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 益壽保健
楊璞 朱群 江蘇省南京市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fā)
,散作乾坤萬里春?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边@是元朝著名詩人王冕寫的一首詩《白梅》
。春暖花開,時下也正值賞梅時節(jié)
,但是您知道嗎,梅花不但可以用來觀賞
,還能做成營養(yǎng)可口
、頗具保健功效的茶飲
、佳肴。

一弄泡杯茶
疏肝理氣助消化
在名著《紅樓夢》中
,賈母最愛喝的養(yǎng)生茶就是“老君眉”了。此茶是湖南洞庭湖中君山所產(chǎn)的一種銀針茶
,不僅茶質(zhì)優(yōu)良,更重要的是賈母喝此茶時取用梅花雪水浸泡
,使得茶色鮮亮
,味道甘醇,既養(yǎng)心又養(yǎng)生
。
但是“老君眉”畢竟是名貴茶茗,一般人很難日日飲此茶養(yǎng)生
。怎么辦呢
?南京市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藥劑科主任陳磊垚向你介紹一款“梅花茶”
,也頗具養(yǎng)生與保健功效
,且物美價廉
,制作簡便
。
取綠萼梅10克,綠茶4克
,然后以沸水沖泡
,代茶頻飲。中醫(yī)認為
,綠萼梅花氣清香,味酸澀
,性平
,具有疏肝和胃
、化痰解毒的功效
,主治梅核氣
、肝胃氣痛
、食欲不振、頭暈
、瘰疬瘡毒以及精神抑郁等。梅花與綠茶搭配具有理氣疏肝
、和胃止痛的功效
,常常用于肝胃不和證
,證見兩脅
、胃脘脹痛
、郁悶不舒
、食納減少等。
因此
,多愁善感的女性朋友不妨適量飲用梅花茶。對于常坐在辦公桌前
、缺乏運動、不思飲食的白領(lǐng)們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陳磊垚提醒大家
,陰虛重癥者(舌紅無苔
、少津
、口干喜冷飲等)不宜長期飲用梅花茶
,因為該茶是理氣之飲
,品飲時間過長會傷陰耗氣
。
二弄煮鍋粥
健脾和胃除煩憂
中藥古籍《百花鏡》中記載梅花能“開胃散邪,煮粥食
,助清陽之氣上升,蒸露點茶
,生津止渴
、解暑滌煩”
。就是說
,梅花煮粥
,能夠幫助人體內(nèi)的清陽之氣上升
。春天萬物復蘇,呈現(xiàn)一片“上升”的勃勃生機
。而有些人卻恰恰相反,總感覺犯困
,沒力氣
,到醫(yī)院檢查也沒查出什么病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營養(yǎng)與食療專家郭海英教授提醒說,這有可能和你“扶陽”不足有關(guān)
。還有些人因節(jié)日應酬,飲食不節(jié)而導致脾胃失和
,食欲不佳
。上述兩種癥狀均可通過食用梅花粥來緩解
。
郭海英說
,肝主疏泄
,喜條達
,肝郁不舒則為病。梅花與粳米共煮為粥
,氣香味甜
,可疏肝解郁、健脾開胃
,對治療肝胃氣痛、梅核氣
、胸悶不舒
、飲食減少等有較好的療效
。
取綠梅花5克
,粳米80克。先將粳米煮成粥
,再加入綠梅花,煮沸兩三分鐘即可
,每餐吃一碗,可連吃三五天
。綠梅花性平
,能舒肝理氣
,激發(fā)食欲
。食欲減退者食用效果頗佳,健康者食用則精力倍增
。
三弄燉雞湯
神清氣爽喜洋洋
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很多職場人士感覺忙碌一天過后
,渾身困乏
,腦子里面像被灌了漿糊似的一團糟
。對此
,南京自然醫(yī)學會養(yǎng)生康復專業(yè)委員會秘書長王城生副主任醫(yī)師建議上述人群不妨試試食療
。比如吃點梅花雞塊湯就是不錯的選擇
。
王城生說,中醫(yī)認為“肺朝百脈”
,如果一個人的肺氣不順暢,肯定會昏昏沉沉
。而梅花則善利肺氣
。明朝李中立所著《本草原始》記載,梅花可“清頭目
,利肺氣
,去痰壅滯上熱”?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F(xiàn)代醫(yī)藥研究也證實,梅花花蕾含揮發(fā)油
