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辨治要略
王業(yè)龍 安徽省岳西縣來榜清潭衛(wèi)生所
辨外感與內(nèi)傷:一般外感咳嗽起病急
,病程短
,初起先有表證或同時出現(xiàn)咳嗽,多是實證
;內(nèi)傷咳嗽
,起病緩
,病程長
,發(fā)病多先有臟腑失調(diào)的癥狀,或肺與其他臟腑病癥同時存在
,多為虛證或虛中夾實之證。

辨聲音:時間頻急,聲音重濁
,多為外感風(fēng)寒或痰濕咳嗽;咳嗽頻聲音清亮
,多為外感風(fēng)熱或痰熱咳嗽
;咳嗽聲音清脆短促,為外感風(fēng)燥或燥熱咳嗽
;晨起咳嗽
,陣陣加劇
,或食生冷后咳嗽加重
,多為痰濕咳嗽
;午后或傍晚咳嗽,聲音清輕短促
,多為陰虛咳嗽;夜間睡臥咳嗽加重
,聲音喘促少氣,多為虛寒咳嗽
。
辨痰:痰色白
,屬風(fēng)寒或濕;痰色黃
,屬熱
;痰質(zhì)清稀,屬寒或濕
;痰質(zhì)黏稠
,屬熱或燥
;痰清稀多沫,屬濕或脾
、腎虛;痰中帶血
,屬燥或熱或陰虛
;咯吐血痰,多為肺熱或陰虛
;痰血相兼
,為痰熱瘀結(jié)成之候
;咳而少痰者多屬燥熱
、陰虛;有熱腥味為痰熱
;味甜淡者為痰濕
;味咸者屬腎虛
。
另外
,咳嗽應(yīng)與肺癆
、肺脹及喘證相鑒別
,咳嗽是肺癆的主要癥狀之一
,肺癆由癆蟲犯肺引起
,咳嗽伴有咯血
、胸痛
、潮熱
、盜汗
、消瘦等證;肺脹多伴有咳
、喘、哮等證病史,在咳嗽的同時
,并有胸中煩悶膨滿
,上氣喘急甚至面目晦暗
,唇舌紫紺,顏面四肢浮腫等
,且病情纏綿
,經(jīng)久難愈;哮證及喘證雖然也兼見咳嗽
,但各以哮
、喘為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
。哮證主要表現(xiàn)為痰氣交阻
,發(fā)時喉中哮鳴有聲
,呼吸氣促困難
,甚則喘息不能平臥
。而喘證是以呼吸困難
,甚至張口抬肩
、鼻翼煽動、不能平臥為特征
。
治療方面
,外感咳嗽,以祛邪為主
,因病在肺,應(yīng)宣肺散邪
,邪去正安
;內(nèi)傷咳嗽正虛邪實者,當(dāng)祛邪止咳
,兼以扶正
;正虛為主者
,則著重扶正祛邪
。
治咳大法不外虛補(bǔ)實瀉
。虛者
,肺氣虛者宜溫補(bǔ)
,佐以溫化寒痰
;肺陰虛者宜滋養(yǎng),佐以清化熱痰
;虛之較甚者,佐以斂肺
,以固護(hù)肺之氣陰
。實者,瀉肺之實邪
,用宣通肅降肺氣之品使肺氣宣暢
,佐以祛痰
,痰除則肺氣不受阻礙
,而氣自能宣通肅降。臨床可根據(jù)辨證求因
、審因論治的原則
,察其因咳而生痰者,重在治肺氣
;因痰而生咳者
,重在祛痰
。肺之實證
,肺氣壅滯者
,宜降逆止咳;痰盛者辨其寒
、熱、燥
、濕之不同
,寒痰宜溫化,熱痰宜清化
,燥痰宜清潤
,濕痰宜燥濕化痰
。
民間偏方:針灸治療咳嗽的制作方法
【概說】
咳嗽為肺系疾患的主要證候。其發(fā)病原因
,有外邪侵襲,肺氣不得宣暢而咳嗽
;也可由肺臟的病變
,或其它臟腑有病
,影響肺臟所致咳嗽
。常見于上呼吸道感染
,急、慢性支氣管炎
,支氣管擴(kuò)張,肺結(jié)核等疾患。
【病因病機(jī)】
(一)外感:肺主氣
,為五臟之華蓋,上連喉嚨
,開竅于鼻
,外合皮毛
,職司呼吸
,一旦遭受外邪侵襲
,肺衛(wèi)受邪,肺氣壅遏不宣
,肺氣失其清肅
,因而引起咳嗽
。
由于四時氣候變化不同
,人體所受外邪各異,因而臨床上分為風(fēng)寒咳嗽和風(fēng)熱咳嗽兩類
。
(二)內(nèi)傷:由于肺臟功能失調(diào)
