輒[zhé]筋穴別名神光穴。
1
2
、神光。神,與鬼相對穴位含義:膽經(jīng)的濕冷水氣在此吸濕后冷降歸地。氣血特征:氣血物質(zhì)為天部的涼濕水氣
輒筋
輒筋穴 人體穴位圖看上圖
,輒筋穴剛好處在肋骨條上,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瀑布從高山上飛流直下時,如果遇到有巖石阻擋,是不是會激起水花呢?人的氣血也如是,當膽經(jīng)的氣血自上而下運行時,受到一條條肋骨的阻擋,必會發(fā)生類似瀑布那種現(xiàn)象,故此才有穴義所言:“本穴物質(zhì)為淵腋穴傳來的濕冷水氣,至本穴后,因散熱吸濕而從天部降至地部“筋“這個字
,在本穴穴義中指的是肝的風氣,氣血物質(zhì)為水濕風氣。肝膽互為表里,所以很多肝經(jīng)上不好表現(xiàn)出來的物質(zhì),都轉(zhuǎn)化為在膽經(jīng)上表現(xiàn),畢竟,除了67穴的膀胱經(jīng)以外,44穴的膽經(jīng)就成為穴位第二多的經(jīng)脈,其走向同樣是從頭到腳貫穿下來。本穴中的這個“筋”的具體表象是什么呢
?我理解就是韌帶和肌腱、即肌腱中富有彈性的白色物質(zhì)。給大家舉個例子,可能很多人都吃過牛腱子,大的筋如蹄筋;而小的“筋”,就是在紅紅的肌肉貫穿中白色的條紋,這個不是脂肪,而是“筋”。取穴方法:在側(cè)胸部
,淵腋前1寸,平乳頭,第4肋間隙中。功能作用:收引寒濁。
主治病癥:胸肋痛
,喘息穴位配伍:
輒筋配脾俞、胃俞
艾灸療法:艾條灸3-5分鐘,艾炷灸1-3壯
1.護肝養(yǎng)筋
肝是非常難以調(diào)理的臟腑,而輒筋穴
2.治療乳腺增生
淵腋穴和輒筋穴統(tǒng)屬膽經(jīng)要穴
肝膽是表里相通的臟腑
足少陽膽經(jīng)的準確位置圖足少陽膽經(jīng)開始于目外眥旁瞳子髎穴
足少陽膽經(jīng)循行路線圖起始于目外眥(瞳子髎)
足少陽膽經(jīng)分支耳部的支脈:從耳后完骨穴分出
外眼角的支脈:從外眼角分出
缺盆部的支脈:從鎖骨上窩向腋下
足背的支脈:從足背上分出
足少陽膽經(jīng)腧穴瞳子髎,聽會
,上關(guān),率谷,天沖,陽白,風池,肩井,環(huán)跳,風市,中瀆,膝陽關(guān),陽陵泉,陽交,外丘肝膽是表里相通的臟腑,肝經(jīng)的濁氣毒素排泄到膽經(jīng)
,以緩解其自身壓力,膽經(jīng)若是承受大量毒素,就很容易瘀滯堵塞,所以膽經(jīng)要經(jīng)常加以疏通,那么足少陽膽經(jīng)的準確位置是哪里呢?足少陽膽經(jīng)功能主治主治肝膽病癥
,頭面五官病癥,神志病,熱病以及本經(jīng)循行路線所經(jīng)過部位的病癥。如頭痛,目眩,煩躁易怒,脅肋部疼痛,口苦,失眠,神經(jīng)衰弱,面色晦暗,皮膚干燥,下肢外側(cè)疼痛等。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募穴之一·膽募 4.1日月穴的別名4.2出處4.3穴名解4.4特異性4.5所屬部位4.6日月穴的定位4.7日月穴的取法4.8日月穴穴位解剖 4.8.1層次解剖4.8.2穴區(qū)神經(jīng)
、血管 4.9日月穴的功效與作用4.10日月穴主治病證4.11刺灸法 4.11.1刺法4.11.2灸法 4.12日月穴的配伍4.13文獻摘要4.14研究進展 4.14.1治療慢性膽囊炎4.14.2治療膽石癥4.14.3對膽汁分泌的影響4.14.4收縮膽囊5經(jīng)穴別名 5.1日月的別名·膽募5.2輒筋的別名·膽募 5.2.1輒筋穴的別名5.2.2出處5.2.3穴名解5.2.4特異性5.2.5所屬部位5.2.6輒筋穴的定位5.2.7輒筋穴的取法5.2.8輒筋穴穴位解剖 5.2.8.1層次解剖5.2.8.2穴區(qū)神經(jīng)、血管 5.2.9輒筋穴的功效與作用5.2.10輒筋穴主治病證5.2.11刺灸法 5.2.11.1刺法5.2.11.2灸法 5.2.12輒筋穴的配伍5.2.13文獻摘要6參考資料附:1古籍中的膽募 1拼音 dǎn mù2英文參考 Rìyuè GB24 [中國針灸學(xué)詞典]
3概述 膽募:1.募穴之一;2.經(jīng)穴別名
