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經(jīng)方與應用

      經(jīng)方變通治療膽道蛔蟲癥

      道醫(yī) 2023-06-25 01:51:24

      筆者有幸隨李克紹教授在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門診,見一老媼

      ,年屆古稀。自述五天前因誤食生冷之物,遂見上腹部陣發(fā)性絞痛難忍
      ,時向右肩胛部放射,伴有四肢不溫,惡心嘔吐,不敢納食等
      。素有吐蛔蟲史,切脈沉弦而弱
      ,舌質淡嫩
      、苔薄白。李老診畢
      ,遂書:烏梅12克
      ,川椒9克,炙甘草6克
      ,囑其取藥三劑
      ,煎湯溫服。值此
      ,吾疑其藥少量微,恐難勝病
      ,礙于李老在場
      ,不便明言。至門外
      ,告其子:“老人患膽道蛔蟲癥
      ,非同小可。但愿此藥能解除病痛
      ,若有異常變化
      ,定要速赴醫(yī)院及時救治,不容貽誤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三日后,患者欣喜復診

      。自云服藥一劑
      ,痛疼頓時減輕,三劑盡而痛疼竟全消失
      ,并便下蛔蟲數(shù)條
      。繼以香砂六君子湯一劑善后。

      按:《傷寒論》338條:“蛔厥者

      ,其人當吐蛔....烏梅丸主之
      。”本例患者主癥甚合蛔厥之證
      ,故取烏梅丸加減化裁奏效
      。因誤食生冷而誘發(fā)
      ,且無上熱之象,故棄苦寒之黃連
      、黃柏
      ,并去參歸等安臟之藥,但以烏梅
      、川椒安蛔驅蟲
      ,甘草益氣和中。斯方藥少而精
      、簡捷效速
      ,緊扣病機,故收藥到病除之效
      。李老謂“運用經(jīng)方治病
      ,首要把握病機,尚需牢記方中主藥
      ,烏梅丸中諸藥皆可去掉
      ,唯烏梅、川椒為其主干
      ,不可棄之”
      。李老堪稱善用經(jīng)方之良師。僅敘其一例
      ,以窺全貌

      后,曾遇本族一孕婦

      ,年二十七歲
      。始因上腹部陣發(fā)性疼痛伴劇烈嘔吐,急赴就醫(yī)
      ,診為膽道蛔蟲癥
      。住院五天,屢用解痙止痛
      、鎮(zhèn)靜安眠
      、抗菌消炎之西藥,并兼服烏梅湯三劑
      ,疼痛未得緩解
      ,邀余診治,諦思良久
      ,遂憶《金匱要略》所謂:“蛔厥之為病
      ,令人吐涎,心痛發(fā)作有時,毒藥不止
      ,甘草粉蜜湯主之
      。”驗之此證
      ,甚為合拍
      。遂開:炙甘草10克,粳米粉60克
      ,生白芍30克
      ,上三味煎后,兌入蜂蜜30克
      ,令小冷分兩次分服

      翌日再診:腹痛緩解,欲進飲食

      ,囑原方續(xù)服兩劑
      ,其痛消失告愈,數(shù)月后順產(chǎn)一男嬰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颊咭逊獐d安蛔止痛之品,疼痛未減
      ,胃氣挫傷
      ,故選用甘草粉蜜湯加芍藥治療。該方主在解毒養(yǎng)胃
      ,緩急止痛,寓有“先治其卒病”的意義

      對方中之粉

      ,尤在涇主用鉛粉,《千金》
      、《外臺》皆用米粉
      。筆者認為,此證當以米粉為是
      。因原文中既言
      ,“毒藥不止”,若再用鉛粉
      ,非但無效
      ,反冒虛虛之戒,方后注亦云:“煎如薄粥”
      ,就是“糜粥自養(yǎng)”之意

      ——本段摘自《 當代名家論經(jīng)方用經(jīng)方》

      引起膽道蛔蟲病的因素有哪些?