,或他臟有病,累及肺臟而致的咳嗽為內(nèi)傷咳嗽
。常見的有肺燥陰虛,肺失清肅之咳嗽
;脾陽不振
,聚濕為痰,痰濁上漬于肺
,影響氣機(jī)出入所致之咳嗽
;肝氣郁滯,日久化火
,木火灼金傷肺之咳嗽
;有肺腎陰虛
,肺失宣降
,清肅無權(quán),而導(dǎo)致咳嗽
。
【辨證治療】
(一)外感咳嗽
1
、風(fēng)寒
主證:咳嗽喉癢
,痰液稀白,惡寒發(fā)熱
,無汗,頭痛,鼻塞流涕
,舌苔薄白,脈浮
。
2
、風(fēng)熱
主證:咳痰黃稠
,咳而不爽
,口渴咽痛
,身熱
,或見頭痛
,惡風(fēng)
,有汗等表證,苔薄黃
,脈浮數(shù)。
治法:取手太陰
、陽明經(jīng)穴為主。風(fēng)寒咳嗽針灸并用
;風(fēng)熱證只針不灸
,以宣肺解表。
處方:列缺
、合谷
、肺俞。
隨證配穴:咳嗽伴咽喉腫痛:少商
;發(fā)熱惡寒:大椎
、外關(guān)。
方義:肺主皮毛
,與大腸相表里
,取肺之絡(luò)穴列缺
,大腸之原穴合谷
,以散風(fēng)祛邪
,宣肺解表
;肺俞為肺這背俞穴
,功可通調(diào)肺氣
,加強(qiáng)宣肺解表之效;咽喉腫痛
,少商放血以泄肺熱
;發(fā)熱惡寒用大椎
、外關(guān)以退熱解表
。
(二)內(nèi)傷咳嗽
1
、痰濁阻肺
主證:咳嗽痰多,色白而粘
,胸脘痞悶
,胃納減少,舌苔白膩
,脈滑
。
治法:取背俞和足陽明經(jīng)穴為主。針刺補(bǔ)瀉兼施
,并可加灸
,以健脾化痰
。
處方:肺俞
、脾俞
、中脘
、足三里
、尺澤、豐隆
。
方義:肺俞
、脾俞補(bǔ)益肺脾之氣
,以增強(qiáng)肺這宣降
,脾之運(yùn)化功能
;中脘
、足三里健脾胃以化痰濁
;尺澤瀉肺以止咳
,豐隆化痰以降氣
。諸穴共收健脾化痰止咳之效
。
2
、肺燥陰虛
主證:干咳無痰
,或痰少不易咳出
,鼻燥咽干或咽痛
,或痰中有血絲
,甚則咳血,潮熱
,顴紅
,舌紅苔薄
,脈象細(xì)數(shù)
。
治法:取肺之俞
、募穴為主。針刺平補(bǔ)平瀉法
,以益陰潤燥
,清肅靜肺氣
。
處方:肺俞、中府
、列缺
、照海。
隨證配穴:咯血加孔最
、隔俞
。
方義:肺俞
、中府
,俞募穴相配
,以潤肺調(diào)氣
;列缺為肺經(jīng)絡(luò)穴
,通于任脈,以清肅潤燥止咳
,配照海養(yǎng)陰生津以清利咽喉
;孔最為肺之郄穴
,主治急癥
;隔俞血會
,功專止血
,兩穴相配
,以止咳血。諸穴共奏益陰潤燥
,清肅肺氣
,止咳止血之效。
【其它療法】
1
、耳針
取穴:肺
、氣管
、神門
、脾
方法:取雙側(cè)
,中等 ***
,留針10-20min
,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
;并可用王不留行貼壓耳穴
。
2
、皮膚針
取穴:頸背部督脈
、膀胱經(jīng)
、喉兩側(cè)
。
方法:輕或中度叩刺
,每日一次
,10次為一個療程
。
提醒您:針灸治療咳嗽 此民間偏方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使用前請遵醫(yī)囑。
治療寶寶咳嗽的小訣竅
寶寶都是媽媽們的心頭肉
,只要寶寶稍微有一點咳嗽都能讓媽媽們揪心,寶寶咳嗽怎么辦呢?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治療寶寶咳嗽呢?寶寶咳嗽有痰怎么辦?下面,我將帶媽媽們到文章中看看
,治療寶寶咳嗽的好方法!
