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x,37歲
,農(nóng)民。1971年8月2日初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诟砂l(fā)渴,每天飲水十碗之多,小便無度,今已三個月余
,經(jīng)當(dāng)?shù)蒯t(yī)院檢驗血和小便,已確診為“糖尿病”
,曾服D860
、降糖靈,仍無大效果
。
證見:渴而多飲
,飲后即尿,小便量多
,頭暈心慌
,全身乏力,體質(zhì)日益消瘦
,食欲不佳
,口干心煩,二目無神
,稍勞則出虛汗
,體重減17斤,大便困難
。
案.png)
檢查:脈象虛數(shù)無力,舌質(zhì)淡紅
、無苔
。尿糖(++++)。血壓80/50mmHg
。
辨證:心肺陰虛
,胃熱乏津,津液日益耗傷
,胰臟功能失調(diào)而致口渴引飲
,小便過多,證屬上消病
。
治則:清養(yǎng)肺胃
,生津止渴。
方藥:人參白虎湯合二冬湯加減
。
處方:太子參20g
,北沙參20g,天
、麥冬20g
,石斛30g
,天花粉30g,生山藥30g
,生石膏30g
,知母15g,山萸肉15g
,生綿黃芪30g
,生地20g,烏梅20g
。連煎兩次約1000m1
,每服200m1,一天服盡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刂骑嬎浚运幹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切忌含糖多的食物
,以吃豆類食物為主。
另服:豬胰臟湯:豬胰臟一個
,米醋50m1
,將胰臟切碎,放鍋內(nèi)
,水
、醋各半倒入,文火煮之約一小時許
,食胰喝湯
,每天一個,堅持久服
。
9月5日二診
;服一個月口干發(fā)渴減輕,喝水減半
,解小便相應(yīng)減少
。精神好轉(zhuǎn),但機體瘦弱
。脈虛緩無力
,舌質(zhì)淡紅,舌苔微現(xiàn)
。血壓90/60mmHg
。驗?zāi)蛱牵?+),繼服。
10月9日三診:口渴止
,大
、小便正常。食欲好轉(zhuǎn)
,面容轉(zhuǎn)華
。驗?zāi)蛱牵荷倭俊Q獕?00/70mmHlg
。脈緩而弱
,舌苔微現(xiàn)淡白色。但自述陽痿不起
。此屬腎氣大虛
,體質(zhì)未復(fù)之故。處方:生
、熟地各15g
,山萸肉15g,山藥30g
,北沙參30g
,太子參20g,生黃芪20g
,杞果15g
,五味子15g,大云15g
,天
、麥冬各20g,知母15g
,天花粉20g
,山楂20g。每日服一劑
。連服一個月,逐漸恢復(fù)健康
。經(jīng)訪問未再發(fā)作
。
按:上消之病,熱在上焦
,心肺陰虛
,胃火灼津,津液不布
,胰臟功能失常而致大渴引飲
、小便倍增。本例患者雖常服D860及降糖靈等未能控制癥狀。遵仲景白虎加人參湯合二冬
、沙參
、花粉,石斛
、烏梅等大養(yǎng)三陰而清熱生津止渴
,加山萸肉、黃芪益氣養(yǎng)陰
,合豬胰臟之血肉有情之品以恢復(fù)胰臟功能
。
——本段摘自《醫(yī)案叢刊 雜病論治》
三痟簡介
目錄1拼音2概述3內(nèi)科消渴病的上消、中消
、下消的合稱·三消 3.1上消3.2中消3.3下消 4兒科消上
、消肌、消濁的合稱·三消5參考資料附:1治療三痟的方劑2治療三痟的穴位3治療三痟的中成藥4三痟相關(guān)藥物5古籍中的三痟 1拼音 sān xiāo
2概述 三痟為病名
,即三消
。痟同消[1]。出自《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
。
三消為病名:1.內(nèi)科消渴病的上消
、中消、下消的合稱
;2.兒科消上
、消肌、消濁的合稱
。
3內(nèi)科消渴病的上消
