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受也
承滿穴,承載經(jīng)水溢滿
承滿穴意義:胃經(jīng)經(jīng)水在此滿溢
取穴方法:承滿穴位于人體的上腹部
功能作用:存儲胃經(jīng)腹部的地部經(jīng)水。
主治疾?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何竿?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吐血
穴位配伍:
承滿配乳根
臨床運用:胃
、十二指腸潰瘍、胃痙攣、急慢性胃炎艾灸法:艾炷灸3-7壯
按摩法:
承滿穴
,穴在不容穴下方,內應胃之上部,言承受水谷之量至此已充滿。又主心下堅滿,故名承滿。承滿,名意指胃經(jīng)的地部經(jīng)水在此滿溢而行
。本穴物質為不容穴傳來的地部經(jīng)水,因本穴所處為腹部肉之陷,故而地部經(jīng)水為屯積之狀,又因本穴肉陷也淺,經(jīng)水一注即滿,故名承滿。不容穴剛好處于肋骨之下
,就尤如瀑布傾瀉之下時,離下瀉點最近的地方是根本存不住水一樣,不容是存不住經(jīng)水的,而稍微前行一段的地方,經(jīng)水方可暫存,這個位置就是承滿。在說承滿之時
,我們不得不提足陽明胃經(jīng)中另一個帶“承”字的穴位-承泣。作為胃經(jīng)的起始穴,它最初所提供的經(jīng)水,就尤如高山之顛融化的點滴雪水,狀如淚滴般(泣),但經(jīng)過20個穴位的不斷前行和累積承滿穴
,胃痛之要穴當胃經(jīng)循行到了兩肋之下時(不容
、承滿),剛好是人體從硬(肋骨)到軟(腹部)的過程,所以,這個位置也就很容易堵,這就好比我們手機的耳機線,最容易折斷和磨損的部位,都是在接頭處,也就是軟硬交接處實際上
按摩手法:用食指指腹按壓承滿
,每次3~5分鐘,以有酸痛感為宜吳學峰針灸+關注(400)? 足陽明胃經(jīng)上的前22個穴位是: 足陽明胃經(jīng)有哪些穴位 來源:吳學峰[點擊放大] (一)承泣 足陽明經(jīng)
(一)主治病癥
足陽明胃經(jīng)共有45個腧穴(圖8-31)
圖8-31
(二)腧穴歌訣
四十五穴足陽明
,承泣四白巨髎經(jīng),地倉大迎頰車對,下關頭維與人迎,水突氣舍連缺盆,氣戶庫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滿及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存,水道歸來氣沖穴,髀關伏兔走陰市,梁丘犢鼻足三里,上巨虛接條口位,下巨虛穴上豐隆,解溪沖陽陷谷中,更有內庭厲兌穴,大趾次趾之端終。(三)腧穴
1.承泣
[取法]目正視
,瞳孔直下0.7寸,在眼球與眶下緣之間取之(圖8-32)[主治]眼瞼瞤動
[刺灸法]緊靠眶下緣緩慢直刺0.3~0.7寸
,不宜提插,避免形成血腫。禁灸。2.四白
[取法]目正視,瞳孔直下1寸
,當眶下孔凹陷處取之(圖8-32)。[主治]眼瞼瞤動、目赤痛癢
、目翳、近視;頭面疼痛、口眼歪斜;頭痛、眩暈。[刺灸法]直刺0.2~0.4寸
,不宜灸。3.巨髎
[取法]目正視
,瞳孔直下,在與鼻翼下緣平齊處取之(圖8-32)。[主治]口、鼻衄
、齒痛、面痛、唇頰腫;眼瞼瞤動。[刺灸法]直刺0.3~0.6寸
4.地倉
[取法]在口角旁0.4寸
[主治]口
[刺灸法]向頰車方向平刺0.5~1.5寸,可灸
圖8-32
5.大迎
[取法]位于下頜角前1.3寸的凹陷中,在咬肌附著部前緣
。當閉口鼓氣時可出現(xiàn)一溝形凹陷,在凹陷下端取之(圖8-33)。[主治]口
、口噤、頰腫、齒痛、瘰疬、頸痛。[刺灸法]直刺0.2~0.4寸
,可灸。6.頰車
[取法]本穴位于下頜角前方一橫指凹陷中,咬合時在咬肌隆起的最高點
,張口時微微凹陷(圖8-33)。[主治]頰腫
、齒痛[刺灸法]直刺0.3~0.5寸,或向地倉斜刺1~1.5寸
7.下關
[取法]在顴弓下緣凹陷處
[主治]耳聾
[刺灸法]直刺0.5~1.2寸
8.頭維
[取法]在鬢發(fā)前緣直入發(fā)際0.5寸,距神庭4.5寸處取之(圖8-33)
[主治]頭痛、目眩
[刺灸法]向后平刺0.5~1寸,不可灸
9.人迎
[取法]平喉結
[主治]喘促、咽痛、頭痛
[刺灸法]避開頸總動脈直刺0.2~0.4寸
圖8-34
10.水突
[取法]在人迎與氣舍間,胸鎖乳突肌前緣取之(圖8-34)
