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穴位歸納:15個陰穴
以“陰”命名的穴位
,涉及到了8條經(jīng)脈的14個穴位,外加1個經(jīng)外奇穴
。
胃經(jīng):陰市脾經(jīng):三陰交、陰陵泉心經(jīng):陰郄膀胱經(jīng):厥陰俞
、至陰腎經(jīng):陰谷
、陰都膽經(jīng):頭竅陰
、足竅陰肝經(jīng):陰包
、陰廉任脈:會陰、陰交經(jīng)外奇穴下肢部:獨陰凡“陰”穴
,必是氣血匯聚地,以血為主
;凡“陽”穴則是以氣為主
。

1.陰都穴陰都穴 人體穴位圖陰都穴
,屬足少陰腎經(jīng)
。陰都是沖脈、足少陰腎經(jīng)的交會穴
。陰為陽之對
,指腹部
,都即都會,此穴在腹部
,為足少陰和沖脈之氣會聚之處
,故名陰都。
陰都穴,都
,指匯聚。本穴為足少陰經(jīng)及沖脈之會
,故名陰都
。
陰都穴,陰,陰涼水濕也
。都,都市也
。該穴名意指腎經(jīng)沖脈的上行水氣在此集散
。本穴物質為石關穴吸熱上行的水濕之氣
,至本穴后為云集之狀
,穴外氣血不斷地聚集本穴同時又不斷地向外疏散,本穴如有都市的聚散作用
,故名。
陰都穴
,調理胃腸
,寬胸降逆
陰都穴有和脾胃
、調氣機的作用。
陰都穴系足少陰腎經(jīng)與沖脈之會穴
,有理氣調胃作用。
作用功效:疏理氣機
,調和腸胃
。。
主治病癥:心滿
、氣逆、脅下熱痛
、腸鳴
、大便難、腹痛
、身寒熱
。
按摩手法:用拇指的指腹按在陰都穴上
,這時會感到按壓處有明顯的酸痛感
,逐漸用力深按,保持2-3秒后松開
,休息3秒后再按,一按一松為一個循環(huán)
,重復3~5分鐘
。還可采用按揉的方式
,用指腹壓在陰都穴上
,以穴位為中心,保持一定的力度旋轉按揉
,每次按揉3-5分鐘,以皮膚表面發(fā)熱發(fā)脹為宜
。
特效按摩:中間三指指腹摩擦陰都穴
、中脘穴
,可治胃脹
、胃痛、惡心等
。
足少陰腎經(jīng)經(jīng)穴:陰都穴/5689.html2.陰谷穴陰谷穴,屬足少陰腎經(jīng)
。陰谷是足少陰腎經(jīng)的合穴
,五行屬水。陰為陽之對
,內為陰,谷即山谷
,此穴在膝內側
,局部凹陷如谷,故名陰谷
。
陰谷穴 人體穴位圖陰
,指內側
。谷
,指凹陷處。本穴在膝關節(jié)內側
,當半膜肌腱和半腱肌腱之間凹陷處,故而得名
。
陰
,指內側
。谷
,兩山間流水之道。本穴為腎少陰之合穴
,在腘窩橫紋內側端,為陰
,是處屈膝時當半腱肌
、半膜肌之間的凹陷中
,其形似谷
,故名陰谷。
陰谷
。陰,陰性水濕也
。谷
,肉之大會也
,兩山所夾空隙也
。
陰谷名意指腎經(jīng)的水濕之氣在此匯合并形成大范圍的水濕云氣常本穴物質為筑賓穴傳來的水濕之氣
,行至本穴后聚集為水濕云氣,水濕云氣性寒冷
,故名陰谷
。
陰谷穴具有益腎調經(jīng),理氣止痛
陰谷穴有理下焦
、寧神志的作用
。
陰谷穴為足少陰腎經(jīng)之合穴,是少陰經(jīng)氣深入會合腎臟之處
,具有補腎培元、調經(jīng)利尿之功
,故以治療下焦疾病為主
。
陰谷穴有滋腎清熱之功
,主治陽痿
,疝痛,崩漏
,小便不利,膝腘酸痛
,癲狂
。
足少陰腎經(jīng)由委中至腎俞一段經(jīng)線
,伏行于足太陽之下
。所歷各穴,為足太陽與足少陰兩經(jīng)共有之會穴
。因足少陰經(jīng)為治腰痛之主要經(jīng)脈,故《針灸大成》謂:“腰背委中求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鄙w以淺刺之
,則足太陽經(jīng)受之