、中消、下消的合稱·三消 三消亦稱三痟
,為內(nèi)科消渴病的上消
、中消、下消的合稱[2]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短绞セ莘健肪砦迨骸胺蛉h者,一名痟渴
,二名痟中
,三名痟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粍t飲水多而小便少者
,痟渴也。二則吃食多而飲水少
,小便少而黃赤者
,痟中也。三則飲水隨飲便下,小便味甘而白濁
,腰腿消瘦者
,痟腎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兜は姆ā贩秩麨樯舷?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中消、下消
,《景岳全書·雜證謨》謂:上消者
,渴證也,大渴引飲
,隨飲隨渴
,以上焦之津液枯涸,古云其病在肺
,而不知心脾陽明之火皆能熏炙而然
,故又謂膈消也。中消者
,中焦病也
,多食善饑,不為肌肉
,而日加削瘦
,其病在脾胃、又謂之消中也
。下消者
,下焦病也,小便黃赤
,為淋為濁
,如《景岳全書·雜證謨》:“三消之病,三焦受病也
。上消者
,渴證也。大渴引飲
,隨飲隨渴以上焦之津液枯涸
,古云其病在肺,而不知心脾陽明之火皆能熏炙而然
。故又謂膈消也。中消者
,中焦病也
,多食善饑不為肌肉而日加消瘦,其病在脾胃,又謂之消中也
。下消者
,下焦病也,小便黃赤為淋為濁
,如膏如脂
,面黑耳焦,日漸消瘦
,其病在腎
,故又名腎痟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3.1上消
上消為病名
,消渴的一種。又稱膈消
、消心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消渴論》:“上消者上焦受病
,又謂之鬲消病也
。多飲水而少食,大便如常
,或小便清利
,知其燥在上焦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北静∫源罂室嫗橹靼Y
,或見小便甜。多因心肺火熾所致
。治法宜以清心肺為主
。可兼清其胃
。方用消渴方
、麥門冬飲子、二冬湯
、人參白虎湯
、止消潤燥湯等。亦可因命火上浮所致[3]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夺t(yī)碥·消渴論》:“下焦命門火不歸元,游上肺則為上消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园宋赌I氣丸
,引火歸元,使火在釜底
。水火既濟
,氣上熏蒸,俾肺受濕潤之氣而渴疾愈矣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3.2中消
中消為病名,又稱消中
、痟中
、消脾?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端貑柌C氣宜保命集·消渴論》:“中消者胃也
,渴而飲食多,小便黃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北静∫陨起嚩嗍常误w消瘦為主要癥狀
,或見小便甜
,或因脾胃燥熱所致。治宜清胃瀉火
,滋陰潤燥
。用白虎湯、抽薪飲
、黃連豬肚丸
、生地八物湯、調(diào)胃承氣湯等方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蛞蛎T火衰,火不歸元
,游于胃而成中消者
,宜八味丸?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梢娪诩卓?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糖尿病等[4]。