冬季,氣溫變化比較大
,不少寶寶有感冒咳嗽的現(xiàn)象
,這可急壞了父母
,那么,寶寶咳嗽怎么辦?
寶寶咳嗽怎么辦
冬季氣候干燥無比
,晝夜溫差又大,處于發(fā)育階段的寶寶身體還很嬌弱
,連成年人都容易被咳嗽侵襲
,寶寶就更不用說了。為了讓寶寶能夠健康舒服的度過冬天
,這些香甜的食療方是必備佳品
。
1.梨粥
取梨2只,洗凈后去皮切成碎片
,加粳米100克煮成粥食用
。可防止口干
、舌燥
、燥咳
。
以上是我推薦的寶寶咳嗽食療方第一款梨粥
,具體的做法我已經(jīng)為大家介紹了
,媽媽們,動起手來吧!
2.蘿卜陳皮湯
白蘿卜250克
,陳皮3克。將蘿卜切碎
,與陳皮一同煎湯飲
,每日一劑
,分兩次服完
。對干咳痰少的寶寶有效
。
3.芝麻核桃粥
取芝麻
、核桃各30克
,炒熟后研碎
,同粳米100克煮成粥。對于皮膚毛發(fā)干燥
、秋燥久咳的寶寶有效。
4.蔗漿粥
取新鮮甘蔗幾段
,削皮去節(jié)
,榨取汁
。大米50克煮粥
,待粥將熟時
,加入蔗汁
,再加入少量蜂蜜,每天服此粥1-2次
,對干咳無痰的寶寶有幫助。
5.銀耳粥
銀耳10克
,粳米100克
,加水煮成粥。適用于肺虛咳嗽
、陰虛地?zé)?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口干津少
、秋季久咳少痰的寶寶?/p>
以上是我推薦的5種治療寶寶咳嗽的食療方法以及制作步驟
,媽媽們
,為了寶寶的健康,還是多學(xué)學(xué)吧!
6.杏仁燉雪梨
取甜杏仁15克
,去皮打碎,雪梨1只洗凈去皮切片
,同放碗內(nèi)
,加冰糖20克,放水適量
,置鍋內(nèi)隔水燉煮30分鐘即可服用
,每天早晚各一次,連服3-5天。潤肺化燥止咳,可作為冬季寶寶常食的保健品
。
寶寶咳嗽有痰怎么辦 對癥偏方效果好
生姜+紅糖+大蒜
孩子患風(fēng)寒感冒時,喝溫?zé)岬纳t糖水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如果孩子同時還伴有咳嗽
,可以在生姜紅糖水里再加2-3瓣的大蒜頭
,一起煮
,要小火煮10分鐘
,把蒜頭的辣味煮掉,這樣孩子才肯喝
。
烤橘子
將橘子直接放在小火上烤
,并不斷的翻動
,烤到橘皮發(fā)黑
,并從橘子里冒出熱氣就烤好了
,放一會,不要太燙了
,剝?nèi)タ竞诘拈僮悠ぃ尯⒆映岳锩鏈責(zé)岬拈僮影?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如果是大橘子
,孩子一次?-3瓣就可以了,如果是小的貢橘
,孩子一次可以吃一只
。最好配合著大蒜水一起吃,一天2-3次
。橘子性溫
,有化痰止咳的作用,尤以橘子果皮的外層紅色部分作用更強(qiáng)
,又叫橘紅
,風(fēng)寒咳嗽并且痰較多時
,是白色的稀粘痰
,吃了烤橘子后
,痰液的量會明顯減少
,鎮(zhèn)咳作用非常明顯
,而且孩子都愿意吃
。
以上是治療風(fēng)寒咳嗽的食療方,爸爸媽媽們在運(yùn)用這些方法治病的同時
,還應(yīng)注意以下寒涼的食物孩子不能吃:綠豆、螃蟹
、蚌肉
、田螺、螺螄
、蝸牛、杮子
、杮餅等,這些寒涼的食物在孩子受涼感冒、咳嗽的時間
,盡量避免吃。
二、風(fēng)熱咳嗽的食療方法
梨+冰糖+川貝
梨洗凈
,靠柄部橫斷切開
,挖去中間核后
