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用法]
茵陳10~80g、梔子10~15g
、大黃6~10g。先煮茵陳,再下余二味,煮成后分三次服。[方證]
1.身目盡黃
2.口渴
3.舌苔黃膩
[現(xiàn)代應用]
1.急性病毒性肝炎
2.皮膚科的皮膚瘙癢癥
[經(jīng)驗]
例:一陽黃病人.黃疸指數(shù)40單位。人院第二天開始服用本方
例:周丹以本方原方治療黑頭粉刺型痤瘡
例:楊志一用本方加金銀花
本方重用芮陳蒿達六兩之多并且先煮
,其用義在于茵陳蒿體輕量多,先煮以利于藥物有效成分充分煎出。方中大黃不后人,且方后注“小便當利[點睛]
1.陽明病,發(fā)熱汗出者
,此為熱越,不能發(fā)黃也。但頭汗曲,身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里,身必發(fā)黃,茵陳蒿湯主之。(236)2.傷寒七八日
3.谷疸之為病
,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fā)黃,為谷疸,茵陳蒿湯主之。(《金匱要略》第十五篇第十三條)茵陳蒿六兩
、梔子(掰)十四枚、大黃(去皮)二兩。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陳減二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莢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ongyizatan/1247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上一篇:
每日學一方【梔子豉湯】
下一篇:
每日學一方【瀉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