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與“道”一樣
,其組成中有“目”, 即太陽。《說文》:“彳,小步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由“天德”到人德,故金文“德”多加一個“心”字
2.治歷明時
天道的表現(xiàn)形式是什么呢?是四時
3.損益之道
損益是天道變化的特征,所以孔子研《易》特別重視損
夫損、益之道
春夏陽氣逐漸增長而陰氣逐漸消退,謂之損陰益陽或損柔益剛;秋冬陽氣逐漸消退而陰氣逐漸增長
《灘南子.人間訓》記此曰:“孔子讀 《易》至損
孔子讀《易》至于損、益
在這里孔子用堯帝和昆吾來說明“王者”損益盈虛之事
。堯帝是古代明君,勤勞、節(jié)儉、尚賢、愛民。昆吾,古代殘暴統(tǒng)治者。孔子勸“王者”要效法天道之盈虛,“與時偕行”, 只有如此才能達到“百載以逾盛,迄今而益章”的效果。總之,孔子研究天道、地道的目的,是為了人道之效法。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qimenjichu/406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上一篇:
孔子“治歷明時”用的六龍?zhí)枤v
下一篇:
孔子天道論之道字的來源和定義
,山天大畜">
?五行起名筆畫規(guī)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