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中醫(yī)基礎常識 >> 雜談

      每日學一方【瀉心湯】

      荊十三 2024-03-01 09:45:04

      瀉心湯

      [組成用法]

      大黃12g

      、黃連6g、黃芩6g。水煎煮,頓服。

      微信圖片_20240120152616.png

      [方證]

      1.煩躁不安

      ,面部潮紅或為大黃體質(zhì)

      2.心下痞

      ,便秘

      3.舌質(zhì)暗紅堅老

      ,舌苔黃膩或干燥(黃連舌)。

      4.脈實有力

      ,或數(shù)
      ,或滑。

      5.吐血

      ,衄血或出血傾向

      [現(xiàn)代應用]

      1.本方廣泛用于咯血、吐血

      、衄血
      、子宮出血、痔瘡出血
      、眼底出血
      、腸出血、血尿
      、牙齦出血
      、腦溢血等出血性疾病。其中以吐血
      、咯血
      、衄血多見本方證,如治療潰瘍病或炎癥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支氣管擴張
      、肺結核、肺痛所致的咯血等

      2. 以紅

      、腫、熱
      、痛為表現(xiàn)的感染性化膿性炎癥多見本方證
      ,尤其是頭面部的癤腫、結膜炎
      、扁桃腺膿腫等

      3.廣泛應用于高血壓、動脈硬化

      、腦卒中
      、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伴有面紅、便秘
      、頭痛
      、胸悶不安等表現(xiàn)者

      4.精神疾患多屬“心氣不定”,多見本方證

      ,如精神分裂癥
      、失眠等。

      5.其他如便秘

      、高脂血癥
      、肝豆狀核變性、胸膜炎
      、菌痢
      、慢性胃腸炎、膀胱炎
      、尿道炎
      、子宮附件炎等也有見到本方證的機會。

      [經(jīng)驗]

      血證是本方的治療重點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侗臼路健份d“三黃散”治衄血無時,即大黃一兩
      ,黃連
      、黃芩各半兩,為細末
      。每服二錢
      ,新汲水調(diào)下。

      例:一人逆經(jīng)

      ,出則吐衄
      ,后眼、耳
      、十指頭皆出血
      。至于形體麻木,手足強直
      。先生投以瀉心湯
      ,不出十日而血止。

      例:一積年吐血患者

      ,大抵每旬必—動
      。丙午秋大吐,吐已
      ,則氣息頓絕
      。迎眾醫(yī)救之,皆以為不可為也。于是家人環(huán)泣
      ,謀葬事
      。先生適至,亦使視之
      。則似未定死者
      。因著綿鼻間,猶蠕蠕動
      。乃按其腹有微動,蓋氣未盡也
      。急做三黃瀉心湯飲之
      。須臾腹中雷鳴,下利數(shù)十行
      ,即寤
      。出入二十日所全復故。而后十余年未復發(fā)

      例:趙某

      ,男,53歲
      。發(fā)現(xiàn)高血壓20多年
      ,常頭疼失眠,近一月來常鼻衄
      ,煩躁心慌
      ,大便干,血壓170~200/130~140毫米汞柱
      ,苔黃
      ,舌紅脈弦數(shù)。證屬里熱上犯
      ,治以清泄里熱
      ,與瀉心湯:大黃10g,黃連6g
      ,黃芩6g
      ,生地炭6g。結果:上藥服三劑
      ,大便通暢
      ,心煩已,睡眠好轉
      。因時有胸悶
      ,改服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服一月
      ,鼻衄未作
      ,血壓在150~160/100~110毫米汞柱波動(《經(jīng)方傳真》)

      例:某醫(yī)院耳鼻喉科醫(yī)生侯某,突患鼻衄

      ,勢極兇猛
      ,自用油紗條封堵不住,反從口腔滲出
      。脈來數(shù)大
      ,舌苔薄黃,證為陰氣不足
      ,火熱有余
      。為疏三黃瀉心湯,服2劑衄止病愈(《傷寒論臨證指要》
      ,1993
      ,67)。本方治療血證不宜作過多加減
      ,為的是效專力宏
      ,直搗病所,待邪退正安后
      ,再隨證調(diào)治

      口腔科的一些疾病也可見到本方證,并不以血證為見

      例:一男

      ,45歲。與妻子爭吵之后
      ,火氣上攻
      ,牙痛腮腫,吟痛之聲聞于房外
      。視其牙齦紅腫
      ,舌質(zhì)紅而苔黃,脈弦大有力
      。 向知大便已兩天末解
      。處方:大黃9g,黃連9g
      ,黃芩9g
      。沸水泡服,一劑后大便日瀉4次
      ,牙痛立釋