3.3下消
下消為病名
。見《丹溪心法·消渴》
。又稱腎消、消腎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夺t(yī)學(xué)綱目》卷二十一:“下消者
,經(jīng)謂之腎消。腎消者
,飲一溲二,其溲如膏油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北静《嘁蚰I衰不攝所致。主要癥狀為小便特多
,或如膏油
,或甜,口渴多飲
,面黑耳焦
,日漸消瘦。治宜滋腎固攝
。用六味地黃丸
、左歸飲、大補陰丸
、滋膵湯等方
。氣虛火衰者,用八味地黃丸
、右歸丸
、秘元煎、固陰煎等方[5]
。
4兒科消上
、消肌、消濁的合稱·三消 三消為兒科消上
、消肌
、消濁的合稱[2]。見《幼科鐵鏡》
。
小兒消渴為病證名
,為津液枯燥,虛熱內(nèi)盛的小兒病證
。臨床以口渴
、飲多、食多
、尿多而消瘦為特征
。《幼科鐵鏡》:“三消之癥
,實熱者少
,虛熱者多
,不足之癥……始而心肺消渴,或脾胃消中
,或腎水消濁
。傳染日久,則腸胃合消
,五臟干燥
、精神疲怠,以致消瘦四肢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迸R床分消上、消肌
、消濁三證
。[6]
5
抗癌中藥方選的作品目錄
目錄第一章 單味藥性能第一節(jié) 清熱解毒藥一、白花蛇舌草二
、蒲公英三
、黃連四、黃芩五
、胡黃連六
、苦參七、七葉一枝花八
、石上柏九
、山豆根十、半枝蓮十一
、腫節(jié)風(fēng)十二
、芙蓉葉十三、尋骨風(fēng)十四
、龍葵十五
、紫草十六、青黛十七
、豬殃殃十八
、蛇莓十九、馬尾連二十 鳳尾草二十一
、狗舌草二十二
、藤梨根二十三、菝葜二十四
、鴉膽子二十五
、農(nóng)吉利二十六、野葡萄藤二十七
、蘆薈二十八
、了哥王二十九
、大黃三十、水楊梅三十一
、天葵三十二
、土茯苓第二節(jié) 活血化瘀藥一、喜樹二
、三棱三
、莪術(shù)四、水蛭五
、地鱉蟲六、穿山甲七
、丹參八
、澤蘭九、姜黃十
、赤芍十一
、牡丹皮十二、郁金十三
、王不留行十四
、水紅花子十五、石見穿十六
、山茶花十七
、急性子十八、參三七第三節(jié) 益氣養(yǎng)血藥一
、人參二
、黃芪三、甘草四
、熟地五
、當(dāng)歸六、白芍七
、五加皮第四節(jié) 養(yǎng)陰生津藥一
、天門冬二、麥門冬三
、葳蕤四
、天花粉五、山海螺六
、烏梅七
、蜂乳八、無花果第五節(jié) 化痰軟堅藥一
、半夏二
、天南星三
、昆布四、海藻五
、黃藥子六
、遠志七、葵樹子八
、牡蠣九
、山慈菇十、夏枯草十一
、栝蔞十二
、前胡十三、紫菀十四
、馬勃十五
、貓爪草十六、皂角刺十七
、白僵蠶十八
、八角金盤第六節(jié) 理氣散結(jié)藥一、八月札二
、枸杞三
、小茴香四、檳榔五
、合歡第七節(jié) 滋陰補腎藥一
、龜板二、鱉甲三
、女貞子四
、墨草蓮五.五味子六、桑寄生七
、十大功勞葉第八節(jié) 健脾化濕藥一
、白術(shù)二、扁豆三
、白豆蔻四
、萊菔子五、刀豆六
、白屈菜七
、山楂第九節(jié) 溫腎補陽藥一、淫羊藿二
、補骨脂三
、杜仲四、山茱萸五、核桃仁第十節(jié) 消腫止痛藥一
、蟾酥二
、麝香三、馬錢子四
、露蜂房五
、全蝎六、娛蚣七
、壁虎八
、長春花九、千金子十
、斑蝥第十一節(jié) 利水滲溫藥一
、豬苓二、獲苓三
、薏苡仁四
、澤漆五、木通六
、漢防己七、車前八
、竹葉九
、茵陳十、石葦十一
、瞿麥?zhǔn)?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三白草第十二?jié) 其它藥一、兒茶二
、常山三
、大蒜四、石菖蒲五
