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
,是這樣
!”
孔子之哭:孔子強(qiáng)調(diào)“哀而不傷”
。顏回死,孔子哀哭而至于慟
,門人開導(dǎo)
,孔子曰:“不為這樣的人哀傷而慟哭,又能為誰哀傷而慟哭呢
?”
后人有這樣一種說法
,圣人“情順萬物而無情”,也許這些故事是這句話的很好的注腳
。起碼
,我們在這里能夠比較清楚地看到圣人孔子面對我們普通所經(jīng)常面臨的情感波動時是怎樣一種態(tài)度
,圣人孔子說“敬鬼神而遠(yuǎn)之”、“未知生焉知死”時是怎樣一種想法
。
孔子對于當(dāng)時“禮壞樂崩”的時代有深切的感受
,孔子自認(rèn)為“斯文(即先朝的禮樂典章制度)在我”,所以始終在為恢復(fù)其理想中的社會秩序而奮斗
,這就是孔子所行之“道”
。孔子以自己為“述而不作”--只是在紹述先代的禮樂典章制度
,其實并非如此
,在紹述的同時,孔子為舊的禮樂制度找到了內(nèi)在的情感依據(jù)
,即“仁”
。“仁”首先指示一種情感
,即“愛人”
,首先從父子、兄弟間的親情出發(fā):“孝弟也者
,其為仁之本歟
?”,由此推己及人
,即所謂“忠恕之道”
,以此達(dá)到人與人之間的普遍和諧?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鬃訉τ谌?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rèn)為實現(xiàn)了仁
,也就實現(xiàn)了完滿的自我人生
。孔子關(guān)于仁的學(xué)說
,對后世儒學(xué)發(fā)生了關(guān)鍵性的影響
,甚至可以說,正是在此意義上
,儒學(xué)尊孔子為鼻祖
。同時,孔子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私人教師
,據(jù)《史記》載
,孔子弟子三千,比較有成就的有七十二人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鬃犹岢坝薪虩o類”
,孔子招收的學(xué)生從事各種職業(yè)的都有,孔子教育的內(nèi)容首先是怎樣作一個正當(dāng)?shù)摹叭恕?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孔子教授的方式多是啟發(fā)式的
,孔子鼓勵學(xué)生談?wù)撟约旱挠^點。上述情況
,也許多少能為孔子被尊奉為“至圣先師”提供一些理由吧
。
孔子弟子根據(jù)孔子的言行編成《論語》一書,是我們今天認(rèn)識孔子最直接
、最可靠的資料
。另外,《史記》中有《孔子世家》
,可供參考
。 本站為您準(zhǔn)備了《孔子世家》的不同版本。司馬遷史記中的孔子世家原版
、(林語堂)孔子世家白話版
、如果您希望研習(xí)原文,則可以讀孔子世家詳細(xì)注釋版
。 如果您還需要更進(jìn)一步了解孔子言行
,還可以參考《孔子集語》 、《孔子家語》
。
孔子生平介紹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
,魯國人
。中國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
。
【 家 世 】
孔子的遠(yuǎn)祖是宋國貴族
,殷王室的后裔。周武王滅殷后
,封殷宗室微子啟于宋
。由微子經(jīng)微仲衍、宋公稽
、丁公申
,四傳至泯公共
。泯公長子弗父何讓國于其弟鮒祀
。弗父何為卿?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鬃酉茸嫠煊芍T候家轉(zhuǎn)為公卿之家
。弗父何之曾孫正考父
,連續(xù)輔佐宋戴公、武公
、宣公
,久為上卿,以謙恭著稱于世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鬃恿婵赘讣卫^任宋大司馬。按周禮制
,大夫不得祖諸候
,“五世親盡,別為公候”
,故其后代以孔為氏
。后宋太宰華父督作亂,弒宋殤公
,殺孔父嘉
。其后代避難奔魯(孔氏為魯國人自此始),卿位始失
,下降為士
。孔子曾祖父防叔曾任魯防邑宰
。祖父伯夏的事跡無考
。父親名紇,字叔
,又稱叔梁紇
,為一名武士,以勇力著稱
。叔梁紇先娶施氏
,無子,其妾生男
,病足
,復(fù)娶顏徵在,生孔子
。
【 生 平 】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記·孔子世家》所記為魯襄公二十二年
,而生月生日《史記》未記,按《谷梁傳》所記“十月庚子孔子生”
。換算為當(dāng)今之公歷應(yīng)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
