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濕氣的26個真相
1 你可能不需要減肥,但可能需要祛濕,或者某一個階段你需要祛濕
。肥胖并不是人人都有
,濕氣卻是人人都有?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在的人
,不是在祛濕
,就是在祛濕的路上
。
2 祛濕太火
,所以很多人跟風祛濕,胡亂祛濕
,結果濕氣不但沒有去掉
,反而更多了。記住一句話,祛濕千萬條
,安全第一條
,千萬不要被風靡全國人人都在用的祛濕方法迷惑了雙眼,只有適合你的祛濕方法才是王道
。

3 濕氣
,是中醫(yī)六淫之一,讓我們生病的有六種外界因素
,它們分別是:風寒暑濕燥火
,濕氣就是其中之一。濕氣
,用最通俗地話來說
,就是身體里面的水太多了,但是千萬別把濕氣等同于水
,因為濕氣有無形與有形之分
,有形的就是多余的水,無形的是彌漫在身體各個部位的類似水蒸氣一樣的東西
。
4 濕氣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記住一句話,濕氣是陽氣的敵人
,養(yǎng)生就是養(yǎng)陽氣
,濕氣會阻礙陽氣的運行、升發(fā)
、流動
,從而讓我們全身的氣血流動緩慢。當你陽氣不足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是不是身體濕氣太多了
,當你身體濕氣太多的時候一定要想到是不是陽氣不足了
。
5 濕氣到底是什么鬼
?濕氣是一個非常狡猾的鬼
,它從來不單獨作戰(zhàn),常常與風邪狼狽為奸成為風濕
,與寒邪勾結成為寒濕
,與熱邪抱團成為濕熱。濕邪是非常頑固的鬼
,頑固到什么程度呢
?就像油入了面,你想把油從面里弄出來簡直太難了
。所以對于濕邪
,中醫(yī)有一句話叫做:千寒易去,一濕難除
。對付濕邪我們要一定要打持久戰(zhàn)
。
6 有小伙伴皺了皺眉
,問,小叔
,那濕邪到底從哪里來的呢
?從哪里來?多數(shù)人的濕邪都是吃出來的
。記住
,以下貪吃眾生最容易產生濕邪,喜歡吃甜品的人
,喜歡吃肉的人
,喜歡喝冷飲的人。
7 不運動也是濕氣來源之一
,還有久居濕地也容易招惹濕邪
,比如長年居住在陰暗潮濕的地下室。
8 濕氣有三大特點一定要明白
,第一大就是濕氣容易下沉
,這個應該很容易理解,俗話說人往高處走
,水往低處流嘛
。濕氣屬于陰邪,有水的性質
,所以容易下沉
,喜歡侵襲陰暗的部位,比如下肢
,比如關節(jié)
,比較腳趾等。
9 濕氣第二大特點就是黏膩不爽
,因為濕氣是一種阻礙氣血運行的邪氣
,所以會讓身體各種不爽,比如頭發(fā)不爽
,油膩膩的
,舌頭不爽總覺得臟兮兮的,口腔不爽
,總覺得黏糊糊的
,臉上不爽,油乎乎的
,大便不爽
,特別粘馬桶或者不成形,還有女人的白帶不爽,總之身體出現(xiàn)不爽利的癥狀都是濕邪惹的禍
。
10 濕氣第三大特點就是非常重濁
,濕氣是一種濁物,是一種沉重的濁物
,所以會讓你感覺很沉重
。讓你的頭很沉重,像裹了一塊濕毛巾一樣
,讓你的四肢感覺很沉重如灌了鉛一般
,讓你的腰感覺很沉重像掛了五千個銅錢一般,讓你的身體感覺很沉重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傊绻愀杏X自己的身子很重
,走路一點不輕盈
,總覺得很累,老想躺著
,不用懷疑
,趕緊祛個濕吧。無濕一身輕啊
。
11 如果你還不明白自己到底有沒有濕氣
,那小叔就告訴你一個秘訣,如果你是胖人