。深刺之,則著于足少陰經(jīng)也
。其他如委陽、浮郄
、殷門
、承扶
、會陽
、膀胱俞
、關元俞
、氣海俞
、大小腸俞各穴治癥,均與少陰經(jīng)有關
。因知此段經(jīng)路,為足太陽與足少陰兩經(jīng)表里疊行者也
。近古醫(yī)家偏重穴位療效者多
,追究穴名與經(jīng)線之根源經(jīng)歷者少
。故治病雖愈
,而不問其所以然也。
作用功效:益腎調經(jīng)
、理氣止痛。
主治病癥:遺精
、陰囊濕癢
、膝痛
、尿路感染
、尿潴留等。
按摩手法:用點揉的方法
,左右同時用力按壓6秒鐘,一面緩緩吐氣
,至發(fā)痛的程度為止
。每天指壓30次
。如此
,多汗應可治愈。
同樣
,在人體中,腎主生殖
,所以有關婦科和男科的病癥
,都可通過調節(jié)腎經(jīng)來解決
。陰谷作為腎經(jīng)最重要的穴位
,作為陰血之谷
,它是一個重要的氣血調節(jié)樞紐
,刺激陰谷,有助于氣血的合理分配
,將氣血供應給最需要的地方,從而改善男科婦科的問題
。
特效按摩:用食指指腹揉按陰谷穴
,力度適中,每次揉按1~3分鐘
,可治療陽痿、早泄
、遺精
、前列腺炎等男性功能障礙疾病
足少陰腎經(jīng)經(jīng)穴:陰谷穴/5671.html3.三陰交穴三陰交穴
,屬足太陰脾經(jīng)
。三陰交穴,三陰指足三陰
,交即交會,此穴系足太陰脾經(jīng)
、足厥陰肝經(jīng)
、足少陰腎經(jīng)三經(jīng)之交會穴
,故名三陰交
。
三陰交
。三陰,足三陰經(jīng)也
。交,交會也
。該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條陰經(jīng)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會
。本穴物質有脾經(jīng)提供的濕熱之氣
,有肝經(jīng)提供的水濕風氣
,有腎經(jīng)提供的寒冷之氣
,三條陰經(jīng)氣血交會于此
,故名
。
三陰交,健脾理血,益腎平肝
足太陰脾經(jīng)屬脾絡胃
,上注于心,本穴為肝
、脾
、腎三條陰經(jīng)的交會穴
,故三陰交可治肝
、脾、腎
、心的病變:如消化系統(tǒng)疾病、婦科病
、泌尿及生殖系統(tǒng)疾病
、運動系統(tǒng)疾病
、皮膚病及神志病
,臨床應用相當廣泛。
足太陰經(jīng)循行過下肢
,脾主四肢、肌肉
,肝主筋
,腎主骨,故三陰交穴可治療下肢痿痹
、半身不遂。
“治風先治血
,血行風自滅”
,取三陰交穴既可活血祛風
,又可健脾利濕
,所以可用于濕疹
、蕁麻疹等皮膚病
。
三陰交所治癥
,多關經(jīng)血胎產及子宮精室各癥。凡屬肝脾腎三經(jīng)癥之關于血分者
,統(tǒng)能治之
,如藥之當歸也
,有健脾益氣、調補肝腎之功
。
三陰交,交是交匯的意思
,有三條“陰”的經(jīng)脈
,交匯在一起
,相交于三陰交穴的這3條經(jīng)脈非常重要
,都是屬陰的,在下肢部位分別是肝
、脾、腎(足厥陰肝經(jīng)
、足太陰脾經(jīng)
、足少陰腎經(jīng))。
肝管人體的氣機
,疏瀉的功能,脾是后天之本
,氣血生化的源頭
,腎稱它為先天之本
,藏于先天的經(jīng)氣
,主人體的生長發(fā)育,骨骼強壯等功能
,先天后天都有了,身體的氣機也有了
,所以肝脾腎三者放在一起
,因此應用廣泛,除可健脾益血外
,也可調肝補腎
。亦有安神之效
,可幫助睡眠
。
所謂“婦科三陰交”,顧名思義此穴對于婦癥甚有療效
,舉凡經(jīng)期不順,白帶
,月經(jīng)過多
