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
袁紹袁術“吐血”而亡
《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
《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建安四年(199年)六月
,劉備讓左右兩路軍殺出,殺得袁術軍尸橫遍野,血流成渠,兵卒逃亡,不可勝計……時當盛暑,糧食盡絕、只剩麥三十斛、分派軍士。家人無食,多有餓死者。術嫌飯粗,不能下咽、乃命皰人取蜜水止渴。庖人曰:“只有血水,安有蜜水!”袁術大叫一聲,倒于地,吐血斗余而死。真是“思蜜水無由得,獨臥空床嘔血亡?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醫(yī)學里的“吐血”
中醫(yī)“吐血”是病證名
,指血從口吐出,無明顯嘔吐、惡心及咳嗽。中醫(yī)認為,吐血可因郁怒、傷酒、傷食、勞倦等因素,導致臟腑熱盛、陰虛火旺或氣虛脾寒而引起。肝火熾盛者,吐血鮮紅,口苦脅痛,心煩易怒;胃中積熱者,吐血鮮紅或紫暗,脘腹脹痛;脾胃虛弱者,吐血紫暗不鮮,畏寒肢冷;陰虛血熱者,多突然吐血,色紅量多,有虛熱之象。從中醫(yī)角度來看,袁紹和袁術的吐血癥似是憂思惱怒,氣郁傷肝,肝郁化火,橫逆犯胃,胃絡受損,迫血妄行而引起的。從現代醫(yī)學角度來看
,引起吐血的原因很多。所謂“吐血”,就是從口腔內出來的血。這種出血包括口腔、鼻、咽、喉等部位的出血,以及咯血、嘔血。大量吐血最常見的是咯血和嘔血那么
嘔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癥狀,某些血液病
、急性傳染病也可以發(fā)生嘔血。另有一種“應激性潰瘍”,當人體受到各種強烈刺激,如情緒激動、外傷、劇痛、中毒等不利因素,機體會出現一系列神經內分泌活動的加強反應,并由此引起各系統(tǒng)功能和代謝的改變,即應激反應。如果應激反應長期存在,在胃腸道微循環(huán)缺血,可使胃黏膜瘀血、水腫和出血,甚至進一步使黏膜上皮細胞壞死而形成潰瘍吐血或為袁氏兄弟“家難”
袁術
袁紹與袁術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兩人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時代一北一南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1006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漢方醫(yī)家矢數道明先生傳
下一篇:
南京名醫(yī)張簡齋逸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