,不用想了一定有濕氣
,因為胖人多痰濕。瘦人是不是一定沒有濕氣呢
?瘦人通常情況下濕氣不多
,但也不排除局部有濕氣。所以我們再看第二個條件
,看舌頭
,如果舌頭中間非常厚,說明一定有濕氣
。另外
,女人與男人相比,女人更容易有濕氣
,因為女人屬陰,陽氣不足
,又不喜歡運動
,還喜歡吃陰性的食物。
12 千萬不要胡亂祛濕,否則濕氣沒有去掉
,反而傷了脾胃
,傷了陽氣,傷了陰
。
13 祛濕不等于利水
,不等于利尿。很多人用紅豆薏米祛濕
,暫時會有一定效果
,但是紅豆薏米就是利水,只解決濕氣的去路
,并不解決濕氣的來源
,何況薏米偏寒,天天喝長期喝很容易傷脾胃傷陽氣
。
14 祛濕也不等于出汗
,有小伙伴天真的以為,既然濕氣是因為身體水多了
,那我天天去汗蒸館出一身大汗豈不是就是祛濕
?結果濕氣沒有去掉,反而把自己弄得
心血虛 ,因為他不明白汗血同源
,汗為心液,正常的出汗是排毒
,過度的發(fā)汗損失的是心血啊
。
15 祛濕最重要的一點是什么?重要的話說三遍
,健脾
,健脾,健脾
!祛濕不健脾就是耍流氓
。諸濕腫滿皆屬于脾。脾虛才是濕氣源源不斷產生的根本原因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墒乾F(xiàn)在很多人一邊在祛濕,一邊在損害脾胃
,產生的濕氣比去掉的濕氣還要多
。
16 祛濕千萬別忘記補陽氣,因為濕為陰邪
,需要陽氣來化
。陽氣一升
,濕氣就會消散。就好比太陽一出來
,烏云就會散去
,陰霾就會消失,大地變得干爽
。陽氣是濕氣最好的克星
。
17 利水可以祛濕,前面說過利水是祛濕的一個小方法
,是治標
,不治本。但有時候標太嚴重
,治標也是必須要的
。利水祛濕是什么概念呢?就好比給一個城市修下水道
,一個城市的排水系統(tǒng)修得好就不用擔心洪水
。
18 祛濕千萬別忘記補氣,千萬別忘記行氣
,只有氣足了氣順了
,身體的濕氣才更容易去掉。中醫(yī)把這種祛濕的方法叫作風勝濕
。風能勝濕
,如何理解呢?就好比一塊濕毛巾在沒有陽光的情況下如何讓它干爽
?吹風機就可
。補氣行氣就等于給身體刮一陣風,讓風把這個濕氣吹掉
。尤其是肝氣郁結的人
,祛濕的時候別忘了行氣理氣。
19 芳香可以化濕
,濕氣是一種污濁的東西
,芳香的東西可以抵抗污濁,芳香的食物或者藥物可以叫醒人的脾胃
,讓脾胃健運起來
,讓脾胃打起精神干活,這樣濕氣就容易被運化掉
。所以
,古人有一個很優(yōu)雅的祛濕的方法就是聞香,在潮濕的屋子點燃一根香
,讓香氣繚繞屋子
。芳香化濕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藿香正氣散
。
20 解表可以祛濕
。這個有點類似汗蒸
,不同的是解表只是把身體的毛孔打開,微微出汗
,把濕氣排出去
,而不是汗蒸大汗淋漓。
21 對于濕熱體質的人來說
,祛濕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苦寒的藥來清熱利濕
,黃柏黃連黃芩是苦寒燥濕的典型代表。但是不可久服
。
22 祛濕最好的藥是什么
?有小伙伴說是茯苓,有小伙伴說是薏米
,有小伙伴說是荷葉
。這些都不是最好的,最好的一味祛濕藥非白術莫屬
。因為白術解決濕氣的來源
,白術是從根上祛濕的一味藥,白術直接健脾
,健脾祛濕才是王道
。
23最后,小伙伴們肯定要問
,那祛濕最好的方子是什么呢
?小叔很抱歉地告訴你,沒有最好的方子
,只有更好的方子
,更好的方子就是適合你體質的方子。硬要說最好的方子的話
,小叔只勉強推薦張仲景的苓桂術甘湯