      ? ? ? ?腸蛔蟲病的出現(xiàn)是膽道蛔蟲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人的腸道里面也會有寄生蟲
      ,蛔蟲是最常見的類型。腸子里面是蛔蟲
      ,但腹瀉
      、便秘、高熱等疾病的出現(xiàn)會影響腸道的正常蠕動
      ,使蛔蟲鉆進膽道
      ,引起膽道蛔蟲病。導致膽道蛔蟲病的原因之一就是腸道運動障礙
      ,這種情況在妊娠晚期階段比較常見
      。懷孕晚期,子宮會繼續(xù)膨脹
      ,這種情況下子宮膨脹會使病人的腸道受壓
      ,導致腸道的運動功能受到影響,小腸上段部位的蛔蟲會因腸道運動障礙而進入膽道
      。?

      ? ? ? 驅蟲治療不當是導致膽道蛔蟲病的主要因素

      。驅蟲藥應用劑量不足這種不恰當?shù)尿屜x治療方法,不但不能達到驅蟲效果
      ,而且使蛔蟲鉆到膽道內(nèi)
      ,導致膽道蛔蟲病。膽道蛔蟲病的發(fā)病原因有可能是腸道自身的異常
      。假如我們的腸道有松弛的括約肌
      ,那么蛔蟲就更容易進入我們的膽道內(nèi)部,使我們患上膽道蛔蟲病
      。? ? ? ?

      ? ? ?通常是進行腹部檢查

      。事實上,膽道蛔蟲病持續(xù)存在的典型問題是腹部絞痛
      ,但有些并不成比例或沒有明顯癥狀
      。這種情況下最好做腹部檢查。在臨床上
      ,這是最常見的診斷依據(jù)
      ,依從率一般都很高,輔助檢查的主要選擇是B超檢查
      。此時
      ,它可以直接被診斷出來。當然
      ,因為它和結石的癥狀類似
      ,詳細的診斷是必要的
      。接下來要做的是 X射線靜脈造影,一般是5分鐘左右就可以找到這樣的檢查
      ,大約45分鐘就可以看到最好的結果
      。一般情況下,只需與第一類檢測相結合
      ,此類檢驗的發(fā)現(xiàn)率可維持在50%左右
      。? ? ? ? ? ?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ngfangyingyong/861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越婢加半夏湯方歌方解,臨床運用醫(yī)案
      【方劑組成】麻黃18克,生姜9克
      ,炙甘草6克
      ,大棗5枚,生石膏45—100克
      ,半夏15克
      。【用法】煎服法同麻黃湯方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靖柙E】越婢加半夏湯方,治咳逆上氣肺脹
      甘草瀉心湯原文,組成,立方意義,功效與作用
      半夏瀉心湯證,癥狀較急迫者
      ,加甘草量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秱摗贰ⅰ督饏T》名【組成】半夏11克
      ,甘草7克
      當歸芍藥散方歌方解,當歸芍藥散證辯證
      【組成】當歸三兩,芎藭三兩
      ,芍藥一斤
      ,茯苓四兩,白術四兩
      ,澤瀉半斤
      。右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
      ,酒和
      ,日三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痉礁琛?當歸芍藥散川芎
      ,茯苓白術澤瀉從,妊娠血虛少腹痛
      ,養(yǎng)血行氣并止痛
      。【方解】芍藥緩攣急而治腹痛
      ,當歸
      、川芎調(diào)經(jīng)血并兼補虛,茯苓
      2023-06-24
      當歸芍藥散方歌方解,當歸芍藥散證辯證
      苓桂術甘湯方歌方解,苓桂術甘湯原文解析
      【方劑組成】茯苓12克
      烏梅丸的現(xiàn)代藥理研究與臨床應用
      烏梅丸出自張仲景《傷寒論·辨厥陰病脈證并治》篇,由烏梅
      、細辛
      、干姜、人參
      、當歸
      、附子、蜀椒
      、桂枝
      、黃連、黃柏10味藥物組成
      ,具有清熱祛寒
      、益氣補血、安蛔止痛之功
      甘遂半夏湯方歌方解
      【方劑組成】甘遂3克
      ,半夏18克,芍藥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