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是彭子益先生學醫(yī)的心得
本文出自李可先生主校的《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續(xù)集》。
金匱藥性脈法醫(yī)案女科外科讀法篇
序
吾人既讀宇宙篇
中華民國二十九年庚辰夏至子益重著于成都四川國醫(yī)學院
金匱讀法
《傷寒論》的病
,整個圓運動的六氣運動不圓之病也。一百一十三方謂為治六氣運動不圓之一百一十三病也可,謂一百一十三方為治六氣運動不圓之一個病也可。其實一百一十三病,乃六氣運動不圓之一個病所分析,故能學一百一十三方,以治一百一十三病,不如能學一百一十三方,以治六氣運動不圓之一個病之效大而機靈,思精而術巧也。不能治一個病,未必能治一百一十三病,既未徹底了然整個的,自然不能明白分析的?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近時醫(yī)校采用之《金匱》教本,大概廣集各家之議論
,不加斷語,一如茶肆談天無須負責。此乃醫(yī)學既成之后,參考性質之書,非學醫(yī)時一定不易之教科書。今于系統(tǒng)學《傷寒論》學成之后
,欲求《金匱》教科書,惟黃坤載《金匱懸解》最好。處處是整個河圖圓運動,字字有認定,字字有著落,就經(jīng)解經(jīng),不參己見。讀罷系統(tǒng)學各篇之后,展卷讀之,真有駕輕車就熟路之快,不惟不白走一步,而且妙趣環(huán)生,儼由己出。學成之后,再參考各家議論,未為晚也。讀《金匱》次序,須先讀內傷雜病嘔吐噦下利各方
。次讀痰飲咳嗽各方,肺痿肺癰咳嗽上氣各方,胸痹心痛短氣各方。再次讀血痹虛勞各方,奔豚各方,腹痛寒疝宿食各方,消渴小便不利淋各方,水氣各方,黃疸各方。再次讀趺蹶手指臂腫轉筋狐疝蛔蟲各方。然后讀外感五臟風寒積聚各方,痙濕暍各方藥性讀法
學醫(yī)結果在用藥治病
。一藥下咽,不能取出,用之得宜,起死回生,用之失宜,殺人害命。曾在天津見一醫(yī)學畢業(yè)某君,自己醫(yī)治家人疾病,一年之內藥品多至一千余品
仲圣《傷寒》
附錄:《長沙藥解》——甘草、薯蕷
、羊肉、附子、黃連、黃芩甘草:味甘
,氣平,性緩,入足大陰脾、足陽明胃經(jīng)。備沖和之正味.秉淳厚之良資,入金木兩家之界,歸水火二氣之間,培植中州,養(yǎng)育四旁,交媾精神之妙藥,調劑氣血之靈丹。傷寒炙甘草湯
,治少陽傷寒,脈結代金匱甘草附子湯
,治風濕相搏,骨節(jié)痛煩,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者。以水寒土濕,木郁不能行水,濕阻關節(jié),經(jīng)絡不通,是以腫痛。濕蒸汗泄人之初生,先結祖氣
,兩儀不分,四象未兆,混沌莫名,是曰先天。祖氣運動,左旋而化已土,右轉而化戊土,脾胃生焉。己土東升則化乙木,南升則化丁火。戊土西降則化辛金,北降則化癸水。于是四象全而五行備。木溫,火熱,金涼,水寒,四象之氣也。木青,金白,水黑,火赤,四象之色也。木臊,水腐,金腥,火焦,四象之臭也。木酸,金辛上行用頭,下行用稍
薯蕷:味甘
金匱薯蕷丸
陰陽之要
羊肉:味苦
,氣膻,入足太陰脾、足厥陰肝經(jīng)。溫肝脾而扶陽,止疼痛而緩急。金匱當歸生姜羊肉湯
其諸主治:止帶下
,斷崩中,療反胃,治腸滑,緩脾胃,起老傷,消腳氣,生乳汁,補產(chǎn)后諸虛。附子:味辛苦
,性溫,入足太陰脾傷寒附子瀉心湯
,治太陽傷寒下后,心下痞硬,而后惡寒、汗出者。以下傷中氣,升降倒行,膽胃俱逆,胃口填塞,故心下痞硬。君相二火離根上騰,故下寒上熱。上熱熏蒸,是以汗出。大黃泄胃土之逆,黃連泄心火之逆,黃芩泄膽火之逆陰陽之理
人之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