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測疾病的鏡子——放射痛
放射痛即指病人除感覺患病器官有局部疼痛外
,尚可出現(xiàn)遠離該器官的某部體表或深部組織的疼痛
。在臨床上有很多疾病都是以放射痛為首發(fā)癥狀出現(xiàn),常易被人們所誤解而耽誤治療
,故應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本文就出現(xiàn)放射痛的常見疾病做一簡要介紹
。
急性闌尾炎:急性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病
,它的首發(fā)疼痛部位多在上腹或臍周圍。這是因為該癥發(fā)病初期
,由于闌尾機能失調
,可通過內臟神經(jīng)(多系第八、十胸神經(jīng)受刺激)反射而出現(xiàn)上腹或臍周痛
。后位闌尾炎其疼痛常向右腰及右下肢放射
。

急性膽囊炎:急性膽囊炎除表現(xiàn)為上腹部持續(xù)性疼痛外
,同時可出現(xiàn)右肩及右肩胛下區(qū)牽涉痛
,此種疼痛痛多系累及頸神經(jīng)前支和胸神經(jīng)所致。
尿石癥:尿石癥是泌尿系統(tǒng)的常見病
,它包括腎
、輸尿管
、膀胱和尿道結石。腎
、輸尿管發(fā)生疼痛時,多系較小結石在腎盂或輸尿管內移動和刺激,引起平滑肌痙攣所致
。臨床表現(xiàn)為同側腰部或脅腹部出現(xiàn)劇痛
,同時出現(xiàn)下腹部、腹股溝
、大腿內側、外生殖器
、腰骶部和會陰部的放射痛
。膀胱結石嵌頓時,疼痛可放射至會陰及陰莖頭部
。
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間盤突出癥是造成腰腿痛的常見原因。腰椎間盤突出物壓迫神經(jīng)根后
,即可產(chǎn)生神經(jīng)根相應支配區(qū)的放射痛
。因該癥多發(fā)于第四、五腰椎間隙
,故臨床常表現(xiàn)為臀、大腿后側和小腿外側的放射痛
,有時疼痛亦可放射至足跟和足背外側
。
脊椎峽部不連:人體脊椎的椎弓上下兩側各有一個上關節(jié)突和下關節(jié)突,上下關節(jié)突之間有一個狹窄部位
,稱為峽部,一側或兩側峽部出現(xiàn)裂隙
,稱為峽部不連
。峽部斷裂處因受經(jīng)常性活動的刺激,故有纖維組織或纖維軟骨增生
,壓迫神經(jīng)根
,即可產(chǎn)生一側或雙側下肢的放射性疼痛。
頸椎?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侯i椎病是由頸椎間盤退化,致上下椎體骨贅增生
,壓迫神經(jīng)根
、脊髓或影響椎動脈供血所引起的一系列癥狀。該癥多損害頸6神經(jīng)
,并可在受累神經(jīng)分布區(qū)出現(xiàn)頸肩及手指處的放射痛
。
消化道潰瘍病:消化道潰瘍系指胃
、十二指腸潰瘍
,前壁潰瘍的疼痛常因累及胸腦神經(jīng)后支
,而出現(xiàn)兩脅或腰背部的放射性疼痛
。
肋間神經(jīng)痛:肋間神經(jīng)痛是由肋間神經(jīng)炎引起的疼痛,其特點是沿肋間隙產(chǎn)生疼痛
。若支配腹部的神經(jīng)受累時,則可引起同側腹部的劇烈放射痛
。
子宮頸癌:多發(fā)于中老年婦女
,該癥常因腫瘤侵犯腰部神經(jīng)而出現(xiàn)腰骶部及尾根處的放射痛。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患者發(fā)生心絞痛時
,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及左手內側的3個手指
,這是因為心臟的感覺神經(jīng)纖維分布在頸和胸的交感神經(jīng)上所致
。若心臟的感覺神經(jīng)纖維延伸到腰交感神經(jīng)節(jié)上,則會出現(xiàn)下肢放射痛
。
胸膜炎:胸膜炎是呼吸系統(tǒng)的常見病,臨床表現(xiàn)為干咳和劇烈胸痛
。若膈神經(jīng)及臂叢神經(jīng)受累時
,則可出現(xiàn)肩、心前區(qū)及腹部的放射性疼痛
。(歐陽軍)
乳腺疾病有哪些征兆?