,主要為苯甲醛
、異丁香油酚
、苯甲酸
,可促進胃腸蠕動、增加食欲
、助消化,具有一定的健胃作用
;同時對多種病菌有抑制作用,為藥食佳品
。
梅花與雞塊一起燉湯更有補益身體的功效
。取雞塊500克
,鮮湯一大碗
,豌豆50克,梅花瓣
、蘑菇適量
,味精
、鹽
、胡椒粉等調(diào)料適量
。熟雞塊去骨,切成小塊
,將鮮湯倒入鍋中煮
。湯內(nèi)放進雞塊、蘑菇
、豌豆,燒開后
,放鹽調(diào)好口味
,再撒入梅花瓣
,微微沸騰后
,即可食用。
王城生提醒大家
,因為梅花花質(zhì)輕氣芳香,易揮發(fā)
,所以,當梅花入粥或者燉湯時
,都不宜時間過長
,以免影響功效。另外
,綠萼梅、綠梅花都應到正規(guī)藥房購買
。
宋代詩人李清照《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全詞翻譯賞析
孤雁兒
李清照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斷續(xù)玉爐寒
,伴我情懷如水
。笛聲三弄
,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
,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
,人間天上
,沒個人堪寄
。
注釋
①孤雁兒:《孤雁兒》原名《御街行》
。《古今詞話》無名氏《御街行》詞有“聽孤雁聲嘹唳”句
,故更名《孤雁兒》。
②藤床:藤條編織的床
。紙帳:繭紙做的帳子。
③佳思:好心情
。
④沉香:薰香的一種
。玉爐:玉制的香爐或是香爐的代稱。
⑤三弄:即“梅花三弄”
,古代笛由名,或稱“梅花引”
。
⑥梅心驚破:指梅花聞笛而心傷。
⑦春情意:喻指當年夫妻情深
。
⑧蕭蕭地:淅淅瀝瀝
。地
,語助詞
。
⑨吹簫人去:《列仙傳》:“蕭史者,秦穆公時人也
,善吹簫,能致孔雀
、白鶴于庭
。穆公有女字弄玉
,好之
。公遂以女妻焉。”此言其夫趙明誠之去世
。
⑩腸斷:這里形容因喪夫而悲傷之極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妒勒f新語·黜免》:“桓公入蜀
,至三峽中
,部伍中有得猿子者
,其母緣岸哀號
,行百馀里,不去
,遂跳上船,至便即絕
。破視其腹中
,腸皆寸寸斷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⑾一枝折得三句:化用陸凱《贈范曄》詩意。折梅相送
,丈夫故去,所以說沒人堪寄
。
翻譯: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紙帳這樣清雅的環(huán)境中醒來
,卻有一種說不盡的傷感與思念
。此時室內(nèi)唯有時斷時續(xù)的香煙以及香煙滅了的玉爐相伴
,我的情緒如水一樣凄涼孤寂?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睹坊ㄈ返牡亚甸_了枝頭的梅花,春天雖然來臨了
,卻引起了我無限的幽恨。
門外細雨瀟瀟下個不停
,門內(nèi)伊人枯坐
,淚下千行。明誠既逝
,人去樓空,縱有梅花好景,又有誰與自己倚闌同賞呢
?今天折下梅花,找遍人間天上
,四處茫茫
,沒有一人可供寄贈。
句解
藤床紙帳朝眠起
,說不盡無佳思
“藤床”,一種用藤條繃在木框上制成的床
,輕便舒適?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凹垘ぁ?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用藤皮繭紙制成的帳子,稀布為頂
,取其透氣。主人公躺在藤床紙帳里
,早上睡醒起來
,情緒即不大好
,心中說不盡的郁悶憂愁
。床
、帳
、香爐,是一般閨情詞的常見意象
,詞人也從這些物事寫起,并直入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說:“大抵起句便見所詠之意
,不可泛入閑事
,方入主意
。”此詞正是這樣