,因為這個方子直接針對中焦脾胃濕氣的,脾胃是濕氣的來源
,所以這個方子是祛濕的鼻祖方
,是基礎方,后世演變的各種祛濕方子都是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加減而來
。
24 苓桂術甘湯方子很簡單
,四味藥:茯苓15克桂枝15克白術15克甘草15克。茯苓利水滲濕
,桂枝升陽祛濕加理氣祛濕
,白術健脾祛濕加芳香化濕
,幾乎把各種祛濕的方法一網(wǎng)打盡了,治標又治本
,不可不謂千古祛濕第一方
。
25 對于不方便煎藥的人來說,小叔推薦一個祛濕非常平和的中成藥
,
參苓白術散。非常緩慢的祛濕方子,補益作用強
,一邊補一邊祛濕
,適合身體虛弱又有濕氣的人。
26 祛濕最好的方法是啥子
?九個字:管住嘴
,邁開腿,情志舒
。其實
,祛濕最關鍵的不是等有了濕氣再去用各種藥祛濕,而是在濕氣還沒形成的時候就把濕氣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之中
,不產生濕氣才是祛濕的最高境界
。
二:傷寒治水三大方
傷寒治水方之一:苓桂術甘湯
機體水液代謝平衡,人體生命活動才能正常
,一旦代謝失衡
,就易導致“水”病。
水液在體內運行的方式
我們喝進去的水是如何在體內代謝運行的呢
?正常的水液在體內運行必須以“氣”的形式
,也就是液態(tài)的水必須轉變成氣態(tài)的“氣”才能運行到全身,而要將水變化為氣
,就需一種動力——火
,生理的火就是人的陽氣,陽氣的溫煦
、蒸化作用促使水轉變成氣
,這就像一鍋涼水變成水蒸氣就必須加火一樣,這個過程中醫(yī)稱之為“氣化”
。
如果陽氣不足
,就會使體內水液不能轉換成氣,停聚在身體的某一個部位
,停聚在松軟的皮膚組織下導致水腫
,或是停聚在胸、腹腔導致胸水
、腹水
,也可能停聚在內臟
,形成五臟水病。故水病的發(fā)生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陽氣或者說“火”的不足
,因此在治療水腫這些疾病時,往往加些溫陽的藥物
,以促使水盡快轉為氣運轉全身
。正如張仲景說:“病痰飲者
,當以溫藥和之
。”
水液代謝失常的病癥
若人體的水液代謝失常
,會表現(xiàn)出許多病癥
,包括水、濕
、痰
、飲引起的諸多病癥,可導致各個系統(tǒng)出現(xiàn)問題
。如有個老太太
,從東北來,患眩暈癥
,診為“梅里埃病”
,已得病半個月。發(fā)作時天旋地轉
,站立不穩(wěn)
,惡心嘔吐,吐出物盡是白白的
、黏黏的涎沫
,躺在床上連眼睛也不敢睜。就診時須由兩人攙扶
,否則必坐立不穩(wěn)倒地
,問話時兩目緊閉,不敢出聲作答
,否則嘔吐
。舌苔白滑而膩。這在中醫(yī)看來
,多屬痰飲上犯清竅
,屬水液代謝失常的疾病。
水
、濕
、痰
、飲等的滋生,統(tǒng)稱為水液代謝失常病癥
,一般認為
,濕聚為水,水聚為飲
,飲聚為痰
。稀者為飲,稠者為痰
。但臨床上有時難以截然劃分
,所以有“水濕”、“水飲”
、“痰飲”
、“痰濕”等不同名稱,突出顯示中醫(yī)的整體觀念特色
。
《傷寒論》是如何治水液病的
《傷寒論》治水病可謂層次分明
,基本上分為三個層次:化水(飲)、利水
、逐水
。
當水濕不甚,可采用溫陽化氣的方法治療
,就是通過用溫陽藥或芳香藥將水濕或水飲蒸化掉
,猶如天下小雨,剛濕地皮或地之小凹處積水
,太陽一照
,則即刻蒸發(fā)一樣,這叫做化濕法
、化飲法
,《傷寒論》中的茯苓甘草湯、苓桂甘棗湯基本屬于這類方劑
。
當水停漸多
,比如有一小坑水,只靠溫化難以速去
、盡去
