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chǔ)常識 >> 經(jīng)方與應(yīng)用

      小柴胡湯加減的臨床應(yīng)用:小柴胡湯加石膏驗(yàn)案

      道醫(yī) 2023-06-24 19:08:05

      本文目錄

      1 1

      、小柴胡加石膏桔梗湯方證2 2、小柴胡加石膏湯方證3 3.小柴胡加石膏桔梗桂枝湯方證

      1
      、小柴胡加石膏桔梗湯方證

      頭暈案

      趙某

      ,女
      ,32歲,初診日期:2011年4月14日。

      患者訴3月18號來月經(jīng)

      ,吃活血化瘀藥之后出現(xiàn)頭暈
      ,頭暈時伴有出汗,從小到大一直胃痛
      ,不敢吃涼
      ,時口干,飲水多
      ,鼻塞
      ,涕黃,印堂痛
      ,手腳熱
      ,易緊張,無痰
      ,眠可
      ,納可,小便可
      ,大便1日1?2次成形
      ,舌淡潤苔白,脈弦細(xì)數(shù)兩尺難觸

      辨六經(jīng)屬少陽陽明合病證

      ,辨方證為小柴胡加桔梗石膏湯證。處方:柴胡12g,黃芩10g
      ,清半夏15g,黨參10g,炙甘草6g
      ,生石膏45g,桔梗10g,生姜15g,大棗4枚
      。7劑
      ,水煎服,日1劑
      。結(jié)果:頭暈減,其他癥狀均已

      2
      、小柴胡加石膏湯方證

      口苦耳鳴案

      任某,女

      ,62歲
      ,初診日期:2011年5月30日。

      患者訴口苦5個月

      ,耳鳴5個月時有反復(fù)發(fā)作
      ,出汗,納可,飲水可
      ,右腰稍痛
      ,眠可,小便可
      ,大便1日2?3次(吃通便藥)
      ,舌淡潤苔薄白,脈兩關(guān)弦滑
      ,右寸微浮滑

      辨六經(jīng)屬少陽陽明合病證,辨方證為小柴胡加石膏湯證

      。處方:柴胡12g,黃芩10g
      ,清半夏15g,黨參10g,炙甘草6g,生石膏45g,生姜15g,大棗4枚
      。7劑
      ,水煎服,石膏同煎
      ,日1劑
      。結(jié)果:服上方7劑,口苦減
      ,耳鳴未作
      ,腰痛已,出汗已
      ,大便如常

      按語:口苦為少陽證之標(biāo)志性癥狀,使用小柴胡湯的概率極高

      ,憑此一證已基本鎖定用藥方向
      ,耳鳴結(jié)合264條“少陽中風(fēng),兩耳無所聞”
      ,少陽證已確定無誤
      ,小柴胡湯已經(jīng)明確下來;腰痛
      ,依馮老經(jīng)驗(yàn)頸椎痛
      、腰痛屬太陽的多,但少陽和厥陰也很常見
      ;舌淡潤苔薄白
      ,兩關(guān)脈弦滑,右寸微浮滑
      ,為里有水濕
      ,濕郁化熱
      ,熱欲向上蒸騰但力有不足,汗出結(jié)合舌診脈診來看為濕熱所致
      ;傷寒230條“陽明病
      ,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
      ,舌上白胎者
      ,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
      ,津液得下
      ,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眰?29條“陽明病,發(fā)潮熱
      ,大便溏
      ,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
      ,小柴胡湯主之
      。”從這兩條看
      ,小柴胡湯無論是大便干或稀均可應(yīng)用
      ,此患者不吃通便藥大便千,吃通便藥大便次數(shù)又多
      ,所以用小柴胡較合適
      ,同時加生石膏清里熱。

      3.小柴胡加石膏桔梗桂枝湯方證

      咽痛盜汗案

      李某

      ,女
      ,31歲,初診日期:2011年3月21日

      患者訴咽痛三四日

      ,早上重,一直喝果汁姜湯來緩解
      ,自汗出
      ,微盜汗,連續(xù)兩個月來經(jīng)期第1天全身涼
      ,手腳最涼,影響睡眠
      ,咳嗽三四日
      ,胸悶,痰黃綠,稍惡心
      ,納可
      ,小便可,大便1日4—5次
      ,不成形
      ,舌淡苔白,脈弦細(xì)
      ,兩寸浮

      辨六經(jīng)屬太陽少陽陽明合病挾痰飲證,辨方證為小柴胡加石膏桔梗桂枝湯證

      。處方:柴胡12g,黃芩10g,清半夏15g
      ,黨參10g,炙甘草6g,桔梗10g,桂枝10g
      ,生石膏45g,生姜15g
      ,大棗4枚。7劑
      ,水煎服
      ,石膏同煎,日1劑
      。結(jié)果:咽痛已
      ,咳嗽已自汗、盜汗

