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崇尚“君子之道"
關(guān)于“元亨利貞”
,北宋大儒周敦頤發(fā)揮乾《大象》所謂“天行健”的解釋,謂“元亨利貞”配春夏秋冬四時(shí),曰“元,始也,于時(shí)配春。言萬物始生,得其元始之序,發(fā)育長養(yǎng)。享通也,于時(shí)配夏。夏以通暢含其嘉美之道。利,義也,于時(shí)配秋。秋以成實(shí)得其利物之宜。貞,正也,于時(shí)配東。冬以物之終,納干正之道?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一陰一陽之謂道
,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是以立天之道日陰與陽
,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這就是說,“仁” 與“知” 是對君子理想人格的基本要求,但仁義之德含于-陰-一陽之道中,人道法于天道,人之“仁義”之德來源于“天道”。 因此乾卦《文言傳》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
,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shí)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shí)。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徐志銳說:“《文言傳》 將其引申為大德大才之人已升居至尊之位而與乾的‘元亨利貞’ 之德融合為一體。所以他能與日月合其光明而照臨四方,與四時(shí)合其次序而言動(dòng)無毫厘過差,與陰陽的陰陽的屈伸往來主使萬物有生有滅的規(guī)律相合而賜吉降兇無-私念參雜。這樣的‘大人’完全與天道規(guī)律相默契仁道就是人道
知比仁還重要,那么知是什么意思呢?董仲舒《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對此作了比較全面的解釋:
何謂之知?先言而后當(dāng)
。凡人欲舍行為,皆以其知先規(guī)而后為之。其歸是者,其所為得董仲舒在這里論述了“知”的多種詞源成分和意義
有了智慧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
,必先知之這正是孔子晚年所追求的“知”
孔子在《論語.雍也》中也講到了知比仁重要:
知者樂水
子日:樂在宗廟中
孔子作祭祀20年,深知樂之作用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夫古者天地順而四時(shí)當(dāng),民有德而五谷昌
,疾疚不作,而無災(zāi)祥;此之謂“大當(dāng)”。然后圣人作,為父子君臣,以為綱紀(jì);紀(jì)綱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聲,弦歌詩頌:此之謂“德音”。德音之謂樂。故《莊子.天下》說:“樂以道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qimenjichu/406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孔子天命論
下一篇:
《系辭傳》所講筮法的特點(di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