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芍藥湯方
桂枝(去皮)三兩
右五味
【方解】在桂枝湯方加量芍藥,意在解表的同時加強緩急止痛作用
【仲景原文解讀】
《傷寒論》第279條:“本太陽病,醫(yī)反下之
【解讀】本太陽病
【方證要點】本方證的辨證要點:桂枝湯證又見腹拘急而滿痛者
桂枝湯加芍藥
桂枝湯 是傷寒論中的代表方劉,也是基礎(chǔ)方,是張仲景群方之首,為滋陰和陽,調(diào)和營衛(wèi),解肌發(fā)汗的總方.可我們學(xué)方劉的時候,麻黃湯是在第一個,為什么?我沒能理解.
組成: 桂枝9克,芍藥9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棗12克.
功用: 解肌發(fā)表,調(diào)和營衛(wèi).
主治: 外感風(fēng)寒.頭痛發(fā)熱,汗出惡風(fēng),鼻鳴干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者.
方解: 外感風(fēng)寒,惡風(fēng)惡寒,以惡風(fēng)為主,惡寒為輕,有汗
用法注意: 桂枝和芍藥的劑量是等量的,調(diào)和陰陽
但對表實無汗,或表寒里熱
傷寒論第279條:“本太陽病
臨床上用本方具有“調(diào)和營衛(wèi)
,理脾和中,緩急止痛之功效”。但對本方的方解,不同的醫(yī)家稍有不同
,下面摘抄 劉渡舟和胡希恕對本方的大概解釋,然后簡單做個比較。1
、劉渡舟的解釋如下:太陽病誤下之后
,邪氣內(nèi)陷于太陰,則太陰本身之氣血為此不和,氣不和則腹脹,血不和則時有疼痛。因此,此腹?jié)M時痛時屬于脾本身氣血不和所造成的。為什么說這個是脾家氣血的不和?因為這個病排除了兩個問題:一是它和太陰病的總綱的腹?jié)M疼痛不同,那個用四逆類溫中的方子,而這個用桂枝加芍藥。癥狀來看,此證無吐,無自利,無下利這里是否有肝脾不和的問題
?應(yīng)該是有的?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本方與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不同之處有二
。其一,它有腹脹腹痛,而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以脹為主,通過排氣,腸鳴幾下,腹脹可緩解。桂枝加芍藥湯,不僅腹脹還腹痛,不但有氣分不和,還有血脈不和。其二,弦脈是臨床上用桂枝加芍藥湯的客觀指標(biāo)2、胡希恕的解釋如下:
太陰病不可下
,你看那頭前,若下之必胸下結(jié)硬,那么他這個就證候讓你鑒別呀,由于太陰病啊有自利益甚時腹自痛,又有腹?jié)M,那么就證候上說屬太陰,他是就這個辨的這個證候上來說。這正是叫人鑒別真正的太陰這種腹?jié)M時痛啊與這個本方證,就是桂枝加芍藥,桂枝加芍藥大黃,這種鑒別法。所以我們在臨床上啊,不要以片面證候就下結(jié)論地,非得全面看問題不可,他這個本來是太陽病,誤下引邪入里,這個腹?jié)M是實滿,不是虛滿,這個痛也是實痛,也不是虛痛,不像太陰病那個,但是證候呢所以這個方子呀不是治太陰的喲
所以桂枝加芍藥湯啊不應(yīng)該列到太陰篇里頭
對比一下 辨太陰病脈證并治原文作者:張仲景 太陰之為病,腹?jié)M而吐 太陰中風(fēng) 太陰病欲解時 太陰病脈浮者 自利不渴者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 本太陽病 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 太陰為病脈弱 譯文太陰病的主要癥候特征是 太陰感受風(fēng)邪 太陰病將要解除的時間 太陰病 腹瀉而口不渴的,是屬于太陰病 外感病 本來是太陽表證,醫(yī)生反而用攻下法治療 桂枝加芍藥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六兩甘草二兩 桂枝加大黃湯方 桂枝三兩 太陰病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ngfangyingyong/849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桂枝湯加味治療咳嗽腹痛案
《傷寒論》辨太陰病脈證并治原文及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