,過少,經(jīng)前綜合癥
,更年期綜合癥等,皆可治療
。
作用功效:活血調經(jīng)
,益氣健脾
,培補肝腎
。
主治病癥::急慢性腸炎、腹水浮腫
、肝炎、膽囊炎
、腎炎
、尿路感染
、尿失禁
、乳糜糖尿病、月經(jīng)失調
、陰道炎、精神分癥
、神經(jīng)衰弱
、高血壓、神經(jīng)性皮炎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膝踝關節(jié)及其周圍軟組織等。
按摩手法:
點揉法特別適用于下肢部的穴位
,因為下肢部的穴位肌肉比較豐厚,用力點下去之后再去揉
,堅持時間比較長
,可以起到持久的刺激作用
,和足三里穴的點揉法是一樣的
。拇指立起來,放在穴位的表面
,先用力向下按壓
,再去揉
,揉一分鐘停下來,間隔一下
,再揉一分鐘。
按揉這個穴位
,手指的方向和脛骨
、經(jīng)脈的走形平行的放
,這樣放對這個穴位的刺激量比較大
,就是拇指立起來,向內摳按三陰交穴位
,這樣可能起到比較好的刺激效果。
三陰交穴的另一種按摩方法:從三陰交穴沿著脛骨的內側邊緣
,依次向上點按
,或用捋的方法,但這個方向跟足陽明胃經(jīng)不一樣
,那個是由上而下,這個是由下往上
,向上捋到膝關節(jié)以上
,這樣的按摩方法對女性的生殖系統(tǒng)有非常好的作用
,還對于水的代謝非常有關系
,因為我們刺激的這條經(jīng)脈叫足太陰脾經(jīng)
,水和谷物這些固體性的食物
,吃到胃里以后經(jīng)過消化
,變成人體可以吸收利用的營養(yǎng),這些營養(yǎng)要通過脾的轉運作用
,把它運輸?shù)缴眢w所需要的地方去。
按摩三陰交穴的時間表:
1.每天11時
,按揉5分鐘
,對治療各種皮疹大有裨益
;
2.每天11~13時
,按揉5分鐘,對血壓具有良好的調節(jié)作用
;
3.每天下午17時到晚上19時,用力按揉5分鐘
,具有促進子宮和卵巢血運暢通的功效
,可防治各種婦科病
;
4.每天晚上21時左右,按揉各5分鐘
,具有健脾
、收緊臉部皮膚
、防止雙下巴的功效
;
5.每天晚上21時至23時,按揉5分鐘
,具有調經(jīng)
、祛斑
、祛痘
、除皺等功效
。
一般來說
,堅持按揉一個月就能看到明顯效果。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尖垂直按壓三陰交,每天早晚各1次
,每次左右足各3~5分鐘,可改善女性各種病癥
。
注意:孕婦禁按
,有引發(fā)流產的危險
。
足太陰脾經(jīng)經(jīng)穴:三陰交穴/5341.html4.陰廉穴陰廉穴
,屬足厥陰肝經(jīng)。陰為陽之對
,內為陰,廉即邊緣
,此穴在大腿內側陰器的邊緣
,故名陰廉
。
廉
,指側邊。穴在股內側
,陰器旁,故名陰廉
。
陰廉穴 人體穴位圖陰,陰
、陽之陰。廉
,有側邊之義
。穴屬肝經(jīng),在氣沖穴下2寸
,位居股內側外邊,即股內之邊廉
,當前陰部恥骨下方的邊緣有棱處
,故名
。
陰廉:陰
,指陰性水濕。廉,收廉之意
。
陰廉穴物質為急脈穴擴而至的水濕風氣,至本穴后此水濕風氣散熱吸濕冷縮并聚集穴內
,陰廉穴如同肝經(jīng)水濕的收廉之處
,故名。
陰廉穴
,調經(jīng)止帶,通利下焦
陰廉穴有調經(jīng)脈
、理下焦的作用
。
陰廉穴有調經(jīng)種子
、舒筋活絡作用
,婦人求子可灸之。月經(jīng)不調
,腿股痛,亦可取此
。
作用功效:調經(jīng)止帶
,理氣止痛。
主治病癥:月經(jīng)不調
、白帶多
、陰門瘙癢、腰腿疼
、疝痛
、陰腫等。