,一開篇即奠定了憂愁的基調(diào)
。
沉香斷續(xù)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屋內(nèi)是這樣的沉寂
,時間也好像靜止了一樣
,主人公倍感孤寂
,四顧室內(nèi),只見玉爐中的沉香早已熄滅
,無心再續(xù)。不光是那殘灰
、寒爐
,就連空氣似乎都是冷冰冰的
,惟有它們
,陪伴著主人公如水一樣冰涼的情懷
。
笛聲三弄
,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弄”
,小曲。這里指漢樂府橫吹曲詞中的《梅花落》
。此樂曲的主調(diào)反復出現(xiàn)三次
,故稱“梅花三弄”
。“梅心”
,指梅花的蓓蕾
。此時情懷正自凄涼,突然間傳來悠揚凄怨的笛聲
。這《梅花落》的曲子
,斷斷續(xù)續(xù),如怨如訴
,聽來惹人無限傷心
。于是情不自禁地走到室外,突然間驚訝地發(fā)現(xiàn)
,一個人在屋子里悶了這么久
,原來室外竟有如許春色,那枝頭的梅花早在不知不覺間開放了
。
“梅心”句
,是擬人法。詞人靈心善感
,賦無情之物以知春的靈性,在她的筆下
,笛聲催開梅花
,梅花也因為聽到了笛聲而醒悟到春天已經(jīng)到來
,驚訝地綻放了自己的花朵
。詞人著一“驚”字,就將梅花開放的形狀和神情都活現(xiàn)出來了
。
笛聲悠揚,梅花競放
,給人間帶來了多么濃郁的春天氣息?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這與室內(nèi)沉香斷續(xù)
,玉爐生寒的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芍魅斯男那槭欠窬痛俗兊煤瓦@盎然的春意一樣富有生機了呢?
小風疏雨蕭蕭地
,又催下千行淚
雖然春意盎然
,然而天氣有變
,送來了微風細雨
。稀疏的春雨瀟瀟地下著
,漸漸地打濕了一切
,梅花因而更加滋潤美麗,但主人公憂郁的心情并沒有因之改變
,反而被催下了千行清淚?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坝帧弊质墙永m(xù)“無佳思”說的
。原本意緒寥落
,了無佳思
,情懷如水
,如今又是小風疏雨,更加令人感傷
。這種內(nèi)心的悲苦之情,就這樣一步一步加深
。
吹簫人去玉樓空
,腸斷與誰同倚
主人公如水情懷
,究竟為何,至此方才道明
。“吹簫人”
,喻知音者
。這一典故出自《列仙傳》
。秦穆公時
,有個人名叫蕭史,善吹簫
,簫聲能將孔雀、白鶴吸引到院子里來
。穆公有個女兒
,叫弄玉
,喜歡蕭史
,穆公就把弄玉嫁給了他。蕭史天天教弄玉吹簫
,模仿鳳的叫聲
。幾年后
,弄玉果然能吹出鳳的鳴聲
,因此引來許多鳳凰。穆公于是建了一座鳳凰臺
,蕭史夫婦就住在這臺上
。又過了幾年,有一天
,蕭史弄玉隨著鳳凰飛升而去,雙雙成仙
。清照在這里以蕭史喻指趙明誠
。“吹蕭人去”
,即是說趙明誠已去世。
當年二人伉儷情深
,詩文唱和
,互為知音
,如今丈夫已經(jīng)離世
,有誰能和她一同憑欄觀賞盛開的梅花呢?沉思前事
,不禁淚下如雨,肝腸寸斷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坝駱恰?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是對小樓的美稱
。蕭史弄玉雙雙仙去的美麗傳說,既暗示了她曾有過的夫唱婦隨的幸福生活
,又以“人去樓空”,傾訴了昔日歡樂已成夢幻的刻骨哀思
。
一枝折得
,人間天上
,沒個人堪寄
院內(nèi)梅花開得正好
,此時順手摘來一枝,可是轉(zhuǎn)念一想
,又寄與何人?人間已經(jīng)無法找到可寄之人
,天上更是渺茫難尋
。南朝陸凱《贈范曄》詩云:“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
,聊贈一枝春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痹~人也想折梅寄遠,但卻已無人可寄
