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未必皆服藥
本期博主:羅大倫 中醫(yī)博士
內服藥與外貼膏藥有“殊途同歸”之處
,外治也是根據(jù)不同的病理變化辨證施治,用藥通過經(jīng)絡而達于體內
。

調理身體是一個綜合的過程
,如果用各種方式來輔助調理,則身體恢復得一定更快
。
那次去江南
,在江蘇江陰有位網(wǎng)友約我一起吃飯,席間有位朋友讓我診脈
。我診完以后
,告訴他要注意血糖,大家一聽都很驚異
,他們說他就是個糖尿病患者
,血糖較高
,大家都以為我是診脈診出來的
,其實不是,我是看舌象看出來的,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的舌象很典型:舌苔薄白
,舌質淡白
,這是水濕之氣困住脾土所致,這樣的舌象很容易認出來
。同時
,他的舌下靜脈粗大,說明他還有瘀血
。
我覺得他未必能夠堅持吃藥
,可大家又要求我開個方子,于是我靈機一動
,用了一個外治方法:泡腳
。因為他有瘀血,我認為這可能是解決他身體問題的一個切入點
,我開了桃仁
、紅花、雞血藤等活血化瘀藥
,告訴他每天用來熬水
,泡腳20分鐘。并告訴他做飯時加一點薏米去濕
。
三星期后
,這位網(wǎng)友來北京。他告訴我
,幾個星期下來
,那位朋友的血糖已經(jīng)正常,這次特別把舌象拍攝出來
,說沒有別的要求
,只要把“舌頭”帶給羅博士再看看。
這樣的外治方式我經(jīng)常使用
,因為我發(fā)現(xiàn)
,有的人脾胃虛弱,可是身體其他部位的病還必須服用某些藥物
,而這些藥物對脾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怎么辦呢?我就經(jīng)常給他們應用一些外治的方法
。有的老人血壓不穩(wěn)
,可是脾胃也不好,吃多了藥受不了
,我就會讓他們用藥物泡腳
,也會起到很好的作用。有的人患風濕,可是很多治療風濕的藥物都藥性猛烈
,有的患者長期服藥
,結果把脾胃給傷了。
以前我在讀書學習中醫(yī)的時候比較尊崇湯藥,但是也經(jīng)常遇到這些不大適合使用湯藥的情況,最后向先賢學習
,使用一些靈活的方法來替代湯藥,效果非常好
。
那么,我的這些思路是向哪些高人學的呢
?其中一位重要的人物
,就是清代外治大師——吳師機。
吳師機(1806~1886年)
,早年中舉
,后棄儒從醫(yī),致力于中醫(yī)外治法的研究
。1853年
,太平天國戰(zhàn)亂,吳師機避遷江蘇泰州鄉(xiāng)下
,自制膏藥為人治病
,他的膏藥療法具有簡、便
、廉
、驗的優(yōu)點,又可避免內服藥的副作用
,特別是他發(fā)現(xiàn)“膏藥多驗于窮苦人家”
,是老百姓能接受的治療方法,于是他大力推行外治法
。除了膏藥之外
,吳師機還用各種外治的方法來治病。外治沒有那么多的副作用
,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
吳師機對醫(yī)學的一大貢獻在于他將自己的外治經(jīng)驗著成《理瀹駢文》,取“醫(yī)者理也
,藥者瀹也”之意
。書中介紹了外治法的歷史,闡述了外治法的理論根據(jù)
,以及膏藥的制法
、用法和治療范圍
、作用。該書最大的特色是打破了以往醫(yī)生偏于藥餌輕于外治的慣例
,大力推崇外治療法,其中突出膏藥療法
。他在古法的基礎上
,總結出敷、熨
、熏
、浸、洗
、擦
、刮痧、火罐
、推拿
、按摩等近20種外治方法。
吳師機認為內服藥與外貼膏藥有“殊途同歸”之處
,外治也是根據(jù)不同的病理變化辨證施治
,用藥通過經(jīng)絡而達于體內。他說:“外治之理
,即內治之理
,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痹谥畏ㄉ虾戆Y貼兩腮,沖脈病貼臍下
,帶脈病貼腰間
,以及上病下貼、下病上貼
、左病右貼
、右病左貼,也有一病一膏單用
,也有兩膏同用等
,方法變化多端。
在中醫(yī)里面
,吳師機是一位前無古人
,后無來者式的人物,他總結了前人的經(jīng)驗
,集為大成
,但是
,在他的身后,再也沒有出現(xiàn)一位能夠如此專注于外治的人物
,我們今天所應用的
,都是把他的某個思路,拿來開發(fā)應用一下
。
調理身體是一個綜合的過程
,如果用各種方式來輔助調理,則身體恢復得一定更快
。
華佗治病文言文助讀
1. 華佗治病文言文啟示 啟示:做任何事要打好基礎
,靠平時積累,才能達到成功
。
原文:
佗行道
,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
,家人車載欲往就醫(yī)
。佗聞其 *** ,駐車前視
。語之曰:“向來道邊有賣餅家蒜齏大?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冢瑥娜∪嬛?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病自當去
。”即如佗言
,立吐蛇③一枚
,縣④車邊,欲造佗
。佗尚未還
,小兒戲門前。逆見
,自相謂曰:“似逢我公