孔子生在魯國。魯國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
,對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
,素有“禮樂之邦”之稱
。魯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吳公子季札觀樂于魯,嘆為觀止
。魯昭公二年(前540年)晉大夫韓宣子訪魯
,觀書后贊嘆“周禮盡在魯矣!”魯國文化傳統(tǒng)與當(dāng)時學(xué)術(shù)下移的形勢對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響
。
孔子早年喪父
,家境衰落。他曾說過:“吾少也賤
,故多能鄙事
。”年輕時曾做過“委吏”(管理倉廩)與“乘田”(管放牧牛羊)
。雖然生活貧苦
,孔子十五歲即“志于學(xué)”。他善于取法他人
,曾說:“三人行
,必有吾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論語·述而》)他學(xué)無常師
,好學(xué)不厭
,鄉(xiāng)人也贊他“博學(xué)”。
孔子“三十而立”
,并開始授徒講學(xué)
。凡帶上一點“束修”的,都收為學(xué)生
。如顏路
、曾點、子路
、伯牛
、冉有、子貢
、顏淵等
,是較早的一批弟子。連魯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來學(xué)禮
,可見孔子辦學(xué)已名聞遐邇
。私學(xué)的創(chuàng)設(shè),打破了“學(xué)在官府”的傳統(tǒng),進(jìn)一步促進(jìn)了學(xué)術(shù)文化的下移
。
魯國自宣公以后
,政權(quán)操在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手中
。昭公初年
,三家又瓜分了魯君的兵符軍權(quán)?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琢嗽鴮臼稀鞍速栌谕ァ钡馁栽叫袨楸硎緫嵖?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魯國內(nèi)亂,孔子離魯至齊
。齊景公向孔子問政
,孔子說:“君君,臣臣
,父父
,子子?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庇终f:“政在節(jié)財
。”齊政權(quán)操在大夫陳氏
,景公雖悅孔子言而不能用
。
孔子在齊不得志,遂又返魯
,“退而修詩書禮樂
,弟子彌眾”,從遠(yuǎn)方來求學(xué)的
,幾乎遍及各諸候國
。其時魯政權(quán)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陽貨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鬃硬粷M這種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執(zhí)國命”的狀況
,不愿出仕
。他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魯定公九年(前501年)陽貨被逐,孔子才見用于魯
,被任為中都宰
,是年孔子五十一歲。“行之一年
,四方則之”
。遂由中都宰遷司空,再升為大司寇
。魯定公十年(前500年)齊魯夾谷之會
,魯由孔子相禮?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鬃诱J(rèn)為“有文事者必有武備
,有武事者必有文備”,早有防范
,使齊君想用武力劫持魯君之預(yù)謀未能得逞
,并運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齊侵占的鄆、灌
、龜陰之田
。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為加強(qiáng)公室,抑制三桓
,援引古制“家不藏甲
,邑?zé)o百雉之城”提出“墮三都”的計劃,并通過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實施
。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與其家臣的矛盾
,季孫氏、叔孫氏同意各自毀掉了費邑與后邑
。但孟孫氏被家臣公斂處父所煽動而反對墮成邑