,這時便要燥濕、滲濕
,燥濕就是用干燥的藥物祛濕
。滲濕就是用土填坑,使水滲到土內的過程,所以滲濕就是用補土的藥
,脾屬于土
,補脾就是補土,就是使用健脾的藥去達到滲濕的目的
,甚至有的藥就是要用黃土來炒
,如土炒白術等,《傷寒論》中的苓桂術甘湯
、理中湯等屬于這類方劑
。但通常情況下是化濕、燥濕
、滲濕聯(lián)合使用
,也不可太絕對劃分。
如果體內水濕較多
,用上述方法難以祛除
,比如有一大坑水,用土滲的方法就有些費時
、費事了,這時最好是疏通排泄
,也就是挖溝排水
,這就是利水的方法,《傷寒論》里的
五苓散 、真武湯
、豬苓湯屬于這類方劑。
但如果水濕太重
,甚至泛濫成洪水
,或排泄道路堵塞嚴重,那就要強力疏導泄洪了
,這就是中醫(yī)的逐水方法了
,具有逐水作用的藥物有強烈的瀉下作用,服用后不僅小便明顯增多
,而且大便也往往一泄如注
,使用時應特別小心,中病即止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秱摗分械氖畻棞⒋笙菪販?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牡蠣澤瀉散屬于這類方劑
。
苓桂術甘湯的組成及功效
苓桂術甘湯就是由茯苓、桂枝、白術
、甘草這四味藥組成
,是化濕、滲濕
、利水的結合
。
茯苓是菌類的一種,味淡性平
,具有滲濕
、利水的效果,它的利水作用可通過增加小便量將體內多余的水分排出
;它的滲濕作用將水液的殘留物
、人體組織的滲出物吸收掉;同時
,茯苓還有健脾寧心的作用
。
桂枝是辛甘溫的藥物,具有溫陽化氣的作用
,它屬于樟科植物
,有特異的芳香味道,能夠開胃健脾
,擴張血管
,從而將多余的水分“化”掉,比如陽光一照
,水分即蒸發(fā)
。
白術是一個苦溫的藥物,能夠補益脾氣
,干燥濕邪
,與茯苓配合吸收組織滲出的水分。
甘草
,一方面補益脾氣
,能夠修補組織,另一方面調和其他藥物
,使各個藥物更加協(xié)調工作
。
苓桂術甘湯治眩暈
上述那個梅里埃病眩暈病例就適合用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簡稱為苓桂術甘湯)治療,此方是《傷寒論》里的重要方劑
,張仲景用它來治療因脾虛導致的水飲內停
。中醫(yī)所講的“脾”,是一個功能單位
,包括整個消化系統(tǒng)的功能
。人出生后,即賴攝取飲食消化成氣血以生存,故中醫(yī)把脾叫做“氣血生化之源”
、“后天之本”
。我們的飲食,先經過胃的初步消化
,其中的營養(yǎng)成分由脾運轉到全身
,中醫(yī)稱為“脾運化水濕”,相當于西醫(yī)所講的小腸的吸收功能
。如果由于疲勞過度
,或作息不規(guī)律,起居失宜
,或思慮過度傷脾
,或飲食不節(jié)等,都會導致脾氣虛弱
,脾氣虛就不能很好地運化體內的水濕
,于是水濕就會停聚下來,形成水飲
、痰濕等
,就會導致很多疾病,這時就用苓桂術甘湯治療
。
《傷寒論》苓桂術甘湯條下講脾虛水?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蓪е略S多種病癥,如“心下逆滿
,氣上沖胸,起則頭?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頌檎裾駬u”
,包括有消化系統(tǒng)、心腦血管系統(tǒng)
、神經
、內分泌系統(tǒng)的疾病。如“心下逆滿”
,就是講的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
