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醫(yī)葉天士與金山寺和尚先后診治同一糖尿病患者
,和尚以秋梨消渴令患者康復而天士卻無能為力,于是和尚以梨消渴得高徒,天士誠心拜師學醫(yī)技而傳為佳話。有一年秋天,浙東有一位舉人與同伴一起赴京趕考
。船至蘇州,舉人因感冒上岸看病被葉天士斷言“必患消渴癥,無藥可救,壽不過一月耳。脈象巳現(xiàn),速歸,后事尚及料理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回到船上,舉人愁眉苦臉準備和同伴告別回家
,而同伴卻認為這是醫(yī)生騙財?shù)膽T用伎倆,勸舉人不要理會船行至鎮(zhèn)江
,逆風大作,船不能渡,只好停泊金山寺邊的河岸。有人提議游覽金山寺,舉人也隨同前往。只見山門前掛一塊“僧醫(yī)館”牌子,舉人想請和尚再診一下,以決吉兇。于是到訪禪房,和尚診視后問舉人:“居士欲何往?”舉人回答:“進京趕考?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船繼續(xù)揚帆北上,行至清河縣舍舟登陸時舉人果然渴病大作
。按和尚所囑,梨盡病愈。舉人雖然考試落榜,但卻撿回了一條命?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過蘇州舉人再訪葉天士并請其復診
“僧念其虛心向往”便收為徒弟
《本草綱目》在其附方首條單用秋梨一味治消渴飲水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1015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