[主治]咳逆喘促不得臥
[刺灸法]直刺0.3~0.5寸
11.氣舍
[取法]在鎖骨內側端之上緣
[主治]咽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
12.缺盆
[取法]在乳中線直上,當鎖骨上窩正中取之(圖8-34)
[主治]咳嗽、喘促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圖8-34
13.氣戶
[取法]在乳中線直上
[主治]咳嗽
[刺灸法]沿肋間隙向外斜刺0.5~0.8寸
14.庫房
[取法]在乳中線上第一肋間隙中
[主治]咳嗽、氣逆
[刺灸法]沿肋間隙向外斜刺0.5~0.8寸
,可灸。15.屋翳
[取法]在乳中線上第二肋間隙中
,仰臥取之(圖8-35)。[主治]咳嗽
、氣喘、咳唾膿血;胸脅脹痛;乳癰。[刺灸法]沿肋間隙向外斜刺0.5~0.8寸
,可灸。16.膺窗[取法]在乳中線上第三肋間隙中
,仰臥取之(圖8-35)。[主治]咳嗽
[刺灸法]沿肋間隙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17.乳中
[取法]乳頭中央(圖8-35)[刺灸法]不針不灸
18.乳根
[取法]在乳頭直下第五肋間隙中取之(圖8-35)
[主治]咳嗽、哮喘
[刺灸法]沿肋間隙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圖8-35
19.不容
[取法]仰臥位
,在臍上6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處取之(圖8-36)。[主治]嘔吐、胃痛
、腹脹;食欲不振。[刺灸法]直刺0.5~0.8寸
,可灸。20.承滿
[取法]仰臥位
,在臍上5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處取之(圖8-36)。[主治]胃痛、吐血
;食欲不振、腹脹。[刺灸法]直刺0.5~0.8寸
,可灸。21.梁門
[取法]仰臥位,在臍上4寸
,前正中線旁開2寸處取之(圖8-36)。[主治]胃痛
、嘔吐;食欲不振、腹脹、泄瀉。[刺灸法]直刺0.5~0.8寸
,可灸。圖8-3622.關門
[取法]仰臥位,在臍上3寸
,前正中線旁開2寸處取之(圖8-36)。[主治]腹脹
、腹痛、腸鳴、泄瀉;水腫。[刺灸法]直刺0.5~0.8寸
,可灸。23.太乙
[取法]仰臥位
,在臍上2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處取之(圖8-36)。[主治]胃痛
;心煩、癲狂。[刺灸法]直刺0.5~0.8寸
,可灸。24.滑肉門
[取法]仰臥位
,在臍上1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處取之(圖8-36)。[主治]嘔吐
、胃痛;癲狂。[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25.天樞
[取法]臍旁2寸取之(圖8-36)。
[主治]腹脹腸鳴
[刺灸法]直刺0.8~1.2寸
26.外陵
[取法]在臍下1寸
[主治]腹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
27.大巨
[取法]在臍下2寸
,正中線旁開2寸處取之(圖8-36)。[主治]小腹脹滿
、小便不利、疝氣、遺精、早泄等。[刺灸法]直刺0.8~1.2寸
,可灸。28.水道
[取法]在臍下3寸,正中線旁開2寸處取之(圖8-36)
。[主治]小腹脹滿
[刺灸法]直刺0.8~1.2寸
29.歸來
[取法]在臍下4寸,正中線旁開2寸處取之(圖8-36)
[主治]少腹疼痛、疝氣
[刺灸法]直刺0.8~1.2寸
30.氣沖
[取法]在臍下5寸
[主治]腹痛;外陰腫痛
[刺灸法]直刺0.8~1.2寸。
圖8-36
31.髀關
[取法]仰臥
[主治]髀骨痿痹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32.伏兔
[取法]在髂前上棘與髕骨外緣的連線上,髕骨外上緣上6寸處取之(圖8-37)
[主治]腰胯疼痛、膝冷麻痹
[刺灸法]直刺1~2寸
33.陰市
[取法]在髂前上棘與髕骨外緣的連線上
[主治]腹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