乳腺疾病主要發(fā)生于青春期以后的成年婦女
,其病因與卵巢功能、遺傳因素
、婚育哺乳、生活習慣
、性格特點等因素有密切關系
。專家通過追蹤觀察、統(tǒng)計分析
,發(fā)現(xiàn)10種女人為乳腺疾病多發(fā)人群:
(1)13歲即有月經(jīng)初潮或至50歲還未停經(jīng)。
(2)長期精神壓抑或劇烈精神刺激
。
(3)未哺乳
、從未生育、35歲以上妊娠初產(chǎn)或獨身未婚
。(4)經(jīng)常內服
、外用豐乳產(chǎn)品或在乳房內填充外來物做乳房整形。
(5)有癌癥家族史
,特別是其母和姐妹曾患乳腺癌
。
(6)患乳腺增生、乳腺纖維瘤后癌變的可能性要大
。
(7)長期高脂肪低纖維飲食
,經(jīng)常飲酒
。
(8)腰部以上特別肥胖
,腰圍與臀部相近,或絕經(jīng)期前身體十分瘦弱
;(9)青春期乳房異常肥大,過多地撫摸乳房
,乳房密度高
,質地較堅實。
(10)經(jīng)常受到放射線照射
。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
,要注意科學養(yǎng)生
,避免和減少不良生活習慣,以減少乳腺惡變發(fā)生幾率
。
?一、乳腺炎:
? A
、急性乳腺炎:
? 是乳腺的急性化膿性疾病
,一般為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多見于初產(chǎn)婦的哺乳期
。由于哺乳方法不當
、乳汁流出不暢
,乳腺導管堵塞等情況下最易發(fā)生乳汁淤積
,造成細菌繁殖
;或在乳頭破裂、乳頭畸形或乳頭外傷的情況下
,細菌可從乳頭逆行進入乳房而擴散至乳腺,引起感染
。
? B
、慢性乳腺炎:
? 一是急性乳腺炎失治誤治,如抗生素使用不當?shù)?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二是發(fā)病開始即是慢性炎癥過程,多因排乳不暢乳汁淤積形成硬結
。其特點是起病慢
,病程長,不易痊愈
,經(jīng)久難消;乳房內可觸及腫塊
,以腫塊為主要表現(xiàn)
,腫塊質地較硬,邊界不清
,有壓痛感,可以與皮膚粘連
,腫塊不破潰
,不易成膿也不易消散;乳房局部沒有典型的紅腫熱痛現(xiàn)象
,發(fā)熱
、寒顫、乏力等全身癥狀不明顯
。
熟悉自己的乳腺
,就像熟悉自己的面部
;乳腺新出現(xiàn)的變化
,遠比面部新出現(xiàn)的皺紋重要。那么
,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對乳房進行自我檢查和保健呢
?
專家建議,女性從 20 歲開始就應該每 3 年做一次正規(guī)的乳房檢查
,從 40 歲開始則需要每年檢查一次
。檢查手段包括乳房 X 光片
、核磁共振和超聲波檢查。此外
,他建議從 20 歲開始
,每月做一次自我檢查。
自我檢查的方法主要是:首先目測:站在鏡子前
,雙臂下垂
,觀察乳房的形狀
、大小、顏色和質感
。然后雙臂上舉
,做同樣的觀察。若兩側乳房不對稱
,就應引起注意。接下來
,雙手置于胯骨上
,用力使胸肌收縮,同時彎下腰
,如果感覺乳房吃緊
,那就可能有腫瘤
。接下來躺臥進行觸摸檢查:在肩膀下墊一個枕頭或毛巾
,手臂伸直,使乳房組織充分伸展
,用三根手指觸摸整個乳房,連腋窩和鎖骨附近也不能忽略
,如果覺得有硬塊或者厚度有變化
,就應該進行進一步的檢查。
除了自我檢查
,專家還提出
,女性應該適當增加體育鍛煉
,同時少喝酒
,多吃水果、蔬菜
、胡蘿卜素及全麥食品
,攝取足夠的葉酸、維生素 D 和鈣
,少吃脂肪
,以降低患乳腺癌的風險。
?二
、乳腺增生:
? 多發(fā)生于中年婦女,常在乳房內有多個大小不等而較硬的不規(guī)則結節(jié)
,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
。患者常感乳房疼痛
,月經(jīng)前癥狀加重,是乳腺間質的良性增生
,臨床上以乳腺腫塊
,疼痛及月經(jīng)不調為特點。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與內分泌紊亂
,卵巢功能失調有關
。
?三
、乳腺纖維瘤:?