,車邊病是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奔舱咔叭胱?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見佗北壁縣此蛇輩約以十數(shù)。
有一郡守病
,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⑤
,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
,留書罵之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な毓笈钊俗纷綒①?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な刈又瑢偈耿尬鹬?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守瞋⑦恚既甚
,吐黑血數(shù)升而愈。
(選自《三國志》)
譯文
華佗行在路上
,看見一個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東西卻吃不下
,家里人用車載著他去求醫(yī)
。華佗聽到病人的 *** 聲,停下車馬上前診視
。告訴他們說:“剛才我來的路邊上有家賣餅的
,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買三升來吃
,病痛自然會好
。”他們馬上照華佗的話去做
,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蛇(這里指一種寄生蟲)一條
,把蟲懸掛在車邊,想到華佗家去(拜謝)
。華佗還沒有回家
,他的兩個孩子在門口玩耍。迎面看見他們
,小孩相互告訴說:“像是遇見咱們的父親了
,車邊掛著的‘病’就是證明啦?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辈∪松锨斑M屋坐下
,看到華佗屋里北面墻上懸掛這這類寄生蟲的標本大約有十幾條。
又有一名郡守得病
,華佗認為這人極其憤怒差不多就能好了
,于是多次接受他的禮品而不加以醫(yī)治,沒有多久丟棄他而離開
,留下書信辱罵他
。郡守果然大怒
,命人追趕捕殺華佗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な氐膬鹤又狼闆r,囑咐使者不要追趕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な卮笈酶訁柡Γ鲁鰩咨谘腿?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2. 文言文 華佗治病 【原文】
佗行道
,見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
,家人車載欲往就醫(yī)
。佗聞其 *** ,駐車往視
,語之曰:“向來道邊有賣餅家
,蒜齏大酢,從取三升食之
,病自當去
。”即如佗言
,立吐蛇一枚
,縣車邊,欲造佗
。佗尚未還
,小兒戲門前,逆見
,自相謂曰:“似逢我公
,車邊病是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奔舱咔叭胱?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見佗北壁縣此蛇輩約譯文】
(一天,)華佗走在路上
,看見有個人患咽喉堵塞的病
,喜歡吃東西卻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車載著他去求醫(yī)
。華佗聽到病人的 *** 聲
,就停車去診視,告訴他們說:“剛才我來的路邊上有家賣餅的
,有蒜泥和大醋
,你向店主買三升來吃,病痛自然會好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彼麄凂R上照華佗所說的去做
,(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條蛇一樣的蟲,他們把蟲懸掛在車邊
,到華佗家去拜謝
。華佗還沒有回家,有個孩子在門口玩耍
,迎面看見他們
,小孩自言自語地說:“像是遇到了我的父親,車邊掛著的‘病’就是證明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辈∪松锨斑M屋坐下,看到華佗屋里北面墻上懸掛著這類寄生蟲的大約幾十種.
。
華佗(約公元145—208)
,東漢末醫(yī)學家,身高約合現(xiàn)今1.61米
。字元化
,沛國譙(今安徽亳州市譙城區(qū))人
,漢族
。據(jù)人考證,他約生于漢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
,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〇八年)
。這考證很可疑。因為《后漢書?華佗傳》有華佗“年且百歲
,而猶有壯容
,時人以為仙”的記載,也有說他壽至一百五六十歲仍保持著六十多歲的容貌
,而且是鶴發(fā)童顏的記載
。據(jù)此,華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三歲
。華佗生活的時代