按摩手法:刺激按摩陰廉穴時
,力度要輕柔
,將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按壓在陰廉穴上
,進行旋轉按揉
,左右兩側可同時進行,每次各按揉1-3分鐘即可
,每天可按揉數(shù)次。
特效按摩:用中指指腹同時揉按兩側陰廉穴3~5分鐘
,可治生殖系統(tǒng)疾病
。
足厥陰肝經(jīng)經(jīng)穴:陰廉穴/5394.html5.陰包穴陰包穴
,屬足厥陰肝經(jīng)
。陰為陽之對
,內屬陰,包通“胞”
,在此指膀胱和子宮,此穴在大腿內側
,主治膀胱和子宮疾患
,故名陰包。
陰包穴 人體穴位圖陰
,陰、陽之陰
,此處指足三陰經(jīng)及下腹部
。包
,包羅
,聯(lián)系,又通胞
。此穴在大腿內側,腘橫紋內側端曲泉穴直上4寸
,當股內側肌與縫匠肌之間凹陷中
,猶如陰部之虛大有容之處,為足厥陰肝經(jīng)潛行于雙腿內側
,治腰尻引小腹痛、遺尿
、失精、小便難諸病之涉及脬者
。在女子則治月經(jīng)不調及有關子宮精室者,故稱之陰包
。
陰包:陰
,水也
。包
,收也
。
本穴物質為曲泉穴傳來的弱小陰濕水氣及足五里穴外滲下行的地部經(jīng)水,至本穴后天地二部水濕皆聚集本穴
,本穴如肝經(jīng)水濕的包收之地,故名陰包
。
屈膝正坐或臥位
,當股骨內上髁上4寸即曲泉穴上4寸,股內肌與縫匠肌之間處取穴
。
陰包穴,調經(jīng)止痛
,利尿通淋
陰包穴有調經(jīng)水
、理下焦的作用。
陰包穴有理氣活血
、通調下焦之功,對前陰
、下腹以及婦女胞宮諸病
,均有包羅在內的治療作用
。
功能作用:調經(jīng)止痛
,利尿通淋。
主治病癥:月經(jīng)不調
,盆腔炎,遺尿
,小便不利
。
按摩手法:拇指按壓陰包穴,向下深按
,以局部按壓酸脹微痛感為準,每次持續(xù)10秒左右再放開
,休息3秒
,重復剛才的過程
,堅持5分鐘左右
。
特效按摩:用拇指指腹輕揉陰包穴,可增強生殖器官的功能
,也可預防女性乳腺疾病
。
足厥陰肝經(jīng)經(jīng)穴:陰包穴/5390.html6.陰陵泉穴陰陵泉穴,屬足太陰脾經(jīng)
。別名陰之陵泉
。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jīng)五輸穴的合穴
,五行屬水
。陰為陽之對,陵指山陵
,泉即水泉,內為陰
,穴在脛骨內側髁下緣陷中
,如山陵下之水泉,故名陰陵泉
。
陰陵泉穴,膝之內為陰
,脛骨內側髁高突如陵
,髁下凹陷似泉
。穴為足太陰之合
,屬水,故謂之陰陵泉
。
陰,《素問金匱真言論》:“夫言人之陰陽
,則外為陽
,內為陰?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保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大阜也
;泉
,《說文》:“水源也,象水流出
、成川形
,凡泉之屬皆從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靈樞經(jīng)·九針十二原》:“疾高而內者
,取陰之陵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黃帝內經(jīng)靈樞·本輸》載:“膝下為陵?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神應經(jīng)》有:“在膝內側輔骨下陷中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庇譃槠⒔?jīng)腧穴
