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解酒毒的中藥
酒可入藥,《黃帝內(nèi)經(jīng)》早有記載
。少量飲之,能通經(jīng)絡(luò)
,活血脈
,解疲乏,對身體有益
;多飲則會“酒醉”、“中酒毒”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稱為酒精中毒
,對身體十分有害。中醫(yī)學(xué)浩瀚的藥海中
,能治療酒精中毒的方藥不勝枚舉。今將常用藥物中
,具有解酒毒作用的部分中藥簡介如下:
葛花 別名葛條花
,系葛藤的花,始載于《名醫(yī)別錄》
。其性涼味甘
,入脾
、胃經(jīng),能解酒止渴。治酒醉
,煩渴
,取本品l0~15克
,煎服
;若預(yù)防酒醉,可煎湯代茶
。治飲酒太過,嘔吐痰逆,頭痛心煩
,胸膈痞塞
,手足顫搖
,小便不利
,大便泄瀉
。以葛花解酲湯(《蘭室秘藏》)治之
。木香1.5克
,人參4.5克
,豬苓4.5克,茯苓4.5克
,橘皮4.5克,白術(shù)6克,干姜6克
,神曲6克
,澤瀉6克
,青皮9克
,砂仁15克
,白豆蔻15克
,葛花15克
。煎服。

高良姜 別名風(fēng)姜
、良姜、始載于《名醫(yī)別錄》
。味辛性溫,入脾
、胃經(jīng)
。具有散寒止痛
,溫中止嘔的功效?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洞竺鞅静荨酚兄无D(zhuǎn)筋瀉痢、反胃嘔食
,解酒毒
,消宿食的記載
。治飲酒太過
,身寒嘔逆
,取本品10~15克,煎服
。若寒甚
,可與法夏、生姜
、香附同用。
白茅根 別名茅根
、茅草根等
。始載于《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其性寒味甘
,入肺、胃
、膀胱經(jīng)
。具有涼血止血
、清熱利尿的功效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侗静菥V目》有止吐衄諸血及解酒毒的記載。本品可用于熱病煩渴
、胃熱嘔逆
、肺熱咳嗽
、吐血
、衄血
、急性腎炎水腫
、黃疸等癥。若解灑
,可用本品15~30克,煎服
,鮮品倍用。若治飲酒太過
,傷及胃絡(luò)所致胃出血
,可與仙鶴草
、地榆
、蒲黃同用
,或單用。以鮮品效果為佳
。
丁香 別名公丁香,始載于《藥性本草》
。溫味辛
,入脾、胃
、腎經(jīng)。具有溫中降逆
,溫腎助陽之功效
。常用于胃寒所致嘔吐
、呃逆及腎虛陽萎等證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洞竺鞅静荨酚兄卫錃狻⒕贫镜挠涊d
。治飲酒所致嘔吐
、身寒等證
,可單用,或與人參
、生姜
、法夏
、柿蒂配用。預(yù)防酒精中毒,可用本品3~5克,泡茶飲
。
桑葚 別名桑果
、桑棗
、桑葚子等,始載于《新修本草》
。其性寒味甘,入心
、肝
、腎經(jīng)
,具有滋陰補血
、潤腸通便,以及解酒的作用
。《本草綱目》謂其搗汁飲
,能解酒中毒
。本品可治眩暈
、失眠
、消渴
、便秘
,及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炎。解酒可取鮮品100克
,搗汁或煎服;若煩渴甚
,可與麥冬
、玉竹、天花粉等配合。
蘆根 別名葦根
,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其性寒味甘
,入肺
、胃經(jīng)
,具有清熱生津
、止嘔、利尿的功效。治熱病煩渴
、胃熱嘔穢
、肺熱咳嗽等證
。酒熱煩渴
、嘔穢,可用本品30~60克
,煎服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蛴锰J根飲:蘆根15克
,竹茹9克
,粳米50克,生姜5片
,水煎
,當(dāng)茶飲
。《新修本草》謂其能療嘔逆,不下食
,胃中熱等證。
淡竹葉 別名碎骨子
、山雞米等,始載于《本草綱目》
。其性寒味甘淡,入心
、胃
、小腸經(jīng)
,有清熱除煩、利尿的作用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芍螣岵┛?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口舌生瘡等證。治酒熱煩渴