,當是東漢末年三國初期。那時
,軍閥混亂
,水旱成災,疫病流行
,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當時一位著名詩人王粲在其《七哀詩》里,寫了這樣兩句:“出門無所見
,白骨蔽平原”
。這就是當時社會景況的真實寫照
。目睹這種情況,華佗非常痛恨作惡多端的封建豪強
,十分同情受壓迫受剝削的勞動人民
。為此,他不愿做官
,寧愿捍著金箍鈴
,到處奔跑,為人民解脫疾苦
。
不求名利
,不慕富貴,使華佗得以集中精力于醫(yī)藥的研究上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逗鬂h書?華佗傳》說他“兼通數(shù)經(jīng),曉養(yǎng)性之術”
,尤其“精于方藥”
。人們稱他為“神醫(yī)”。他曾把自己豐富的醫(yī)療經(jīng)驗整理成一部醫(yī)學著作
,名曰《青囊經(jīng)》
,可惜沒能流傳下來。但不能說
,他的醫(yī)學經(jīng)驗因此就完全湮沒了
。因為他許多有作為的學生,如以針灸出名的樊阿
,著有《吳普本草》的吳普
,著有《本草經(jīng)》的李當之,把他的經(jīng)驗部分地繼承了下來
。自制了麻沸散麻醉病人
。至于現(xiàn)存的華佗《中藏經(jīng)》,那是宋人的作品
,用他的名字出版的
。但其中也可能包括一部分當時尚殘存的華佗著作的內容。 華佗死于曹操之手
。
3. 文言文華佗治病的譯文 華佗走在路上
,看見有個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東西卻不能下咽
,家里人用車載著他去求醫(yī)
。
華佗聽到病人的 *** 聲,就停車去診視,告訴他們說:“剛才我來的路邊上有家賣餅的
,有蒜泥和大醋
,你向店主買三升來吃,病痛自然會好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彼麄凂R上照華佗的話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條蛇一樣的蟲
,他們把蟲懸掛在車邊
,到華佗家去拜謝。
華佗還沒有回家
,他的兩個孩子在門口玩耍
,迎面看見他們,小孩相互告訴說:“象是遇到咱們的父親了
,車邊掛著的‘病’就是證明
。”病人上前進屋坐下
,看到華佗屋里北面墻上懸掛著這類寄生蟲的標本大約有十幾條
。
有一個郡守(官職名)得了病,華佗認為他如果大怒就會好轉
,于是接受了他許多錢財卻不給他醫(yī)治.沒多久就離開了
,并留下書信大罵郡守.郡守果然大怒,令人追趕
、捉住并殺掉華佗.郡守的兒子知道了此事
,囑咐下人不要追逐.郡守瞪著眼睛憤怒的很厲害
,吐出好幾升黑血病就好了.
。
4. 求文言文華佗治病的答案 一、解釋
1
、塞:堵塞
。
2、欲:想要
。
3
、就:到?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熬歪t(yī)”就是到醫(yī)生那里去看病
。
4、駐:停
。
5
、縣:通“懸”,掛。
6
、造:到
。
二、翻譯
1
、似逢我公
,車邊病是也。
像是遇到了我的父親
,車邊掛著的“病”就是證明
。
2、疾者前入坐
,見佗北壁縣此蛇輩約以十數(shù)
。
病人上前進屋坐下,看到華佗屋里北面墻上懸掛著這類寄生蟲大約幾十種.
。
5. 華佗治病文言文閱讀答案,廣陵太守陳登得病,胸中煩 出處:《三國志 · 魏書 · 方技傳》
原文:廣陵太守陳登得病
,胸中煩懣,面赤不食
。佗脈之
,曰:“府君胃中有蟲數(shù)升,欲成內疽
,食腥物所為也
。”即作湯二升
,先服一升
,斯須盡服之。食頃
,吐出三升許蟲
,赤頭皆動,半身是生魚膾也
,所苦便愈
。佗曰:“此病后三期當發(fā),遇良醫(yī)乃可濟救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币榔诠l(fā)動,時佗不在
,如言而死
。
翻譯:廣陵太守陳登得病,心中煩懣
,面色發(fā)紅
,不思飲食
。華佗診脈曰:“您的胃中有好幾升蟲子,已結成腫爛的毒瘡
,是多吃了生魚造成的
。”隨即制成了二升激發(fā)藥
,先服一升
,過一會全都喝盡。等了片刻
,吐出三升多蟲子
,紅頭,軀體會動
,半身是生魚
。陳登的病馬上就好了。華佗說:“這種病三年后還會復發(fā)
,遇上好的大夫才能治好
。”三年后果然復發(fā)
,可惜這時華佗不在
,不治而死。
題目: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意思或用法
。
A.斯須盡服之
。 之:____________
B.遇良醫(yī)乃可濟救。 乃:____________
2.請你根據(jù)對文意的理解
,選出下面說法不正確的一項
。( )
A.華佗看了陳登的面相和為他切脈后,就判定他胃中有蟲數(shù)升
,并告訴他生蟲的原因
。
B.華佗給陳登服藥很有講究,先服一升
,過一會兒再服一升
,效果很好
,說明華佗很懂藥理
。
C.陳登服藥后,吐出三升左右的紅頭蟲子
,蟲子半身就是他平常吃下去的生魚片
。
D.陳登病好后,華佗預言三年后又會復發(fā)
,遇良醫(yī)才可得救
。后來果如華佗所言,說明華佗真是神醫(yī)。
答案:1.代“藥湯”
;才
2.C
謝謝
!