,胃在心臟的下面,古人常稱胃為“心下”
,意思是胃脘脹滿
、惡心、嘔吐
、呃逆等
。“氣上沖胸”,胸是心臟的位置
,脾虛所生水飲可以上行沖于心胸
,往往導致心悸、胸悶
、氣短的心臟病
,苓桂術甘湯是治療水氣上沖型心臟病不可多得的方劑?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捌饎t頭?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頌檎裾駬u”就是站立時頭目眩暈,使之身體搖動
,站立不穩(wěn)
,這種眩暈發(fā)作多伴有惡心嘔吐的癥狀,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梅里埃病
,中醫(yī)認為由中焦水飲上泛于清竅所致
,可以說苓桂術甘湯是治療這種疾病的王牌藥物。前面說的梅里埃病的病例就屬于張仲景講的“起則頭?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頌檎裾駬u”的情況
,即開苓桂術甘湯,合上張仲景《金匱要略》里的另一個方子澤瀉湯(澤瀉
、白術)
,只服一周,就基本上痊愈了
。
苓桂術甘湯治“水心病”
我的老師
、已故著名傷寒學家劉渡舟先生把這個方子用得非常神奇,根據(jù)“氣上沖胸”的記載
,治愈了許多水氣凌心的心臟病
,劉老把這一型心臟病命名為“水心病”。
望色:多見面色黧黑
,此為“水色”
。病重者,在顴
、頰
、鼻柱、唇圍
、下頦等處
,或皮里肉外出現(xiàn)類似色素之黑斑,名為“水斑”
。
察舌:舌質淡嫩
,苔水滑欲滴
。
切脈:或弦,或沉
,或沉弦并見
,病重者見結代或沉弦不起。
辨證:(1)有水氣上沖之候
。病人自覺有一股氣從心下上沖胸咽
;(2)胸痛胸悶,夜間為甚
,遇寒加重
,多伴有咽喉不利,如物梗阻
。曾有個50歲男性病人
,經常咽喉哽咽,一直按慢性咽炎治療
,過一段時間
,臉頰出現(xiàn)黑斑。突然有一天
,發(fā)生心絞痛
,送醫(yī)院治療,冠狀動脈堵塞
,放了三個支架
。(3)心悸
,多發(fā)于晨起
、夜臥、飲食之后
,或伴有左側頸部血脈脹痛
;(4)短氣
。表現(xiàn)為動則胸悶發(fā)憋,呼吸不利
,甚則冷汗自出。
他曾治一個40多歲男性病人
,形體肥胖
,患“冠心病”、“心肌梗死”而住院
,救治兩月有余
,功效不顯。來診時見心胸疼痛
,心悸氣短
,多在夜晚發(fā)作
。每當發(fā)作之時,自覺有氣上沖咽喉
,頓感氣息窒塞
,有時憋氣而周身出冷汗,有死亡來臨之感
,頸部的血脈也隨氣上沖而脹痛不休
。舌苔水滑欲滴,脈沉弦
,偶見有結象
。辨證為水氣凌心之“水心病”,由心陽不足
,血脈不利所致
。用苓桂術甘湯原方,服3劑
,氣沖得平
,心神得安,諸癥明顯減輕
。但脈仍有結象
,猶顯露出畏寒怕冷的陽虛見癥。于上方中加附子
、肉桂
,以復心腎陽氣。又服3劑后
,手足轉溫
,不再惡寒,但仍時有心悸
、氣短
,再于上方中加入黨參、五味子
,以補心肺脈絡之氣
,連服6劑,諸癥皆愈
。
苓桂術甘湯治水氣痰飲
水氣
、痰飲是中醫(yī)認為的一個致病廣泛的邪氣,因這些邪氣具有流動不定的特點
,所以能在體內引起許多種疾病
,如心血管疾病、消化疾病
、呼吸疾病
、五官科疾病等
,苓桂術甘湯是化水氣、痰飲的良方
,所以用途非常廣泛
。
心血管“怪病”:再舉一個導師劉渡舟用苓桂術甘湯治療的“怪病”病例。
一冠心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