、石蒜六
、木槿子七 蒼耳八、木瓜九
、椿根皮十
、地榆十一、墓頭回十二
、白及十三
、石打穿十四、珍珠母十五
、訶子十六
、羊蹄根十七、魚腥草十八、梔子十九
、四季春二十
、牛黃二十一、蜀羊泉二十二
、射干二十三
、桔梗二十四、美登木二十五
、東風(fēng)菜二十六
、金銀花二十七、雷公藤二十八
、三尖杉二十九
、硇砂三十、黃精三十一
、番木瓜三十二
、百合三十三、烏藥三十四
、樺菌芝三十五
、菱角三十六、砒石三十七
、烏骨藤三十八
、冬凌草三十九、猴菇菌四十
、枯木四十一
、鵝血四十二、狼毒四十三
、蓖麻子四十四
、棉花根四十五、娃兒藤四十六
、穿心蓮四十七
、野艾四十八、毛茛草四十九
、蘇鐵五十
、薜荔果五十一、半邊蓮五十二
、杠板歸五十三
、拳參五十四、?木五十五
、獨角蓮五十六
、兔耳草五十七
、向日葵桿心五十八、白英五十九
、白毛夏枯草第二章 抗癌方劑選第一節(jié) 多種腫瘤一
、抗癌乙丸二、抗癌片三
、抗癌湯四
、三仙丹五、勝利丹六
、敵癌丸七
、復(fù)方青根片八、抗毒合劑九
、二粉丸十
、雄姜散第二節(jié) 食管癌一
、龍虎白蛇湯二、降香通膈湯三
、壁虎開道酒四
、消癌3號散五 開道散六
、復(fù)方硇沙湯七
、雙仁散八
、抗癌丸九、南星半夏湯十
、殺癌丸十一
、理氣降逆湯十二、六味地黃丸十三
、西尹抗癌一號散十四、支子湯十五
、食管癌方十六
、半夏竹茹湯十七 蜈蝎攻毒湯十八、抗癌散十九
、食管癌方二十
、復(fù)方?砂煎二十一、全羊丸二十二
、兩根湯二十三
、治癌丸二十四、蓮蒲湯二十五 食管癌方二十六
、二參湯二十七
、復(fù)靈湯二十八 食管癌方二十九、開關(guān)散三十
、食管癌方三十一 食管癌方三十二
、食管癌參考方三十三、食管癌參考方三十四、食管癌參考方三十五
、食管癌參考方三十六
、食管癌參考方第三節(jié) 胃癌與賁門癌一、理胃化結(jié)湯二
、理胃通關(guān)湯三
、健脾理氣湯四、雙烏胃癌湯五
、抗胃癌糖漿六 復(fù)方元棗根湯七
、溫抗一號湯八、胃癌方九
、三根湯十
、二焦湯十一、兩參湯十二
、藤龍湯十三
、三根湯十四、蛇蓮湯十五
、參術(shù)蘄蛇湯十六
、復(fù)方山慈菇湯十七、烏虎湯十八
、藤虎湯十九
、癌寧7號丸二十、復(fù)方蛇舌草湯二十一
、攻堅丸二十二
、胃癌方二十三、蟾皮莪術(shù)湯二十四
、三子片二十五
、胃癌方二十六、胃癌方二十七
、龍蛇消瘤丸二十八胃癌參考方二十九
、胃癌參考方三十、胃癌參考方三十一
、胃癌參考方三十二
、胃癌參考方三十三、胃癌參考方第四節(jié) 腸癌一
、癌-09煎二
、雙藤雙參湯三、蛇蠣湯四 復(fù)方豬殃殃湯五
、藻蛭散六
、山甲苦參湯七
、腸癌栓八、復(fù)方半支蓮湯九
、青根飲十
、七蟲散十一、抗癌丸十二
、腸癌方十三
、腸癌參考方十四、腸癌參考方十五
、腸癌參考方十六
、腸癌參考方十七、腸癌參考方十八
、腸癌參考方十九
、腸癌參考方第五節(jié) 肝癌一、扶正抗癌湯二
、健肝粉三
、肝癌一號散四、參藻湯五
、復(fù)方元寶草湯六
、五蟲丸七、白蛇干蟾湯八
、當(dāng)歸利肝湯九 龜蛇湯十
、復(fù)方蟾龍片十一、殺癌一號煎十二
、二甲湯十三
、肝癌方十四、消癌膏藥十五
、兩根湯十六
、復(fù)方茵陳湯十七、烏虎湯十八
、龍膽瀉肝湯十九
、肝1號煎二十
、益氣滋陰湯二十一
、肝癌方二十二、復(fù)方丹參湯二十三
、蛇蓮湯二十四
、軟堅丸二十五、蛇蓮豆根湯二十六
、莪柴湯二十七
、龍蛇白英湯二十八
、肝癌方二十九、肝癌方三十
、海斑合劑三十一
、肝癌方三十二、肝癌方三十三
、肝癌方三十四
、肝癌參考方三十五、肝癌參考方三十六
、肝癌參考方三十七
、肝癌參考方三七八、肝癌參考方三十九
、肝癌參考方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