      例:一復發(fā)性口瘡,如屬虛寒者,則用附子理中湯加味

      ;而辨證屬實熱者
      ,則用本方,或合用導赤散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痉綖椋捍簏S,黃連
      ,麥冬
      ,木通,生地
      ,黃芩
      ,甘草梢,肉桂(《古今名醫(yī)臨證金鑒·五官科卷》)
      。本方藥性苦寒,取效于一時
      ,不官久服

      使用本方要注意腹證,其主要表現(xiàn)為心下痞

      ,心煩悸
      。本條雖未明言心下痞,但結合大黃黃連瀉心湯
      、附子瀉心湯及《金匱要略》婦人雜病篇
      ,第七條可知其必有心下痞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陡乖\奇覽》也說:“三黃瀉心湯
      ,治心氣不定,心下痞者”
      ,并謂:“心下痞
      ,心中煩悸而不安者,為腹證之依據(jù)”

      例:一男子

      ,年三十余患熱病不愈三十日許,背惡寒殊甚
      ,皮膚燥熱
      ,飲食不進。余診之
      ,腹內(nèi)濡
      ,唯心下滿,按之痞,與此方
      ,汗大出
      ,諸癥頓退,十五六日痊愈
      。本方與大黃黃連瀉心湯組成相近
      ,功效有相通處,只是本方力量稍強
      ,一取二味
      ,一取三味;一用麻沸
      ,一用煮?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灰环譁卦俜?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一頓服之
      。其中異同之處當細心揣摩。

      鄭欽安說:“凡證屬實熱而體屬陽虛之胃病或吐血鼻衄等病

      ,都可適用”《傷寒恒論》)
      。臨床多運用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
      、急性腸炎
      、急慢性痢疾、吐血
      、鼻衄
      、慢性腎功能不全、神經(jīng)性頭痛等病證而見本方證者

      例:一寧鄉(xiāng)工生

      ,年近二十,得外感數(shù)月
      ,屢治不愈
      。取視前所服方,皆時俗清利搔不著癢之品
      。癥見胸滿
      ,上身熱而汗出,腰以下惡風
      ,時夏歷六月
      ,以被圍繞。脈弦
      ,舌苔淡黃
      ,此亡熱下寒證
      。與附子瀉心湯,清上溫下
      。黑附塊—錢(煮取汁)
      、生川軍一錢、小川連六分
      、片黃芩六分
      。三黃以麻沸湯漬之須爽,絞汁去滓
      ,納附子汁
      ,分溫再服。藥完二劑
      ,疾如失矣(《全國名醫(yī)驗案類編》)

      例:韓某,男

      ,28歲
      。患背熱如焚
      ,上身多汗
      ,齒衄,煩躁不安
      。但自小腹以下發(fā)涼,如浴水中
      ,陰縮囊抽
      ,大便溏薄,尿急尿頻
      ,每周夢遺二到三次
      。視其舌質(zhì)偏紅,舌苔根部白膩
      ,切其脈滑而緩
      。此上熱下寒之證,治當清上溫下
      。然觀病人所服之方
      ,率皆補腎固澀之品,故難取效
      ,處與附子瀉心湯
      。黃連6g,黃芩6g
      ,大黃3g(沸水浸泡十分鐘去渣)
      ,炮附子12g(文火煎四十分鐘)
      ,然后兌“三黃”藥湯
      ,加溫后合服
      。服3劑,大便已成形
      ,背熱減輕
      ,汗出止
      ,小腹轉暖,陰縮上抽消失
      。又續(xù)服3劑而病愈(《劉渡舟臨證驗案精選》
      ,1996,6—7)