。[1]4募穴之一·膽募 膽募為募穴之一,指膽的募穴日月[1]
。見《脈經(jīng)》
穴位 日月 漢語拼音 Riyue 羅馬拼音 Jinhyueh 美國英譯名 Sun Moon 各
國
代
號 中國 GB24 日本 24 法
國 莫蘭特氏 VB24 富耶氏 VB24 德國 G24 英國 G24 美國 GB24
日月為經(jīng)穴名(Rìyuè GB24)[2]。出《脈經(jīng)》
。別名神光[3]。屬足少陽膽經(jīng)[2]。日月是膽的募穴,足太陰脾經(jīng)、足少陽膽經(jīng)的交會穴[2]。日即太陽,月即月亮,日為陽,指膽;月為陰,指肝,此穴為治肝膽的要穴,故名日月[2]。日月穴主治脅肋,膽,胃等疾患:如嘔吐呃逆,反胃吞酸,口苦多唾,黃疸,胸悶
日
日月又名“神光”
。神之光,日與月也。[4]
日月穴位于胸部
,第7肋間隙中,前正中線旁開4寸。仰臥取穴[2]日月穴位于 *** 直下
另說“在期門下五分”(《備急千金要方》);“在期門旁一寸五分
日月穴在足少陽膽經(jīng)的位置
日月穴在季脅部的位置
日月穴在季脅部的位置
日月穴在季脅部的位置(肌肉)
日月穴在季脅部的位置(骨骼
、內(nèi)臟)
日月穴位于胸部,第7肋間隙中
,前正中線旁開4寸。仰臥取穴[2]。仰臥位
,在 *** 下方,當?shù)?肋間隙取穴;或 *** 直下,期門下1肋處取穴,女性在鎖骨中線與第7肋間隙交點處[7]。
4.8.1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肋間外肌[2]。
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肋間外肌→肋間內(nèi)肌[8]。
4.8.2穴區(qū)神經(jīng)
布有第七肋間神經(jīng)和第七肋間動、靜脈[3]
日月穴有疏肝利膽
足少陽經(jīng)“以下胸中
日月穴系膽與脾經(jīng)之會穴
本穴挨近期門
凡屬募穴均在臟器之表,與本臟器內(nèi)外相對
又凡兩穴挨近,則治癥略同
日月穴主治脅肋
、膽、胃等疾患:如嘔吐呃逆、反胃吞酸、口苦多唾、黃疸、胸悶、胸肋疼痛、四肢不收等[2]。日月穴主治嘔吐
、吞酸、脅肋疼痛、呃逆、黃疸[8]日月穴主治 黃疸
現(xiàn)代又多用日月穴治療膽囊炎、膽道蛔蟲癥
、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膈肌痙攣、肋間神經(jīng)痛等[2]。日月穴現(xiàn)代常用于治療膽囊炎
、急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膈肌痙攣、肋間神經(jīng)痛等[9]。日月穴主治脅肋痛
,嘔吐,吞酸,呃逆,黃疸,胃痛,腹脹;以及膽囊炎,肝臟疾患等[3]。1.消化系統(tǒng)疾?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2.其它:肋間神經(jīng)痛
斜刺0.3~0.5寸[3]。
斜刺或平刺0.5~0.8寸[8]
沿肋骨間隙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注意:不可深刺
右側(cè)穴下為膽囊底部所在,故針刺時注意掌握針刺的角度、深度
;若進針過深,可傷及膽囊和肝臟,造成膽囊穿孔等意外事故,故不能深刺[7]。4.11.2灸法 可灸[2][7][8]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5分鐘[3]
。艾炷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
。
日月配期門、陽陵泉
日月配內(nèi)關(guān)、中脘
日月配內(nèi)關(guān)
日月配大椎
日月配大椎、至陽
《針灸甲乙經(jīng)》:太息善悲,少腹有熱
《千金翼方》:嘔吐宿汁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jīng)》:治太息善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