為乳房內最常見的腫瘤
,多見于青年女性,與體內雌激素過高有關
,可發(fā)生在一側或兩側乳房內
,一般為單發(fā)性
。腫塊為卵圓形或圓形
,表面光滑,質地中等硬度
,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
,與皮膚無粘連
,腫塊易被推動
。目前治療多為手術治療,但多不能被青年女性所接受
,主要是手術雖切除了局部的腫瘤,體內的內分泌失調卻并未得以糾正,故易復發(fā)
,其次是給乳房上留下斑痕
。
?四、乳癌:
? 是發(fā)生在乳房內最多的惡性腫瘤
,早期為無痛性單發(fā)的小腫塊,質硬
,表面不光滑
,組織界限不清,不易被推動
。早期無自覺癥狀
,多數(shù)被患者無意中發(fā)現(xiàn)
。乳癌腫塊增大時
,則與皮膚粘連
,局部皮膚可凹陷
,呈橘皮樣
。癌腫侵犯乳管時
,可使乳頭回縮。
? 發(fā)現(xiàn)自己患了乳腺病時
,要及時治療
。日前
,乳腺病專家一致認定
,傳統(tǒng)中醫(yī)藥是治療乳腺病的理想選擇。
預防乳腺疾病的十大訣竅
1
、不生氣
。乳腺增生疾病的發(fā)生離不開一個“氣”字
,過度緊張
、壓力過大、憂慮悲傷
、生氣等都是導致疾病的病因
,預防乳腺疾病請君讀讀“生氣歌”:
他人氣我我不氣
,我本無氣他來氣
;
我若生氣中他計,氣下病來無人替;
請來醫(yī)生將病治
,凡說氣病治非易;
氣之危害大可懼
,誠恐因氣命喪去
,
我今嘗過氣中味,不氣不氣真不氣
。
2
、科學飲食
。多運動
,防止肥胖
,少吃油炸食品、動物脂肪
、甜食及過多進補食品
。多吃蔬菜、水果
、粗糧(黑黃豆最好)
、核桃、黑芝麻
、黑木耳
、蘑菇、魚
、瘦肉、乳制品
。
3
、睡覺的姿勢以仰臥為好,以免擠壓乳房
。
4、每日清晨或夜晚做深呼吸20次
,可使胸部得到鍛煉
。
5、配帶質地柔軟
、大小合適的乳罩,使乳房得到很好的固定和支撐。
6
、晚上應去掉乳罩睡覺
。美國夏威夷文明病研究所通過調查5000多名女性發(fā)現(xiàn),每天戴乳罩超過12小時的女性
,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比短時間戴或根本不戴乳罩的人高出20倍以上
。
7、生活要有規(guī)律
,勞逸結合
,保持性生活和諧。
8
、避免雌激素的攝入
。如避孕藥及含有雌激素的化妝品
,不吃用雌激素喂養(yǎng)的雞
、牛肉。
9
、避免人流
,產(chǎn)婦多喂奶
,提倡母乳喂養(yǎng)
,維護乳房的正常生理功能
。
10
、每3個月定期檢查乳房,做到早檢查
、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避免乳腺癌的發(fā)
75到85的女性都有輕微的乳房增生
!
