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附注:手
注意:附分至秩邊穴各穴所在的膀胱經經脈與緊鄰脊骨的膀胱經經脈相比較
穴位含義:臟腑外輸脊背的氣血物質在此構成膀胱經經脈的附屬分支
附分穴
附,有靠近
附分穴,附屬分支第一穴
大家注意一下附分穴
每個穴位的氣血都是有傳承的,附分穴的氣血物質來自于它旁邊平行主脈正經相對應的穴
,即風門穴。需要指出的是,后背膀胱經支脈上的穴的氣血物質,基本上都來自于與它平行靠內側主脈正經的穴(這點和委陽穴類似,委陽穴的氣血物質就來自于它旁邊的委中穴)而非來自于上一個穴,這點希望大家在學習的時候要特別的注意:主穴,即是XX棘突下旁開1.5寸,而附穴,則是XX棘突下旁開3寸。關于膀胱經后背的主脈與支脈,穴義有如下解釋:
附分至秩邊各穴所在的膀胱經經脈與緊鄰脊骨的膀胱經經脈相比較
,此為分支,緊鄰脊旁的膀胱經為正經。分支中各穴比正經中對應的各穴氣血偏于陽熱干性,正經則水濕稍重,分支氣血稍弱,正經則氣血較強。從功能作用看,分支作用于肩背外側強附分穴,手足陽經的交會穴
附分
什么是交會穴?就是一個穴位上
,有超過一條以上的經絡經過,這個穴位就稱為交會穴。如“三陰交”,這個穴位大家都很熟悉,就是脾、肝、腎,三條陰經的交會穴。那么人體上到底有多少個穴位具有同樣的功能呢?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即使專業(yè)人員也不大清楚。經過我們統(tǒng)計,一共有89個穴位具有2條或以上的經絡通過。小腸者,受盛之官
,化物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黃帝內經靈蘭秘典》這告訴我們小腸是吸收食物的精華變現為氣血的
;而膀胱則是存儲津液的,這里的津液當然也是泛指氣血了,而唯有“氣化則能出矣”,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推動它風門穴
取穴方法:位于人體的背部
,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功能作用:運化膀胱經水濕上行天部。
主治疾?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穴位配伍:
附分配大椎,治頸項強痛
艾灸療法:艾條溫灸5-10分鐘
附分穴 作為支脈上的附分穴 風門穴:氣血運行規(guī)律為:吸熱后循膀胱經上行 附分穴:氣血運行規(guī)律為:循膀胱經上輸頭頸;而其功效為:運化膀胱經水濕上行天部 大家對比著看,這兩個穴所處位置是平行的 按摩手法:用力按揉或用刮痧板從上向下刮拭附分穴 一、州都之官:膀胱 陽代表腑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jingluo/571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足太陽膀胱經經穴:魄戶穴
下一篇:
足太陽膀胱經經穴:委中穴
筆記:足太陽膀胱經(一)
《黃帝內經》說膀胱為“州都之官”
膀胱是水。
水進入膀胱的渠道有兩種管道:一是從三焦(油網)滲透進去,一是通過輸尿管從腎臟流進來
尿頻
原因:由排尿原理可知
治療:把小腸火救起來
判斷小腸火衰:看病人的腳是否冷,冷即是小腸火不足
(小便失禁與此同理
二、膀胱經穴位
督脈外開一寸半是膀胱經。
1.睛明穴與攢竹穴
(1)睛明穴(膀胱經第一個穴道)
位置:在眼睛的內側。(下針要把眼珠子撥開來,下在骨和眼球中間。)
治癥:眼睛視力不好、視力模糊、青光眼、白內障,所有眼睛的病都可用,可針。不能灸。
(2)攢竹穴
位置:正在眉頭,眉頭平常有幾根毛翹起來的點即是(摸是橫的骨縫處)。
針法:近取穴,治療眼睛的問題。常用放血治療,尤其是角膜炎、眼紅腫,放血立刻不痛,放血時用同側,哪個腫放哪個。還有攢竹透魚腰,治療眼睛疾病。
2.眉沖穴至玉枕穴
(1)眉沖穴
位置:從眉毛直上進入發(fā)際五分處(距督脈一寸半,在曲差穴和神庭穴正中間)。
治癥:鼻科病。
(2)五處穴
位置:上星穴(神庭后五分)過來一寸半處。
治癥:眼科的問題
(3)承光穴
位置:五處穴往后面一寸半的距離處。
依穴性取名,眼睛看不到光或對光很敏感。
(4)通天穴
位置:承光往后一寸半處。
治癥:鼻竇炎、鼻炎。下針先下合谷再來迎香,再下通天。
(5)絡卻穴
位置:在通天后一寸半處。
治癥:頭眩、耳鳴。
(6)玉枕穴
位置:絡卻穴往后一寸五分處。
是近取穴。
5.天柱穴(多用)與奇穴
位置:后腦兩個大筋跟后腦骨交接的地方叫天柱。
天柱傾命在旦夕(病人頭從一邊彎過去)。
治癥:近取穴,后項強痛,脖子酸。足太陽膀胱經(申時)
五臟 :脾、肺、腎、肝、心; 六腑 :胃、大腸
陽明是陽氣最盛的意思(陰氣最少)
膀胱經:
人體 十二經脈 之一
主干與分支
足太陽膀胱經從內眼角開始(睛明)
它的支脈:從頭頂分出到耳上角(會 曲鬢
膀胱經是身體中最大的一條排毒通道
膀胱經當行
申時:下行15點至17點
此時膀胱經最旺
此時適合養(yǎng)生的小動作:
1
2,手掌對搓
3
4,刮膀胱經(從脖子向頭頂
半握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