。定公圍之不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鬃佑媱澥艽?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孔子仕魯
,齊人聞而懼
,恐魯強(qiáng)而并己,乃饋女樂于魯定公與季桓子
。季桓子受齊女樂
,三日不聽政?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鬃诱伪ж?fù)難以施展
,遂帶領(lǐng)顏回、子路
、子貢
、冉有等十余弟子離開“父母之邦”
,開始了長達(dá)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國的顛沛流離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歲
。先至衛(wèi)國
,始受衛(wèi)靈公禮遇,后又受監(jiān)視
,恐獲罪
,將適于陳。過匡地
,被圍困五天
。解圍后原欲過蒲至?xí)x
,因晉內(nèi)亂而未往
,只得又返衛(wèi)。曾見南子
,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
。衛(wèi)靈公怠于政,不用孔子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鬃诱f:“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
,三年有成
。”后衛(wèi)國內(nèi)亂
,孔子離衛(wèi)經(jīng)曹至宋
。宋司馬桓魁欲殺孔子,孔子微服過宋經(jīng)鄭至陳
,是年孔子六十歲
。其后孔子往返陳蔡多次,曾“厄于陳蔡之間”
。據(jù)《史記》記載:因楚昭王來聘孔子
,陳、蔡大夫圍孔子
,致使絕糧七日
。解圍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
。衛(wèi)出公欲用孔子
。孔子答子路問曰
,為政必以“正名”為先
。返衛(wèi)后
,孔子雖受“養(yǎng)賢”之禮遇,但仍不見用
。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歸魯
,率軍在郎戰(zhàn)勝齊軍。季康子派人以幣迎孔子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鬃铀鞖w魯,時孔子年六十八
。
孔子歸魯后
,魯人尊以“國老”,初魯哀公與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詢
,但終不被重用
。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獻(xiàn)和繼續(xù)從事教育
。魯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
,葬于魯城北泗水之上。
孔子身世
據(jù)考證
,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
,是宋國的一位大夫,做過大司馬
,在宮廷內(nèi)亂中被殺
,其子木金父為避滅頂之災(zāi)逃到魯國的陬邑,從此孔氏在陬邑定居
,變成了魯國人
。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
,母親叫顏征在
。
叔梁紇是當(dāng)時魯國有名的武士,建立過兩次戰(zhàn)功
,曾任陬邑大夫
。叔梁紇先娶妻施氏,生9女
,無子
。又娶妾,生一子
,取名伯尼
,又稱孟皮。孟皮腳有毛病
,叔梁紇很不滿意
,于是又娶顏征在
。當(dāng)時叔梁紇已66歲,顏征在還不到20歲
。
公元前551年(魯襄公二十二年)
,孔子生于魯國陬邑昌平鄉(xiāng)(今山東曲阜城東南)。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于尼丘山
,故名丘
,字仲尼。
孔子三歲時
,叔梁紇卒
,孔家成為施氏的天下,施氏為人心術(shù)不正
,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紇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
,孔子母子也不為施氏所容,孔母顏征在只好攜孔子與孟皮移居曲阜闕里
,生活艱難
。
孔子17歲時
,孔母顏征在卒
。
孔子19歲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
,魯昭公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
,孔子感到十分榮幸,給兒子取名為鯉
,字伯魚
。
孔子年譜