乳腺增生也可以去預防它,自己可以拿手從底下托著它正反柔
,這活很累,我教你一個好辦法
,讓你老公干
,他肯定樂意。你看這樣可以預防乳腺增生又可以增進夫妻感情
。其實人身體最大一個特點就是它是一個管道的形式
,你堵了那塊都不行,再有一個就是提醒大家坐辦公室的女性中午休息的時候千萬不要趴在桌子上
,它會擠壓這個部位
,老壓著它,中醫(yī)說這個地方就會氣血不通
,長期不通,就會形成淤積
,最后癌變
。生活中,我們女性要懂得這些知識
,你才可以幫到自己
。我們女性都很愛美,都舍得花錢
,但是都花得不對地方
,其實女性的這些個癥狀,都跟你的氣色有直接的關系
,氣虛的女性臉色慘白
,脾虛的女性臉色黃
,血虛的女性臉色發(fā)青發(fā)黑
。肝腎虧虛的臉上一定有斑,因為身體毒素排不出來
,你的例假不正常
,結果從皮膚排
。卵巢摘除的臉上一定會有蝴蝶斑
,因為它跟你的卵巢有直接的關系,你怎么美白都沒用
,只有把身體調過來
,身體調好了
,你自然就美白
。很多女性不知道怎么美,其實唯一的方法就是把你的例假調正常了
,只有這樣你才能真正的保護好你自己
,真正的去美
。身體內不美
,你外面永遠也美不了
。
我想了解一下女士的乳腺疾病的防治的具體情況
乳腺疾病是女性常見的一類疾病,尤其是乳腺癌嚴重威脅婦女的生命
。
一般乳腺病都會有乳房包塊的癥狀,但是
,并不是所有摸起來像包塊的感覺都意味著患的了乳腺疾病
。有的女性尤其是年輕未婚女子,乳腺的腺體和結締組織有厚薄不均的現(xiàn)象
,摸起來有疙疙瘩瘩或有顆粒狀的感覺
,這可能是正常的
,用不著憂心忡忡
。如果是新長出的包塊就需特別注意,因為青春發(fā)育期后出現(xiàn)乳房腫塊
,很可能是乳腺疾病所致
。因此,學會乳房的自我檢查
,早發(fā)現(xiàn)病情
,及早治療是十分重要的。
(1)乳房的自我檢查
。每次月經(jīng)后7一10天是作乳房自我檢查的最佳時期
,因為此時乳腺結節(jié)和觸痛最不明顯,有利于明確診斷
。女性在30一35歲以后應1一3個月作自我檢查一次
,每半年由醫(yī)生檢查一次。
(2)乳腺增生癥
。此病可稱為乳腺病
,在成年女性中極為常見。目前它的病因不明,可能與雌激素水平有關
。乳房疼痛和乳房包塊是其常見癥狀
。乳房疼痛常與月經(jīng)周期有關。常表現(xiàn)為經(jīng)前乳痛加重
,經(jīng)期過后疼痛減輕
,也有疼痛不規(guī)律者
。乳房包塊常為多個
,一般較小
,形狀不定,邊界有時并不清楚
。此癥狀可長時期穩(wěn)定在一定階段。女性朋友若發(fā)現(xiàn)有這些癥狀時
,應先到醫(yī)院檢查
、診斷,以排除乳腺癌
。確診為乳腺病的
,盡管此病的惡變率較低
,也應長期堅持到醫(yī)院隨訪
。本病西醫(yī)無特殊治療,中醫(yī)中藥主要是疏肝理氣
、軟堅化結
,常用中成藥逍遙散、玄胡止痛湯
。
(3)乳腺纖維瘤。此病發(fā)生頻率最高的年齡階段為20-50歲
,是乳房良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種
。發(fā)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小葉內的纖維細胞對雌激素的敏感性異常增高,從而使纖維細胞過度增生而成腫瘤
。因此纖維腺瘤多見子女青年。本病與雌激素有關
。身為女性
,雖塞藥和避孕藥還是可以辦到的孕激素可起一定的保護作用,但也不可濫吃
。乳房出現(xiàn)無痛性腫塊
。
單個或多個
,腫塊邊界清
,可活動,表面光滑
,與周圍無粘連
,病程級:慢,可幾年甚至更長時間保持原狀
,這是乳腺纖維瘤的主要癥狀
。盡管乳房纖維腺瘤的惡變率只有0.2%,但仍應警惕
。服用中藥
、西藥對纖維瘤幾乎均無效,手術切除才是唯一的有效治療方法
,術后常規(guī)送病理活檢。
乳房的自我檢查
每次月經(jīng)后7一10天是作乳房自我檢查的最佳時期
,因為此時乳腺結節(jié)和觸痛最不明顯