6. 誰知道文言文《華佗治病》的翻譯 “華佗治病”這則小故事有兩個文言文版本,現(xiàn)將兩個版本的原文及譯文分列如下:
《華佗治病》版本一:
【原文】
有一郡守病
,佗以為其人盛怒則差
,乃多受其貨而不加治,無何棄去
,留書罵之
。郡守果大怒
,令人追捉殺佗
。郡守子知之
,囑使勿逐
,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數(shù)升而愈
。(《三國志·魏書·方技傳》)
【注釋】
1
、差(chài):通“瘥”,病愈
。
2
、貨:財物;財貨
。
3
、而:連詞,表轉折
,卻
。
4、無何:表示短時的時間詞
,不多久
;沒過多久。
5
、棄去:扔下他離開
。去,離開
。
6
、追捉:追捕;追趕捕捉
。
7
、使:屬下
;屬吏。指郡守的下屬(屬役)
。
8
、逐:追趕。
9
、嗔恚(chēn huì):憤怒
;惱怒。
【譯文】
有一個郡守病了
,華佗認為那個人如果能夠十分憤怒的話他的病就會痊愈
,于是就接受了郡守很多的財物卻不給他治病,不多久就不辭而別
,(并且)留下一封信大罵郡守
。郡守果然大怒
,派人追捕華佗
。郡守的兒子知道內情
,囑咐使吏不要追趕
。郡守更加惱怒
,接著吐出了幾升黑血
,病很快就好了。
《華佗治病》版本二:
【原文】
佗行道
,見一人病咽塞
,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車載欲往就醫(yī)
。佗聞其 ***
,駐車往視,語之曰:“向來道邊有賣餅家
,蒜齏大酢
,從取三升食之,病自當去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奔慈缳⒀裕⑼律咭幻?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縣車邊
,欲造佗。佗尚未還
,小兒戲門前
,逆見,自相謂曰:“似逢我公
,車邊病是也
。”疾者前入坐
,見佗北壁縣此蛇輩約以十數(shù)
。(《三國志·魏書·方技傳》)
【注釋】
1、行道:在路上走
。
2
、塞:堵住,這里指寄生蟲堵住喉嚨
。
3
、駐車:停車。這里是讓車停下來
,叫人停車
。駐,停止
,這里是使動用法
,使……停止。
4
、向:剛剛
;剛才。
5
、蒜齏:切碎的蔥
,姜,蒜等
。
6
、酢(cù):同“醋”
。
7
、即:立刻,馬上
。
8
、如:按照;根據(jù)
。
9
、去:除掉,去掉
。
10
、蛇:這里指一種外形像蛇的腸道寄生蟲
。
11、縣(xuán)車:掛在車上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h,通“懸”
,掛
。
12、造:往
;到……去
。
13、戲:玩
;游戲
。
14、逆:迎
;迎面
。
15、自相謂曰:自言自語說
。
16
、我公:我父親。
17
、疾者:生病的人
。
18、入坐:即入座
。
19
、以十數(shù):用“十”來計算。這里指幾十條
。
【譯文】
(有一天)
,華佗走在路上,看見有個人患咽喉堵塞的病
,(那人)很喜歡吃東西卻不能下咽
,家里人用車正載著他想要去求醫(yī)。華佗聽到病人的 *** 聲
,就叫人停車
,他走過去診視,對他們說:“剛才我來的路上路邊上有家賣餅的
,有蒜泥和醋
,你向店主買三升來吃,病痛自然會好?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彼麄凂R上照華佗所說的去做了
,(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條蛇一樣的蟲子,他們把蟲子懸掛在車上
,想要到華佗家去拜謝
。華佗還沒有回家
,華佗的兒子在門口玩耍
,迎面看見他們,小孩自言自語地說:“(你們)像是遇到了我父親
,車上掛著的‘病’就是證明
。”病人上前進屋坐下
,看到華佗屋里北面墻上懸掛著這類寄生蟲大約有幾十條
。
7. 華佗治病的古文今譯 原文佗行道,見一人病咽塞(5)
,嗜食而不得下
,家人車載欲(6)往就(7)醫(yī)。
佗聞其 ***
,駐(8)車往視
,語之曰:“向來道(12)邊有賣餅家,蒜齏(15)大?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從取三升食之,病自當去(11)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奔矗?4)如佗言,立吐蛇(2)一枚
,縣車邊
,欲造(10)佗。
佗尚未還(13)
,小兒戲門前
,逆(3)見,自相謂曰(4):“似逢我公
,車邊病是也
。”疾者前入坐
,見佗北壁縣(9)此蛇輩約以十數(shù)
。
注釋(1)酢(cù):同“醋”
。(2)蛇:這里指一種外形像蛇的腸道寄生蟲
。
(3)逆:迎面
。(4)自相謂曰:自言自語說。
(5)塞:堵住
,這里指寄生蟲堵住喉嚨
。(6)欲:將要。
(7)就:靠近
。(8)駐:停住車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