!結(jié)句情思無限,正面落筆于梅花
,深切地表達了對亡夫趙明誠的深厚感情和極其沉痛的悼念
。劉熙載在《詞概》中說:“收句非繞回即宕開,其妙在言雖止而意無盡
。”
賞析:
孤雁兒
,詞牌名,這首詞明為詠梅
,暗為悼亡,寄托了詞人對于朝廷南遷后不久不幸病故的愛侶趙明誠的深摯感情和凄楚哀思
。全詞以景襯情
,將環(huán)境描寫與心理刻畫融為一體
,營造出一種孤寂凄婉的意境
,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藝術(shù)效果。詞調(diào)原名《御街行》
,后變格為《孤雁亡》,專寫離別悼亡等悲傷之情
。詞人取后者
,蓋以自況
。
這首詞明為詠梅
,暗為悼亡,寄托了詞人對于朝廷南遷后不久不幸病故的愛侶趙明誠的深摯感情和凄楚哀思
。全詞以景襯情
,將環(huán)境描寫與心理刻畫融為一體,營造出一種孤寂凄婉的意境
,取得了感人至深的藝術(shù)效果。詞調(diào)原名《御街行》
,后變格為《孤雁亡》
,專寫離別悼亡等悲傷之情。詞人取后者
,蓋以自況。
“藤床紙帳朝眠起
,說不盡
,無佳思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遍_門見山,傾訴寡居之苦
。藤床,乃今之藤躺椅
。據(jù)明高濂《遵生八箋》記載
,藤制
,上有倚圈靠背
,后有活動撐腳,便于調(diào)節(jié)高低
。紙帳,亦名梅花紙帳
。據(jù)宋林洪《山家清供》云
,其上作大方形帳頂
,四周用細白布制成帳罩
,中置布單、楮衾
、菊枕、蒲褥
。在宋人詞作中
,這種陳設(shè)大都表現(xiàn)凄涼慵怠情景
。朱敦儒《念奴嬌》云:“照我藤床涼似水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币饩诚嗨疲瑢懸婚綑M陳
,日高方起,心情孤寂無聊“沉香斷續(xù)玉爐寒”
,使人想起詞“銷金獸 ”
。然而著一“寒”字
,更突出了環(huán)境的凄冷與心境之痛苦
。
此時室內(nèi)唯有時斷時續(xù)的香煙以及香煙滅了的.玉爐相伴?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鞍槲仪閼讶缢币痪洌驯嘀樽兂删唧w可感的形象
。
“笛聲三弄
,梅心驚破,多少游春意
。”以漢代橫吹曲中的《梅花落》照應詠梅的命題
,讓人聯(lián)想到園中的梅花,好象一聲笛曲
,催綻萬樹梅花,帶來春天的消息
。然“梅心驚破”一語更奇
,不僅說明詞人在語言的運用上有所發(fā)展,而且顯示出她在感情上曾被激起一剎那的波瀾
,然而意思很含蓄。聞笛懷人
,因梅思春
,在她詞中是不止一次用過
。這是一歇拍
,詞從這一句開始自然地過渡到下片
,上片主要寫自己的凄冷孤苦
,下片則著重寫對愛侶趙明成的思念
。
下闋正面抒寫悼亡之情,詞境由晴而雨
,跌宕之中意脈相續(xù)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靶★L ”句
,將外境與內(nèi)境融為一體。
門外細雨瀟瀟
,下個不停
;門內(nèi)伊人枯坐,淚下千行
。以雨催淚
,以雨襯淚,寫感情的變化
,層次鮮明
,步步開掘,愈寫愈深刻
;但為什么“無佳思 ”
,為什么“情懷如水”和淚下千行,卻沒有言明
。直至“吹簫人去玉樓空
,腸斷與誰同倚 ”,才點明懷念丈夫的主旨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按岛嵢巳ァ庇玫氖乔啬鹿衽c其夫簫史的典故
,見《列仙傳》
。這里的“吹簫人”是說簫史,比擬趙明誠
。明誠既逝,人去樓空
,縱有梅花好景
,又有誰與她倚闌同賞呢?詞人回想當年循城遠覽
,踏雪尋梅的情景
,心中不由愴然感傷。
結(jié)尾三句化用陸凱贈梅與范曄的故事
,表達了深重的哀思。陸凱當年思念遠在長安的友人范曄
,曾折下梅花賦詩以贈
。可是詞人今天折下梅花
,找遍人間天上,四處茫茫
,沒有一人可供寄贈
。其中“人間天上”一語
,寫盡了尋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