,有利于明確診斷。女性在30一35歲以后應1一3個月作自我檢查一次
,每半年由醫(yī)生檢查一次。
自我觀察
可站在鏡子前面觀察雙側乳房是否等大
。日常情況下
,往往左側大于右側,右側下垂大于左側
。但其外形和位置基本對稱
,如不對稱
,或有局限性隆起
、凹陷等改變應考慮有病變的可能性。雙側乳頭是否在同一水平
,有無高低不一致
,乳頭有無凹陷、破裂
、溢液,乳暈皮膚有元發(fā)紅
,有元橘子皮樣改變
。
自我觸診
觸診的內容包括乳房有元腫塊,腫塊的大小
、數(shù)目
。硬度
、活動度、邊界是否清楚
,有元觸痛
,同側腋窩有無小腫塊等
。觸診時,可平臥在床上
,一側手指并攏,平放于乳房上
,依次輕柔的觸摸
,沿著順時針方向也可沿著反時針方向進,先由內側到外側
,最后于腋窩處觸摸乳腺尾部
,完后再檢查另一側。觸診時注意切勿重按
,更不能用手抓捏乳房
,否則會把正常乳腺尤其是乳腺尾部疑診為腫塊。
乳腺疾病的家庭防治
治乳腺疾病家用簡妙方:
(1)取金瓜萎
、絲瓜絡各一個
,水煎,一次服完
,并用毛巾浸熱水或藥渣熱敷。
(2)取蔥白250克搗爛取汁
,用好酒分2次沖服
。外用麥芽30克,煎湯頻頻溫洗
。
(3)取王不留行30克(炒)
,水煎服
。
患乳腺疾病后應注意:
(1)經(jīng)常檢查自己的乳房
,最好在月經(jīng)過后的一段時間內進行經(jīng)前或經(jīng)期乳房出現(xiàn)的腫脹或疼痛,可能會干擾你的判斷
。
(2)出現(xiàn)乳房包塊時
,應盡早到醫(yī)院就診
,以查清包塊的性質
。
(3)患乳腺良性疾病的婦女,不必過分擔心
,一般不會危及你的健康
。如果乳房包塊發(fā)生了變化,應引起警惕
,需及時看醫(yī)生
。
(4)如果乳房包塊是近期不知不覺長出的,且沒有絲毫疼痛的感覺
。這需要你特別小心
,及早檢查和治療尤為重要。
(5)胸罩不宜過緊
,以免擠壓乳房
。最好選用具有一定支托作用的優(yōu)質胸罩。
乳腺疾病
一
、乳腺結構不良
乳腺結構不良(mammary dysplasia) 又稱乳腺纖維囊性?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ibrocystic disease of breast)或乳腺病(mastopathy)等
,是婦女最常見的乳腺疾病
,可發(fā)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齡,35~40歲為其發(fā)病年齡高峰
。其病因一般認為是由于卵巢內分泌失調使性激素不平衡
,主要是黃體酮減少而雌激素分泌過多,刺激乳腺組織過多增生所致
。依其增生變化的形式
,可分以下3種類型:
(一)乳腺組織增生
為本病早期病變,多見于30~40歲婦女
,主要以乳房周期性疼痛為特征
,伴有與月經(jīng)周期有關的乳腺腫脹,單側或雙側乳腺可觸及彌散的顆粒狀腫塊
。
病變
肉眼上一般無明顯變化
,乳腺組織切面有時可見散在小顆粒,偶見小囊
。鏡檢可見乳腺小葉大小不一
,形狀不規(guī)則,末梢導管呈芽狀增生
,腺泡增多
。管腔呈輕度擴張或有小囊腔形成,上皮細胞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蛟錾鸀閮蓪右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有的可出現(xiàn)分泌現(xiàn)象。小葉間質纖維組織增生
。這些病變通常在1~3年內可自行消失
,部分病例可復發(fā)或發(fā)展為腺病。
(二)乳腺腺病
乳腺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enosis)以小葉腺泡
、末梢導管和結締組織增生為特征
,小葉結構基本保存
。依其不同發(fā)展階段的不同組織學變化,大致可分為3型:①小葉增生型
