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四逆湯證,有久寒胸滿,嘔吐(時吐清水),脈細欲絕者,加吳茱萸、生姜?!秱摗?/p>
【組成】當歸、桂枝、芍藥、大棗各5克,甘草、通草各2克,吳茱萸12克,生姜9克。上以水、酒各一合三勺,煎成一合,去渣。一日三次,溫服,或水煎溫服。
【癥狀表現(xiàn)】原文:若其人內(nèi)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補充:當歸四逆湯證,內(nèi)有久寒,腹痛較劇,吐涎沫,肩背強急,頭項重痛,或吐利轉(zhuǎn)筋,腰腳腹麻,或口舌作燥(和久田氏云,由于血筋不轉(zhuǎn),血分動,而津液干,不宜作熱候看)。手足厥冷,或下痢,脈微欲絕,婦女常常經(jīng)前腹痛,月經(jīng)困難,以及帶下清冷等。
【立方意義】此方所治,為貧血虛寒,此因貧血虛寒時久,經(jīng)脈、血液運行力已大減,脾胃機能亦由衰弱而不能吸收與輸布,因之水濕潴蓄而發(fā)生痰飲。痰飲既多,則上泛而為嘔吐,今加入?yún)擒镙菧刂邢職?,止痛除濕;生姜散寒止嘔,開痰下氣。合當歸四逆以通其血脈郁塞之陽,除其寒濕久積之陰,則以上各證,可迎刃而解。
【治療范圍】以腹痛,嘔吐,手足冷,脈微,為主。
【諸家經(jīng)驗談】方輿輗:內(nèi)有久寒之男子為疝瘕,婦人為帶下之類是也。此病,痛引臍腹腰胯者,此湯甚良。
《橘窗書影》:有女年十九,患傷寒十余日,精神恍惚,舌上無苔而干燥,絕食五六日,四肢微冷,脈沉細,按其腹自心下至臍旁之左邊拘急,重按則如有痛,血氣枯躁,宛如死人。余以為厥冷久寒證,與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附子湯(本方加附子)服一日夜,心下大緩,始啜粥飲,三日精神明暸,始終服一方,其人痊愈。
《續(xù)建殊錄》:一男子初患頭痛,惡寒,手足惰痛,干嘔而不能食,至四五日,手足冷,喘急息迫,冷汗出,下痢,每日四五行,脈微細,但欲寐。與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旬余而愈。
《傷寒論方解》:婦人經(jīng)前腹痛,不可忍,見虛寒證者,用本方,有卓效。
【諸家緒論】《千金方》:四逆湯(即本方)治霍亂多寒,手足厥冷,而脈微欲絕者。
按:《濟生方》:通脈四逆湯(即本方加附子)治霍亂,多寒肉冷,脈絕。較《千金方》加附子一味。
【憑證使用】惡寒腹痛甚劇者,沖心性腳氣,尿毒癥,子癇,.胃擴張等(《漢方與漢藥》)。
本段摘自《經(jīng)方隨證應用法》
346、若其人內(nèi)有久寒者,宜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主之。
劉渡舟
聯(lián)系上條,當歸四逆湯應該是肝經(jīng)有寒,如果患者內(nèi)有久寒,出現(xiàn)嘔吐,胃疼,就要加上吳茱萸生姜。這里不用附子干姜,是因為雖然都是寒證,但是經(jīng)的特點不同:少陰以陽虛為主,是水中火不足,可以用干燥的藥物干姜附子;厥陰是體陰用陽的臟,怕燥藥劫陰,雖然有久寒,也只能用吳茱萸生姜。
胡希恕
這是接著上面那條說的,如果血液虛而手足厥寒,用當歸四逆湯;如果里頭更久寒,有胃寒的嘔吐或者腹痛的情形,可以加吳茱萸生姜。這個寒不是一時的,而是一直存在的,后世會加點小茴香。
劉志杰
這條接上條,脈微欲絕,手足厥寒,病得很重了,用當歸四逆湯;如果這個人是里寒時間很久了,老寒證,就要加吳茱萸和生姜。這兩個藥物可以止嘔發(fā)汗,去除表寒。這個病人應該在厥冷之外,還有怕冷惡寒,寒飲上逆導致的眩暈嘔吐。久寒的人,多數(shù)怕冷無汗流鼻涕,總是處于表證狀態(tài)。
【組成】當歸45克 芍藥45克 甘草30克(炙) 通草30克 桂枝45克(去皮) 細辛25克 生姜125克(切) 吳茱萸140克 大棗25枚(擘)
【用法】以水1200毫升,清酒1200毫升,煮取1000毫升,去滓,分五次溫服。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ngfangyingyong/848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五苓散治療慢性前列腺炎醫(y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