      例:羅某

      ,男,31歲
      ,1991年4月24日下午4時初診
      。患者既往有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病史
      ,入院前1天因進食不當
      ,突感胃脘嘈雜,脘痞不適
      、心悸
      、惡心、嘔吐
      ,始為胃內(nèi)容物
      ,繼則嘔血,共嘔吐7次(為咖啡色液及鮮紅血)共約1000mI
      ,大便下血
      ,色紫黑如柏油樣,此刻患者眩暈欲仆
      ,面色蒼白
      。擬診為上消化道出血急診人院。檢驗
      ,HMOg/L
      ,大便隱血(++十),測Bp7/4kPa
      ,立即給止血芳酸
      、腦垂體后葉素、安絡血
      、升壓藥等治療
      ,并輸血400 ml
      ,于晚11時血壓穩(wěn)定于12/7kPa。翌日
      ,自感胸脘痞悶
      ,干嘔不止,又嘔吐3次約200ml
      ,為咖啡色液體
      ,并排柏油樣稀便2次,證見消瘦神疲
      ,胸悶
      ,面色浮紅,汗出
      ,形寒肢冷
      ,口于口苫,口唇干裂
      ,舌質(zhì)紅絳
      ,苔黃膩而糙,脈細數(shù)
      ,證屬陽明積熱
      ,虛火上炎,絡血外溢
      ,又嘔血后
      ,虛陽外越,氣虛不攝
      ,形成上熱自熱
      ,下寒自寒現(xiàn)象。現(xiàn)嘔血仍未止
      ,急以瀉心湯釜底抽薪,清泄陽明積熱
      ,下降無形之氣
      ,配附子以溫陽固脫。附子
      、大黃
      、黃芩各10g,黃連6g
      。連服3劑
      ,藥后嘔血即止,精神好轉
      ,胸悶消失
      ,大便一次轉黃
      ,食欲增進。藥合病機
      ,擬上方去大黃
      ,加黨參、炒白芍
      、麥冬
      、白蔻各10g,山藥30g
      ,以益氣養(yǎng)陰
      ,溫中健脾。連服12劑
      ,元氣漸振
      ,食欲正常,大便隱血試驗轉陰
      ,Hb升至110g/L
      ,Bpl3/9kPa,諸癥消失
      ,共住院20天
      ,痊愈出院(陜西中醫(yī),1992
      ;9:411)

      也有用于卒中和食厥的記載,如《芳翁醫(yī)淡》云:中風卒倒者

      ,最難治
      ,與附子瀉心湯,間得效
      ,然亦多死
      。龍野一雄對本方治療卒中有詳細論述:附子瀉心湯適合卒中表寒里熱之證。心煩
      、譫語
      、言語不明晰(只發(fā)聲不能構成浯言)。有時亦發(fā)生間歇性搖頭或手動
      。恰如瀉心湯證
      ,而顏面不潮紅,血色普通或貧血
      ,尹足冷
      。脈或為沉,或為普通而不定
      。心下部多較緊張(《中醫(yī)論證處方入門》)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额惥鄯綇V義》云:老人停食,憋悶暈倒
      ,不省人事
      ,心下滿,四肢厥冷
      ,面無血色
      ,額上冷汗,脈伏如絕
      ,其狀仿佛中風者
      ,謂之食郁食厥,宜附子瀉心湯

      另外

      ,《日本漢方醫(yī)學精華》還載附子瀉心湯對于口腔炎、鵝口瘡陰陽虛實的中間型
      ,略有慢性病變現(xiàn)象者
      ,效果較好。編者也曾以本方治療—人
      ,患胃脘隱痛不適多年
      ,其舌淡胖苔薄白,每每以香砂養(yǎng)胃丸加減調(diào)治取效
      。忽一日前來訴舊癥復發(fā)
      ,本欲投以前方,但診其舌脈卻發(fā)現(xiàn)舌象大變
      ,舌邊尖紅
      ,苔黃,口稍千苦
      ,此為典型素體陽虛
      ,夾濕邪化熱,按本方方意組方投之取效
      。本方的煎煮法較為特殊
      ,臨床應注意。

      [點睛]

      1.心氣不足

      ,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
      。(《金匱要略》第十六篇第十七條)

      2.婦人吐涎沫

      ,醫(yī)反下之,心下印痞
      ,當先治其吐涎沫
      ,小青龍湯主之
      。涎沫止乃治痞,瀉I廿湯主之
      。(《金匱要略》第二十二篇第七條)

      大黃二兩

      、黃連、黃苓各一兩
      。上三味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
      ,頓服之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1247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哪些兒童智商高(小孩智商高的表現(xiàn))
      哪些兒童智商高哪些兒童智商高誰都想自己的孩子更聰慧一些
      ,可怎樣才能如愿呢
      春季吃野菜 時尚又抗癌
      春季轉眼之間就要到了
      ,各種野菜長得蓬蓬勃勃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野菜也成為時尚之舉。野菜的吃法很多
      ,可清炒
      ,可煮湯,可做餡
      ,營養(yǎng)豐富
      安全使用甲硝唑
      近年來甲硝唑在臨床的應用愈來愈廣泛,不僅用于滴蟲病和阿米巴病的治療
      ,還進一步用于慢性胃炎
      基因檢測結果可能影響乳腺癌患者對手術方案的選擇
      《中華醫(yī)學信息導報》報道
      ,最近
      ,美國的研究人員提出,新近確診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
      小兒腎炎
      疾病概述小兒腎炎一般指腎小球腎炎
      ,是一種雙側腎臟的彌漫性、非化膿性疾病
      。多發(fā)生于學齡兒童
      更年心是怎么回事?
      更年心是怎么回事?近20年來
      ,更年期綜合征幾乎成了醫(yī)學上一個時髦的診斷。不少45~55歲的中年婦女
      ,因心慌
      、失眠多夢、潮熱
      、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