,主要表現(xiàn)為小葉的數(shù)目及小葉內腺泡數(shù)目略增多,因而小葉增大
。上皮細胞沒有明顯改變或可呈雙層
、多層,小葉內導管可稍擴張
。小葉內及其周圍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細胞浸潤
。小葉間結締組織不增多或輕度增多
。②纖維腺病型
,一般由小葉增生型發(fā)展而來。主要特點是小葉內除末梢導管和腺泡增生外
,間質結締組織也有較明顯增生(圖13-24)
。早期由于腺泡繼續(xù)增生而使小葉增大;后期由于小葉內結締組織明顯增多
,致使腺泡分散、變形
,甚至萎縮
。有的區(qū)域增生的肌上皮細胞沒有基底膜,而是直接與膠原纖維接觸
,這可能說明肌上皮細胞有產(chǎn)生膠原纖維的可能
,這時稱之為硬化性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clerosing adenosis)
。硬化性腺病有時與乳腺硬癌不易鑒別,但前者可見小葉輪廓
、細胞無異型性
、核分裂像罕見,是與乳腺癌的主要鑒別點
。③小葉纖維化型,是腺病的晚期表現(xiàn),一般為纖維腺病繼續(xù)發(fā)展的結果
。主要特點為小葉內間質纖維化和腺泡萎縮
。小葉的輪廓有時存在,但也可消失
,僅殘存一些萎縮的導管
。有時也可看到末梢導管擴張
。
圖13-24 纖維腺病
末梢導管
、腺泡和間質均呈明顯增生,部分腺泡及導管擴張
,間質內有一些淋巴細胞浸潤
(三)囊腫病
乳腺囊腫?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ystic disease)以小葉末梢導管和腺泡高度擴張成囊為特征
。囊腔大小不等
,多少不一,往往在肉眼上即可見到多人散在分布的小囊腔
,直徑在500~700μm以上者
,稱為囊腫病。鏡檢
,囊內襯立方或柱狀上皮及肌上皮細胞,在早期尚可見兩層細胞結構
,以后
,部分或全部呈萎縮狀態(tài);有時在上皮萎縮消失處可見潰瘍或肉芽組織形成
;有的囊腫上皮則可增生
,上皮細胞呈柱狀,體積增大
,有時增生的上皮構成篩狀;或呈多發(fā)性乳頭狀瘤樣增生
,當若干擴張的導管和囊腫內均有乳頭狀增生時
,則稱為乳頭狀瘤病。此外
,往往可見上皮呈大汗腺化生
,細胞體積大
、胞漿豐富
、嗜酸性
,PAS反應陽性。這種大汗腺化生往往是良性的標志
,不要誤診為癌
。
現(xiàn)在一般認為腺病與癌的關系不大
,囊腫病伴有增生性病變時
,癌變的機會較多,屬于癌前病變
。
二
、乳腺癌
乳腺癌很常見,我國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僅次于子宮頸癌而居女性癌瘤的第二位,近年來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常發(fā)生于50歲左右的婦女
,20歲以前很少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颊吲杂H屬中乳腺癌的發(fā)病率高于常人2~3倍
。其發(fā)生原因尚未完全闡明,一般認為可能與雌激素長期作用有關
。本癌半數(shù)以上發(fā)生于乳腺外上象限,其次為乳腺中央?yún)^(qū)和區(qū)上象限
。
類型
乳腺癌形態(tài)結構十分復雜
,類型很多。一般根據(jù)組織發(fā)生和形態(tài)結構而將其分為導管癌
、小葉癌和特異性癌三大類型:①導管癌,較多見
,來源于乳腺導管系統(tǒng)
,特別是末梢導管
,包括非浸潤性導管內癌及浸潤性導管癌;②小葉癌
,較少見
,又稱腺泡內癌,來源尚未完全確定
,有人認為系起源于肌上皮細胞
,也有人認為發(fā)生于小葉內導管,包括非浸潤性的小葉原位癌及浸潤性小葉癌
;③特殊型癌
,少見,為具有特殊形態(tài)結構的一類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