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代韓愈、李翱維護(hù)道統(tǒng)而推崇《大學(xué)》(與《中庸》)
再到南宋朱熹繼承二程思想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學(xué)者程頤的看法
所以
大學(xué) 章句
『1』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
『2』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
『3』物有本末;事有終始
『4』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5』物格而後知至
『6』自天子以至於庶人臺(tái)是皆以修身為本
『7』其本亂而末治者
右經(jīng)一章,蓋孔子之言
『2』大甲曰
,「顧 天之明命。」『3』帝典曰:「克明峻德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4』皆自明也。
右傳之首章
,釋明明德。『2』康誥曰
,「作新民。」『3』詩曰:「周雖舊邦
『4』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右傳之二章
『2』詩云
『3』詩云
『4』詩云
,「瞻彼淇澳,綠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 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學(xué)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 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5』詩云,「於戲前王不忘
右傳之三章
,釋止於至善。右傳之四章
,釋本末。『2』此謂知之至也
。右傳之五章,蓋釋格物致知之義
,而今亡矣。閑嘗竊取程子之意,以補(bǔ)之曰:「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至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是以大學(xué)始教,必使學(xué)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2』小人閑居為不善
『3』曾子曰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yán)乎。」『4』富潤屋,德潤身
。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右傳之六章
『2』心不在焉
『3』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右傳之七章
『2』故諺有之曰
『3』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右傳之八章
『2』康誥曰
『3』一家仁
『4』堯舜帥天下以仁
『5』故治國在齊其家
『6』詩云
『7』詩云
『8』詩云
『9』此謂治國
右傳之九章,釋齊家治國
『2』所惡於上,毋以使下
『3』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4』詩云:「節(jié)彼南山,維石巖巖
。赫赫師尹,民具爾瞻?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5』詩云
『6』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7』德者本也
。財(cái)者末也。『8』外本內(nèi)末
,爭民施奪。『9』是故財(cái)聚
,則民散。財(cái)散,則民聚。『10』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11』康誥曰
,「惟命不於常?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12』楚書曰
,「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13』舅犯曰,「亡人
,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14』秦誓曰
,「若有一個(gè)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15』唯仁人
,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16』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
,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yuǎn),過也。『17』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
。 必逮夫身。『18』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
;驕泰以失之。『19』生財(cái)有大道,生之者眾
,食之者寡『20』仁者,以財(cái)發(fā)身
『21』未有上好仁
『22』孟獻(xiàn)子曰,「畜馬乘
『23』長國家而務(wù)財(cái)用者
右傳之十章
,釋治國平天下。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rujia/1370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孔子愛徒顏回為何英年早逝" onerror="nofind(this)" >
,中國人為人處世的智慧精華!"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