,放入2-3粒冰糖
,5-6粒的川貝
,川貝要敲碎成末
,把梨上部拼對好
,也可用牙簽插緊
,放入碗中
,上鍋蒸30分鐘左右即可
,分2次給孩子吃
,此方有潤肺
、止咳
、化痰的作用,是一個非常普及的治療風(fēng)熱咳嗽的食療方
,有的家長孩子一咳嗽就做給孩子吃
,有時挺管用的,有時孩子卻越吃咳嗽越重
,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
,不是什么咳嗽都可以用此方法的,必須是風(fēng)熱咳嗽
,孩子的舌苔是紅的或黃的
,痰是粘稠發(fā)黃的,孩子的內(nèi)熱重
,咳嗽還伴有咽痛,胸痛時
,可用此方
,效果較好。
煮蘿卜水
白蘿卜洗凈
,切4-5薄片
,放入小鍋內(nèi)
,再加大半碗水
,放火上燒開后,再改小火煮5分鐘
,關(guān)火
,等水不燙了
,溫的給孩子喝,對風(fēng)熱咳嗽
、鼻干咽燥
、干咳少痰效果是不錯的`,特別是2歲以內(nèi)的寶寶
,就單煮白蘿卜水給孩子喝
,就能起到順氣
、化痰
、止咳
、消食
、健胃
、清熱
、生津的作用
,可以一日喝2-3次
。
還可以給孩子吃性寒的食物均能起到清熱,祛痰
,止咳的作用
,杮子,一次只能吃一只杮子
,因杮子性大寒
,吃多了孩子會肚子不舒服。枇杷適宜熱咳吐黃膿痰的孩子吃
。荸薺
,給孩子喝荸薺水,能化痰
、清熱
,對熱性咳嗽吐膿痰者效果好。還可以給孩子用冬瓜煨湯
、炒絲瓜
、炒藕片
、炒苦瓜,同樣可起到消內(nèi)熱
、袪火
、止咳的作用。
三、內(nèi)傷咳嗽的食療方法
就是指那些長期的反復(fù)發(fā)作的慢性咳嗽,或是因感冒發(fā)燒引起的
,感冒、發(fā)燒癥狀已消失
、咳嗽就是一直不好
,各種消炎藥、止咳藥都用了
,仍止不住
,雖然咳嗽的程度有所減輕
,但孩子仍會常?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人?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這時家長可以運(yùn)用食療的方法幫助孩子恢復(fù)
。反復(fù)咳嗽的孩子
,使用的消炎藥和止咳藥多
,這類孩子的胃口較差、沒有食欲
。舌苔也幾乎都是白苔,所以家長先要調(diào)理好孩子的脾胃
,配合補(bǔ)腎
、補(bǔ)肺、補(bǔ)血的食物
,提高孩子的身體素質(zhì)。
具體的做法如下
煮山藥粥
取山藥一段
,去皮,節(jié)成小塊,放入食品粉碎機(jī)內(nèi)
,再加半碗水,將山藥加工成稀糊狀
,倒入小鍋內(nèi)
,放火上燒
,一邊燒一邊攪
,以防糊鍋底
,當(dāng)山藥燒開了
,冒泡了,關(guān)火
。最好是在孩子空腹吃,喂給孩子吃
,做好的一碗山藥粥可以分2-3次喂孩子食用
。山藥健胃、補(bǔ)肺氣
、益腎精
,滋養(yǎng)強(qiáng)壯
,適合脾胃氣虛,肺腎不足所致的虛勞咳喘
。但山藥內(nèi)所含的淀粉酶,又稱消化素
,能分解成蛋白質(zhì)及碳水化合物
,所以有滋補(bǔ)之效,這種淀粉酶怕高熱
,在持久的高熱中久煎
,功效可以喪失。因此
,在煎煮時
,不可過久。運(yùn)用此方法加工的山藥粥最適合嬰幼兒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