,小便不利,可用本品30~50克,煎服
;或與菊花
、薄荷同煎
,當(dāng)茶飲可預(yù)防酒醉。
茶葉 始載于《本草圖經(jīng)》
。其性涼味苦甘,入心
、肺、胃經(jīng)。具有清頭目
、除煩渴
、助消化、利尿解毒的功效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芍晤^痛
、目昏、多睡善寐
、心煩口渴
、痢疾等證
。本品有紅
、綠茶之分
,用時任選
。酒醉可用本品泡濃茶飲
;或與菊花
、金銀花同用。本品含茶堿
,能利尿
,抗過敏,能解除支氣管痙攣及膽管平滑肌痙攣
,對飲酒所致之過敏癥
,如蕁麻疹
,尤其適宜。
烏梅 別名酸梅
、干枝梅
,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其性溫味酸
,入肝
、脾
、肺
、大腸經(jīng)。具有斂肺
、澀腸、生津
、安蛔的功效。主要用于肺虛久咳
、久痢滑泄
、消渴、蛔厥
,以及便血
、崩漏等。因其味酸能化生津液
,可用于酒熱煩渴等證。實驗證明
,本品有抗過敏作用,對飲酒所致過敏
,如蕁麻疹尤為適宜
。本品可單用
,每次30克,煎服
;或與生地、麥冬
、葛根
、花粉同用。
雞內(nèi)金 別名雞肫皮
,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其性平味甘
,入脾、胃
、小腸
、膀胱經(jīng)。具有消食積
、止遺尿
、化結(jié)石之功效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睹t(yī)別錄》謂其能除煩熱
;《本草綱目》有治反胃、消酒積的記載
。民間用本品炒黃研粉消酒積
,用量3~9克
,沖水服,效果滿意
。
白豆蔻 別名白蔻、豆蔻
,始載于《本草拾遺》其性溫
,味辛
。入脾
、胃經(jīng)
。具有化濕行氣
、溫中止嘔的功效
。治濕阻氣滯
、胸悶腹脹
、胃寒腹痛
、宿食不消
、呃逆
、嘔吐等證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侗静菥V目》有解酒毒的記載。本品用量3~10克
,不宜久煎,常與砂仁
、厚樸、陳皮等藥同用
。(吳正芝)
解酒的中藥是什么.
1、大白菜解酒
將大白菜幫洗凈
,切成細絲,加些食醋
、白糖
、拌勻后腌漬10分鐘后食用
,清涼、酸甜又解酒
。
2、雪梨解酒
取雪梨2至3個洗凈切片搗成泥狀
,用紗布包裹壓榨出汁飲服
。
3
、馬蹄解酒
取馬蹄(即荸薺)10多只洗凈搗成泥狀
,用紗布包裹壓榨出汁飲服(此法最適宜于飲高粱等烈性酒醉患者)。
4
、甘蔗解酒
將洗凈除皮的甘蔗
,切成小段榨汁飲用,有解酒作用
。
5
、芹菜解酒
取芹菜適量洗凈切碎搗爛
,用紗布包裹壓榨出汁飲服(此法可解酒醉后頭痛腦脹
,顏面潮紅等癥)。
6
、豆類解酒
用綠豆
、紅小豆
、黑豆各50克,加甘草15克
,煮爛
,豆、湯一起服下
,能提神解酒
,緩解酒精中毒癥狀
。
7
、中藥解酒
中藥葛花30克加適量水,煎湯飲服
,解酒效果尤佳
。
8、飲酸醋
酸遇酒精即生成乙酸乙脂和水
,可減輕酒精對人體的損害
,醉酒時用酸醋或陳醋60克、紅糖25克
、生姜片5克,加水適量
,煎后飲服
。
9、飲牛奶
牛奶與酒混合
,可使蛋白(蛋白補充產(chǎn)品
,蛋白補充資訊)凝固
,緩解酒精在胃內(nèi)吸收,并有保護胃黏膜的作用
。
10、飲蘿卜汁水
用生白蘿卜500克
,洗凈榨汁
,代茶飲服
,每次一杯,飲2次至3次
,有解酒和消酒氣功效
。
11、飲濃米湯
濃米湯里含有多種糖及B族維生素(維生素產(chǎn)品
,維生素資訊),有調(diào)和解毒醒酒之功效
;如加適量白糖效果更好
。
12、蛋清解酒
將生雞蛋清
、鮮牛奶
、霜柿餅各適量煎湯,可消渴
、清熱
、解醉
。
13、生姜解酒
酒醉后有惡心嘔吐者
,可取一小塊生姜含于口內(nèi),可止嘔吐
。
14
、豆腐解酒
飲酒時宜多以豆腐菜肴作下酒菜
。因為豆腐中半脫氨酸是一種主要的氨基酸(氨基酸產(chǎn)品
,氨基酸資訊)
,它能解乙醇的毒性
,食后可促進酒中的乙醇迅速排泄.
哪些中藥可以解酒?
