(yǎng)比從2012年的23.96%提高到2013年的24.36%。機制欠缺導致失能老人需求不能滿足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吳玉韶表示,根據報告,目前,我國老齡服務體系建設還存在“瞄準機制”欠缺、政府定位不清的問題。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建設公辦養(yǎng)老機構,服務對象大部分卻是健康和經濟收入條件較好的老人。根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的三次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失能老年人愿意入住養(yǎng)老機構的比例為16.6%,即有597.6萬失能老年人需要入住養(yǎng)老機構,但目前護理型養(yǎng)老床位嚴重不足,民辦養(yǎng)老機構中僅有15%左右的養(yǎng)老機構以提供“康復護理”服務為主,遠不能滿足失能老年人的長期護理需求。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表示,“失能風險”是人口老齡化過程中面臨的難題。因此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十分重要,目前建立該項保險已列入議事日程,同時,長期照顧的商業(yè)保險也正在推進,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出臺政策完善稅收政策,以促進此類保險快速發(fā)展。失獨家庭以每年7.6萬的速度增長黨俊武表示,我國現有的失獨家庭約為100萬,同時以每年7.6萬的速度增長。針對失獨老年人的現象,政府和社會各界應有擔當,首先靠制度安排,如果是低齡健康的失獨老人,主要是解決精神孤獨問題;如果失獨老人再遇到老年失能,問題就比較復雜,應在養(yǎng)老保險制度和醫(yī)療保險制度的基礎上,建立健全養(yǎng)老長期照顧保障制度,通過社會保險、商業(yè)保險、津貼和社會慈善幾個方面入手。同時要靠服務體系,在解決服務費用的前提上,更要解決服務質量。
截止2021年我國八十歲以上人口官方沒有相關數據查詢,0—14歲人口為25338萬人,占17.95%;15—59歲人口為89438萬人,占63.35%;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占13.50%)。
與2010年相比,0—14歲、15—59歲、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別上升1.35個百分點、下降6.79個百分點、上升5.44個百分點。我國少兒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調整取得了積極成效。同時,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xù)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的壓力。
人口地區(qū)分布
東部地區(qū)人口占39.93%,中部地區(qū)占25.83%,西部地區(qū)占27.12%,東北地區(qū)占6.98%。與2010年相比,東部地區(qū)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qū)下降0.79個百分點,西部地區(qū)上升0.22個百分點,東北地區(qū)下降1.20個百分點。人口向經濟發(fā)達區(qū)域、城市群進一步集聚。
居住在31個省份并接受普查登記的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居民371380人、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居民55732人、臺灣地區(qū)居民157886人,外籍人員845697人,合計1430695人。
以上內容參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我國老年人數量接近2.5億
我國老齡人口達1.85億,預計到“十二五”期末,全國老年人口將增加4300多萬,達到2.21億,屆時80歲及以上的高齡老人將達到2400萬,65歲以上空巢老人將超過5100萬。[3][4]
2013年2月27日,《中國老齡事業(yè)發(fā)展報告(2013)》在京發(fā)布。藍皮書指出,截至2012年底,中國老年人口數量達到1.94億,比上年增加891萬,占總人口的14.3%。[5]
截止2014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1億,占總人口的比例15.5%,2.1億的人里有將近4000萬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據有關部門預測,到2035年老年人口將達到4億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數量會進一步增多。
2018年8月,官方最新公布的多個數據顯示,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攀升,結婚率和出生人口持續(xù)下降。五年間,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激增近25%。
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是中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這一人口現狀,正在并將長期影響中國的社會、經濟等各個領域。為了更好應對人口老齡化,需要對人口老齡化給中國帶來的危機與契機進行分析,依憑中國現狀,找到適當的政策、措施,吸利趨蔽,從而促進中國經濟、社會的健康發(fā)展。
“十四五”時期的人口老齡化壓力比“十三五”時期要大。1962-1976年嬰兒潮人口在未來5-10年進入老齡化。預計2033年左右進入占比超過20%的超級老齡化社會,之后持續(xù)快速升至2060年的35%。
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將呈現五大特點
1、老年人口規(guī)模龐大。2020年我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達到1.91億,占總人口比重為13.5%,全球每4個老年人中就有一個中國人。預計2057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達4.25億人的峰值,占總人口比重32.9%-37.6%。
2、老齡化速度快。2001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超過7%,標志進入老齡化社會,用了21年的時間即2021年步入深度老齡化,屆時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超14%,時間短于法國的126年、英國的46年、德國的40年。
3、高齡化、空巢化問題日益突出。2020年中國80歲及以上人口3660萬,預計2050年將增至1.59億,高齡老人可能面臨更為嚴峻的健康問題,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的增長將弱化家庭養(yǎng)老的功能。
4、老年撫養(yǎng)比大幅上升,養(yǎng)老負擔加重。2020年老年撫養(yǎng)比19.7%,預計2050年突破50%,意味著每兩個年輕人需要撫養(yǎng)一位老人。撫養(yǎng)老人和養(yǎng)育小孩成本高昂,年輕人兩頭承壓。
5、未富先老。中國人均GDP接近發(fā)達經濟體下限,但13.5%的老齡化程度已經超過中高收入經濟體10.8%的平均水平,將面臨經濟增長和養(yǎng)老負擔雙重壓力。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ankang/1337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