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甘草二兩(炙)
上四味
[主治]385條“惡寒脈微而復利
[證候分析]惡寒脈微
[方解]本方為四逆湯加人參而成
。四逆湯回陽救逆,加人參以益氣生津,對虛寒下利,陽亡液脫之證,尤為適宜。正如魏荔彤云:“予溫中之中,佐以補虛生津之品,凡病后亡血津枯者,皆可用也。”本方主旨原為補陽虛以勝陰寒,佐人參救欲脫之元陰元陽,以“陽生則陰長”“陽固則陰存”矣。病少陰
,損及心腎,陽氣衰弱,陰血不足,所以劉渡舟介紹山西李漢卿的經(jīng)驗,認為“在臨床應用四逆湯時,不論是否'亡血'四逆加人參湯醫(yī)案亡(失)陽、陰盛格陽
一婦傷寒,發(fā)汗太過
,遂漏汗不止,渴欲飲水。醫(yī)謂陽明證,以西瓜予之,大汗口渴仍不止。四肢厥逆,脈似有似無,氣息奄奄。此乃汗多亡陽,真寒假熱。予以四逆湯加參一劑,脈復汗止而愈。此傷寒少陰證。四逆湯加參:附子
、干姜、炙甘草各3克,黨參6克。水煎服。(《王修善臨證筆記》)按:此傷寒變證
,亡失陽氣,損傷陰液,陰盛格陽證。太陽傷寒發(fā)熱、惡寒、無汗而口不渴,法當辛溫發(fā)汗,但以“覆取微似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汗不守法,發(fā)散太過,表陽虛而遂漏不止,胃中津液必虧。其渴欲飲水,也是飲而不多少陰陰盛格陽
一工人
四味回陽飲:黨參6克
按:冬月傷寒,以洗澡發(fā)汗
"……四逆、八味
陰盛格陽 王姓老婦,年約六旬 陰盛格陽 方兆珍君令媳 干姜 按:以上二案同是陰盛格陽證。但一是高齡之人 ——本段摘自《寒熱真假辨證一百案》 四逆湯類方(九首) 四逆湯是經(jīng)典的中藥配方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ngfangyingyong/863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上一篇:
四逆湯組成,證候分析,方解,醫(yī)案
下一篇:
黃土湯醫(yī)案分析
2017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必背歌訣:四逆湯類方
一、四逆湯:
四逆生附老干姜,炙草將將有專長
少陰陽虛肢不暖,吐利煩躁欲寐方
二、四逆加人參湯:
四逆加參治何為,下利多時陰亦摧
三、茯苓四逆湯:
茯苓四逆少陰虛,心腎陰陽已不支
四、通脈四逆湯:
通脈四逆草附姜,加重劑量另名方
五、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通脈四逆治亡陽,再加膽汁救陰傷
六、真武湯:
真武名湯鎮(zhèn)水寒,扶陽法中有心傳
七、白通湯:
白通湯治少陰寒,陽虛下利非等閑
八、白通加豬膽汁湯:
白通湯治少陰寒,陽虛下利非等閑
九、附子湯:
附子湯治背惡寒,脈沉口和陽氣殘
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頻道為大家推出【2017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課程!】考生可點擊以下入口進入免費試聽頁面
四逆湯的功效與作用,四逆湯的組成
1、四逆湯做法
要做四逆湯需要準備的材料有:附子300克
1.附子和甘草需要用水煎煮兩次
2.干姜需要通過水蒸氣蒸餾提取出揮發(fā)油
3.姜渣不要扔掉,加水煎煮一個小時
4.然后再和附子和甘草的煎液合并。
5.濃縮到大概400毫升的時候
6.加入乙醇之后需要攪拌均勻,讓后放置24個小時濾過
7.接著減壓濃縮成稠膏狀
8.24個小時之后加入單糖漿300毫升
9.之后再加入水到1000毫升
2
制附子9克
配方解讀:
附子:大辛大熱
干姜:溫中散寒
炙甘草:溫養(yǎng)陽氣,并能緩和姜
【四逆湯的功效與作用】
【主治】少陰病。四肢厥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