,以脾為陰中之陰,內為陰
,膝高突起似陵,穴屬合水
,猶陰側陵下之深泉也
,水出于泉,因名陰陵泉
,與陽陵泉相對。
陰陵泉穴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瓣帯?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水也
。“陵”
,土丘也。泉
,水泉穴也
。
本穴物質為地機穴流來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處肉之陷處
,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積,水液溢出
,脾土物質沉積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狀
,故名。陰陵名意同陰陵泉穴
。
陰陵泉
,清利溫熱,健脾理氣
,益腎調經(jīng)
,通經(jīng)活絡
陰陵泉有益腎利濕、行氣消腫的作用
。
陰陵泉穴有溫運中焦、清利下焦之功
,主治脾
、腎二經(jīng)病,凡由中焦虛寒
、下焦?jié)駸崴碌牟“Y多選用此穴施治。
陰陵泉穴為足太陰經(jīng)五輸穴之合穴
,配五行屬水
,應于腎
,因此具有健脾益氣
、利濕消腫的作用,可用于治療腹脹
、暴泄、水腫
、黃疸等
。
遺精和小便失禁或由于腎虛精關不固,膀胱失于約束
,或由于氣虛下陷,氣不攝精而致
,取陰陵泉穴健脾益氣
、補腎固攝而治之。
足太陰經(jīng)筋結膝內輔骨
,上循陰股
,結于髀,聚于陰器
,陰陵泉穴又位于膝關節(jié)部
,故取之可治療膝痛
、陰莖痛、婦人陰痛等
。
陰陵泉為足太陰脾經(jīng)之合穴,有健脾利濕
、調補肝腎之功
,大凡涉及內臟水濕之疾,如腹?jié)M水腫
,小便不利,取之有消源導流利水之妙
,亦治腹堅
、喘逆、疝氣
、癥瘕,遺精
、遺尿
、暴泄
、飧泄
,俱陰證也。
作用功效:健脾益腎
,利水滲濕,通經(jīng)活絡
。
主治病癥:尿潴留
、尿路感染、腎炎
、上腹部冷、腹膜炎、消化不良
、腹脹
、腹水、腸炎
、痢疾、遺尿
、尿失禁
、遺精
、陽萎
、陰道炎、膝關節(jié)炎
、腳氣、失眠等
。
按摩手法:拇指指端放于陰陵泉穴處
,先順時針方向按揉2分鐘,再點按半分鐘
,以酸脹為度。
足太陰脾經(jīng)經(jīng)穴:陰陵泉穴/5347.html7.陰郄穴陰郄穴
,屬手少陰心經(jīng)
。陰郄是手少陰心經(jīng)的郄穴。陰為陽之對
,郄即孔隙
,此穴為手少陰經(jīng)之郄穴,故名陰郄
。
陰
,指手少陰經(jīng)。郄
,孔隙也
。意指氣血深聚處。穴為手少陰之郄
,故名。
陰
,此處指手少陰心經(jīng)之脈
。郄同隙,有孔竅
、空隙之義
,隙為狹長之罅隙,俗稱裂縫
。此穴在神門穴之上5分,為少陰脈氣所深集之孔隙是氣血聚會的空隙之處
。故曰陰郄
,或稱手少陰郄。
陰郄
。陰
,水也
。郄,空隙也
。陰郄名意指心經(jīng)經(jīng)水由本穴回流心經(jīng)的體內經(jīng)脈。
本穴物質為通里穴傳來的地部經(jīng)水
,因本穴有地部孔隙與心經(jīng)體內經(jīng)脈相通
,經(jīng)水即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經(jīng)的體內經(jīng)脈,故名陰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