1
、枳木具子
性味甘酸平,能治酒醉
,煩熱,口渴
,嘔吐,二便不利等
。
《滇南本草》明確提出其“治一切左癱右瘓
,風(fēng)濕麻木
,能解酒毒……”《世醫(yī)得效方》擬枳子丸治“飲酒多發(fā)積”
。此外,枳葉也能解酒
。
2、葛根花
性味甘平
,善解酒毒,醒脾和胃解渴
,主治飲酒過度,頭痛頭昏
,煩渴嘔吐,胸膈飽脹等癥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镀⑽刚摗酚懈鸹ń怩ǎǎ鹤砗笊裰静磺澹?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滇南本草》有葛花清熱丸等
,均療醉酒為患
。此外,葛根
、葛谷(葛的種子)也有醒酒作用。
3
、草果
辛溫
,入脾胃經(jīng)
,具燥濕散寒
、除痰截瘧之功,因氣芳香,還有辟濁之性
。《本草綱目》引李杲云:“溫脾胃
,止嘔吐
,治脾寒濕
、寒痰……消宿食,解酒毒
、果積,兼辟瘴解瘟
。”
4
、高良姜
辛熱,入脾胃經(jīng)
,有散寒止痛
,溫中止嘔之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侗静輳男隆份d本品“暖胃散寒,消食醒酒
,治胃脘冷痛?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5、菊花
屬發(fā)散風(fēng)熱類解表藥
,辛甘苦
、微寒,能疏散風(fēng)熱
,平肝明目
,清熱解毒?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端庤b》載其“……解醉漢昏迷
,易醒,共干葛(葛花)煎湯
。”
6
、竹茹
甘
、微寒,有清熱化痰
、除煩止嘔之功
,對胃熱或痰熱所致的嘔吐效果好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兜门浔静荨吩破洹暗秒u子
,治飲酒頭痛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端幤坊x》亦載其治“酒傷嘔吐”。
7、白扁豆
屬補益脾氣藥
。性味甘溫
,能健脾、化濕
、消暑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侗静輬D經(jīng)》載其“主女子帶下。兼殺酒毒
,亦解河豚毒?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8、苦參
性味苦寒
,具清熱燥濕
、殺蟲利尿之功,《名醫(yī)別錄》載其“除伏熱腸
,止渴,醒酒……”張山雷釋其理云:“……止渴醒酒
,皆清熱之效
。”《本草經(jīng)疏》亦載苦參“消酒
,除渴,明目
,止純血痢
、疳痢極效?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9
、肉豆蔻
辛溫
,屬溫中止?jié)帲袦刂行袣?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固腸止瀉
,消食之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度杖A子本草》載其“調(diào)中
,下氣,止瀉痢
,開胃,消食
。皮外絡(luò),下氣
,解酒毒,治霍亂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薄兜门浔静荨芬嗾J為其“消宿食
,解酒毒”。
哪一些中藥可以被用來解酒
酗酒
、醉酒引起身體不適,中醫(yī)古來稱“酒毒”
。為了對付酒毒,緩解飲酒過度出現(xiàn)的癥狀
,歷代醫(yī)家通過摸索
,發(fā)現(xiàn)某些中藥有效
,但其機理尚待研究
。茲錄述于此
,供參考。雖然
,用中藥解酒或許會“第二天舒服一點”
,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好“酒從口入”關(guān)
。 1、枳木具子 性味甘酸平
,能治酒醉
,煩熱
,口渴
,嘔吐,二便不利等
。 《滇南本草》明確提出其“治一切左癱右瘓,風(fēng)濕麻木
,能解酒毒……”《世醫(yī)得效方》擬枳子丸治“飲酒多發(fā)積”
。此外,枳 葉也能解酒
。 2、葛根花 性味甘平
,善解酒毒
,醒脾和胃解渴,主治飲酒過度
,頭痛頭昏
,煩渴嘔吐
,胸膈飽脹等癥?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镀⑽刚摗酚懈鸹ń怩ǎǎ鹤砗笊裰静磺澹?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滇南本草》有葛花清熱丸等
,均療醉酒為患
。此外
,葛根、葛谷(葛的種子)也有醒酒作用
。 3
、草果 辛溫
,入脾胃經(jīng)
,具燥濕散寒
、除痰截瘧之功
,因氣芳香
,還有辟濁之性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侗静菥V目》引李杲云:“溫脾胃
,止嘔吐
,治脾寒濕、寒痰……消宿食
,解酒毒、果積
,兼辟瘴解瘟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4
、高良姜 辛熱
,入脾胃經(jīng),有散寒止痛
,溫中止嘔之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侗静輳男隆份d本品“暖胃散寒
,消食醒酒
,治胃脘冷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5
、菊花 屬發(fā)散風(fēng)熱類解表藥
,辛甘苦、微寒
,能疏散風(fēng)熱
,平肝明目
,清熱解毒?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端庤b》載其“……解醉漢昏迷
,易醒
,共干葛(葛花)煎湯?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6
、竹茹 甘、微寒,有清熱化痰
、除煩止嘔之功,對胃熱或痰熱所致的嘔吐效果好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兜门浔静荨吩破洹暗秒u子,治飲酒頭痛