1歲: 公元前551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魯國陬邑昌平鄉(xiāng)(今山東曲阜城東南)。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于尼丘山
,故名丘
,字仲尼。關(guān)于孔子出生年月有兩種記載
,相差一年
,今從《史記·孔子世家》說。
3歲:公元前549年(魯襄公二十四年)其父叔梁紇卒
,葬于防山(今曲阜東25里處)
。孔母顏征在攜子移居曲阜闕里
,生活艱難
。
5歲:公元前547年(魯襄公二十六年)孔子弟子秦商生,商字不慈
,魯國人
。
6歲:公元前546年(魯襄公二十七年)弟子曾點生
,點字皙,曾參之父
。
7歲:公元前545年(魯襄公二十八年)弟子顏繇生
,繇又名無繇,字季路
,顏淵之父
。
8歲:公元前544年(魯襄公二十九年)弟子冉耕生,字伯牛
,魯國人
。
10歲:公元前542年(魯襄公三十一年〕弟子仲由生,字子路
,卞人
。是年魯襄公死,其子躌繼位
,是為昭公
。
12歲:公元前540年(魯昭公二年)弟子漆雕開生,字子若
,蔡人
。
15歲:公元前537年(魯昭公五年〕孔子日見其長,已意識到要努力學(xué)習(xí)做人與生活之本領(lǐng)
,故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
。(《論語·為政》)
16歲,公元前536年(魯昭公六年)鄭鑄刑鼎
。弟子閩損生
,字子騫,魯國人
。
17歲:公元前535年(魯昭公六年〕孔母顏征在卒
。是年。季氏宴請士一級貴族
,孔子去赴宴
,被季氏家臣陽虎拒之門外。
19歲:公元前533年(魯昭公九年)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
。
20歲:公元前532年(魯昭公十年)亓官氏生子
。據(jù)傳此時正好趕上魯昭公賜鯉魚于孔子,故給其子起名為鯉
,字伯魚
。是年孔子開始為委吏,管理倉庫
。
21歲:公元前531年(魯昭公十一年)是年孔子改作乘田
,管理畜牧
。孔子說:“吾少也賤
,故多能鄙事
。”(《論語·子罕》) 此“鄙事”當(dāng)包括“委吏”
、”乘田”
。
27歲,公元前525年(魯昭公十七年〕郯子朝魯
,孔子向郯子詢問郯國古代官制
。孔子開辦私人學(xué)校
,當(dāng)在此前后
。
30歲:公元前522年(魯昭公二十年〕自十五歲有志于學(xué)至此時已逾15年,孔子經(jīng)過努力在社會上已站住腳
,故云”三十而立”
。(《論語·為政》)是年齊景公與晏嬰來魯國訪問。齊景公會見孔子
,與孔子討論秦穆公何以稱霸的問題
。弟子顏回、冉雍
、冉求
、商瞿、梁鴷生
。回字淵
,雍字仲弓
,求字子有,瞿字子木
,皆魯國人
;鴷字叔魚,齊國人
。
31歲:公元前521年(魯昭公二十一年)弟子巫馬施
、高柴、宓不齊生
。施字子期
,陳國人;柴字子高
,齊國人
;不齊字子賤
,魯國人。
32歲:公元前520年(魯昭公二十二年)弟子端木賜生
,賜字子貢
,衛(wèi)國人。
34歲:公元前518年(魯昭公二十四年)孟懿子和南宮敬叔學(xué)禮于孔子
。相傳孔子與南宮敬叔適周問禮于老聘
,問樂于萇弘。
35歲:公元前517年(魯昭公二十五年)魯國發(fā)生內(nèi)亂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妒酚洝た鬃邮兰摇吩疲骸罢压蕩煋簦荆┢阶樱阶优c孟孫氏
、叔孫氏三家共攻昭公
,昭公師敗,奔齊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笨鬃釉谶@一年也到了齊國。
36歲
,公元前516年(魯昭公二十六年)齊景公問政于孔子
,孔子對曰:“君君、臣臣
、父父
、子子”?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鬃拥玫烬R景公的賞識
,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于,被晏子阻止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鬃釉邶R聞《韶》樂,如醉如癡
,三月不知肉味
。
37歲:公元前515年(魯昭公二十七年)齊大夫欲害孔子,孔子由齊返魯
。吳公子季札聘齊
,其子死,葬于瀛
、博之間
。孔子往,觀其葬禮
。弟于樊須
、原憲生。須字子遲
,魯國入
;憲字子思,宋國人
。
38歲:公元前514年(魯昭公二十八年) 晉魏獻(xiàn)子(名舒)執(zhí)政
,舉賢才不論親疏?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鬃诱J(rèn)為這是義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