      按語:患者自汗出

      、兩寸浮,咽痛
      、惡心
      、脈弦細(xì),微盜汗
      、痰黃綠
      ,為太陽少陽陽明三陽合病
      ;咳嗽
      、胸悶、痰黃綠
      、舌淡苔白
      ,為痰氣郁阻、上逆
      。因患者以咽痛
      、咳痰為主
      ,陽明太陽熱證均不太顯著,故予小柴胡湯加石膏
      、桔梗
      ,和解清熱,利咽排痰
      。又因患者胸悶
      、兩寸浮、大便次數(shù)多
      、不成形
      ,為桂枝去芍藥湯證所主,故加桂枝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秱摗返?1條:“太陽病,下之后
      ,脈促胸滿者
      ,桂枝去芍藥湯主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T老按:本條的脈促
      ,是指寸脈浮,關(guān)以下沉之脈
      ,即反映上實(shí)下虛之脈
      。注家認(rèn)為是“數(shù)中一止”,這是宗王叔和的《脈經(jīng)》之說
      ,欠妥)

      此合方實(shí)為小柴胡湯加石膏湯

      、桂枝去芍藥湯、桔梗湯
      、排膿湯的合方

      此外,關(guān)于盜汗

      ,馮老認(rèn)為應(yīng)參考《傷寒論》第201條:“陽明病
      ,脈浮而緊者,必潮熱
      ,發(fā)作有時
      ;但浮者,必盜汗出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奔唇?jīng)方所見盜汗多是外邪里熱的太陽、陽明合病
      ,亦見于三陽合病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ngfangyingyong/847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2023-06-24
      越婢加半夏湯方歌方解,臨床運(yùn)用醫(yī)案
      甘草瀉心湯原文,組成,立方意義,功效與作用
      半夏瀉心湯證
      ,癥狀較急迫者,加甘草量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秱摗贰ⅰ督饏T》名【組成】半夏11克
      ,甘草7克
      ,黃芩、干姜
      、大棗各5.5克
      ,黃連1.8克(人參5克)
      。煎法、用法同前
      。按:傷寒論方中無人參
      ,注家有謂,系因人參增氣
      當(dāng)歸芍藥散方歌方解,當(dāng)歸芍藥散證辯證
      【組成】當(dāng)歸三兩
      ,芎藭三兩,芍藥一斤
      苓桂術(shù)甘湯方歌方解,苓桂術(shù)甘湯原文解析
      【方劑組成】茯苓12克,桂枝9克
      ,白術(shù)9克
      ,炙甘草6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居梅ā克鍦胤?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方歌】苓桂術(shù)甘痰飲主
      ,桂枝甘草加苓術(shù)
      劉渡舟總結(jié)的傷寒論湯頭歌訣大全
      傷寒論總共有方112方
      ,提到方歌基本想到的是《長沙方歌括》
      。《長沙方歌括》是以韻文的方式總結(jié)整理的
      ,而這篇文章的方歌是劉渡舟按麻黃湯類、葛根湯類
      、抵擋湯類等類方形式總結(jié)的
      烏梅丸的現(xiàn)代藥理研究與臨床應(yīng)用
      烏梅丸出自張仲景《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并治》篇,由烏梅
      、細(xì)辛
      、干姜、人參
      、當(dāng)歸
      、附子、蜀椒
      、桂枝
      、黃連、黃柏10味藥物組成
      ,具有清熱祛寒
      、益氣補(bǔ)血、安蛔止痛之功
      。主治蛔厥
      ,兼治久利,后世奉為治蛔之祖方
      。清·柯韻伯提出烏梅丸可用于寒熱錯雜病證
      2023-06-24
      烏梅丸的現(xiàn)代藥理研究與臨床應(yīng)用
      腎著湯加味治療早泄一例
      胡某
      ,男,35歲
      ,初診日期:2011年3月28日
      。患者訴早泄4?5年
      ,乏力
      ,小腿肚子軟
      ,頭暈,腰痛
      ,四肢涼
      ,怕冷,比常人穿得厚
      ,無汗
      ,納可,起夜3?4次
      ,大便1?2日1次
      ,成形,舌淡潤苔中后白稍膩
      ,脈弦細(xì)滑
      。辨六經(jīng)屬太陽太陰陽明合病,辨方證
      2023-06-24
      腎著湯加味治療早泄一例
      炙甘草湯組成配方,功效與作用,臨床運(yùn)用醫(yī)案
      【炙甘草湯組成配方】甘草12g(4兩
      ,炙)
      、生姜9g(3兩,切)
      、人參6g(2兩)
      、生地黃30g(1斤)、桂枝9g(3兩
      ,去皮)
      、阿膠6g(2兩)、麥門冬9g(3兩
      ,去心)
      、麻仁15g(5兩)、大棗30枚(30枚
      ,擘)
      。【炙甘草湯用法】酒水
      2023-06-25
      炙甘草湯組成配方,功效與作用,臨床運(yùn)用醫(yī)案
      甘遂半夏湯方歌方解
      【方劑組成】甘遂3克
      ,半夏18克
      ,芍藥15克,炙甘草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