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于伏溫證治條分縷析,誠多經驗之談
。茲分述如下:1.伏溫從少陰初發(fā)證治 伏溫之發(fā)
,或因陽氣內動2.伏溫外達三陽證治 寒邪潛伏少陰
3.伏溫內蘊營血證治 溫邪化熱燔灼于營血
4.伏溫化熱郁于少陰不達于陽證治 伏邪內居
5.伏溫化熱內陷厥陰太陰證治 伏邪竄入厥陰
6.伏溫夾證證治 伏溫每挾風寒暑濕各新邪為病
,兼挾氣郁、痰飲、食積、瘀血,以及胎產經帶諸宿病,柳氏總以分清主次輕重為治。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1026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伏氣溫熱派的學術特點
下一篇: 經典傷寒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